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 谁为创新出资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 谁为创新出资
ISBN-10
2381920021
ISBN-13
9782381920023
Category
Law / Intellectual Property / General
Pages
7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0-08-13
Publisher
WIPO
Author
Cornell University

Description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提供全球131个国家和经济体在创新表现方面的详细数据。它通过80项指标广泛探讨了包括政治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等在内的创新情况。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通过调查企业家和其他创新者融资机制的演变,通过指出进步和仍存的挑战(包括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机引发的经济放缓背景下的挑战),阐明创新融资的现状。

Similar books

  • 创新思维导引
    By 陈莹, 白有林, 柯婷

    本書共有六章,主要內容包括開啟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瞭解TRIZ理論、掌握創新方法、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創業實踐等。本書旨在激發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弘揚主體創新精神,訓練主體創新思維方法。   本書理論性與操作性並重。在理論上主要是認清創新的本質,激發創新意識;在操作上主要以典型案例作啟發,訓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形成創新智慧﹐以創新人生,創新社會,對個人和民族產生實際的效用。   本書原創內容較豐富,語言深入淺出,知識框架完整,案例豐富,有利於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書理論聯繫實際,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資料性,既可作為大學生創新思維類課程的教材,又可供對創新思維感興趣的人士學習參考。

  • 总干事提交2020年WIPO成员国大会的报告: 2008-2020年回顾
    By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2008-2020年回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全球参考源亮点新的计划领域和服务,针对全球知识产权提供世界一流的经济分析、统计和数据统计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已延伸至全球146个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统计数据中心建立了全球创新指数(GII)伙伴关系。GII ...

  •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
    By 王黎华, 王杭

    ... 创新能力也在提升,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20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在 131 个经济体中全球创新指数排第 14 名。创新能力不仅体现为推动原创性技术发展,也表现为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中国的创新能力在推动行业专业技术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 ...

  • 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南京实践与特色
    By 蒋伏心

    當今世界,各國在經濟競爭、社會進步、國家安全等方面都越來越依賴于科技創新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展,需要一套完善的科技體制與之相適應。科技體制是指科學技術研究與管理的機構設置、職責範圍、權屬關係和管理方式的結構體系。本書以南京市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為樣本,展示了南京市科技體制改革的目標、過程和效果,尤其對南京市科技體制綜合改革中涉及的科技生態、科技法治、科技金融、科技人才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 新时代经济发展论纲
    By 董小麟

    本书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实践,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并开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重点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和主要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凝炼和前瞻性地阐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与鲜明特色。作为研究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新理论、新格局、新路子的学术专著,全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学理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道路、方向及其深刻的时代昭示。

  • 专业图书馆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
    By 王春明 裘 钢, 王春明, 裘钢

    本书介绍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在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开展科研组织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与运用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视化技术、知识发现等研究方法,开展嵌入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服务实践,特别是梳理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和亚洲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政策、策略和制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营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并与我国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来的专业图书馆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和服务经验。这些经验可为知识产权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和借鉴,对促进知识产权学科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新加坡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就业效应的测度研究
    By HUANG QINAG

    现有研究认为,随着传统贫穷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赶上西方发达国家,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程度一直在下降。 然而,几乎每个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现象却在不断加深。在许多国家,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化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失业率也在不断上升,“穷与忙”、“富与闲”并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面对上述全球性问题,世界银行于2008年正式提出“包容性发展”的新理念。与以往过分注重GDP增长不同,该理念倡导“全体参与-全体分享”。而“全体参与”在经济发展维度则体现为充分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难点在于为社会中失去就业机会的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其他行业,因此,包容性发展的实现离不开服务业。由于服务业是三次产业之一,因而,包容性发展的实现与产业政策有关,并要求包容性发展的服务业政策(简称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应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和就业增长“双目标”的实现。然而,现有研究对于 “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效应”这一交叉领域的研究明显关注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包容性发展的理论本身还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且组成包容性服务业政策的要素是多元的,许多研究认为产业政策对包容性发展的影响较为间接;另一方面,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也是多元的,研究这一多元输入-多元输出问题,目前缺乏恰当的理论框架及其有效的测度系统。因此,对包容性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就在弥补上述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量化地揭示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为此,必须先研究清楚其作用机制,并基于作用机制设计一种能够处理多元输入、多元输出的测度系统才能实现研究目标。   为此,本研究设定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包括:(1)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是什么?(2)如何评估测度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3)包容性发展的服务业政策有什么特征?(4)如何评估测度“包容性发展的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书先基于按内容对产业政策分类的方法,将服务业政策分为五类。接着分别论证每一类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最后归纳得出具有普适性的两种机制:“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和“包容性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指出了“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与“服务业政策体系”的结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马奎斯指数分析法为引擎,设计了具有普适性的“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和“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这两个测度系统都可以测度多元输入对多元输出的静态效率,也可以测度效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动程度。之后,本研究应用此系统分别对2008-2019年间,新加坡服务业在产业层面和内部行业层面的“服务业政策”及“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相对效率进行了横向静态和纵向动态的测度评估及比较研究,提出并验证了18个核心假设。此后,本书也应用了质性比较分析法(QCA)研究了政策路径,回答了如何“协同”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以优化效应的问题。最后,为了揭示企业高管的政策感知度与政策效应之相关性,本书还运用了半结构访谈法,对新加坡当地服务业企业的高管对包容性服务业政策的感知度进行了研究。在结论部分,本书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 (1)   从新加坡的政策实践中归纳出“协同型”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实测数据证明了这种“协同型”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在整体上对促进就业更有效率。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政策体系结构的优化升级,它能更好地配合产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2)   对新加坡“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就业效应的测度发现:总体上看,新加坡政府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服务业整体就业的效应是积极的。政策的平均综合效率达99.9%。对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平均综合效率分别都达到99.8%。(3)   在新加坡的“协同型”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中,按照各项政策对就业的平均综合效率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服务业结构政策,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政策,包容性因素,服务业技术政策,服务业区域政策,服务业组织政策。这说明,新加坡的政策对服务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最好。而产业结构能实现持续优化,说明其就业结构可以及时跟进,以形成良性的持续优化循环。(4)   新加坡“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中,单一的“包容性因素”对于直接帮助整体就业的影响效率不高,虽然它实际上解决了一些中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对包容性有所贡献,但所增加的就业量占比很小。可能的解释是新加坡社会的就业市场机制较为健全,已经基本达到充分就业(1990年至2020年的平均失业率是3.3%),即使有结构性失业,其占比也不大。(5)   新加坡“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对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通信业、金融保险业和商业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包括:批发零售业、运输存储业、住宿食品业)的就业效应明显。政策的平均综合效率值都在99.6%以上。(6)   新加坡“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对就业效应的动态变化呈不规则跳动性,效率的均值小于1,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稳定。这与克鲁格曼(1994)的研究结论一致,他认为,新加坡的经济成长主要是通过调动资源,而不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这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产业结构可持续的升级。说明新加坡服务业政策的动态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7) 应用质性比较分析法(QCA)研究表明,新加坡政府“协同型”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是一个内部互相关联的整体,由于经济社会政策资源的有限性,政府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形下可以科学地调整各项服务业政策和包容性因素的强度,形成科学的政策组合,最大程度地优化对就业的效应。(8)运用半结构访谈法对20家新加坡当地服务业企业的高管的访谈研究表明,他们对于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新加坡各项服务业政策对就业效应的感知度,与相应的各项政策对服务业新增就业数(BEM)效应的测度值,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其中,企业主们对产业组织政策的感知度最高,达到71%。说明大部分企业主认同新加坡市场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对产业结构政策的感知度次之,达到68%。说明多数企业主还是希望本企业能够参与产业结构升级并从中受益。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包括:(1)深化了包容性发展与产业政策交叉领域的理论研究。 本书基于现有理论,结合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深入研究了现有文献关注不足的交叉领域:即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服务政策对就业的效应。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两种作用机制:①“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②“包容性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马奎斯效率指数分析法为引擎的“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和“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这两个系统都可以测度政策的静态和动态效率值,及时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参考,也为类似的政策评估测度问题提供了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2)拓宽了传统的城市管理研究领域。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管理问题已经从城市层面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的高度。本书基于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城市管理实践,探索了包容性发展视域下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为城市政府更好地管理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也拓宽了传统的城市管理研究领域。(3)首次提出了“协同型”的“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的概念。 本书基于对新加坡的实证研究,从政策体系结构上区分了“服务业政策体系”和“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指出两者是不同结构的政策体系。后者是前者增加了“包容性政策因素”的政策体系,并且比前者对促进就业有更好的效应。这实质上是产业政策体系的结构升级,以此带动就业结构的升级。这样才能确保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这一结论也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即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且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本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贡献包括:(1)改进了现有的政策效应的研究方法。 现有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通常注重政策的绝对效应或政策对单一目标变量的影响或政策对象所处的某种状态的变化,容易忽略政策效应在时间序列上所产生的动态、多个结果变量的相对变化。而本研究采用的马奎斯DEA分析法可以测度政策效应在时间序列上所产生的动态、多个结果变量的相对变化,从而发现政策效率在较长时间段内的进步或退步趋势,供政策制定者借鉴。这改进了现有的政策效应的研究方法,可以使服务业政策的效应评估更趋完善,也可以扩展应用到其他政策效应评估领域之中。(2)首次运用本书的测度系统对新加坡进行了评估测度 本书首次运用“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和“包容性服务业政策对就业的效应测度系统”对新加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评估测度,并实证了“包容性服务业政策体系” 比“服务业政策体系”对促进就业有更好的效应。 由于本书是基于新加坡的实证研究,因而无论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政治体制、政府资源、人口规模、市场规模,还是从创新能力、城市规模、行政体系等视角来看,一定存在局限性。为此,本书在最后也提出了五点不足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希望本书为各级政策制定者、产业开发者和即将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在政策决策、投融资决策和择业决策中提供科学化决策的参考。Existing research...

  • 广东2035:发展趋势与战略研究
    By 王珺, 蒋斌

    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在新時期、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實現轉型升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理論上亟須做出戰略性、全域性、前瞻性的科學預判,在實踐中更需制定切實可行的系統決策方案。為此,本書總結過去發展經驗,識別和研究廣東未來近20年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提出對廣東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戰略框架和戰略建議。

  •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第一辑)
    By 谢伏瞻, 邢广程

    《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主辦的中國周邊研究領域的綜合性學術集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書中主要刊載有關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理論、歷史、現狀研究,中國邊疆、海疆安全和發展與周邊國家及地區關係研究,沿邊、沿海開放與周邊合作及“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以及大國關係與中國周邊環境互動研究等方面的專業學術論文。

  • WIPO计划和预算 2020/21两年期
    By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 领域的信息促进经济发展”(预期成果四.2)的完成和发展议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转让:促进发展中国家有效利用知识产权 ... 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发展方面的广泛要求 509 509 75 四.2 知识产权机构和公众为促进创新和创造对知识产权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得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