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 Taiwan in a Pandemic

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 Taiwan in a Pandemic
ISBN-10
6267063267
ISBN-13
9786267063262
Category
Health & Fitness / Health Care Issues
Pages
20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2-12-12
Publisher
網路與書
Author
林文源與「記疫」團隊

Description

以「記疫」之名,

我們一同記錄三年走過的疫情起伏,

累積未來面對危機的共存基礎。

 

* 臺灣人社學者跨界視野 *

* 千人精選日常記疫風景 *

* 抗疫期間實際行動見證 *

* 三年疫情完整年表紀事 *

 

八大主題、百篇文章,綜觀抗疫之路的思辨軌跡與局勢演化,

深刻思考後疫情時代共同體的「新日常」樣態。

 

《記疫》八大主題

 

【經濟與科技新常態】

【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

【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

【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防疫第一線新日常】

【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

【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簡介】

 

因應百年大疫,「記疫」計劃持續推動網站、演講、紀錄片、Podcast等各面向的探討與記錄,累積了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作者的參與。本書從中精選22位學者及數十名作者的寫作,共有八大主題,涵蓋疫情間與後疫情階段的各項議題,每個議題都由「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疫」構成。其中的人社分析來自我們在全國各地舉辦的座談會時,各領域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對話發展而成;也嘗試匯集各界經驗與行動。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裡,我們都能體會防疫體制並非單一網絡,其運作仰賴各界合作。如同疫調過程彰顯出個人在疫情中的各種活動、連結與蹤跡,面對疫情的考量交織著各種慣性與情境理性,如醫護、警消、鄰里長的使命與壓力、移工的污名與日常、各種產業的經濟考量、運輸業的責任與壓力、分眾的兩岸情結與政治偏好、各種弱勢者看不見的壓力、母職的工作負擔、眾人生活變與不變、生涯規劃與展望、鄰里凝聚合作與猜疑獵巫、全球移動者的新常態、海外臺灣人的世界觀察與自救、科技產業與股民的起伏、邊緣群體的恐慌與污名、政客的投機與見獵心喜等,這些都未必在某一瞬間是翻轉社會的決定性事件,但卻點點滴滴地,以各自方向位移著社會。本書試圖綜觀回顧上述種種現象,關注不同經驗的多元視野,深刻記錄三年疫情的多面社會現象與省思,從試煉中累積臺灣社會未來面對重大危機的共同基礎。

 

 【記疫的三種練習】

 

►記疫做為「集體參與」的練習 

 

這些經驗與反思中所交錯折射浮現疫情的在地人文與社會樣貌,都是此重大社會危機的堅實後盾,不但證實疫情不斷開啟人社領域參與貢獻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也是累積人社知識社群共同學習的機會。 

 

►記疫做為「共存」的練習 

 

本書蒐集了疫情中的大眾日常,盡力保留這些轉瞬即逝的片段,期待有助累積公共反思的資產。社會中你我的無數行動都同時在切割、縫補,也同時有更多持續介入、想像著更好社會的努力。這些就是人文社會本身的樣貌,也是我們共存的多重面向。 

 

►記疫做為「認識在地」的練習 

 

我們可以說「記疫」是一種「在地認識論」。疫情暴露全球化產業長鏈「及時」模式的缺失,因而必須轉向「以防萬一」的在地短鏈模式。臺灣的疫情策略與表現,不正是改變臺灣習於歐美知識與政策風潮的及時快速追隨慣性,轉為正視在地萬中選一、獨特處境的短鏈模式?指出這個不同的認識策略,有助於提醒各種意義下的知識與政策模仿慣性,轉向在地公共經驗資產,探索未來。

 

►以及精選「人社風景」、「記疫行動」數十位各界作者選文分享!

►「記疫」網站 +《記疫臺灣》紀錄片,共三集:口罩背後/疫正當中/大疫家園。

 

相關資訊連結(「記疫」國圖典藏):covid19.ncl.edu.tw/

 

跨界學者視野(按姓名筆劃排序)

 

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宜澤/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李建良/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李柏翰/臺灣大學全球衛生學程助理教授

邱大昕/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林子倫/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暨公共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林建甫/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林益仁/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林耀盛/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

徐美苓/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陳美智/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陳美華/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陳美霞/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

陳嘉新/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連賢明/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蔡友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蔡甫昌/臺灣大學醫學院教授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Similar books

  • Complete Nurse's Guide to Diabetes Care
    By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Belinda Childs

    See also Behavioral strategies; Cultural context;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DSME) acute complication ... See Physical activity Exogenous glucose, 108t Experiential learning, 76 Eye drops, steroid, 380 Eyes, 138,450–451.

  • 孤獨症的快樂療法
    By 王占富, 王汉斌, 张艳杰著

    Ben shu bao kuo wo dai chi sun zou chu gu du,Bin bin shang xue le,Bin bin fang wen ri ben,Yu wang you de jiao liu,Xun lian gu du zheng er tong de dian di ti hui deng nei rong.

  • 血糖解方: 慢性病的根源在血糖震蕩, 柯林頓御醫教你從營養下手, 贏回人生健康
    By Mark Hyman

    本书帮你认识和对付体重问题, 糖尿病以及血糖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帮你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 常见脑病中西医诊疗手册
    By 常学辉, 崔丽霞

    刘完素(刘河间)《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中风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也,亦非外中于风尔,由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2正气自虚。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有三》:“故中风者 ...

  • 人性照護法入門
    By 本田美和子、伊凡.傑內斯特(Yves Gineste)、蘿賽特.馬雷史考特(Rosette Marescotti)

    將「情感交流」視為照護的主體,來自法國的奇跡照護法 一旦邁入照護,先讀這本書,能讓你的照護之路走得更加順利也充滿感恩 家庭照顧者、醫療、長照從業人員必讀 ...

  • 疗效茶饮轻图典
    By 苏黎

    茶疗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止泻解酒、补充雌激素、调节内分泌,适用于风热引起的头痛、心血管疾病、高血糖、高血脂、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养生茶谱葛根茶材料:新鲜葛根30克,或制好的干葛根5~10克。做法: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放入保温杯内用沸水冲泡, ...

  • 失传的24节气养生法
    By 王强虎

    本书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划分章节,分别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讲述中医调养方法,并从节令特点、养生要领、节令衣着、起居须知、节令养生食谱、节令美食、节令 ...

  • Connecting with the New Healthcare Consumer: Defining Your Strategy
    By David B. Nash

    J Gerontol Soc Sci 1998 ; 53b ( 4 ) : S218 - S227 . National Long Term Care Survey . Press Release . ... J Gerontol Soc Sci 1997 ; 52 ( 6 ) : S336 - S344 . Petrisek AC , et al . ... Soldo BJ , et al . Asset and health dynamics among the ...

  • The DeMarco Factor: Transforming Public Will Into Political Power
    By Michael Pertschuk

    Vinny DeMarco might be a latter-day Don Quixote except that he tilts his lance at real obstacles to social justice: lobby-locked state legislatures and Congress, stonewalling the public will. And...

  • Organizational Ethics in Health Care: Principles, Cases, and Practical Solutions
    By Philip J. Boyle, Edwin R. DuBose, Stephen J. Ellingson

    Given this culture of deference, it is not surprising to find that with respect to the three patients appropriate for hospice (A, B, and C), Kay may be more inclined to attempt to persuade the staff physicians who express doubt abo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