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大主题展开:国际体系、中国和全球发展。在选出这些作品后,我遵循两个原则将它们组织起来。首先,这些文章中的每一篇都有其独立主题,并涉及全球转型。其次,所有内容均阐明全球转型的总体形势。诚然,这种方式存在风险:要确保必要的连贯性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不容易。意识到这一风险后,我又仔细甄选了每篇文章,并在组织内容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前后一致性,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沿》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前沿丛书头一辑中的一本。它搜集整理了近五年最新的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概况研究、国际体系发展研究、国际体系转型研究、中国崛起与国际体系转型研究、全球治理研究、全球经济治理研究、全球安全治理研究、全球气候治理研究、全球公域治理研究、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研究、国际货币体系与多边贸易体制及国际投资体制研究、经济全球化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全球发展问题研究和非国家行为体研究等各方面。梳理了这些前沿问题的产生原因及现实背景;集中涌现的主要观点和创新;密集度较高的重大热点问题或方向;及其代表学者与文献。并给予分析、总结,简要说明其主要特色、缺陷和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本书收录了《超越现实主义:作为中国对美战略的“新型大国关系”》、《秉持“只争朝夕”精神: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生型国际体系的可能:在一个多极世界中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文章。
本书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与全球治理角色的变化。
本書主要圍繞著全球經濟治理及其轉型而展開研究。書中探討了新形勢下二十國集團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轉型,具體來說就是探討了以下問題:(1)二十國集團(包括其重要組成部分金磚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是什麼,新形勢下的二十國集團將向何處去?(2)在全球經濟治理從霸權治理向多元化治理的轉型中,二十國集團又發揮著什麼作用?(3)在當前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國面向未來如何自我定位,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轉型中又發揮著什麼作用?
本書稿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靠前研究學部集刊組織編撰的靠前學部集刊,本期由院美國所具體執行,主題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理論與構建」。集刊分為三個部分:靠前部分是有關新型大國關系的理論性研究,第二部分是有關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綜合框架與思路,第三部分是有關在部門領域構建合作關系的分析,三個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可以為讀者提供比較全面的研究成果。張蘊嶺、趙梅/主編。張蘊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學部主任。趙梅,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研究》編輯部主任。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2016年至2030年的發展設置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旨在發輾轉型。SDGs的設置,標誌著社會對於世界發輾轉型已達成共識。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SDGs的落實仍存在諸多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進一步增加了SDGs落實的難度。本書聚焦於以SDGs為代表的政策執行主題,旨在回答以下問題:世界各國是如何執行SDGs的?不同國家的公眾是怎樣認識和看待SDGs的?中國治理創新實踐怎樣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中國傳統文化如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本书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中国促进自身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突破方向以及多层次的合作互动问题。书中以“互动关系-重点领域-互助合作”为主线,首先提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可发展的空间,以及建议。
企业无边界的观点以张五常、Helper、JankovicIvan等学者为主要代表,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企业边界不存在的观点及论据;而企业边界存在观早期以科斯为杰出代表,而以威廉姆森、哈特及福斯等学者为主要代表,他们给出了企业边界存在的观点及论据。
本书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与东盟国家发展战略的衔接、与中国-东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中国-东盟投资及产能合作、与中国-东盟贸易合作、与中国-东盟人文科技合作研究等多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了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东盟经贸的合作。
本书从“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特点与投资重点、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金融制度安排,以及中国企业到“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贸易制度安排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