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好的工作: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夠好的工作: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挑戰「夢想工作」的迷思,找回不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ISBN-10
6267375323
ISBN-13
9786267375327
Category
Business & Economics / Finance / Wealth Management
Pages
27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3-11-22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堡壘文化
Author
西蒙•史托佐夫

Description

《人生4千個禮拜》《逆思維》《Deep Work深度工作力》

《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職涯成長暢銷書作家推薦

 

  如果不用工作,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

  

  工作在你的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

  是生活重心、人生方向、歸屬感?

  是親密關係、自我價值、身分地位?

  無論如何定義,

  你都在全球工作主義制約中過度依賴了工作關係。

 

  ─────────────────

  〔身分危機 identity crisis 〕

  德國精神分析學家愛利克.艾瑞克森

  用來描述二戰退伍軍人,因失去了自我

  認同的關鍵而引起的不安全感時期。

  ─────────────────

 

  當工作=自己

  高度的期待、超時的工作、過勞的身心也隨之而來。

  一旦遭遇變動,許多專業工作者也會身分危機。

  變動因素可能來自:

  一,職場人際:與上下屬、同儕甚至對公司的關係

  二,個人身心:心理與情緒、身體疾病影響

  三,外在環境:新冠疫情、經濟因素裁員

 

  ? 這是一本尋求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實境指南,

  不必等到身心俱疲的那天,我們都能找到更健康的工作關係。

 

  { 建立健康的工作關係界線 }

  了解自己落在「整合者─分割者」光譜中的哪個位置

  ?整合者-不介意工作和家庭之間界限模糊的人

  ?分割者-強烈希望工作和私人生活劃?界線的人

 

  擁有記者和設計師等多重身分的IDEO前設計總監,從一個認同「懷抱著熱情去工作,就不認為是在工作」的價值觀中,逐漸發現工作與自我認同綁定的單一關係,一旦失去工作,將面臨人生的重大崩壞。

 

  他實地訪談了許多不同型態工作者的經驗,及他們透過什麼方式釐清工作與生活、產值與自我價值;佐以大量爬梳的「人類近代工作史」、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家研究數據,為陷在工作關係中的人提供一面鏡子,讓我們從中審視自己與工作的關係。

 

本書特色

 

  ? 掀開過度工作的底層心理:以工作為中心的忙碌揚棄了生活的其他面向,深信工作能為自己帶來價值與尊重,將情緒與工作關係高度綁定、界限模糊。

 

  ? 展開工作歷史看清脈絡:因不認同「贖罪券」販售,新教發起「天堂不可買賣,努力勞動才能服侍神」,鼓勵信徒找到自己的天職;後因宗教的政治傾向不受年輕人信任,越來越多無宗教者「改信仰工作」。

 

  ? 透視資本主義的全面滲透:舒適的辦公室、托育中心和健身房,以員工福利打造全天候工作的環境、提供產值;公司「產值」如何成為了人們自我衡量「個人價值」的同義詞。

 

得獎紀錄

  

  ?Amazon書店商業類工作與生活平衡榜單熱銷第1名

  ?國際媒體《出版者周刊》《金融時報》熱推

Similar books

  • 金融的秘密
    By 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

    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 ... 弗里德曼的工具和凯恩斯的工具都应归入这个箱子,当问题和情况提出要求时,都可以拿出来使用。 ... (6) [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年”,《经济学杂志》,34卷,135 期,第333页。

  • 绩效管理:理论与应用
    By 钟鑫,刘莉

    本书系统地解析了绩效管理, 结合实际介绍了多种绩效考核方法, 帮助读者了解绩效管理的有关理念、发展过程, 了解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且持续进行的流程。 在理论层面, ...

  • 金錢心理學: 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By 李芳齡, 丹.艾瑞利, 傑夫・克萊斯勒

    1987年,亞利桑那大學兩位教授葛瑞格利•諾斯克萊福(Gregory Northcraft)和瑪格麗特•尼爾(Margaret Neale),決定做一場有趣的研究實驗。他們邀請亞利桑那大學所在地土桑市一些最受信賴的房地產經紀人,同來看一棟要出售的房子。他們都是土桑市房地產業的專家, ...

  • 一分钟读懂金融学
    By 华建斌

    居住在上海浦东区的41岁股民康某,就是因为怕输而沉溺于股海的。他曾瞒着妻子,与弟弟合买了107股已涨到顶点的延中股票。没料到刚买入的股票就一跌再跌。本来就不曾有输的心理准备的康某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直到股票已跌到很低时才和其弟商议后把股票 ...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By 斯凯恩

    社会运转究竟需要多少钱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住着三个人,一个农民,一个铁匠,一个养牛人,岛上流通的货币为一种珍稀的海贝。现在假设每个人有2个海贝,以便购买他人产品使用。假设第一年农民生产3份粮食,铁匠生产3份铁具,养牛人出栏3头牛。

  • 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营销
    By 安賀新,是凱著

    (35)陈琦.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36)蒋珍.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7)陈健.山东中行私人银行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38)卫庆初.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

  • 融资结构相关性研究
    By 董秀英著

    本书从实体经济角度来研究金融结构,内容包括融资结构与金融结构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不同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形成不同的公司融资类型,融资结构、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企业偏离最优的融资结构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基础性内部因素等。

  • 市值管理与资本实践
    By 马永斌著

    这是一本写给企业创始人的书,尤其是那些想要接触资本进行产融结合,准备向“实业+资本”转型的企业家。 做企业有很多种做法,不一定非得要IPO上市。夫妻俩做一个家庭作坊一年赚个几百万,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好,但这种做法一定是做不成伟大公司的。只有通过引入VC、PE、战略投资者,利用IPO、并购重组等资本手段,才有可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伟大公司。 只会“挣钱”的实业家顶多只是一个令人同情的苦干实干者,并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企业家。只有在具备“挣钱”的勤奋与刻苦之余,深谙资本市场的“生钱”与“赚钱”之道,达到“钱生钱”的至高境界,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资本家,“实业+资本”是中国企业产融结合、转型升级的一条高效路径。 生活在今天中国的企业创始人无疑是幸福的,中国资本市场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无论用风起云涌,还是用波澜壮阔,或是用惊涛骇浪来形容其发展,都不为过。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成为中国企业融资、再融资的主要战场;2014年开始的新三板挂牌热,意味着企业可以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开辟融资渠道;即将实施的注册制将使得企业IPO上市变得和挂牌新三板一样方便和简单。 这意味着进入“资本+”时代的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接受着资本市场前所未有的洗礼。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正在或计划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主板、创业板等上市,利用资本的力量助力实业,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目的。 每个企业创始人都有各自独特而精彩的故事,但经历大致都是:在创业初期艰难选择和坚持忍耐;当企业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小成后,又要面临“创业难,守业更难”的生存挑战。“实业+资本”的结合,无疑将是企业成长故事的一大高潮。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企业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是企业创始人的梦想。而经历资本的考验后,企业和企业创始人都将会在浴火中“涅槃重生”。 然而,借力资本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一个企业背后都有两个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家对于产品市场是非常熟悉的,从创业开始,企业家每天都要在这个市场上面对竞争对手,努力提升技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以强势营销去抢占市场份额,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家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战场。资本市场的获胜者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本,反过来在产品市场上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从“累加式增长”到“倍增式增长”的转变。但是在这个战场上,交易的不再是产品,而是企业。交易的逻辑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追求的是尽量做大企业:资产尽可能多,规模尽可能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发展;但是在资本市场上,重资产企业和规模过大的企业是不受欢迎的,资本青睐的是行业前景好、资产轻、利润增长率高、公司治理完善的企业,资本和人才将流向这样的企业,推动其股价上涨,从而获得竞争的胜利。这就意味着,所有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或准备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创始人必须学会一个新的能力: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解决产融结合问题为导向,以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一整套逻辑和方法。高效的市值管理是在公司市值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投资者关系管理、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手段,使得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统一协调,并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本书将从企业创始人的角度出发,从企业接触风险资本时引入市值管理的逻辑,按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成长路径来描述市值管理的方法;按照市值管理的三个阶段,即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来介绍市值管理的各种应用,并提出公司市值分别在高估和低估时的应对策略。基于这种思路,本书总共10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对市值管理概念进行了厘清,对市值管理的要素以及对上市公司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第2~4章根据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三个阶段构建了一套市值管理的方法和分析框架。第2章提出以客户和利润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设计为公司创造价值;第3章提出通过信息披露、4R管理、公司治理和股权激励等手段使得公司的内在价值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第4章提出通过并购、再融资、资产证券化、套期保值和多股权投资等资本运作手段,来提升上市公司的价值。 第5~10章选取了在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做得比较有特点的6家中国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1个案例1章。其中第5章是以乐视的生态圈故事作为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的反面案例,本书认为资本市场是需要讲故事的,但是绝对不能编故事,缺乏核心利润支撑的生态商业模式最终就是南柯一梦! 第6章和第7章选取的美的集团和长园集团是在产融结合第一阶段做得不错的企业,共同点都是利用金融资本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内生式增长+外延式增长”。稍有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处于不同行业,美的集团是利用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从竞争激烈的家电制造业脱颖而出,实现了产业突围;长园集团依靠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在新材料和新能源若干个细分行业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8章和第9章选取的海航集团和复星集团是在产融结合第二阶段做得不错的企业,共同点都是通过实业上市,然后建立金控平台,实现产融互动,促进企业价值快速增长。海航集团市值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并购,围绕航空业进行了“航空+旅游”、“航空+现代物流”、“航空+产业金融”的并购布局,使得海航成为以航空业为基础的产业金融集团。复星集团的案例体现了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是如何促进一家企业进化的:复星最早通过医药和房地产起家,通过上市、并购、布局保险等产融结合手段,成为“保险+投资”双轮驱动的投资集团,再到聚焦产业智造全球家庭幸福生态系统,完美地诠释了产融结合和市值管理的真谛。 第10章选取的是亚洲市值第一的腾讯公司。低调的腾讯从互联网产品公司到互联网广告公司,再到互联网游戏公司、互联网平台公司、互联网投资公司的一路进化,始终抓住“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设计核心,通过市值管理和产融结合,成了“互联网公司中最棒的投资公司,投资公司中最好的互联网公司”。

  • “财政与国家治理”理论探索:财政与国家治理暨财政智库60年论坛观点集萃
    By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本书汇辑了由财科院和中国财政学会联合主办的“财政与国家治理暨财政智库建设60年研讨会”的有关成果。全书包括“战略谋划篇”“财政与国家治理研讨篇”“学术刊物研讨篇”“智库建设研讨篇”“获奖论文”等几大部分,将会上演讲及论文结集付梓,以飨读者。

  • 会赚钱更要会理财
    By 高建东编著

    理财是一门生存技巧,更是一门学问。品德、知识、诚信、朋友、家庭、时间、身体等等都是财。本书教给你如何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财的技巧,学会投资,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富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