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文明

另一种文明
ISBN-10
7020100295
ISBN-13
9787020100293
Pages
26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4-01-01
Publisher
BEIJING BOOK CO. INC.
Author
高洪雷

Description

《另一种文明》指的是在地中海文明、印度河文明之外的“东海平原文明”。作者追随着从东海大平原侥幸逃离的人们四散而去的足迹,讲述他们在山东半岛、长江入海口、蒙古草原、日本岛以及美洲,成为东夷人、越人、兴隆洼人、日本人和印第安人祖先的故事。他从“远古大洪水”开始考证,揭示了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剖析了美国“重返亚洲”的缘起,解读了玛雅人的“世界末日预言”……堪称一部饶有趣味的“历史科普”。

Similar books

  • 成吉思汗原乡纪游: 另一种文明的体验

    成吉思汗原乡纪游: 另一种文明的体验

  • 文明的遊牧史觀: 一部逆轉的大中國史
    By 楊海英

    遊牧文明野蠻、粗魯,充滿暴力? 摘下中華有色眼鏡,從文明的遊牧史觀出發—— 中國史不過是中國人天真浪漫的幻想! 被中國史定位為蠻族的遊牧民才是世界史的主要推手!   大部分漢字文化區的讀者,都會有「遊牧民族雖然軍事力量強,但野蠻、粗魯、暴力」的既定印象。然而這只是戴著中華思想的有色眼鏡來看的結果。 《文明的遊牧史觀》這本書告訴我們,遊牧文明其實是歷史的驅動力。所謂「軍事力量」,是當時科學技術與社會體系、作為群體的凝聚力、資訊蒐集能力等各式各樣要素的總和。現在世界上擁有最強軍隊的,毋庸置疑乃是美軍,它也是世界秩序的締造者和維護者,應該沒人會說他們的強悍是一種「落後、野蠻的力量」吧!   █將地圖的南北顛倒,看世界的眼光便會截然不同! 遊牧文明是技術先進、資訊發達、富有組織力的歷史驅動力!   在支撐遊牧民族「強悍」的技術中,最重要的就是「畜力」。對馬、牛、駱駝等大型動物的馴育、養成、管理等技術,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的文明。另一方面,蓄力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是青銅或鐵製的武器、絲綢等物品最快的運輸工具。眾所周知,即使對馬車的運用,也是西亞先於支那地區,然後才漸漸地往東傳播開來。也就是說,和馬這種「畜力」相關的技術是遊牧文明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資訊力。和定居農耕民族比較起來,遊牧民在廣大的地區中遷徙,不斷地進行見聞和調查,因此掌握了最全球化的資訊。這種資訊力也被活用在通商上。運輸能力優越、往來於各個地區間、對各地產品與市場需求瞭若指掌的遊牧民,同時也是優秀的商業民。遊牧民族的寬容性,對各種文化的包容和開放姿態,也是與此密切相關。 軍事力量、資訊力,再加上具高度流動性與開放性的組織原理,這就是遊牧民的「驅力」。 從「文明的遊牧史觀」重新看待中國,會如何逆轉出一部中國史呢?作者指出,在今日中國中心地區產生了黃河文明固然是事實,但考古學指出,這個古代文明與現在的「中國人」之間的關聯,不管在文化上,或是人種上,都早已斷絕殆盡。跟現代的希臘人,與古代希臘文明之間並沒有關聯是一樣的道理。   █「漢文明」並非普遍性的世界文明,而是一個地方文明。 「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不過是現代中國人天真浪漫的願望與幻想!   今天的讀者多以中國為「中心」,所以歐亞就變成了「邊陲」。這種世界觀其實是奠基在「漢民族」這種二十世紀初期才出現的假設之上。真相是,根本沒有「漢民族」這種東西,是歐亞興起的各個文明,不斷向黃河流域遷徙,才形成今日的樣貌。所以「中國四千年的歷史」不過是現代中國人天真浪漫的願望與幻想。 從「歐亞史」的觀點來看,被「中國史」定位為蠻族的遊牧民,分布範圍東起西伯利亞、西到歐洲世界,文化與人種繁多,是世界史的主要推手;相對於此,所謂「漢文明」不過是以所謂的「中原」為中心,相當地方性且侷限的一個文明。故此,與其說「漢文明」是普遍性的世界文明之一,倒不如把它想成是一個地方文明,才比較接近真實狀況。 若追溯中國地區的歷史,則會發現,它進行跨歐亞交易、在國際文化上大放異彩的唐、被認為是世界最大帝國的蒙古帝國(元)和清等,這些繁榮的國度都堪稱為名符其實的「亞洲大帝國」。但是,它們全都是非漢民族所建立的征服王朝;從這些看來,不受漢民族中心主義控制、而是由異民族的國際主義所統治時,才是所謂「中國」最繁榮的時代,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中國史」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它屬於一種「被害者史觀」。在這種史觀裡,「漢民族」常常遭到異民族所侵略;近代以前是北方遊牧民族,近代以後則是跨海而來的西洋列強以及日本,這些都被他們描繪為「敵人」。可是,我們試著深入思考便會發現,「支那地區乃是某個特定民族的居所」這種主張根本就不成立。擁有不同根源、文化與生活型態的集團,進行流動,不斷重複著繁榮與改變的過程,這樣的歐亞大陸史,才是真實的「中國史」。 身為日本籍蒙古學者,作者的看法是:以所謂漢民族為中心的「中國史」,在充滿地域性的狹隘同時,不過是混合了他們自己普遍相信的世界觀,以及被害者意識的產物罷了。正因為此,今天的支那地區才出現名為「中國史」與「中華文明」的束縛。而今天的中國,似乎越發被所謂的「中華思想」所囚禁。  ...

  • 寻找另一种起源: 华夏文明猜想
    By 徐江伟

    本书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和研究,开拓出全新的解读华夏文明的视角和方法,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观察领域,品味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的神秘,文化和历史.

  •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By 余英時

    史學大師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回應中共馬列主義教條,重新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追求梳理近代文明發展脈絡的明快之作《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原於1953年在香港出版,是余英時先生第一本以書籍形式出版的著作。1950年,余英時先生自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立即面臨的思想課題就是:如何反思並回應共產政權席捲全中國的歷史現實,一方面他要對抗中共及其馬列主義教條,另一方面則要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的追求,因而決心寫一本書「以民主主義為主題來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種種社會變遷」,並探問「民主究竟是怎樣從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中逐漸發展出來的?」本書在結構面力求系統化,梳理近代文明的脈絡;在取材上則盡可能扼要,精鍊浩如煙海的史實。因此作者自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論文――一篇較長的論文。」在書中,余先生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回答了這個時代的核心課題。他對極權主義的憂心與批判,以及對自由與民主的畢生追求,都已清晰地展現於本書的字裡行間。══ 書系總目 ══.歷史與思想.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東漢生死觀.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人文與理性的中國.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到思維之路.民主制度之發展.自由與平等之間.文明論衡.香港時代文集.我的治學經驗.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余英時雜文集.余英時序文集.余英時時論集.余英時政論集(上、下).余英時書信選.余英時詩存

  • 另一种生活价值: 一个现代文明边缘人的自白
    By 周兆祥, Zhaoxiang Zhou

    另一种生活价值: 一个现代文明边缘人的自白

  • 文明的驛站:從底比斯到紐約,跟隨重量級文史學者的深度導覽,造訪歷史上70座偉大城市
    By 約翰‧朱里斯‧諾維奇(John Julius Norwich)

    巴比倫、耶路撒冷、羅馬、撒馬爾罕、君士坦丁堡、巴黎、上海、聖保羅……偉大城市無論已然傾頹或永垂不朽,在歷史上都有一席之地跟隨重量級文史學者的導覽,深入考據、旁徵博引從兩河流域的古城到現代超級都會造訪一座座古今中外的偉大城市城市是人類文明最具體而微的呈現,建築、藝術、宗教、政治、軍事、水利、經濟、娛樂……,人類生活的種種樣貌,無不留存於城市的紀錄與遺跡之中。本書以時間為軸,開展宏大詳實的世界史繪卷,細數從上古以至現代,在時光長河之中曾經光輝燦爛,而後歸於沉寂或不斷獲得新生,更甚者發展變革快得令人難以想像的諸多城市,那些我們知與不知的大小事:◆ 烏魯克──歷史上第一座城市,它比雅典的誕生還早了三千多年,現已淹沒在伊拉克的滾滾黃沙之下。◆ 長安──如果要生在七世紀,首抽最幸運的便是降生於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 巴格達──籠罩著天方夜譚的神祕色彩,且聽雪赫拉莎德王妃娓娓道來一千零一則天馬行空、引人入勝的故事。◆ 京都──以大唐盛世為藍本的平安京,貴族嚮往的精緻文化與民間浮世的享樂追求,在這片土地上並存,也催生世上第一本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 倫敦──十七世紀的倫敦人口爆炸、骯髒擁擠又混亂。說了你也不信,在莎士比亞可容納三千多人的環球劇院中,竟沒有半間廁所。◆ 華盛頓特區──特區中的立法機關、行政組織與街道的安排,是美國國父華盛頓心中「完美民主制度」的具現化。◆ 東京──晴空塔直入雲霄,淺草寺香火繚繞,不斷快速改變又新舊並存的新世紀中心。集結史料、考古研究等多方資訊,周密還原當時的自然環境、時空背景,時空與地域之間的交互影響,在看似龐雜的歷史洪流之中逐漸清晰浮現。歷史上的偉大城市,無論已然傾頹或永垂不朽,皆在本書中細膩而立體地再次復生。本書特色★ 依年代由古至今,精選70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有著關鍵地位的城市,充分考據,將飽含知識的內容濃縮成簡潔有力的文字,搭配50餘張彩色圖片,並以地圖標示出城市位址。★ 透過書中文字與圖片,鮮明的城市意象躍然紙上,令人迫不及待想親身造訪這些美麗又蘊藏豐富內涵的城市,但書中生動的描寫又彷彿已經置身其中。讓人很想出門、卻也讓人不用出門。★ 由城市的角度出發,從不同的面相閱讀歷史,從中收穫有趣的新知與思想。並以此做為入門磚,繼續在知識之海中探索那一座座令你傾心的城市。★ 閱讀本書,得以將自己的角色轉化為一位陌生人,重新審視自己居住的城市,看見城市的另一番風貌,發掘只屬於自己的獨特城市故事。各界推薦──專文領讀──陳韻文(Miss Fotogrape) (攝影師/旅遊作家)褚士瑩 (作家/法國哲學諮商教練)──感動推薦──王盛弘 (作家)王儷瑾 (西班牙的中文官方導遊)印度尤 (「YaoIndia就是要印度」共同創辦人)寒 波 (演化人類學「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各界好評──以歷史為經,人物為緯,自上古時期到現代社會,講述一個又一個的城市故事。與看不見的城市不同的,這七十個城市都是真實存在過的,無論湮滅或輝煌,它們豎立於地表時,皆是當代所有城市之王,是最偉大的文明樞紐。當我們讀取故事時,便如投入歷史中穿梭行走,看見這些城市的形色面貌,並且視線鮮明,真實無比。──陳韻文(Miss Fotogrape) (攝影師/旅遊作家)要誘發哲學,就必須進行哲思。要認識一座城市,就必須穿越時空去旅行。到有著偉大歷史的城市去當一個陌生人,讓我們習慣熱愛、渴望和產生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褚士瑩 (作家/法國哲學諮商教練)一場盛會……精彩的作者陣容,以及絕妙的插圖。──《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城市的歷史即文明的歷史,我們很難得能見到如此清晰、簡明、易於理解且富於娛樂性的歷史故事。──《藝術之書》(The Art Book)在如此迷人的主題上,我們不能再奢求更多了。──《旅遊者雜誌》(Condé Nast Traveler)重量級導覽團隊陣容瑪嘉烈.凡.艾斯(Margarete...

  • 基督教与世界文明: 基督教与世界系列之一
    By 李锦维博士

    基督教以某种方式构成了我们所有人都属于的文明。因此,我们不能将其与只能通过考古学这种不透明的媒介窥见的古代文明相同的方式来考虑或者与我们努力从外部和外部理解的非欧洲世界的文明相同的方式来考虑。这意味着我们判断质量的差异,可以将其与天文学家对行星的科学和地理学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知识进行比较。对于西方文明的研究,我们不仅拥有比其他任何人都丰富得多的资料储备,而且对它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和深入。西方文明是我们呼吸的氛围,是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不仅从文件和纪念碑中了解到这一点,而且还从我们的个人经历中了解到这一点。 让我们想象一下,对宗教的研究忽略或抛开基督教过去积累的经验;他只使用了从研究外国宗教传统中获得的遥远且部分难以理解的证词;他诉诸关于宗教本质和精神知识条件的抽象概念。这样的研究是不完整的、前后矛盾的,而且没有真实性。这为我们指明了思考宗教与文明关系问题的前进方向。它是一个错综复杂且无处不在的联系网络,将社会生活与精神信仰和价值观、被社会公认为生活的最高规范以及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权威模式的信仰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因为这些关系只能在它们的全部历史现实中具体研究。世界上伟大的宗教是流经几个世纪的神圣传统的河流,它们冲洗和滋养着不断变化的历史景观。不过,通常情况下,我们无法前往源头,迷失在遥远过去的未开发区域。从整个历史来看,很难找到一种可以从一端追溯到另一端的宗教演变的文明。 但基督教的历史是这条规则的一个非凡的例外。我们知道它最初出现的历史框架;我们有教会创始人写给欧洲第一批基督教社区的信件,我们可以非常详细地追溯新宗教进入西方的过程。在那之后,尤其是在过去的16个世纪中,可供研究的文件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单一的情报人员无法完整掌握它们。因此,西方宗教和文明的研究是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其原因与研究古代或史前东方宗教的困难相反,我们知道的太多而不是太少。 虽然这种专业化成功地增加了我们对历史几乎所有方面的知识,但它对占据我们的研究产生了有害影响,因为它导致了我们必须汇集的分离和分裂元素。一方面,科学史家把研究集中在对资料和文献的批评上;另一方面,基督教的学生致力于研究教条和教会机构的历史。结果是我们有许多不同且非常先进的研究一方面是宪政史、政治史和经济史;另一方面是宪法史、政治史和经济史。教会史、教义史和礼仪史。但宗教与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主题以及后者的繁衍力量。对西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被搁置一旁,几乎被遗忘。由于其性质,它在专业学科组织的计划中没有一席之地。因此,它被业余爱好者和学者所抛弃。 与此同时,学术界之外出现了新的社会力量,它们利用历史或特定版本的历史作为社会目的来改变人类的生活和行为。而这些新的历史政治意识形态的出现表明,科学专业化的进步丝毫没有减少人类对历史信仰的需要,从社会演进和目标的角度来解释当代文明的需要。精神的,无论这些目的是在宗教还是世俗的公式中定义的。

  • 视域变化中的中国人文与思想世界
    By 王中江

    Ben shu nei rong fen wei wu bian:ren ge, Ren wen he jing dian shi jie;Gong tong ti sheng huo yang shi yu ge ti sheng huo yang shi;Chuan tong...

  • 另一半中国梦: 何种文明十字路口的抉择
    By 李楠, 许洋

    本书分为观察,对话,评论,记录和随笔五个栏目,收录了俄罗斯,继二连三,苏联特权阶层的腐败及其恶果,歌名,还是变迁等文章.

  • 文化冲突与多元文化导论
    By 陈艳宇

    每一次通讯技术的重要革新之后,都会迎来文化领域的巨大变革。从文字的发明开始,人类的文化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文化传播只能依赖于手写文字的低效手段。印刷术的发明使这一传播方式的作用大为改变,人类的文化产品得以突破性地增长和传播。电子手段的介入使得文化交流基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电话、电视使人们实现了远程即时通讯,远隔重洋都可以实现即时文化传输甚至文化互动;电影在文化领域的优势得天独厚,丰富的表现手段和日新月异的电影技术使得通过电影进行文化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过时。现在,互联网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播理念,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未如此快捷、廉价和高效,传媒传播的即时和延时信息量也从未达到如此巨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