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作者博士学位论文《比较诗学视域中的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语言表征研究》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学术著作。书稿对华裔美国英语诗歌的产生、形成年代与发展过程特别是语言表征做了深入的研究,该论著受到了美国华裔文学专家的好评。
本书收集了对十多位华裔美国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论, 书后的人名对照表精选自华裔美国历史学家麦礼谦先生提供的上千个人名录, 是当前难得的系统评介华裔美国作家和作品的专集.
本书汇编了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上海临港新片区2017-2020年连续主办的四届新诗论坛的论文,对当下新诗的创作、评论、诗学研究、翻译作了全方位的独特观察与追踪。
本书分为发展论、本体论、视域论、学派论、方法论、范例论、翻译论、诗学论和思潮论共九章,在学科理论介绍与个案研究分析的相互结合上,陈述了大量的中外文学、诗学、艺术、哲学、宗教与文化研究等现象,同时,也引用了丰富的中外学界关于比较文学理论讨论的代表性文章与著作。
... 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 年代华裔美国的社会图卷,较之前的作品,《甘加丁之路》时间跨度更长,社会面更宽广,人物塑造更加复杂。 ... 他还建立了自己的戏剧社,亲自出演他们的戏剧《傅满洲弹西班牙吉他》,他希望剧社的演员们能够担负起创造亚裔美国戏剧的 ...
本书以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这一群体文化为研究对象,旨在系统探讨和展现20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在美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独到贡献。
本书收录了《世界文学与国族建构》《地方性和普遍性的互动——浅释达姆罗什教授的演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从歌德到全球化》《世界文学的终结与开端》等文章。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優勢學科主辦,旨在反映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狀況及其前沿動態的專業學術刊物,設有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彙編、新資料、特藏文獻等欄目。本書是第七輯,分為“《詩經》研究前沿”、“文學所記憶”、“《儒林外史》研究新視野”三個部分。
本书是作者于1981-1983在美国做研究的集中成果,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届优秀成果奖,是中国比较文学在八十年代起步时引导潮流的书籍。中国古典诗歌,成为美国二十世纪“新诗”运动的样本,是美国文学与欧洲传统拉开距离的吸引力。这正好发生在中国五四从西方得到灵感的时期,成为文学的选择性交流之经典范例。本书从美国各图书馆与档案库中查阅大量第一手材料,对重要案例做了细致分析。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事实材料间性关系研究、美学价值间性关系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间性关系研究、异质诗学间性关系研究、文学与其他文化理论间性关系研究。
文字的形成带有人种、地域、体制的特性,它被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必然有几种值得优先考虑的因素,我只强调带有反省意识以及商讨态度的,然后是人性顺时针的引领以及对反时针的批判。世界各地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经验很重要,因为是其中一些地区的经验引领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它被证明为人类进入了科学进步阶段,产生了各种便利的共用的生活器物,这些器物的命名让我们的表达更容易沟通了,文学甚至外交上的象征和隐喻也因科学器物的普遍使用具有了造句的共时性。 其中,诗歌的创立来自于巫师针对上苍的内心呼唤,具有升华文明的思考并行为反省。 于是通过文本的翻译达到行为的翻译,有现代修养的动词让某些落后的舞台暴露得更加彻底,这些落后的舞台早已承受不起人类个性解放的动作,所以对舞台的改革愿望也在通过翻译而四处传达。 当代不少人喜乐于自己的诗被翻译成另一种文字,这里存在着自恋和虚荣的成分。我们回头看看十八、九世纪的西方文学在二十世纪被翻译成中文后所带来的影响吧,那些创作者并不知道也无从喜乐。价值是经过时间沉淀出来的,我们记住了很多有修养的翻译家名字,在没有被政治干涉的情况下,这样的翻译产生了影响我们行为的阅读。暴力永远是不可取的,而暴力和权威指派的翻译更不可取。新世纪借导弹之手的暴力常常出现在天然视力范围之外,减弱了亲眼所见的震动,但借助现场视频和媒体深度挖掘的如实翻译,它们还是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如实!如实多么重要,翻译绝不能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