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勇、邓大才主编的《中国农村调查(总第31卷·口述类1卷·农村妇女卷)(精)》是对80岁左右农村妇女的口述调查资料,资料内容围绕“关系·惯行视角中的农村妇女”的主题,主要研究农村妇女与家庭、家族、宗族、村庄、市场、国家、政党等的互动、互构关系以及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变迁历程。本卷记录了陶贾莹、侯柱圆、黄圣兼等53人口述内容。口述类妇女卷是新版中国农村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调查是靠前外专享的基于大型深度调查基础上的一手调查资料,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完整全面,在此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本书是口述资料汇编,对全国80岁左右农村妇女的口述调查资料,资料内容围绕"关系·惯行视角中的农村妇女"的主题,主要研究农村妇女与家庭,家族,宗族,村庄,市场,国家,政党等的互动,互构关系以及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变迁历程.
中國農村調查?村莊調查報告類主要是以村莊為單位進行調查撰寫的調查報告,以此瞭解我國不同類型的村莊形態及其變遷實態。第一輯華南宗族村莊調查收錄華南47個宗族村莊的調查報告內容。通過考察村莊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及村莊政治形態與實態,展現村莊的歷史發展變遷,深刻反映宗族村莊內部的整體性、共同性、秩序性、等級性特徵。
中国农村调查: 口述类. 农村变迁. 总第19卷. 第1卷. 第1卷
本書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在我社出版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15卷,調查對象為長江區域的典型農村。書中收錄了安徽巢湖市澗周村和四川省遂寧市曠家壩村兩個長江典型的自然村莊,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長江區域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本書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編寫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9卷,調查對象是長江區域村莊。書中收錄了鄂東南杜家剅村一個村莊的調查結果,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長江區域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本書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編寫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19卷,調查對象為長江流域的典型農村。書中收錄了江西九江胡家壩村和湖北荊州趙家咀村兩個典型的自然村莊,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長江流域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本書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編寫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15卷,調查對象為長江區域的典型農村。書中收錄了湖南常德市漢壽縣滄港鎮東烏珠湖村和安徽省巢湖市含山縣林頭鎮張保村兩個典型的自然村莊,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長江區域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本書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編寫的《中國農村調查》村莊類的第17卷,調查對象為華南區域的典型農村。書中收錄了閩南梅林村、閩中廷坑村和和粵北夏阜村三個典型的自然村莊,分別從村莊的由來與沿革、村莊自然形態與實態、村莊經濟形態與實態、村莊社會形態與實態、村莊文化形態與實態、村莊治理形態與實態對各調查村莊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剖析,為讀者呈現了一幅華南宗族村莊演變與發展的歷史畫卷。
中国农村调查: 口述类. 农村变迁. 总第79卷. 第22卷. 第12卷
本书共收录了19篇调查报告书,内容涉及中国华北农村农业、商业及金融、工业及矿业、林业及水产业等方面,保存了一大批能反映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经济实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