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喜歡,也沒有關係: 戒掉討好,建立有界限的穩定自我

不被喜歡,也沒有關係: 戒掉討好,建立有界限的穩定自我
ISBN-10
6269751152
ISBN-13
9786269751150
Category
Self-Help / Emotions
Pages
64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3-08-09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晴好出版
Author
黃玉玲

Description

善良不是沒有界限的「討好」,迴避衝突也只會更「委屈」。
你的人生,不該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
★知名心理師武志紅專文推薦!★


  ◎我要表現優秀,爸媽才會開心 !
  ◎努力迎合他的要求,才不會跟我分手!
  ◎只有常常加班工作,老闆才會幫我加薪。
  ◎配合參加聚會,他們才會把我當朋友。

  在生活場景中,我們為了生存,為了贏得疼愛,為了獲得美好的評價,我們慣性的選擇了「討好」的行為反應。我們討好了自己,討好了別人,卻沒有換取我們想要的一切。現實是失去自我的討好行為,得到的是永無止境的情緒泥沼。跟著專家心理師一起戒掉「討好」的行為模式,建立穩定的自我!學會以成年人的姿態,與他人平等相處!

  ──────|理解與看見討好背後的情緒問題|──────
  因為討好,我們時常陷入恐懼、焦慮、羞恥、委屈、憤怒與內疚等糾結的情緒。本書從五組情感反應入手,精準深刻地描述了討好型人格會經歷的各種感受,由此,從五組探討了討好型人格的關係模式,看見自己的情緒,找到自我療癒的入口。
  ◆恐懼vs.焦慮:過度的恐懼與焦慮,降低了我們對生命的創造性與自主性。
  ◆羞恥vs.委屈:壓抑真實的自己,不斷活在委屈中。
  ◆憤怒vs.內疚:總是在付出,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陷入憤怒與內疚的惡行循環中。
  ◆悲傷vs.無力:出讓自我,對自己無能為力,過著瀰漫著悲傷的日子。
  ◆孤獨vs.空虛:內心嚴重的匱乏感,選擇用付出來留住愛。

  ──────|覺察與思考討好行為模式的思維|──────
  為什麼會有討好的行為反應,是迎合、順從、想靠近又想逃離的邏輯思維,與原生家庭的教養、內在小孩的形塑有密切的關係。
  ◆迎合vs.順從:來自暴力型家庭的創傷,越恐懼,就越順從。
  ◆進入vs.逃離:成長於苛責型的家長,習慣貶低自己,卻又想逃離關係的約束。
  ◆付出vs.補償:活在高期待型的家庭中,一直過度付出,卻沒有享受回饋。
  ◆失去vs.獲得:受到控制型家庭的影響,在幻想中,拒絕別人就會被拋棄。
  ◆存在vs.消失:因為忽略型家庭的童年創傷,認為我們不分開,我就永遠不會孤獨 。

  ──────|改變與療癒,發展穩定自我的核心力|──────
  為自己改變,善用決定、方法、界線、愛與支持、陪伴、哀悼與扎根的力量,讓自己不驚、不懼、不悔、不怨的生活著。
  ◆決定的力量:為了自己,選擇改變
  ◆方法的力量:四步驟培養「均勻懸浮注意」
  ◆界限的力量:確立人我邊界及建立時間與空間邊界
  ◆ 愛與支持的力量:停止受害者的自我催眠  
  ◆陪伴的力量:讓自己與世界建立更多連接結
  ◆哀悼的力量:四個階段走向光明未來X 六個關鍵讓你勇往直前
  ◆扎根的力量:五個方式讓自己盛情綻放,走過黑夜,迎向黎明

  ──────|特別收錄 戒掉討好練習|──────
  本書作者在十多年的心理諮商生涯中,特別挑出「討好型」的行為模式,整理出心理諮商中經常出現的「討好行為」,從重建自我秩序、重新扎根出發,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和觀點。而21個篇末的「戒掉討好練習」附錄,鼓勵讀者透過直視內心的書寫方式,學習自我對話,自我修復創傷,找回穩定的自我,勇敢重啟人生。
  •尋找內在的安全基地    •對恐懼與焦慮的體驗    •與羞恥和委屈對話
  •憤怒和內疚的情感體驗    •書寫悲傷與無力的感受    •書寫孤獨與孤單的感受
  •體會討好者的損失與獲益    •迎合vs.順從    •寫下迎合與順從的經驗    
  •思考自己在關係中的感受    •反思關係中高期待付出與補償的模式
  •在關係中不能「說不」時的內心感受    •如何應對分離    •在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均勻懸浮注意的實際操作•紀錄人生最風光的時刻    •給恐懼的一封信
  •想對「親愛的過去」所說的話 •形容失去時的感受    •想像成一棵大樹的扎根練習

  ──────|寵愛自己•寧靜富足 關鍵句|──────
  開始學會:說「不」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也是對抗自己無力感的重要策略。可以維護你作為一個主體的存在感,我們要有自己內心的「規則」。
  •討好,不是一種錯,更不是一種罪過。
  •每個討好行為的背後一定有需要你去維護的、你認為更重要的東西。
  •憤怒、悲傷,不要強迫自己馬上走出來,因為這真的需要時間。
  •帶著傷痛往前走,沒有人可以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才走下一步的。
  •哀悼失去需要時間,時間會慢慢撫平創傷。
  •每當情緒失控、歇斯底里的時候,試著按下暫停鍵,不要往前,也不要後退。
  •請記住,你不是神,你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情。
  •用溫柔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對它說:「我看見你了。來,請坐到我旁邊來。」
  •愛自己,就請停止對自己的苛責。
  •一個人如果力量足夠強大,就沒有必要逃離,自然會選擇面對。
  •人生很長也很短,活得勇敢一些,不要懼怕自己的攻擊性。
  •每一個奮不顧身的人,內心都有一個希望。
  •即使一次又一次踩坑,也一次又一次爬起來繼續往前,這就是生命的力量。
  •不要懼怕當自己領地的「國王」,你的力量一直都在。
  •從現在開始,不再討好,為你自己而活,忠於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的優秀。
  •當你寵愛自己時,你將變得寧靜富足。

本書特色

  ●最實用的心理療癒工具書,跟著作者的提問與解答,每個人都是自己最棒的諮商師。
  ●誠實且直接的看見、理解與接納關係中的負面情緒,找到改變的動機。
  ●立論清楚的分析,破除討好型人的思維邏輯,找到療癒的切口,開啟修復的旅程。
  ●提供操作容易且實用的心理諮商練習,一步一步地學會包紮傷口,走出情緒的低谷。

Similar books

  •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重塑大腦,自動產生內源大麻、腦內啡,徹底解放壓力、人際焦慮和孤獨感
    By 凱莉.麥高尼格(Kelly McGonigal)

    全美Kindle(運動健身榜)銷售TOP 1 《富比士》雜誌「20位最啟發人心的女性推特作者」;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師、知名TED講者、暢銷作家 凱莉.麥高尼格最新力作! ...

  • 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 對人對事不上心也是一種職場優勢
    By 莉茲.佛斯蓮, 莫莉.威斯特.杜菲

    切爾藍( )、周馬修( )、尼克.迪瓦德( )、萊恩.迪克( )、艾莉謝謝所有讓這本書成真的人。有些人讀了草稿,有些人分享工作中的高低起伏,也有些人在我陷入瓶頸的時候給了我一個微笑。謝謝瑪莉娜.阿嘉帕奇斯( )、卡曼.艾肯( )、維凡克.艾許克( )、麥特.

  • 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華頓、史丹福、哈佛等名校爭相運用!學會「誘因捆綁」結合「任務拆解」,恆毅力、執行力全面提升!
    By 彼得.霍林斯(Peter Hollins)

    心情一鬆懈,忍不住又耍廢過一天? 總被說三分鐘熱度,不想再一事無成? 大腦惰性、害怕失敗、錯立目標、沒時間感、難擋誘惑…… ...

  • 駕馭沉靜: 平衡身心靈與內外衝突,通往幸福的情緒練習
    By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亞馬遜網路書店上千人4.7星好評 沉靜是釐清思緒的能力,是引導心力的能力, 也是在世界翻天覆地時保持鎮定的能力。 ...

  • 同理心的力量【20年暢銷經典版】: 放開自己,理解他人,用天生的能力,撫慰受傷的靈魂
    By 亞瑟.喬拉米卡利(Arthur Ciaramicoli)、凱薩琳.柯茜(Katherine Ketcham)

    所有的理論,都無法穿透表象、拯救痛苦與絕望, 如何做才能真正進入他人的內心世界、發覺真實的脆弱? 【20年暢銷經典】 心結或連結,隔閡或共鳴,關鍵都在同理心。 ...

  • 理想情緒: 用草藥、精油、適應原找到內在平衡的情緒排毒計畫
    By 莎拉・查納・希爾佛斯坦(Sara-Chana Silverstei)、蘇珊‧高蘭(Susan K. Golant)

    這是一本全方位的情緒照護指南, 寫給被生活折磨得很累的你。 什麼是理想情緒? 了解心情好、心情壞都只是一個循環,情緒波動是正常的。 ...

  • 情緒虐待自癒療法: 擺脫心理暴力的惡性循環,重新走向自我復原之路
    By 泰瑞莎.科米托

    日常生活中,以下這些對話或許會出現在我們的親密關係裡, 我們可能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

  • 人到中年好好过
    By 蔡建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当中年人被人以老李、张、老王相称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了然而自己似乎还有很多事情没做,还有很多心愿没了,于是开始为自己的年龄感到恐慌了。女性多为自己的容颜渐老而焦虑;男人多为年岁渐长事业却没有多大 ...

  • 我睡不著的那一年: 獻給無眠者的自癒之書,與你一起擁抱那份無形的不安
    By 薩曼莎.哈維

     ☾ 失眠苦主版《愛麗絲夢遊仙境》  ☾ 亞馬遜四顆星推薦  ☾ 輕巧且愉悅的的閱讀,有種永恆的寓言感,令人回味無窮——《衛報》  ☾ 穿越失眠的噩夢,進入一處奇妙的無眠之境——《每日郵報》  「什麼時候睡眠成了一種信仰?」  當我不睡覺的時候,我是根本沒睡。  那些日子裡我並不全然是個不好的睡眠者,我是個不眠者。  我同時也是個不好的睡眠者,但睡得不好的夜晚都算是美好的夜晚,  因為至少有睡。  午夜、凌晨兩點、三點、四點、甚至五點,沒有差別  不管數了幾隻羊、燃起精油或助眠音樂,努力告訴自己不要在意  進入夢鄉的意欲依舊全無  而睡不著的夜晚是最長,最大,最像洞穴般深遠的事⋯⋯  關於失眠,你是否做過這些嘗試?  ✘在正式進入睡眠前,提早一小時上床醞釀睡意  ✘戒掉咖啡因和糖  ✘正念減壓  ✘找諮商師或是治療睡眠診所就診  ✘針灸、或是各種預算能夠負擔的民俗療法  ✘身心靈諮商溝通  ✘✘✘✘✘✘✘……   但是這一切的努力,一點用都沒有。  無形的黑暗和思緒迷霧,在每個睡不著的夜晚裡,不斷蔓延;  而無法入眠的恐懼和焦慮,助長了失眠,彷彿老虎在場。  ...

  • 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
    By 安娜貝爾.岡薩雷茲(Anabel Gonzalez)

    ★「情緒治療」權威醫師,寫給焦慮時代的療癒處方★突破困境的關鍵,不是時時保持樂觀,而是找出與壞情緒相處的方法,把爛事變好事!負能量也沒關係,這是大腦在提醒你「多愛自己一點」,先與自己和解,就能讓壞情緒與你和平共處!★ 面對情緒的方式,決定了你是誰生活中的問題從沒少過,各種情緒也隨著大大小小的狀況被引爆。然而大多時候,我們都選擇了錯誤的應對,導致身心俱疲。想想看,你是不是也像這樣:▶ 壓抑憂慮,不斷告訴自己「沒問題」過度強調積極樂觀,反而使人試圖壓抑憂鬱,成為背景運作的APP,造成頭痛、失眠、記憶衰退,直到某天情緒爆發。▶ 暴怒生氣,把問題都推給別人問題通常沒能解決,還會在日後反覆發生,同時也會造成肌肉緊繃、疼痛。▶ 自責羞愧,以為自己就是問題中心無法將憤怒歸咎於他人,只好轉而譴責自己,如此一來,情緒將越陷越深,使我們更加痛苦。▶ 放任情緒流淌,不願做任何努力「既然一切都無法改變,我乾脆刻意忽略情緒」看似豁達,卻會導致長期疲倦,心理負擔將轉由身體承受,引發更多問題。★ 壞情緒也可以是好事,為什麼?碰上倒楣的爛事,多數人習慣壓抑,不願展現自己的負面情緒。然而,只要換個想法,你會發現,壞情緒其實很有用。例如:◎ 生氣會讓你在衝突時變更強大,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奮鬥。◎ 傷心可以換得旁人的關心,稀釋情緒並減輕痛苦。◎ 不安將引發恐懼,提高大腦警覺、身體進入警戒,你會更加保護自己。◎ 自責使我們更合群,並激發同理心、社會參與以及自我改善。★ 有效調節壞情緒,漸漸與自己和解「情緒治療權威」安娜貝爾.岡薩雷茲醫師,在書中提供了許多調節情緒的好方法,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首先,練習不再鑽牛角尖,並適時停損在同一個點上不停打轉,會讓痛苦越來越深。練習踩煞車,轉而去想我們實際可以做的改變,情緒便會好轉。◎ 接著,放下你的控制欲,享受不確定性讓情緒顯露出來,保持生活中的彈性,甚至稍微任性一點都沒關係。◎ 最後,觀察身體與內心、接受情緒,然後放下認知並接受情緒,這將帶領你前往更好的方向。除此之外,找個懂你的人聊聊,甚至尋求專業的心理治療協助,都對情緒有極大幫助。千萬記得,你不需要獨自面對這一切。情緒是好事,情緒化只會壞事!人的一生註定要與情緒相伴,學會如何有效調節、與自己和解,將是生命中必須持續學習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