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清代国家法

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清代国家法
ISBN-10
7301064667
ISBN-13
9787301064665
Pages
17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3
Publisher
北京大学出版社
Author
王志強

Description

本书以法律多元的视角,以清代为中心,超越中央制定法的视野局限,力图在国家层面多角度透视当时法的存在状态,以求揭示国家法中存在的地域性,结构性差异,以及纸面表达与实地规则的疏离.书中以地方法规,地域性特别法,法律推理,成案制度和法律实践的结构性差异等主题的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社会中基于不同权力阶层和地域空间而客观存在,但长期被中央统一制定法所遮蔽的国家法的差异性及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实证性例示和探讨.

Similar books

  • 清代国家法:多元差异与集权统一
    By 王志强

    本書之蘊意,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的理念,尋求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之源;基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基本原理,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經驗和教訓,追尋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之理;結合法治普遍規律、現階段中國國情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中國的豐富實踐,探尋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之案。實現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律安天下,法潤人心的理想境界。

  • 清代省级地方立法:以“省例”为中心
    By 胡震

    從戰國時期至清代,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大量的地方性立法。“省例”是清代省級政府制定的規範本省具體事宜的地方性立法。本書在對各省省例存世情況簡要介紹後,從省例的含義、性質、產生、刊刻、彙編、適用效力及其與中央立法的關係等方面,對清代省級地方立法進行了綜合性闡釋。通過對代表性省例《治浙成規》和“當贓取贖”法律問題的微觀分析,可以發現清代地方立法並非中央立法的簡單複製,而是在一定範圍內由各省根據省情因地制宜的產物。

  • 清政府对苗疆生态环境的保护
    By 袁翔珠

    袁翔珠所著的《清政府對苗疆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土地、森林、礦產、水、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要素為理論框架,以時間為線索,客觀深入地探討了清代各個時期政府對苗疆生態環境的保護及其經驗教訓。本書不僅豐富了清代對苗疆治理的研究,也為今天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施政及生態保護法治提供了借鑒和依據。《清政府對苗疆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料詳實,內蘊豐厚,剖析深刻,涉獵廣泛,觀念新穎獨到,參照比較視角敏銳,是近年來我國民族法制史研究領域中的一部力作,將對中國西南民族地區的生態法制建設產生較大的積極作用。 《清政府對苗疆生態環境的保護》由袁翔珠所著。袁翔珠,漢族,甘肅玉門人,1972年1月出生,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系,獲法學學士學位;2005年12月畢業於廣西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2010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律史專業。獲法學博士學位。2009年前往台灣清華大學做訪問學者,2013年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現為西南政法大學博士后研究人員。長期從事少數民族習慣法及少數民族法律法制史研究。在《比較法研究》上發表《論清代廣西司法對少數民族民間習慣的認可》等論文,出版《石縫中的生態法文明:中國西南亞熱帶岩溶地區少數民族生態保護習慣研究》等著作。獲得廣西高等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 国家治理变迁中的基层刑事司法——以龙泉司法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By 张健著

    本书利用龙泉司法档案对基层刑事司法展开实证研究,着重探索国家治理转型大背景下(1912—2020)刑事司法主要制度的历史沿革,探讨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变”与“不变”,进化抑或转承,以图形成一个中国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向近现代转轨的“龙泉样本”。本书在对中国基层刑事司法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梳理与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一百多年来中国司法转型的基本经验,强调立足于中国现实,贡献出中国的法学知识。

  • 明镜高悬:中国法律文化的多维观照
    By 徐忠明著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思考和写作的结集。全书分五个栏目,从“法与律”、“器物与图像”、“档案虚构”、“人物与制度”、“诗与小说”几个切入点对我国古代法律进行了跨学科考察。

  • 1902:中国法的转型
    By 李贵连著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法律改革的政治动因;法律自身的原因:传统法与社会脱节;法律改革/法制转型:传统法的终结;法律改革/法制转型:近代法的演生;礼法论争;司法审判的演变转型;法学研究:西方法的输入、近代法学的产生;结束语。

  • 中华书局出品——新旧之间——《樊山政书》中的清末变法与省级司法
    By 康建胜著

    本书以《樊山政书》所反映的清末法制变革中樊增祥任藩、臬两司的司法公文为研究对象,围绕转型时期的“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沟通,及其在司法中的体现这一主旨,从清末法制变革的观念与效果、省级司法理念、省级官员对地方词讼的指导与监控,以及这一时期的司法文体对西方文体的抵制与接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 清代理藩院的法律功能研究
    By 马青连

    本书以清代蒙古,回疆及西藏这三个非直省民族地区作为研究视域,用法律多元作为理论支撑,借助国家法与固有法的二元法制模式作为研究视角,并综合运用法学,民族学,历史学及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具体分析清王朝如何通过对理藩院法律功能的配置实现清帝国对蒙古,回疆及西藏地区的有效控制.

  • 外来规则与固有习惯——祭田法制的近代转型
    By 李启成著

    祭田是收益专用于家族祭祀之族产,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前,是家族制度重要的经济基础。传统官府一般以“常识”和“祭田惯例”作为裁断依据。民初大理院创设判解,结合公同共有法理和祭田惯例来裁判祭田案件。考察祭田法制之演变,有助于妥善处理外来规则与固有习惯之关系。本书从传统中国祭田法制及思想依据及祭田案件审理的近代转型两方面研究了祭田法制的近代转型问题。

  • Chinese Law: Knowledge, Practice, and Transformation, 1530s to 1950s
    By Li Chen, Madeleine Zelin

    Songfa xiaxiang: Zhongguo jiceng sifa zhidu yanjiu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法律制度研究[Delivering Law to the ... Falü duoyuan shijiao xia de Qingdaiguojiafa 法律多元视角下的清代国家法[Law of the Qing State in Multiple Perspec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