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动机与自我实现的关系,提出了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重要心理学观点,以解答我们对人性的疑问,帮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动机是如何驱动行为,塑造人格的.
我喜欢成长经由快乐的思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这个思想可以很好地与所有动力理论相结合,与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沙赫特、霍尼、弗洛姆、伯罗、赖奇、兰克的动力理论,以及与罗杰斯、比勒、科姆布斯、安吉尔、奥尔波特、哥尔德斯坦、默里、莫斯塔卡 ...
本书介绍了动机理论, 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 自我实现, 人类科学的方法论等内容.
本书将《动机与人格》中解析出的人性释译, 人的动机解密, 人格透析, 人生境界构建, 自我实现的人等作了介绍, 同时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等内容.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亞伯拉罕•馬斯洛最重要的學術奠基之作結合心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管理學、犯罪學,最全面的心理學論述打造具跨學科影響力的心理學模型,人性需求理論與自我實現理論經典鉅作 馬斯洛的心理學是人類理解自己的過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紐約時報》 早期的心理學基本上是在研究精神病患或病態行為,很少涉及如何讓健康的人活得更幸福的主題,直到美國最知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創立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不只看人的問題行為,亦著墨人的成長與自我實現。 在本書中,馬斯洛整合心理學與社會及文化層面,開展四大主題︰動機理論;心理病態與正常狀態;自我實現;人類科學的方法論。藉由對人類心理學的重要探問,提出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主義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動機理論、人格理論、整體動力論等等,這些論述至今仍在心理治療、教育輔導、商業應用等多個領域和實務中發揮巨大影響力。 馬斯洛首先以需求層次理論作為理解人性的基礎,與行為主義典範抗衡。他提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動機理論的十七個命題,第一個命題就是:人是一個整體。飢餓不是屬於嘴巴或肚子的需求,而是屬於整個人的需求;食物平息的是整個人的飢餓感,而非僅是肚子的飢餓感。 馬斯洛亦強調,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學,最相關和最適當的研究對象是心理健康和其他種類的健康,包括美學健康、價值健康、身體健康等等。同時必須對以下這些人進行研究:有安全感的人、有自信心的人、有民主性格的人、快樂的人、沉靜的人、安詳的人、富同情心的人、慷慨的人、仁慈的人、創造者、聖徒、英雄、強人、天才和人類的其他良好範本。 此外,科學是一種人類創造物,奠基於人類價值,其本身就是一個價值體系,必須從心理學加以檢視。科學的心理多元論教導我們,通往知識和真理有很多途徑,藝術家、哲學家和文學家都有可能成為真理的發現者。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本文持辩证法与协同论的动机观点, 全面性地分析犯罪动机的结构(犯罪动机因素, 犯罪动机成分与犯罪动机机制三个方面), 本质与特征.犯罪动机的价值表现为通过犯罪动机之核心地位与作用, 犯罪心理学必然成为法律心理学以及刑事一体化之理论与实证性的重要支持领域.
為什麼歡樂比痛苦消逝得更快?父母甘願為孩子犧牲的動機是什麼?異端為什麼一直被視為是病態畸形的?健全自我人格,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幸福「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探討只屬於人類特性的追求能力▎自我成長與人格力量人與人之間為什麼存在差異?怎樣才能無私?如何擺脫嫉妒?促進機制是什麼?制約因素是什麼?自我實現者的興趣、價值觀、態度和選擇不是建立在相對、外在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內在、現實的基礎上。因此,他們生活在穩定價值觀念體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無價值觀念的機器人世界中。自我實現的人對焦慮有著一定的抗拒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具有強烈的慚愧、自責以及悔悟的感受。◎正視成長道路的停滯問題──為什麼許多人缺乏抉擇的能力?首先,這些指向自我完成的衝動和定向傾向,雖然是固有的,然而卻是非常微弱的。因此,同樣具有強烈本能的其他動物形成了鮮明對照,人的這些衝動總會輕易地被習慣、不正確的社會態度、創傷事件、錯誤的教育所淹沒。其次,在西方的文化中,歷史已決定有一種特殊的傾向──把人的這些類似本能的需求設想為是惡的。因此,便以控制、壓抑、約束人的原初天性為目的而設立了許多文化機構。最後,在成長的道路上,作用在個體的力不只是有一種而是有兩種。除了有一種把他向前推向健康的壓力之外,還有一種可怕的拉他倒退的力,使他生病和軟弱的力。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或者是向前,朝著「高級」前進,或者向後,朝著「低級」倒退。▎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我們如何才能促進自由發展?集中營的納粹分子其所作所為是健康的嗎?他們是具有病態的良心,還是具有正當的良心?哪些將被稱之為人格問題?很顯然,這取決於說這話的人是誰。是奴隸的主人,還是獨裁者?是專制的父親,還是暴躁的母親?有時,人格問題可能是一個人在竭力反抗他的心理支柱,或是反抗對他的真正內在本性的壓制。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受到壓制對待時並不表示反抗,他們接受它並在未來為此付出代價──產生各種精神疾病。◎正視悲傷和痛苦的必要性──在完全沒有不幸的情況下,能達到真正的成長和自我實現嗎?如果悲傷和痛苦對於人的成長是必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不要機械地保護人們免受痛苦,拋棄痛苦始終是壞的觀念。溺愛意味著不讓人們經歷悲傷、保護他們不受痛苦。在一定的意義上,溺愛反而包含著不太尊重個體的完善、內在本性和未來發展的意思在內。★本書特色:本書在馬斯洛著作《科學心理學》和《存在心理學探索》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成功勵志思想,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採取通俗表達的方式,便於讀者閱讀掌握和運用。書中詳細探討了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趨勢、心理治療的目標、人本價值體系的必要性等心理學觀點,是一本深入探討「需求與欲望」的心理學著作。
本书共分为14章,被马斯洛视为《动机与人格》的续篇。主要内容有人本主义科学介绍、认识人性、认知需求、成长科学、预测人、经验知识与旁观者知识、抽象与理论、经验与抽象、本真主义与抽象主义、控制科学、人际关系、价值观、知识的阶段、科学的奇观等。马斯洛指出,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体系,人类情感需要、认知需要、表达需要以及审美需要,则赋予了科学起因和目标。本书对科学进行了历史与心理向度的探索与还原,并且以他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为理论资源,对经验知识与旁观者知识、动机、需求等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做了心理学的说明。马斯洛试图将科学与价值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国外,科学心理学已经成为继科学社会学、科学人类学之后的研究新取向,我国的心理学也受到了定启示。
本书主要包括人格的精神分析取向,精神分析取向的当代议题,动机与人格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作者都以实际案例作为引子,解释和分析潜意识,动机与人格,极具趣味性和知识性.
作者规范译名: 弗洛伊德。
本书结合现代成功励志思想,进行条分缕析和归纳总结,采取通俗表达的方式,介绍了马斯洛的人格动机理论,具体包括成长的品质、价值的重塑、生存的哲学、幸福的生活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