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写作团队成员既有高校长期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向的研究者,也有文化企业界的好学深思之士。整个撰稿过程是在主编反复厘定写作框架的基础上,经过团队成员6次深入研讨,前后历时半年多时间完成的。在初稿完成之后,为了保持报告的整体系统以及风格的相对统一,主编又对《报告》各章做了相应的修改润饰和内容调整及删削的统稿工作。在这里必须说明,《报告》写作成员所主笔的各部分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参考了有关领域已经发表的统计结果和有关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注释或者说明处之外,参考数据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期刊协会、中国行业研究网、国内外相关报刊等基础信息。在此,对各有关机构和个人前期研究的辛勤付出及其对本《报告》所作出的基础性贡献一并表示诚挚的谢忱。
本书分为总报告、行业报告、案例报告、专题报告四部分。收录《新闻出版传媒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电影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广播电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等。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聯合社科文獻出版社、上海大學等單位,以展示“文化產業重大課題研究計畫”成果為契機,推出的新出版品牌,是文化發展重大課題相關的研究專著。 。《中國文化企業發展報告(2015)》以“從第三次經濟普查看中國文化企業”為主題,基於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通過一系列統計分析和專項調研,圍繞企業數量、從業人員、資產、產出、盈利性、勞動生產率等項指標,從部分、大類、中類三個層面全面深入地揭示中國文化企業的現狀與特徵,並從發展文化產業、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的高度,進一步剖析有關需要加以關注的問題。同時,本報告還對2013年以來滬深兩市文化類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做了專題研究,也對2013年以來文化企業發展的相關重大事件進行了必要的梳理。
本书据互联网文化企业迅猛发展的事实,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追踪研究,既有一定理论高度,又充分反映实践诉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
本書以2013~2014年中國文化產業區域發展為對象,構建了基於國家統計數據的文化經濟空間地圖,分析了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台灣為代表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展望了中國文化產業的「帶狀」發展,探究了粵港澳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政策及存在問題,並對區域文化產業競爭力進行評估,對區域文化產業的研究與大事記進行綜述和梳理。李炎,雲南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雲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發展)負責人,教授。胡洪斌,雲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理論與實踐、產業經濟學。
本书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文化消费,文化投资,文化贸易,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状况做了专题研究,涵盖总报告,第三次经济普查研究,重大专题报告,行业与区域研究,案例研究等栏目.
本書分為總報告、宏觀視野、行業報告和專題報告四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對文化產業進行細致分析。書中對不同城市、地區文化投資狀況以及新聞出版發行行業、廣播電影電視行業、文化藝術服務行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行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行業等的投資狀況都進行了分析,呈現了文化投資當前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總結了今后發展可借鑒的經驗,並提出文化產業投資相關建議。劉德良,男,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專家,投融資專家,天津大學工學學士,清華大學MBA,北京大學私募股權投資高級研修班,現擔任北京新元文智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先后在天津磁卡和南開戈德(現為廣宇發展)兩家上市公司擔任中高層管理職務,之后有三年創業企業高管經歷和3年投資公司的工作經歷。2009年致力於研究文化創意產業商業模式設計與優化、戰略規划和資本運營,主導多項研究工作,並聯合百余名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家和投資機構人士設立新元文化創意產業俱樂部。因為豐碩研究成果被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並受邀在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司全國重點文化企業的財政金融專項工作會議上授課,被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邀請擔任特約講師。發表文化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方面文章幾十萬字。
本书据文化旅游企业迅猛发展的事实,对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追踪研究,既有一定理论高度,又充分反映实践诉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化旅游企业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发展对策建议.本书作者均为文化旅游领域的专业研究者,这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专业性.
本书系统分析和全面阐述了中国文化产业安全的状况,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对文化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专项分析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消費既關乎大眾品位與價值導向,又關乎文化產業發展動力與增長潛力,焦聚文化消費可以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什麼是文化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消費現狀特征和發展趨勢如何,政府文化消費行為的政策效應如何,新技術對文化消費產生哪些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本書基於文化經濟學基本原理和權威統計數據,從區域、城鄉、傳統與新興、國際比較等多視角、多層面展開系統研究。呂煒,男,漢族,重慶市萬縣人。1969年11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人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現任東北財經大學副校長,負責分管學校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雜志社,負責「211」和「985」協調工作。國務院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遼寧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遼寧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經濟社會體制比較》雜志編委等。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文化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出版发行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文化艺术服务市场年度发展报告,新媒体产业年度发展报告,休闲旅游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文化用品市场年度发展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