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生命

ISBN-10
710000716X
ISBN-13
9787100007160
Series
气候与生命
Pages
59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1991

Description

Ben shu chan shu le ta dui li shi shi dai he di zhi nian dai de qi hou bian qian yu huang tu xing cheng fang mian de guan dian.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By 施耐德, 诸大建, 周祖翼

    本书针对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热门话题,融会了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从气候与生命的进化,到温室效应的前景,阐述了地球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

  • 地球: 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
    By 施奈德, Stephen Henry Schneider

    本书针对地球环境与人类发展的话题,融汇了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从气候与生命的进化,到温室效应,全面阐述了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以及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对策。

  • 气候改变挑战徽章: (第二版)
    By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挑战徽章的目的在于提高认识,促进教育,最重要的 是激励年轻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成为当地社区变革的积极推 动者。挑战徽章经WAGGGS和WOSM的认可,可适用于学校班级 和青年团体。它们所涵盖的大量活动和想法可以很容易被老 师或领袖采用。其他主题的徽章已经完成或者正在制定当 中,这些主题包括:农业,生物多样性,能源,森林,性 别,治理,饥饿,营养,海洋,土壤和水。气候改变挑战徽章旨在帮助教育儿童和年轻人,让他们了解 气候支撑着地球上生命的存活,它有 举足轻重的作用。本 徽章聚焦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地球气候的方式,并提供了 方法,教会个人如何采取行动,让气候与地球上生命之间紧 密的连接更加可持续。

  • 气候、物候与文学: 以文学家生命意识为路径
    By 曾大兴

    本书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讨论气候, 物候对文学家的生命意识, 地理分布, 气质与风格以及灵感触发机制之影响.下篇则讨论气候, 物候对文学作品的主题, 文学人物的心情, 性格与命运以及作品的内部景观的影响.

  • 生命的冒险: 从抗风蜥蜴到变身乌贼,迷人的气候变化生物学
    By 汉森

    本书探讨的是一个"新研究领域"----气候变化生物学.开篇几章讲科学家发现气候在变化,而温室气体是罪魁祸首,然后,故事会围绕这一新兴领域的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气候变化给动植物带来哪些挑战;个体如何反应;这些反应加在一起,为动植物和我们的未来带来了哪些启示.

  • 气候, 灾害与清代华北平原社会生态
    By 萧凌波

    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将清代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演化周期,对这一时段内华北平原社会生态系统人地关系的变化进行完整复原,并基于对演化过程的定量描述,在时间序列上识别出不同的生命演化阶段.同时,将气候变化与水旱灾害作为关键参考变量引入社会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与粮食,人口迁徙,社会动乱等不同方面建立联系,分析其影响程度及时空差异,讨论其影响在社会系统中传递扩散的过程机制.

  •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
    By 徐明

    本书在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事实和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各生态系统过去和现在所受到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各生态系统过去和未来的脆弱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适应性对策.

  • 气候问题与中国国家安全

    本书分为九章,包括气候变化与中国领土安全,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安全,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气候变化与中国主权安全,气候变化与重大工程建设运营安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防安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 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By 馬克.馬斯林

    拯救地球所需要的,是了解事實與真相。 地球的歷史│人類的歷史│地球的現況│否定氣候變遷的假訊息 做與不做之間│個人可以帶來改變│引導企業來改變世界│政府的措施│2050的未來 我們做了什麼? .人類世以來,澳洲的大型哺乳動物物種消失了88%。 .人類每天消耗約2800億個電燈泡的能量。 .10%的富人造成50%污染。 .人類製作出來的水泥,足以覆蓋整個地球2公分厚。 .人類每年製造3億公噸塑膠,相當於全人類體重,並流入海洋與人體之中。 劇烈的氣候變遷,將導致毀滅性的颱風、洪水、乾旱、熱浪與野火……這一切都是進行式。 拯救地球,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具體而為的事情。 我們該怎麼做? .認識氣候變遷,以植物為主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不再消費快時尚。 .使用再生能源、提倡環保住宅、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投資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產值高達1兆8000萬歐元。 .個人、企業、政策,對環境友善的任何一步,都有幫助。 馬克.馬斯林為人類世、氣候變遷與環境生態專家。簡述地球與人類簡史,藉以比對出人類對地球產生的巨大影響,從「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到「我們該怎麼做」,以簡明的數據類比方式,幫助讀者具象了解事實與真相,並提出從個人、企業到政府各層次的具體建議。 「清楚又實際的方案,解決許多人認為太複雜又強大而不願面對、遑論解決的問題。拯救世界可不是小事,但是拿起這本書是個好的開始。」──芭莉絲.李斯(Paris Lees),英國版《時尚》(Vogue)作家。 守護推薦 .林子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 副教授 .許晃雄 中央研究院人為氣候變遷中心執行長 .詹順貴 前環保署副署長暨環境律師 .威爾.麥卡拉姆(Will McCallum) 英國綠色和平組織海洋專案負責人...

  • 跳出溫度舒適圈:從狐獴、原始人、蛋炒飯的小故事,教你少開冷氣也能活的21個消暑「涼」方
    By 林子平

    生活化舉例 X 超好懂知識 X 超有哏插圖教你聰明對抗高溫,為自己與地球降溫!是什麼原因,讓一隻小小青斑蝶從日本富山飛越三千公里到澎湖?為什麼太陽系只有地球上有剛剛好的溫度,能讓人類及萬物生存?什麼!開利先生當初發明冷氣機,竟然不是為了給人類降溫用的?在這個高溫飆破紀錄的夏天,讓國際知名熱舒適與都市熱島專家告訴你,溫度如何影響動物行為,和人們的生活與決策。Andreas Matzarakis 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主任本條毅 日本千葉大學園藝系教授林憲德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許晃雄 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彭啟明 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創辦人曾明騰 台中市爽文國中理化老師、2013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劉光瑩 天下雜誌主編潘昌志 暢銷科普作家鄭朝陽 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謝隆欽 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消暑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好熱!我想開冷氣!狐獴覺得熱的時候,會趴在地上,讓比較涼的地面幫牠散熱;原始人因為原本生活的非洲太冷,而大遷徙到相對溫暖的歐亞洲;而現代人覺得熱,卻是伸手拿起桌上的遙控器,打開冷氣!抵擋熱浪對生命的威脅,是生物的本能,但,你是不是有點煩惱,這個月的電費帳單又要爆表?你是不是偶爾也會擔心,開冷氣涼爽有代價,會讓地球變成一顆更熱的火球?找出造成高溫的原因,見招拆招才是理想對策!大家都知道旅行的時候,愈早預約,愈能選到好的機位、價格合理的旅館;但你知道嗎?舒適的居家環境也是可以預約的!選對建築坐向、空間格局,做好遮陽通風,你就能擁有涼適的居家空間。歐洲人喜歡曬太陽,台灣人喜歡躲在陰影裡,但是台灣有一個旅遊景點是歐洲人和台灣人都喜歡的,你知道是哪裡嗎?能猜到原因嗎?氣候影響人們的觀光意願,但人們的觀光模式同樣也牽動了能源的耗損、氣候的變化,在享受旅行自由和節約能源、愛護地球之間,其實有機會找到平衡!21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告訴你溫度從何而來?為什麼會覺得熱?如何透過提早規劃,預約涼適的居家空間?溫度如何影響人們的戶外活動模式?如何在高溫下保護自己的安全?最後,想要保護太陽系中獨一無二存有生命的地球,我們應該怎麼做?只要用對方法,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消暑,為地球降溫!各界推薦:作者掌握了多年環境、建築、氣候等不同領域的背景知識,投入對於關鍵議題的熱情,展示了絕佳的技巧來傳遞知識及解決方案,讓這些複雜的問題得以輕鬆交流。――德國氣象局人體生物氣候研究中心主任 Andreas Matzarakis溫度是我們生活中最常用的物理量,天氣預報對我們來說也很熟悉,但它也有你不知道的深層物理含義。在這本書中,林子平教授從各個方向輕鬆地解釋了溫度的奧祕,將大大加深你對溫度及其作用的認識。――日本千葉大學園藝系教授 本條毅欣見林子平教授又一巨作,更高興它是一本老少咸宜的科普之作,不得不佩服子平能寫出連小學生都看懂且被喜歡的著作。不沉迷於自我陶醉的象牙之塔,善用建築物理學的善知識,引導人類居住環境邁向永續之路,是我為此書所下的註解。――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以清新雋永的文字,耐人尋味的親身故事,娓娓道來溫度、人、生態與環境的相依。在炙熱的夏季午後,伴著涼水與涼風,輕輕閱讀《跳出溫度舒適圈》,長智慧又心涼脾土開,毋寧是最好的享受。一起來認識關係你我與地球未來的溫度故事!――中研院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 許晃雄這本書讓我們對溫度的體會有更深層次的思考,有了立論基礎,只要我們有共識,能產生應對溫度攀升的文化,轉型的力道就會出來。――氣象達人.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創辦人 彭啟明子平教授對溫度、熱量的詮釋與生活譬喻對比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用失控幼兒園孩子們的互動行為來說明空氣粒子與空間的關係,進一步詮釋了溫度與動能;用頂棚下來回反彈的彈力球來詮釋溫室氣體對地球溫度的影響,進一步探索生命適合的溫度;用一盤蛋炒飯來詮釋人體個別體感溫度的差異,帶出熱舒適指標;更不用說,如何透過狐獴的黑肚子與黑眼圈來說明生理調適溫度,引導出內溫動物與外溫動物對溫控行為的差異……相信看到這裡,你跟我一樣對子平教授的溫度情境詮釋模式產生愛不釋手之感,誠摯推薦這本含金量爆棚又幽默滿點的好書,你一定會喜歡!――台中市爽文國中理化老師、全國SUPER教師首獎 曾明騰酷熱夏天的解方,真的只有冷氣嗎?林子平老師本書革命性的意義,是點出了小至衣物材質,大至建築設計甚至城市規劃,都能達到降溫效果。關鍵在於看到這樣的可能性,並改變行為。在許多歐洲國家,這觀念已有數十年;在台灣,每個人看過這本書後,都應該能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幫台灣降溫。――天下雜誌主編 劉光瑩比起情緒勒索式的倡議(比如你要為子孫留下什麼樣的地球),或許本書的作者林子平教授用的敘事方式更有效――我就跟你說怎樣做更涼爽!――暢銷科普作家 潘昌志子平老師沒把自己關在學術象牙塔,努力把人體舒適、建築節能、都市降溫的專業和解方,化為淺白的科普文字和幽默比喻,讓更多人搞懂問題的嚴重性,一起趨吉避凶、力行改變,盼能為下一代守住宜居的城市。――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 鄭朝陽清晨7:00,高雄。就算只是從捷運站走7分鐘進到教室,就已汗如雨下……更遑論烈陽下的升旗典禮,高溫+潮溼+弱風=體感溫度超高,看著年輕的生命流淌著豆大的汗滴……我擔心的已不是中暑,而是同學會不會融化……人類活動推升了氣溫,融化掉的除了冰河,還有人們的日常。感謝林子平教授著書論述「跳出溫度舒適圈」,闡明了諸多卓見,提供了調適涼方,推薦大家閱讀,察覺溫度早已默默對人類及環境造成鉅變;更盼在中小學行之多年的升旗典禮,能因應當前的高溫現實,以及同步教學的雲端科技,早日融化。――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地科老師 謝隆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