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三章,内容包括:祖父的追寻,另一种鼓声,石头灵境,树的话语,独处,大地之子,首次南美洲朝圣,神父,生命之瀑等.
●本書收錄台灣首位學員參與「追蹤師學校」訓練的現場報導、照片實錄札記● 追隨草原狼導師敲出自己的心靈鼓聲,將孤寂化為獨處的能力,將警訊視為生命的禮物! ...
草原狼導師
每一個足跡的背後,是人生真相! 從追蹤師的視野與胸襟,看見真實的自己,重獲新生! 每個人.不同年齡 都能在這裡找到面對世界的力量與能量! ...
▎特別推薦喜歡《紐約芳菲》這個名字,因為紐約就是人的花園,個性搖曳,色彩斑斕。都說女人主「情」,男人主「智」,「情」與「智」的交合與較量,不正是這世界最令人惆悵的旋律?然而,對於女作家來說,她們把「情」看作是人性之魂,是這世界最真實的本源。──著名文學評論家 陳瑞琳★ 輯錄二十多位紐約華文女作家的創作,風格各異,呈現如花朵般的斑斕與芬芳。★ 特別收錄白舒榮、趙淑俠、王渝、趙淑敏與周勵等名家文章,加上新時代的華文女性作家作品,綻放紐約的多姿女力!▎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簡介「紐約華文女作家協會」於2016年8月,在創會會長顧月華女士的倡導下成立。會員為散居於紐約、新州、康州、賓州的文學愛好者、作家、詩人,多為職場白領。會員們在工作、家庭生活之餘積極從事文學創作,五年來成績喜人:出版書籍近30本,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過百種。現有平面媒體發表平臺《新州周報》《三州新聞》;網絡發表平臺「悠悠書屋」「紐約都市新聞網」;微信公眾號發表平臺「雲中錦書苑」,以及會員作品欣賞與專訪廣播節目,即「中國廣播網」的「紐約時光角」頻道等。疫情前,協會舉辦了多場新書發布會,疫情期間亦舉辦多場雲端新書發布會及文化講座,並與其他協會合作舉辦春遊、文友聯誼活動、元宵節聯歡、雲端文學講座等等。
雅利安的冬季变得越来越漫长,天气越来越冷。自然界的改变,是任何力量所不能逆转的变化,它如同一场声势浩大的筛选,毫不留情地逼迫着所有的生命。每年都会准时通过峡谷进入草原的驯鹿群,今年却如同蒸发般消失了。在食物极其匮乏的寒冷冬季,驯鹿是狼群赖以活命的口粮。失去了驯鹿的消息,狼王科勒面临着他成为家族首领后的最大威胁。年轻的狼王柯勒决心带领族群放弃曾经的家园,去寻找驯鹿。《狼王Ⅱ》为我们讲述的就是科勒带领古北山狼群寻找驯鹿、寻找生存希望的历险故事。
在20世纪初的某一天,伟大的列宁曾兴奋不已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快速地踱着步子,同时指着办公桌上一部厚厚的书问高尔基: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够诞生像写出这部书的作者一样伟大的作家?......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of The Lion Tracker's Guide to Life
《影视制片管理基础(第3版)》从影视制片管理的基础理论体系人手,着重阐述了影视制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相关概念和规范性流程,并有针对性地借鉴了国外相关管理理念和经验,同时兼顾了国内影视制作的特殊背景与程序,力求为有志于从事影视制片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一本准确可行的基础理论教材。《影视制片管理基础(第3版)》介绍了大量的影视作品案例,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艺术管理专业,尤其是制片管理专业的本科基础教材,也可以为影视制作行业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本年鑑收錄民國97年1月至12月中華民國出版事業之資料。
徒步者的朝聖 世界級的夢幻步道之所以能如此「自然」是因為有一群喜愛山徑的義工們,長期「不留痕跡」的維護大自然,將成為地球上最先進的工程技法! 一個把生命奉獻給步道的人 2003年,一開始因為參加『刷青苔,救步道』活動,心中留下了對人工步道不解的問題。 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她遠赴美國學習手作步道,在行動和學習中打開她的視野。 回到台灣後,加入千里步道協會,將所學所見投入自己的家園山林,以新的人生生命山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並集結心血交出了《地圖上最美的問號》(2008年出版,舊作)一書,分享在美國學習手作步道的歷程。 花費近十年的時間,不間斷地在人類需要的步道與自然回應的訊息中對話之後,她發覺,只是去思考如何做出最自然影響最小的方式是不夠的。 2015年,舊作在絕版多年後,決定再出版,一方面因應台灣各界近年來對於自然環境,已開始有了重返土地的意識的需求,另一方面透過本書帶著讀者們從追尋夢幻步道的旅程中開始,進而一起重頭思考,除了用雙手做出一個對自然、對山林影響最小,供人類行走的步道,我們對於自然的思考層次,是否能有其他的投入,可以透過行動,實際與自然的互動。 夢幻的阿帕拉契山徑步道 位於美國東岸、被稱為夢幻步道的阿帕拉契山徑,全長3500公里, 1937年全線貫通,近八十年來,全靠來自各地的義工維護整建,是地球上由義工所完成的最偉大工程。 2006年的夏天,徐銘謙帶著心中的問號,跟四個月旅程的家當,上路了。四個月的步道工作假期,徐銘謙帶回來的不只是夢幻步道的故事,或是整建步道的技術訣竅。她在學習手作步道的過程中理解「山」是如何思考我們在它身上的所作所為。她試著進入山裡,學習山的語言、學習像山一樣思考,反思所謂「建設」、「發展」以及「人工」,如何與「自然」維持平衡。 本書的再出版,希望引領讀者在作者的學習經驗之外,進一步觸發像山一樣行動,開始從社會運動角度進入山林,行動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同通的語言,透過實踐的行動去了解自然,以新的典範取代舊的觀念,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名人推薦 小野|千里步道共同發起人、知名詩人 吳晟|知名鄉土作家、詩人 周聖心|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 黃武雄|千里步道共同發起人 劉克襄|知名作家 賴榮孝|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千里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