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朱彤先生70年代至90年代初研究红楼梦的论文。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取名为“《红楼》译学:不懈的追求”,聚焦于《红楼》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模式、已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综述,以及《红楼梦》对外译介与传播对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的启发。中篇取名为“《红楼》译评:不断的探索”,主要关注小说中具体内容的翻译,如“情”与“笑道”、附加疑问句、回目与回目中的人物评价词等的翻译,还有一些评介之作,如小说《红楼》、旧金山英文歌剧《红楼梦》等。下篇取名为“《红楼梦》译论:不停的思考”,聚焦于笔者由《红楼梦》翻译引发的一些理论思考。
本书内容包括:《论汉赋》《论魏晋刘宋诗》《六朝五言诗之流变》《曹植杜甫诞生纪念》《曹植与五言诗体》《颜之推的文学批评与作品》《蜀中杰出的古典诗人陈子昂》等。
本书共收录相关论文26篇,书中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具体虚词的研究成果,更为读者提供了研究、分析、描写现代汉语虚词的具体方法,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与教学很有参考价值。
《掌故》一向欢迎“老先生”的稿件,为本集撰稿的文化老人郑重先生已是第二次出手支持我们。他记下与高二适先生的一面之缘,于他而言是一段“长久的牵挂”,于《掌故》又正好呼应了*集中朱铭先生为《兰亭》论辩五十周年而写的《天下一高吾许汝》。陶洁女士作为在现代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著名编辑家陶亢德之女,以丰富的家庭档案与亲身经历,勾勒出父亲与周作人之间近乎完整的交往过程。韩天衡先生艺事之余,近年来常有忆旧妙文见诸报端,此番再度追怀恩师谢稚柳,细节历历,十分精彩。
本书分为《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 宋元戏曲考等三部分, 《红楼梦》评论部分分为五章, 涉及《红楼梦》的精神, 美学与伦理价值等;宋元戏曲考包括十六部分, 包括宋之滑稽戏, 宋之乐曲, 古剧之结构, 元剧之结构等内容, 后附录《人间词》, 《词曲散论》, 《文学小言》等作品.
中国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红楼梦》,在中国与西方学术界业已产生相当多的批评。小说叙述了一个清代贵族家庭错综复杂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了性别规则的信息。比如,在此书中性别特权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话语而获致维持的,以及因这些特权而造成的矛盾是如何得以调停的,都有详尽的描述。本书援用性别作为社会体系构成上的一个基本类别,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将采用性别的视角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解读,梳理不同时期的红学批评家对《红楼梦》进行阐释与解读所作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背后隐藏的性别、政治话语。
本书收录了《“从身份到契约”——重评梅茵的公式》《卢梭和他的》《卢梭及其他》《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读柏克》《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等文章。
本书收录了连士升生平大部分作品,包括他的代表作8本《海滨寄简》和耗时15年完成的《甘地传》、《尼赫鲁传》及《泰戈尔传》。
《红学学案》实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这一传统学术史著述之启示,一旦引入红学学术史撰述,则因革取舍之处显而易见,似旧而新。庶几可不拘格套,另辟蹊径,换一种眼光看红学。
本书是作者学术随笔的结集,共收录他近年来在报刊杂志高校发表的文章演说27篇,其中关于《红楼梦》的11篇,李商隐7篇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有独钟,涵咏工夫很深的,所以颇有心得,都是有感而发,而且作者本人是知名作家,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问题;曾担任一定社会职务,阅历丰富,这些经历也都融入了他对古典作品的阅读体验中。可以说本书是作者“作家学者化”主张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