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叙述了风云变幻的日本近代史。从幕府的崩溃、
本书包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强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与中国人民反战斗争、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的签订、英国加紧侵藏步伐觊觎西藏市场、英俄侵略西藏的新阴谋等方面的内容。
本書以東亞地區的主權觀念為研究物件,將主權觀念在東亞的生成過程放置東西文明相遇、磨合、互構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比較分析了東亞地區主權觀念的古代淵源、近代衍生和現代特徵。書中認為東亞政治話語中的“主權”與歐洲政治話語中的“主權”在內涵上是有區別的,並嘗試解答:這些區別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是如何形成的?對當前東亞地區秩序有何種寓意?未來會朝何種方向發展?東亞知識精英該如何重構有關“主權”的價值敘述?
是由兩岸近代史學界合作撰寫的中國近代史(1840—1949),參與者共57人。全書分晚清卷和民國卷,各卷又分別分為上、下兩冊,上冊為通史,下冊為專題史。本書論述了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比較全面和系統地展示了自1980年以來近代史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本次推出的是晚清卷。王建朗,男,1956年11月15日生,江蘇姜埝人。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兼任中國史學會秘書長。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6年進入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聘為研究員。2006年獲享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評為二級研究員。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專業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外關系史。黃克武(Huang Ko-wu),男,出生於1957年,台灣中生代中國思想研究的代表人物,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牛津大學東方系碩士,斯坦福大學歷史系博士。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
[161]杨栋梁,江瑞萍,等。近代以来日本经济体制变革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实况和调整。日本:弘文 [162]伊藤博文。皇室典范义解。日本:国家学会,1890. [163]有贺喜左卫门.家(日本的家庭)改题,日本:至文堂, 1977。[164]有贺喜左卫门.
本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多渠道收集数据,深入分析了日本民众对中国、中国文化、中国媒体、中国人以及中日关系的态度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中国形象的策略,如注重传播内容的选择、改变中国媒体的形象、扩大中日民间交流等。
本書較為系統地考察了近代以來日本選舉政治中政治家後援會的發展軌跡。實地調查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比較不同政黨政治家後援會的運作情況,探討了後援會對日本政黨政治的影響。在從政治、經濟角度探討政治家後援會形成原因的基礎上,重點對政治家後援會這一政治現象背後的文化因素進行了探討,從政黨發展、國家政治兩個維度對政治家後援會的影響進行了評價。
中国近代史新编
本书上篇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资料进行了介绍;下篇对近代史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日本基層的町村自治制度始於近代,自1888年市制町村制法律的發佈而形成。本書全面考察了近代日本町村自治制度形成、發展和走向衰落的歷史,同時對近代日本町村自治思想的流變進行了梳理,總結了近代日本町村自治的特徵、近代日本在引入町村自治制度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和應吸取的教訓,探尋其對我國基層治理的借鑒作用。
華夷思想是前近代東亞世界進行自我認識和他者認識的主要思維模式。本書以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他認識與傳統華夷思想的關係為研究對象,通過考察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大國隆正的自他認識來探討國學者華夷論的特點。第一章對華夷思想進行了整體考察,分析了明清交替前後日本華夷論的變遷軌跡,解明瞭日本在自他認識上萌發新價值理念的過程;第二章以本居宣長為物件,對日本國學者詮釋自我特殊價值的過程進行了考察,闡析了其建構的關於“天下之中”的新主張;第三章以平田篤胤為物件,考察了本居宣長“原典主義”的敘事思路如何被逐漸突破,梳理了國學思想史上龐雜的華夷論的產生過程;第四章通過分析大國隆正的學說思想,闡明了幕末維新時期日本國學面對“西力東漸”的時代危機所進行的思想回應和“日本中心論”的再確認過程;第五章以“大和心”在日本近世和近代的意義演變為線索,考察了國學者自他認識與近代日本優越性敘述的關係。本書認為:第一,日本國學者在其華夷論中所主張的日本價值,是一種基於本國“固有事物”和“特殊事物”的文化建構,它的形而下趨向決定了其缺乏普遍共有的可能;第二,日本國學者的華夷論強調他者對自者的服從與朝貢,而忽視了傳統華夷思想中作為華夏必須擔當的天下責任,其自他認識乃是對傳統華夷思想對立性一面的效仿;第三,日本近世國學者的自他認識與日本近代的民族主義敘述之間,存在著話語(discourse)、敘述(narrative)的“生產”與“消費”關係;第四,日本國學者的華夷論作為日本華夷觀念的一種,它與近代日本“文明論”下的自我優越性敘述在思路上基本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