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分析视角,通过解读弗洛伊德、克莱恩、温尼科特、拜昂等人与梦有关的作品,以及博尔赫斯的小说及费罗斯特的诗歌,探索了精神病理学是个梦到自己体验能力崩溃的体现这一观念;重新解读了客体关系理论的起源,并讲述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写作体验。
本书包括:弗洛伊德的趣味和他的艺术观的背景;弗洛伊德和艺术家;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弗洛伊德对艺术、文学和批评的影响等四章内容。
本书共四章节,介绍了现代主义的兴起与母婴关系;抽象观念与“潜在空间”;《维纳斯》与“内在客体”;《摩西》, 机械主义与米开朗基罗.
本身作者从心理学和文艺学的角度, 通过解构弗洛伊德文本的推论过程, 重新阐释了性欲及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指出艺术创作并非压抑性的"欲望的升华", 而是开放性的"欲望的重复和延展."
本書以20世紀為一個時段,綜合考察精神分析理論的發生、發展及其與美學和文化批評話語的相互影響,從而勾勒出精神分析批評話語在20世紀的地圖。主要研究精神分析批評話語的基本概念、批評話語的變遷及其展開。
本书探讨了精神分析理论与鲁迅文学创作的关系。通过鲁迅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选择、叙事结构、艺术场景、色彩意象以及死亡意识等诸多方面,探究了精神分析学说在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梅莉恩‧糜爾納的《正常人被鎮壓的瘋狂》一書,彙編了她從1940年進入精神分析專業領域開始直到她的68歲高齡(1986年)之間所寫的精神分析論文、講稿、短文共計20篇,再加上編書時所寫的導論和後記各一篇,可以看成她一生在精神分析專業方面著作的全集。由美國心理協會與倫敦精神分析中心共同創立、現今最完備的《精神分析電子資料庫》(Psychoanalytic Electronic Publishing)中輯錄的70本「經典書籍」中即包含此書。糜爾納在書中討論有關「象徵」的問題,與之相關的「象徵形成」、「象徵化作用」、「象徵運作」等概念細節,以及象徵如何以意象這種內在體驗而誕生。她不但論證從前及同時代如巒克(Otto Rank)、撒克斯(Hans Sachs)、克萊恩(Melanie Klein)、席格(Hanna Segal)等人的精神分析,更結合哲學家馬熙丹(Maritain)、朗格(Susan Langer),藝術評論家宮布利希(Gombrich)、艾倫茲懷喜(Ehrenzweig)等各領域的觀點,對後來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重要的貢獻。另外,糜爾納利用她所擅長的「自由畫」來進行精神分析,可說是貫通藝術與精神分析之間的重要橋樑,在藝術治療方面多有貢獻。而她在書中的所有文章,都立基於她臨床工作的「經驗」和「體驗」。作者糜爾納以「瘋狂」為書名,是因她所使用的「瘋狂/正常」這組詞彙是針對廣泛讀者的訴求,而不是只為了精神分析或心理治療專業讀者。她認為瘋狂不但不可畏,反而正是常人都可能具有的超常體驗。因此,在本書中,糜爾納把這種累積在社會文化規範下對「瘋狂」的誤認及懼怕做徹底的翻轉。從作者自己的體驗到臨床案例的細密觀察與詮釋,她要我們和「瘋狂」重新交涉,從而能更深刻理解我們所具有的瘋狂本質實乃同時鄰接著「疾病/創意」的兩個界域,了解到在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中,由於我們的懼怕,以致為了「正常」之故,我們也同時犧牲了許多創意生活的機會。
Ben shu lun shu le yi shu xian xiang xue, Yi shu xin li xue, Yi shu she hui xue, Cong yi shu she hui shi dao jie gou zhu...
本書內容包括舞蹈教學理論概述,中外舞蹈教育發展簡史,舞蹈教學理念、方法、內容,舞蹈教學計畫的制訂,舞蹈教學心理學基礎理論,舞蹈教師的修養,舞蹈表演心理學相關理論,舞蹈表演相關內容.語言簡單、通俗,內容全面,從實踐的角度對舞蹈表演進行了闡述,使讀者對舞蹈表演能夠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和瞭解.適合舞蹈表演和舞蹈教學相關專業學生和老師參考閱讀。
肯德爾(Eric R. Kandel). 這些畫作,而且更改命名為〈金色女士〉(The Lady in Gold或The Woman in Gold,以掩飾其猶太女人身分)。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滄桑之後倖存下來,接著離奇地在跨國官司中敗訴,輸掉克林姆的五幅畫,奧地利政府被國民嚴厲批判,視為國恥, ...
著者原题:杰克·斯佩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