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

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
ISBN-10
6263183810
ISBN-13
9786263183810
Category
Science / Applied Sciences
Pages
160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2-09-06
Publisher
商周出版
Author
林子平

Description

生活化舉例 X 超好懂知識 X 超有哏插圖

教你聰明對抗高溫,為自己與地球降溫!


是什麼原因,讓一隻小小青斑蝶從日本富山飛越三千公里到澎湖?

為什麼太陽系只有地球上有剛剛好的溫度,能讓人類及萬物生存?

什麼!開利先生當初發明冷氣機,竟然不是為了給人類降溫用的?

在這個高溫飆破紀錄的夏天,讓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告訴你,溫度如何影響動物行為,和人們的生活與決策。


Andreas Matzarakis 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主任

本條毅 日本千葉大學園藝系教授

林憲德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許晃雄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

彭啟明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創辦人

曾明騰 台中市爽文國中理化老師、2013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

劉光瑩 天下雜誌主編

潘昌志 暢銷科普作家

鄭朝陽 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

謝隆欽 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消暑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熱!我想開冷氣!

狐獴覺得熱的時候,會趴在地上,讓比較涼的地面幫牠散熱;

原始人因為原本生活的非洲太冷,而大遷徙到相對溫暖的歐亞洲;

而現代人覺得熱,卻是伸手拿起桌上的遙控器,打開冷氣!

抵擋熱浪對生命的威脅,是生物的本能,

但,你是不是有點煩惱,這個月的電費帳單又要爆表?

你是不是偶爾也會擔心,開冷氣涼爽有代價,會讓地球變成一顆更熱的火球?

找出造成高溫的原因,見招拆招才是理想對策!


大家都知道旅行的時候,愈早預約,愈能選到好的機位、價格合理的旅館;但你知道嗎?舒適的居家環境也是可以預約的!選對建築坐向、空間格局,做好遮陽通風,你就能擁有涼適的居家空間。

歐洲人喜歡曬太陽,台灣人喜歡躲在陰影裡,但是台灣有一個旅遊景點是歐洲人和台灣人都喜歡的,你知道是哪裡嗎?能猜到原因嗎?


氣候影響人們的觀光意願,但人們的觀光模式同樣也牽動了能源的耗損、氣候的變化,在享受旅行自由和節約能源、愛護地球之間,其實有機會找到平衡!


21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告訴你溫度從何而來?為什麼會覺得熱?如何透過提早規劃,預約涼適的居家空間?溫度如何影響人們的戶外活動模式?如何在高溫下保護自己的安全?最後,想要保護太陽系中獨一無二存有生命的地球,我們應該怎麼做?


只要用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消暑,為地球降溫!


各界推薦:


作者掌握了多年環境、建築、氣候等不同領域的背景知識,投入對於關鍵議題的熱情,展示了絕佳的技巧來傳遞知識及解決方案,讓這些複雜的問題得以輕鬆交流。

――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主任 Andreas Matzarakis


溫度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物理量,天氣預報對我們來說也很熟悉,但它也有你不知道的深層物理含義。在這本書中,林子平教授從各個方向輕鬆地解釋了溫度的奧祕,將大大加深你對溫度及其作用的認識。

――日本千葉大學園藝系教授 本條毅


欣見林子平教授又一巨作,更高興它是一本老少咸宜的科普之作,不得不佩服子平能寫出連小學生都看懂且被喜歡的著作。不沉迷於自我陶醉的象牙之塔,善用建築物理學的善知識,引導人類居住環境邁向永續之路,是我為此書所下的註解。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


以清新雋永的文字,耐人尋味的親身故事,娓娓道來溫度、人、生態與環境的相依。在炙熱的夏季午後,伴著涼水與涼風,輕輕閱讀《跳出溫度舒適圈》,長智慧又心涼脾土開,毋寧是最好的享受。一起來認識關係你我與地球未來的溫度故事!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 許晃雄


這本書讓我們對溫度的體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有了立論基礎,只要我們有共識,能產生應對溫度攀升的文化,轉型的力道就會出來。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創辦人 彭啟明


子平教授對溫度、熱量的詮釋與生活譬喻對比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用失控幼兒園孩子們的互動行為來說明空氣粒子與空間的關係,進一步詮釋了溫度與動能;用頂棚下來回反彈的彈力球來詮釋溫室氣體對地球溫度的影響,進一步探索生命適合的溫度;用一盤蛋炒飯來詮釋人體個別體感溫度的差異,帶出熱舒適指標;更不用說,如何透過狐獴的黑肚子與黑眼圈來說明生理調適溫度,引導出內溫動物與外溫動物對溫控行為的差異……相信看到這裡,你跟我一樣對子平教授的溫度情境詮釋模式產生愛不釋手之感,誠摯推薦這本含金量爆棚又幽默滿點的好書,你一定會喜歡!

――台中市爽文國中理化老師、全國SUPER教師首獎 曾明騰


酷熱夏天的解方,真的只有冷氣嗎?林子平老師本書革命性的意義,是點出了小至衣物材質,大至建築設計甚至城市規劃,都能達到降溫效果。關鍵在於看到這樣的可能性,並改變行為。在許多歐洲國家,這觀念已有數十年;在台灣,每個人看過這本書後,都應該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幫台灣降溫。

――天下雜誌主編 劉光瑩


比起情緒勒索式的倡議(比如你要為子孫留下什麼樣的地球),或許本書的作者林子平教授用的敘事方式更有效――我就跟你說怎樣做更涼爽!

――暢銷科普作家 潘昌志


子平老師沒把自己關在學術象牙塔,努力把人體舒適、建築節能、都市降溫的專業和解方,化為淺白的科普文字和幽默比喻,讓更多人搞懂問題的嚴重性,一起趨吉避凶、力行改變,盼能為下一代守住宜居的城市。

――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 鄭朝陽


清晨7:00,高雄。就算只是從捷運站走7分鐘進到教室,就已汗如雨下……

更遑論烈陽下的升旗典禮,高溫+潮溼+弱風=體感溫度超高,看著年輕的生命流淌著豆大的汗滴……我擔心的已不是中暑,而是同學會不會融化……

人類活動推升了氣溫,融化掉的除了冰河,還有人們的日常。感謝林子平教授著書論述「跳出溫度舒適圈」,闡明了諸多卓見,提供了調適涼方,推薦大家閱讀,察覺溫度早已默默對人類及環境造成鉅變;更盼在中小學行之多年的升旗典禮,能因應當前的高溫現實,以及同步教學的雲端科技,早日融化。

――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謝隆欽

Similar books

  • 完全宇宙指南:物理大師帶你在家丈量地球、探索宇宙(78張全彩大圖詳解天文理論)
    By 考克斯

    如何用相機和地圖估算地球的大小?如何用數位相機測量星星的距離?怎麼用一架天文望遠鏡就知道宇宙是不是還在膨脹?? ...

  • 孩子的科學遊戲:53個在家就能玩的科學實驗全圖解
    By 蕭俊傑(科學X博士)

    「這本書不只教你做實驗,還要教你玩有趣的科學遊戲。」「這本書不只是玩遊戲,更可以帶你做出好玩的科學玩具。」「這本書不只可以做出科學玩具,還要帶你體驗科學思考!」讓孩子動手做!從探索中自己發現自然界的各種科學原理!誰需要這本書?1.想要增進小孩科學實驗技巧、科普知識的家長2.想要引發小孩探索世界興趣的家長3.想要刺激孩子推理與思考能力的家長4.想要在教室玩更多科學遊戲的老師「具備正確的科學知識」可以說是在現代社會被認 可的一項特質,而父母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小孩具備更正確的科學觀,不要成為科學文盲,另一方面在教育競爭中,做科展、做實驗其實可以強化孩子在求學階段的競爭力。如果這樣一個期待,可以融合在生活中的孩子遊戲時間、親子休閒時間,讓孩子找到一個好玩又有意義的遊戲方式,相信這就會是你需要這本書最好的理由。在遊戲中,激發出孩子的科學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力!什麼是科學力?1.懂得去懷疑2.學會去實驗3.掌握科學方法4.能夠自己去認識新世界、學習新能力這樣一來以後孩子面對各種問題,都能用科學力來找出他們自己的解答。本書特別設計 53 個有趣的科學遊戲,包含了 72 個科學知識,讓你的孩子可以從玩與實作中學習,他們再也不會覺得科學很無聊。而且這 53 個科學遊戲會包含一些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懷疑、驗證的設計,不會只是簡單告訴你解答,還會誘導孩子自己發揮想像力,找出更有趣的科學遊戲。這些科學遊戲也都是安全、好玩、吸引眼球,所以孩子自己學會後,還可以到學校裡秀給老師和同學看!?出版社 創意市集 (城邦)

  • Applied Fluid Mechanics
    By Robert L. Mott

    For undergraduate-level courses in Fluid Mechanics or Hydraulics in Mechanical, Chemic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ograms. The most popular applications-oriented approach to engineering technology fluid mechanics, this text...

  • Great Ideas of Modern Mathematics, Their Nature and Use
    By Jagjit Singh

    An internationally famous expositor discusses such topics as differential equations, matrices, groups, sets, transformations, mathematical logic and other important areas of modern mathematics. His clear-cut explanations for both lay readers...

  • 安全監測!人與大地的對話: 三聯薪傳3
    By 林廷芳, 李俊龍, 高穆賓

    台灣多變的地形、地震頻繁的發生,經常造成社會重大損失,但是透過先進的各項監測儀器與系統,結合土木、電機、資訊、地理等各方專業,可以有效即時地接收到各種微應變的訊息,然後進行安全管理工作,讓我們的生命財產受到應有的保障;這項為我們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作為人與大地和構造物的溝通介面,我們稱之為『監測』。三聯,秉持「記錄 – 為科技作見證•為工業寫歷史」的使命,藉由三聯薪傳3的發行,記錄臺灣公共工程安全監測數十年來的案例及實務經驗分享,為科普教育盡一份心力,也讓科技除了創新外,更能永續擴散與傳承。

  • Домашнее волшебство. Природная магия для очага и жилища
    By Эллен Дуган

    Автор книги Элен Дуган – широко известный экстрасенс, ясновидящая, знаток природной магии. Также она занимается ландшафтным дизайном парков и садов.В этой книге Дуган дает множество рекомендаций по поводу благоустройства жилища...

  • Catholic Physics: Jesuit Natural Philosophy in Early Modern Germany
    By Marcus Hellyer

    With their dozen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Jesuits held a monopoly over higher education in Catholic Germany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Using rich, previously untapped sources, Marcus...

  • المخ الأبله
    By دين بيرنيت

    دُوَارُ الحَرَكَةِ.الكَوَابِيس.عَدَمُ تَذَكُّرِ أسمَاءِ النَاسِ.لِمَاذَا دَخلتُ هَذهِ الغُرفَةَ؟بالنسبة إلى شيءٍ يُفتَرض أنه مذهلٌ ومتطورٌ وسامٍ للغاية، المخ البشري به قدر لا بأس به من الفوضى ولا يخلو من عدم النظام...

  • 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
    By 羅伯特‧沃克

    本書初版書名《愛因斯坦的廚房:新世紀廚房的科學解答》本書二版書名《馬鈴薯拯救了一鍋湯?: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調味料×脂肪×食材×溫度×廚具,柴米油鹽好科學! 肉有紅、白、藍三種顏色?魚一定有腥味?蠟燭可以用來烹飪嗎?雞蛋可以冷凍嗎?為什麼有些食材聞起來非常香,吃起來卻很難吃?乾性食材和液狀食材為什麼需要不同的量杯?煮湯時加了太多鹽,放幾塊馬鈴薯進去就可以挽救一鍋美味的湯?!★諾貝爾獎得主也說讚,國際暢銷書美味上桌!★內附超過30道老饕食譜,廚房裡的化學家親授烹飪方程式!▍當料理遇上科學,在廚房裡發現136個有趣又好玩的謎題!你知道嗎?零脂肪的油不是真的沒有脂肪,阿摩尼亞竟然可以做餅乾,而且烘焙得最黑的咖啡豆最不酸!食譜常說把材料浸泡隔夜,「隔夜」是指隔多久?沒氣的汽水可以重新充滿氣泡嗎?餅乾上為什麼有很多小孔?為何蚌類的殼硬如岩石,螃蟹的殼卻薄如塑膠?再想想看,西班牙人的廚房為什麼沒有油煙?鹽水為什麼可以讓肉類柔嫩多汁?還有海鹽真的是從海裡來的嗎?為什麼吃剩的義大利麵不要放在鋁製容器裡?為什麼喝牛奶之前要先搖搖瓶子?……在我們的廚房裡,其實處處是這些有趣的科學問題。烹飪即化學,料理的藝術便是無窮無盡的有趣化學變化。這本趣味橫生的著作解釋了食物及烹飪工具背後的科學原理,破解我們對食物的迷思。從荷蘭巧克力到邂逅香檳,從不沾鍋噴劑到光感應烤箱,除了廚房裡的科學解答,書中還提供許多獨特又充滿想像力的食譜,幫助讀者理解生活中的趣味問題。藉由理解食品科學所得到的樂趣,或許與享用美食的樂趣一樣多喔!▍對本書的讚譽「好的科學可以增加烹飪藝術的樂趣。對一位好奇廚師可能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沃克都端出了搭配機智與知識醬汁的美味答案。」――羅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烹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沃克讓學習食品化學的過程充滿驚奇又引人入勝。」――瑪莉安•奈索(Marion Nestle),紐約大學營養學、食品研究暨公共衛生系教授

  • 反智: 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By 古倫姆斯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你覺得下面這個三段論,有沒有問題呢?前提一:人皆不免一死。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結論 :因此,蘇格拉底是人。如果你覺得完全沒問題,那麼我們把「人」換成「狗」,重寫如下:前提一:狗皆不免一死。前提二:蘇格拉底不免一死。結論 :因此,蘇格拉底是狗。看得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嗎?我們再舉兩個同樣類型的錯誤推理的案例:前提一:巴黎在歐洲。前提二:我在歐洲。結論 :因此,我在巴黎。前提一:共產黨贊成加稅。前提二:我的政敵贊成加稅。結論 :因此,我的政敵就是共產黨。你知道嗎:.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 按分享!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賣房子的人說:「前年房價雖然跌了50%,但去年又強彈了50%,買家完全沒有虧到錢喔。」他應該是​ 很誠實,才會這麼坦白吧?.命理師和占星家說:「你很善良和熱情,但如果你感覺遭到背叛,你也可能產生令人招架不住的怒火與 怨憤。」你覺得很準吧!所以,他們幾乎對每個人都這麼說。.人的記憶,並不像錄影裝置,你只要錄下事件,以後就可以回顧。記憶其實更接近維基百科,你可以上 去改動它——但是別人也可以。.媒體好像分不出「一場車禍意外」與「一場文明危機」之間有何差別,所以行車記錄器新聞,往往凌駕​ 於專業鏡頭下的深度報導……我們習慣追求速度、勝過追求真實度,習於反應、而非反省。我們具有上帝般的科技,卻擁抱中古時代的習俗,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