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ISBN-10
7511735215
ISBN-13
9787511735218
Category
Literary Collections / Essays
Pages
367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10-01
Publisher
BEIJING BOOK CO. INC.
Authors
(法)儒勒·米什莱著, 李玉民译

Description

米什莱赋予大海一种朦胧的动物性、一种有意识的母性。他讲述这些事物,用他独特的语言,每句话都打开一个深渊。全书分四卷:第1卷“海洋一瞥”,写从岸边观海及海中的波涛风暴;第2卷“海的创世”,写海洋的各种主要动物,从低级动物(如植虫类、石珊瑚、水母等)开始,渐次上升到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然后是鱼类,直至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第3卷“征服海洋”,写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三大洋的发现,欧洲探险家对北冰洋的探索,潮汐与风暴规律的发现,海中生物的破坏;第四卷“借海复兴”,提出人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建议。

Similar books

  • 海的另一頭
    By 五味太郎

    海的另一頭

  • 老人與海(楊照譯注精裝版)
    By 海明威

    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經典 華文世界唯一獲得「海明威基金會」正式授權版本 影響小說家瑞蒙.卡佛、約翰.崔佛、馬奎斯的一代宗師 現代主義代表經典 諾貝爾文學獎 ...

  • 看海的地方
    By 徐至宏

    貓慢慢走過,燕子停駐在電線上。畫家期待著一場雨的降臨。海水輕輕地來回晃蕩,釣魚的阿伯猛力拉起空無一物的釣竿,女孩靠在欄杆上看著落日,海風吹來,漁船慢慢的駛離,這些都是屬於漁港夏日,魔幻的片刻。   台灣是一個海島,我們的家離海那麼近,但對許多人來說,漁港既親近又陌生。關於漁港的一天,又是怎樣的開始與結束?圖文創作者徐志宏,在基隆正濱漁港駐村後,創作了這本以漁港日常為基調的《看海的地方》。  以畫家、釣客與遊客三個最常出現在海港邊的角色出發,結合圖像小說的手法,用極為簡短的文字,勾勒出這三者不同的視角。全書既有大跨頁的全景,也有漫畫式的分割畫面,帶領讀者從寫實走進抽象,從抽象又走回日常。  插畫家、散步的女孩、釣魚的阿北、貓與燕子,他們或許緊張、或許閒散,或許無為,這些尋常的片刻與情緒,串聯出一個屬於漁港的獨特的安靜時間。

  • 发现海昏侯
    By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江西晨报

    在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村民们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绝不会想到,就在东南方离他们1000米不到的墎墩山上,沉睡着一位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王侯。随着一个盗洞的出现,一位经历王、帝、侯三种身份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个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布局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一座被称为“东方庞贝”的古城,重见天日。

  • 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By 张炜著

    本书记述了一段围绕着制海权的船舰演进与发展的世界历史,主要内容有:木桨风帆时代·海权之初;风帆火炮时代·海权争斗;蒸汽铁甲时代·海权理论;机械化时代·海权对抗;导弹核时代·现代海权。

  • 海商法─案例式
    By 林洲富

    海商法係以海上企業為規範對象之商事法,其為海上企業特有之法律,以規定船舶在海上航行,或在與海相通水面或水中航行所生私法上權利義務關係為主。本書分為通則、海上企業組織、海上企業活動、海上企業風險、海上保險及海商民事事件六章,前五章論述實體法律關係,第六章海商民事事件說明訴訟與非訟程序,除著重總括及系統化之解說外,本書計有案例28則,作者試以案例之方式,說明與分析票據法之原理原則,將海商法理論轉化成實用之學科,俾於有志研習者易於瞭解,並應用於實際之具體個案。

  • 港灣海氣象環境資訊整合及預警應用研究
    By 蘇青和等

    强站到海眾假測資訊海象模擬演藍色公路間訊,港影像訊港區地震資訊海围模擬資訊大氣独訊科申明夏日誌目前位置頂世货計表等上人數, BACK 2013-04-06 09:00 波高最大值: 136 (公尺) ,到期: 6 (淡向: 2343 (度)波高平均值: 0.51 公尺) ,週期: 534 (动高雄港 ...

  • 春潮·老人與海
    By 歐尼斯特·海明威

    《春潮》講述了美國青年作家斯克利普斯·奧尼爾的妻子女兒相繼出走,密西根州的北國山城發生了一系列奇事,構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說《春潮》妙趣橫生的核心情節。《老人與 ...

  • 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繁體中文版
    By 張洪野、袁繼賢

    本書介紹了美國猶太人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被譽為“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的故事。內容包括:奧本海默的一家、奧本海默的童年、柯尼希營地、知識海盜、走出迷茫、勾畫原子彈的設計藍圖等。

  • 海與帝國: 明清時代
    By 上田信

    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前,位於東歐亞的中國,是全球貿易的主導者。為何明清時代的嚴厲海禁,會成為推動東歐亞圈貿易活絡的關鍵? 超越以往中國通史的朝代框架,以「海洋史觀」x「全球體系論」首創東歐亞的區域概念,重新評價這段五百年的明清帝國海洋史。★【專文導讀】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蔣竹山 一改歐洲觀點的霸道史觀,重寫征服、開發、文明化的西方論點,用鮮明的人物生平,重構五百年明清時代:•一名船醫建立起百年老字號怡和洋行,更是讓英國在鴉片戰爭中獲勝的關鍵。•失控的鹽制度和掃蕩沿海走私,明朝鹽商只能變身倭寇頭子。•明朝承認與外國交易的互市,讓努爾哈赤得以用毛皮交易打造大清帝國。•鄭芝龍的海上霸權,源自十七世紀日本幕府頒布海禁。 ◎專制就是封閉?保守就是停滯?歐洲優越主義已經崩解,大海洋史觀才是二十一世紀的論史主流!一直以來,西方史學界對於中國明清時代的評論都不佳,從黑格爾的停滯論,到二戰後費正清的「衝擊─回應」論,甚至連接受馬克思主義史學體系的中國史學家們,本身也將明清所屬的十四至十九世紀歸類為「封建制度的末期」,是一個封閉又陳腐的時代。 然而以往的評論觀點,都是以「陸地」出發,如今,我們以海洋上發生的運輸、交流和貿易等層面,重新評價明清帝國,並發現在近代中國被評為負面遺產的「朝貢制度」,竟是當時維繫東歐亞地區秩序的最佳經貿體系。 ◎從國家到地區,當帝國本身的制度跨區發展之後作者上田信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入中國進行實地田野調查的日本史學家,他從「交易」的基礎,解構中華文明自商周以來改朝換代的拓展過程,是不斷因「集中─分配」而集合,接著又因與新文化交流而破壞交易穩定度,導致王朝瓦解、重組。 這個拓展過程到了元朝之後,因蒙古帝國建立遍布歐亞大陸全區的交易機制,將中國納入其中的一部分。自此之後,要了解中國史,在只有包含日本與韓國的東亞空間的框架內來探討,並不完整,所以上田信在本書提出了涵蓋東南亞諸國和印度的「東歐亞」地區,才能更全面的綜觀「交易」這項商業行為如何影響從百姓生活乃至一國制度的全面影響。 ◎鄭和下西洋、女真崛起,讓我們從海洋的觀點重新看陸地上的歷史大事件除了以截然不同的面相與論點,重新評析西方史學界口中的中國停滯時代之外,上田信更以民生經濟的角度,有別於過往提出的皇帝沉迷宗教、官員壓榨百姓、歉收造成飢荒等原因,提出元朝帝國為何敗亡的真正原因,和發生動亂的「地點」有關;也提出有別於史學家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巨額出超的「朝貢貿易」,而是運用不需成本的「里甲制」成品,去交換東南亞各國的珍稀物品,非常划算。 自元末至鴉片戰爭,一三五一年的紅巾賊之亂到一八五一年的太平天國,橫跨五百年,明清王朝在各種層面上承襲原生北方大地的蒙古帝國,超越了自秦至宋的中華框架,無法單純用中國朝代史或歐洲開發史來定義,我們將從海洋對帝國的影響,重新評價明清時代在全球歷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