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名為「鏡子凝視」的實驗,竟催化出多元豐富的內在覺察!
每當感到茫然、心煩意亂時,
只要每天盯著鏡子兩分鐘,就會發生奇妙的轉變……
《紐約時報》、《富比士》專欄介紹
TEDx熱門點閱 ——What Mirror Meditation Can Teach You
Amazon、Goodreads讀者★★★★★好評
鏡子是面對生命挑戰時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因為它能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
而在鏡中看著自我的映射,
是身為人類所能擁有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強大的工具之一。
在由本書作者主導的「鏡子凝視實驗」中,
發現鏡子可以喚醒我們內在某些強烈的情感,
除此之外,鏡子可能還有一些超乎想像的神奇妙用,
有助於舒緩自我懷疑、自我物化、過度自戀、同理困難、情緒不穩…
除能改善自我內心,提高覺知力,
還能由內而外,打造安適的身心狀態。
r 為什麼要透過鏡子練習覺察?
自我批判常隱藏於內心深處,而對外貌的挑剔是最常見,
r 加深覺察力後會有什麼轉變?
眼睛和臉部表情是人們共情的重點部位,透過鏡子看到自己,
本書透過鏡子冥想,探討許多人類共有的內心活動:
.人們如何看待我們?我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為什麼有些人討厭照鏡子,有些人又整天照個沒完?
.鏡子能作為截肢後的復健訓練輔具,
本書每章節後都附有與該篇主題相應的練習,逐一練習,你將會--
.如何透過鏡子練習自我對話,更了解深層自我。
.雖無法將負面情緒一掃而空,但能更快從中恢復,不被情緒束縛。
.增強自信。
.更加同理自己,也能同理他人,進而改善人際關係。
.放下對完美的追求,生活心態更加輕鬆。
.學會以第三人的視角看待自己,不再受外界影響。
書中精華分享——
. 自言自語有助於大腦運作,可以提高注意力和生產效率。
. 在社群媒體上PO文並不斷關注按讚數的衝動,
. 面對「焦慮」,最好的舒緩之道就是「保持好奇心」。
. 進行任何形式的冥想時,「沒有感覺」
. 自戀、寂寞、憤怒、自我價值低落……
各界好評
塔拉・威爾是位極具創造力的心理學家。在《鏡子冥想》一書中,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 博士(Scott Barry Kaufman, PhD),心理學播客主持人,著有九本著作,包括《巔峰心態》(
《鏡子冥想》
-塔莎.歐里希 博士(Tasha Eurich, PhD),組織心理學家,紐約時報暢銷書籍《深度洞察力》(
《鏡子冥想》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力量!如果你一直難以相信自己,
-瑪吉.沃雷爾 博士(Margie Warrell, PhD), 演說家, 著有《You’ve Got This》
當你看著鏡中的自己時,你的腦海在想些什麼?
-丹・P.・麥可亞當斯博士(Dan P. McAdams, PhD),西北大學的亨利・偉德・羅傑斯教授(Henry Wade Rogers professor),著有《The Stories We Live By》
本書猶如珍寶!塔拉・威爾的《鏡子冥想》充滿創意且嶄新的觀點,
-羅伯特・T・ 穆勒 博士(Robert T. Muller PhD)臨床心理學教授,著有《Trauma and the Struggle to Open up》
《鏡子冥想》整合了腦科學、健康和人格心理學的當前研究成果,
塔拉・威爾顯然是其專精領域的專家,
-梅蘭妮・格林伯格 博士(Melanie Greenberg, PhD)臨床心理學家,著有《The Stress-Proof Brain》
從此以後,一些最扣人心弦的故事總是和「英雄與致命怪物搏鬥」有關,例如:貝武夫大戰怪獸格蘭戴爾(Beowulf vs. Grendel)、忒修斯大戰牛頭怪獸(Theseus vs. the Minotaur)、洛基大戰伊凡卓格(Rocky vs. Ivan Drago)。人類愛看「與死亡打交道」的故事, ...
人們為何需要音樂?音樂有哪些功能?音樂為何會引起情緒?聽音樂時為何會想要律動身體?……拜科技進步之賜,科學家如今可以觀測人腦在處理音樂訊息時的活化型態;另一方面,音樂活動的跨物種比較,也隨著生物學家對於靈長類、鯨豚、鳥類……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議題,本書二版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以反映科學家對於音樂腦的研究進展。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在二版中特別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本书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读者一起探讨专注力缺失的原因和后果,并一步一步教会你如何排除那些阻碍你保持专注的因素。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have provided a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exploring impairments in basic mental functions such as attention, memory, and language. This approach has been...
★ 科學版《吸引力法則》★神經科學家親身實證的心想事成四步驟 4週 × 5項引導測驗 × 17個練習&觀想 所有你想要的事物,都能透過訓練大腦而得到。神經科學證實,我們可以主動改變大腦的運作方式,達成健康、幸福、財富、愛情的理想狀態! 塔拉博士從中年失婚、工作倦怠、自我懷疑的人生低谷,蛻變為全心生活、充滿自信與快樂的成功企業家,其中轉變的關鍵,就是重塑大腦思考路徑的四步驟! 她以自身經驗和無數學員的見證告訴我們,他們許下的願望已經全部化為真實,沒有一個落空。在本書中,塔拉博士以她對大腦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的理解,結合了靈性與東方哲學,分享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釋放「全腦」的驚人力量,這代表你未來12~18個月的願望和夢想,都能借助潛能之源的幫助而成真。 越瞭解大腦在生理上如何運作,就越能開啟你的潛能之源,抓住日常生活中每個改變人生的機會。你希望培養哪些新習慣?你想要大腦覆蓋什麼阻礙你前進的思維?你可以怎樣重塑思考路徑來讓改變成真?你可以運用潛能之源的力量來完成這一切。翻開本書,立刻釋放你真正的潛力吧! 讀完這本書,你將可以──.重新設定大腦路徑,從而吸引豐盛的人生、找到很棒的伴侶.拋開恐懼與不安,讓勇氣和遠見引導你的每一個決定.妥善地掌控情緒,扭轉一段困難的情感關係或家庭狀況.以更好的健康狀態來追尋人生的目標和快樂.不再被內心自我批判的聲音影響,充滿動力地創造你應得的理想生活 【專業推薦】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周介偉/光中心創辦人謝伯讓/腦科學家謝淑蘭/成大心理系教授 出版社 啟示 (城邦)
How we perceive and interpret the actions of others is crucial if we are to develop into healthy adults. It has even been argued that a lack of social cognitive...
Libro de Actas del V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Sinestesia, Ciencia y Arte celebrado en Granada y Alcalá la Real, Jaén ( España)Sedes: Facultad de Bellas Artes Alonso Cano, Universidad de...
Teaching adolescents can be quite challenging. Dr. Judy Willis, a neurologist and teacher, explains the inner workings of the adolescent brain. She uses the findings of brain research in her...
西方哲學之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心靈和身體的關係,也就是心-腦問題或心-身問題。當討論到心靈和身體關係、即心-身問題時,哲學家長久以來一直在「心靈的存在」和「實在問題」上思索與論證。作者質疑這樣傳統的心-身問題提問法。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心靈特質提出更合理的問題?本書深入探索腦神經科學實證、歷程哲學、現象學、科學哲學、心靈哲學,乃至中國哲學等各種跨領域研究,提出超越既有視角觀點的世界-腦問題。作者以世界-腦關係的角度切入,試圖在神經科學與哲學界掀起一場哥白尼式革命。除了闡述作者自身的論證之外,本書更重要的特色是:書中邀請國內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針對作者的重要論點撰寫「序」及「問題與挑戰」,並由作者予以詳實地「延伸討論與回應」。透過這種學術論辯,期盼能讓讀者一窺「原來自己的大腦不只是在腦袋內,而是一直和宇宙有著連成一氣」的最深刻奧祕!
This exciting new version of the classic text, Social Cognition, describes the increasingly complete link between neuroscience and culture. Highlighting the cutting-edge research in social neuropsychology, mainstream experimental social-cognitive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