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文学期刊研究

“孤岛”文学期刊研究
ISBN-10
7509753198
ISBN-13
9787509753194
Category
Antiques & Collectibles / Magazines & Newspapers
Pages
256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3-01-01
Publishe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uthor
王鹏飞

Description

本書是作者在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一部專著,通過考察“孤島”的外部辦刊環境以及刊物內部的價值取向,勾勒出了當時文學出版的主要面貌。同時選取了期刊上生成的文學新質,以及幾份影響甚大的名刊,立體化地論述了戰時“孤島”的文學與出版生態。

Similar books

  • 《豫报》、《河南》与中国现代文化
    By 秦方奇主编, 秦方奇, 袁桂娥

    [47]关于河南官场的贪腐问题,署名仇顽的文章《宝丰汪令攫钱之大奇术》,揭露宝丰汪令“修庙则得攫钱”“演戏则得攫钱” “捐官则得攫钱”,还有“攫钱于土匪者”“攫钱于罪犯者” [48]。署名酸辛的文章《对于邓狱之感喟》也写道:“二十世纪两大毒物:一野蛮专制政府, ...

  • 報刊香港:歷史語境與文學場域
    By 趙稀方

    大概是因為缺錢,《島上》篇幅不大,作品有限。《島上》第 2 期篇首的小說是張吻冰的《粉臉上的黑痣》。小說的主人公淺原君是一位文學青年,他在 T 洲的汽車上遇見一個美貌女子,一見傾心,不由坐過了站,跟隨女子下了車。到了女子的住處,他發現書櫃裏有很多 ...

  • 讀書雜誌(第二期)

    新歲將至,本期「文化焦點」,邀得葉德平博士擔任欄目策劃,希望透過外在的年俗,揭橥「年」的內在意涵,探求當下港人「過年」的文化心理。策劃者特邀七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居港青年,帶領讀者一窺廣府、客家、上海、兩湖、福建以及柬埔寨等地有關年節的異趣表達。多彩的節慶習俗,也印證了香港人口構成的複雜性,由此回溯香港移民史之一隅。本期「書人書事」陣容可謂豪華:有資中筠憶述與翻譯巨匠許淵沖之際會因緣,馬群林講述與李澤厚因出版結下的情誼,鄭培凱借重讀舊作追懷老師史景遷,馮偉才漫說《羅孚友朋書札》內外,楊天石回顧與傅高義共襄中日戰爭研究的歲月,汪家明懷想與林西莉的過從種種。「名家專欄」邀得陳萬雄、林沛理、周佳榮、蔡思行、趙殿紅、郝雨凡六位,暢論其說。「出版人語」由資深出版人曾協泰親撰,講述鮮為讀者了解的版權交易故事。「書評」有李子建、黃培烽、馬華靈、黃宇翔、韓望喜五位,評述與教育理念、時代熱點、社會發展相關的五本好書。「閱讀前線」仍為讀者帶來24本精選好書,面向廣泛,題材豐富。"

  • 讀書雜誌(試刊號)

    香港版《讀書雜誌》,承繼了《讀書》的傳統,以推廣閱讀為己任,為兩岸各地的華人學者提供多一個交流互鑒的平台,希冀為香港的發展提供思想上的爭鳴、探索和引領。《讀書雜誌》分為六個板塊,試刊號選取廣受關注卻少見深入研究的“香港文化遺產”為題,作為本期的“文化焦點”;“書人書事”顧名思義,記述與書相關的種種人與事,本期追憶四位逝去的文壇巨匠或學人大師;“名家專欄”請到各位學者漫談讀書體會和文化現象;“出版人語”由書籍幕後的資深編輯執筆,道出鮮為讀者所知的出版背後的故事;“書評”請來資深文化人,由一本書談開去;“閱讀最前線”特選24本新近出版好書,涵蓋兩岸三地、中英文兼備、題材多元,為愛書人提供一季內的出版要聞。

  • 추천 웰니스 관광지: 건강한 여행의 시작
    By 한국관광공사

    건강한 삶을 추구하고 싶다면 여행 역시 건강해야 합니다. 코로나19로 인해 몸과 마음이 지친 현대인들에게 웰빙, 치유, 휴식을 결합한 ‛웰니스(wellness)’는 여행을 떠날 때 고려해야 할 가장 중요한 요소입니다. 문화체육관광부와 한국관광공사에서 선정한...

  • 转向大众:晚清报人的兴起与转变(1872—1912)
    By 李礼

    从戊戌维新前开始,中国知识精英借助报刊论政,将办报作为投身政治活动之起点或主要手段,这一历史现象在晚清尤为突出。这些建构舆论并逐步成为新兴意见领袖的报人,无疑是一种依托传媒的新式精英,这种“大众型”精英从世界范围看也是近代技术与社会结构变化之后的产物,而为古代所无。在中国,其出现较之西方更为晚近一些。那么这一角色在近代中国是如何生成的他们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在此过程中他们的政治思想和对报刊媒介的理解有着怎样的变化报刊言论这种带有现代“社会自由”的表达方式,如何在一个对结社与言论皆有严格禁忌的国家获取合法性和发展空间报人聚构而成的报界或舆论界,对晚清的政治改革与政治文化塑造产生了怎么的深刻影响报刊舆论及其操作者在晚清的改革和革命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是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 讀書雜誌(第四期)
    By 香港設計中心, 設計光譜

    《讀書雜誌》是由香港三聯書店創辦的一本文化季刊,內容由“文化焦點”“書人書事”“名家專欄”“共讀雙城”“出版人語”“書評”“閱讀前線”等欄目構成。本期“文化焦點”主題是故宮文化,從故宮的創建歷程、香港與故宮的淵源、傳統與現代的連結等角度,暢談博大精深的故宮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書人書事”本期致敬錢鍾書先生、牟潤孫先生、唐德剛先生和張灝先生。“名家專欄”由蔡思行、楊小彥、林沛理、尹昌龍等文化名家撰文,分享各自由書引發的人生思考。本期“共讀雙城”欄目,鄭培凱教授撰文講述蘇東坡在嶺南的流放歲月。“出版人語”,分別由三聯兩位不同時代的優秀編輯,分享他們編書背後的故事。本期“書評”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涉及諸多學科領域。“閱讀前線”推介24本新近出版的好書,巡禮2022香港書展。

  • 纽约一行 半年刊文学杂志: 2020年7月第1期,总第1期
    By 《纽约一行》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行”诗人和艺术家团体是由我在1987年初的纽约提倡发起的,并于1987年5月10日出版了《一行》诗歌艺术季刊,是海外第一份华文诗刊,主要刊登海外和大陆以及台湾香港的华文作品,每期也刊登翻译成中文的西方著名诗人的作品。《一行》在出版了25期之后于2000年停止了纸刊,改为网刊三年后于2003年彻底停刊。2018年因为王渝、邱辛晔等人在纽约法拉盛成立“纽约法拉盛诗歌节”时邀我一起参与,我就顺势把《一行》恢复为微信平台的传播,并与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以及海外华文作家笔会形成一体。基于对人类诗歌精神的传承、基于海外华人对母语的热爱、基于写作者捍卫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权利、基于人们对所处时代的社会责任,最后,基于各种方式记录的互补和不同的保存方式,我们于2020年决定恢复《一行》每年两期的纸刊模式,并于2020年7月出版复刊第一期。由于新世纪以来传播方式的越来越多元,而自说自话没有编辑机制的发表过于随意而造成了快速地消失,为此我们继续传统地设立了七人编辑委员会,成员有:王渝、邱辛晔、冰果、张耳、曹莉、程奇逢、严力。并设有翻译专家和助手:梅丹理(Denis Mair汉学家,美国诗人)、李玉然(Cleo Li-Schwartz双语)等。另外请注意,一行还增加了散文、随笔和极短篇小说的栏目,欢迎投稿。作为在纽约注册的非盈利文化机构,我们得到了一些商业团体和个人的捐助,各种项目将在发展中有所开拓,包括专题的诗集、散文与随笔甚至小说集的出版,就在首期一行复刊之际,我们还同时出版关于疫情的散文随笔集,之前的6月已出版《喊》——疫情诗选集。所以,也希望热爱文学艺术的人士与企业继续赞助我们。 谢谢!

  • 讀書雜誌(創刊號)

    香港乃中西交匯、華洋雜處之地。創刊號的「文化焦點」欄目,聚焦中西文化在香港的碰撞。身兼文化學者和作者雙重身份的米哈,化身成學徒,將這個宏大的文化命題落實到衣食住行的日常四維,帶領讀者一窺香港亦中亦西、中西合璧的神妙之處。本期「書人書事」,向影響時代的學人和文人致敬,有金耀基述楊振寧百歲人生,問學於冼玉儀的張圭陽探問漢學家柯文的中國路,認識戴天逾半世紀的黃子程關永圻對談,暢述其人其事,張學明梁秉中憶念余英時的新亞情緣。「名家專欄」本期邀得陳萬雄、陳平原、鄭明仁、林沛理諸先生講述各自與書的情緣,更有鄭政恆深度評析香港文化博物常設展覽「瞧潮香港60+」。「出版人語」則由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和香港商務印書館的兩位資深編輯,分享他們與好書相遇的幕後故事。「書評」請唐睿、雷雨、曾瑞明、黃宇翔及黃杰華五位,為讀者評介五本好書。「閱讀前線」推介新書24種,題材豐富多元,地跨兩岸三地,中英文書兼而有之。

  • 鼓浪屿研究.第八辑
    By 何瑞福

    《鼓浪嶼研究》是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於2015年創辦的學術集刊,一年兩期,連續出版七輯。本刊本著學術性、專業性、國際性、包融性的原則,首開鼓浪嶼地方區域文化研究先河。幾年來發表中英文各類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探計鼓浪嶼歷史上與英國、德國、日本關係的論文獲得國際相關學術領域關注;鼓浪嶼華僑研究、女子研究及體育歷史文化遺產挖掘皆為突破性的研究。另外對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館藏鼓浪嶼1880年代老照片解讀也別具特色。《竹樹腳下》《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等英文原始文獻的翻譯為鼓浪嶼研究提供了一手外文文獻資料參考。《鼓浪嶼研究》為鼓浪嶼申遺成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何瑞福,1965年8月出生,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英國倫敦城市大學社會學博士,廈門大學歷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