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实录

庐山会议实录
ISBN-10
7506901994
ISBN-13
9787506901994
Pages
38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1989
Publisher
春秋出版社
Author
李銳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廬山會議實錄
    By 李銳

    "本書作者李銳曾任毛澤東的秘書, 因為同情彭德懷而被定為「反黨集團」成員, 遭受撤職, 下放, 開除黨籍, 入獄等經歷. 本書乃作者根據自己的記錄, 並參閱中共有關部門所提供的資料, 於1988年寫成這本回憶錄, 在以後的十多年間, 經過多次修訂, 補充了不少資料, 使本書成為海內外研究大躍進, 廬山會議及中共黨內鬥爭的最權威紀實. 這部「最新增訂版」援引大量史料, 夾敘夾議, 並有會議期間毛, 周, 朱, 劉, 彭等發言記錄, 特別是毛的重要發言, 以及彭的辯解等等."--

  •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重大会议实录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重大会议实录

  • MAO ZEDONG, THE CHINESE GIANT: ONLY FACTS, NO STORIES
    By Chen Wei

    ... 庐山会议上更是众多争论。7 月 2-10 日,参会的中共高层领导分成 6 组开会讨论,组长分别是东北协作区负责人欧阳钦、华北协作 ... 实录》,李锐著。 33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八册)》,《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提纲》,1959 年 4 156 题,前途是光明的 ...

  • 中国经济学风云史
    By 张曙光

    本书是一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所史,既浓缩了近五六十年中国经济学的成长史和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近几十年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 全书一共四册,此为第二册。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By 陈晋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張春橋: 1949及其後
    By 鄭重

    「任何一個文革史的研究者,不管是否贊同張春橋的理念和信仰,都應當給他以一個歷史人物的尊重和公正的評價。」──宋永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圖書館教授) 作者整理大量文獻資料,在共和國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和人物關係下尋找真實的張春橋。作者認為和毛澤東的關係是理解張春橋的關節點:在毛澤東駕馭的革命列車上,每當列車急轉彎時,有許多人被甩了下來,變成不革命的、甚至反革命的知識分子。而張春橋則不同,隨著列車的顛簸、變速或急轉彎,他調整自己的姿態,始終沒有被毛所駕馭的革命列車甩出去。隨著革命的深化,毛身邊的筆桿子一個個被淘汰出局,卻和張春橋相始終,視其為知音。張春橋之所以能走到毛的身邊,取得他的喜歡、信任和重用,靠的並不是對毛的高調歌頌,而是對自己的準確定位:毛澤東忠實的秘書和毛澤東思想的詮釋者。本書顛覆傳主的妖魔化形象,呈現出一個更人性、更複雜的張春橋。

  •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By 盛巽昌, 李子迟编著

    本书包括“毛泽东品评三国演义”、“毛泽东品评红楼梦”、“毛泽东品评水浒传”与“毛泽东品评西游记”。此外,本书还包括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毛泽东一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经历和故事、毛泽东平时提到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或人物或语句、毛泽东在工作或学习和生活中实际运用四大名著中的内容和观点、毛泽东评价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毛泽东评价与四大名著有关的当时历史时代的事件与人物等等。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By 盛巽昌, 欧薇薇, 盛仰红

    内容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中國農民反行為研究(1950-1980)
    By 高王淩

    ... 《庐山会议实录》,页 156、26、48 60 作者与杜润生的谈话,1994 61 《黄克诚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页 62 毛泽东,1964 63 高王凌、刘君代,湖南调查,2001。 64 高王凌、王燕妮,湖北调查,2004。 65 高光等著,《大梦谁先觉》,北京 66 其代表作见金辉 ...

  •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
    By 叶永烈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一部传记作品,主要通过毛泽东与六位秘书的工作经历来写毛泽东,时间跨度为1938-1976年。本书着重记述了秘书胡乔木、陈伯达、田家英、江青、机要秘书高智和罗光禄与毛泽东的交往,介绍了毛泽东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文件的决策过程,提供了回忆、研究毛泽东的一个特殊视角,对于了解、研究毛泽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