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非洲研究文库"中的一本,主要讲了过去20年,非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但贫困率下降水平很低.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非洲增长主要依靠采掘业有关.针对非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作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为了解决国家需优先解决的问题,需要做出壮士断腕般的优先安排,基于政府的现实能力,列明改革方案的各种必备要素;培育一种可以增强信心,促进发展的商业环境,以及制定强有力的制度;必须为促进私营部门的健康发展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关注;理解金融资源的适当作用.
前进非洲大冒险
《非洲记忆》为读者一一展现在非洲十年的亲身经历,其中不乏很多惊险刺激和轻松有趣的小故事。同时也给读者带来非洲历史、黑人文化的详细介绍,希望这段令人怀念的非洲记忆能给你们带去一个不一样的非洲!
《新絲路學刊》是中國首本專注於“”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及話語體系建構的學術集刊,聚焦打造“”研究、絲綢之路研究、絲路學研究三個欄目,展開“”政策解讀、絲路歷史人文研究及中國絲路學理論體系建構,將絲路學研究的靜態學術資源盤活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動態現實資源,以期為“”提供扎實且全面的學理性支撐。本書為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于1961年7月4日创建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研究力量最集中的中东、非洲问题研究机构和智库。该所研究对象涉及中东、非洲74个国家和地区,重点研究当代中东、非洲地区,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法律以及大国与中东、非洲,中国与中东、非洲等国际关系问题。主办学术期刊《西亚非洲》(双月刊),主编综合性年度研究报告集《中东黄皮书》和《非洲黄皮书》;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海湾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南非研究中心。全国性学术社团中国亚非学会和中国中东学会挂靠于该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亚非洲研究系设在该所,招收和培养中东和非洲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国内中东非洲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经过近60年的发展,西亚非洲研究所已逐步成为国内外中东非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是负责组织推进全院对外学术交流合作的职能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海外160余个机构建立了协议交流关系,其中主要是各国科学院、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端智库、知名学府以及重要国际组织。对外学术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学者互访、举办国际研讨会、合作研究、培训、出版等。近年来,每年中外学者互访达5000余人次,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50余场。与10余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组织开展合作研究项目。近五年来,与国外知名学术出版社合作,对外翻译出版学术著作700余部。印行《中国社会科学》等16种英文学术期刊。在海外已建立形成中国研究中心网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首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40周年以来,出版了大量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图书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原创一百”图书奖和全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奖等国家级奖励。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的《中文学术图书引文索引》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被引综合排名在全国近600家出版社中位居第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研究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外馆藏影响力位列第一。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剑桥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等传统图书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中社智库”丛书,《理解中国》丛书、《中国制度》丛书等出版品牌,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出版阵地、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重镇、国家高端智库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和中国学术“走出去”的主力军。
《走出非洲》是丹麦著名女作家伊萨克·迪内森(1885—1962,本名凯伦·布里克森)的散文体自传性小说,也是20世纪伟大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连同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奥斯卡奖影片一起,在世界各国读者和观影者群中影响深远。作品以1914至1931年间,作者在肯尼亚恩贡山麓——这片毫不肥沃,也绝不富饶,却仿佛是为大自然所净化的辽阔大地——经营咖啡农场这段经历为背景,匠心独运地将众多的人、景、物融于一炉,既有忠实而富文学性的观察与描摹,也始终贯穿着对自身、对人性的思考,同时真实再现了欧洲移民在非洲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生活面貌。海明威赞赏她的叙事艺术,认为本书是他读过的优秀的关于非洲的书,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曾说,伊萨克·迪内森也完全有资格得奖。而约翰·厄普代克则称她为“20世纪别致如画、艳丽似火的文学人物之一”。
《非洲研究》(集刊)創辦於2010年,由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主辦,是刊發非洲研究成果,探討非洲問題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每年2輯。以非洲領域和問題研究為基本欄目(設有“非洲政治與國際關係”“非洲經濟與發展”“非洲歷史、教育與文化”“中非關係”等專欄),平衡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在整體握非洲問題的同時,突出展現非洲國別和區域的差異性。還設有“大使訪談”“非洲研究書評”“調研報告”等特色欄目。
本書是為紀念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建所50周年(1961~2011年)而編輯、出版的。 本書共收錄27篇文章,在搜集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力圖就國內1949~2010年中東非洲研究的歷史沿革、各學科的發展脈絡、主要研究成果、理論前沿和重大問題等方面進行相對系統的階段性總結,旨在發揚成績、理清問題,探尋未來前進的方向。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編寫,匯集了國內中東非洲研究各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的思想智慧,對于國內從事中東非洲研究的科研人員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本書一個普通的美術老師辭職騎行三年的故事,從亞洲到非洲,沿著古絲綢之路再到如今一帶一路沿線的周邊國家,用不同的視角觀察記錄了當今世界各國的現狀和一路上所遇到的人及故事.內容包含:夢想啟程,深入蒙古牧民家,與俄羅斯好心人野營度假,在中亞尋找遙遠的碎葉城遺跡,在撒馬爾罕和布哈拉感受絲路傳奇,探訪被譽為中亞北朝鮮的土庫曼斯坦,在伊朗人家做客並參加宗教節日,在亞美尼亞遭遇搭車囧境,在約旦體驗死海漂浮,在非洲穿越野生動保護區,在納米比亞和南非體驗無限孤獨......本書在用敘事的方式記錄21世紀一帶一路戰略下各個國家的現狀和見聞,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下,帶著當今年輕人走進一個從未見過的全新世界,用實際行動來記錄這個時代背景下一個普通人對世界的觀察.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夢想的可貴,堅守夢想更加難得可貴. More
《高原大陸上的戰役:二戰中的非洲》是一本深入探討二戰時期非洲戰役的歷史著作。這本書將帶您穿越時光,回到二戰期間,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上,一場關乎自由和命運的戰役正在激烈展開。 在本書中,您將發現非洲大陸上的各種關鍵戰役,這些戰役塑造了二戰的進程,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走向。從諾曼第登陸之前,非洲大陸上的戰役成為了盟軍和軸心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它們決定了誰將在歷史的舞台上占據優勢地位。 這本書將深入探討非洲各地的戰役,包括諾曼第登陸之前的北非戰役、阿拉伯半島的戰爭、以及在非洲大陸內陸地區的戰事。您將了解到參與這些戰役的各方勢力,以及他們的戰略和策略。同時,本書也將呈現那些英勇的士兵和將領,他們在極端的環境和艱難的條件下,堅持捍衛自己的信仰和國家。 非洲大陸的戰役是一個多面的故事,它涵蓋了政治、軍事、文化和人性的種種因素。這本書將為讀者揭示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塑造了二戰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戰區。無論您是對歷史感興趣的讀者、二戰愛好者,還是想深入瞭解非洲戰役的學生,這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全面的視角,讓您更深刻地理解這段關鍵時期的歷史。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探索那段充滿挑戰和奮鬥的非洲戰場,瞭解歷史的深刻啟示。
本书共分14章, 内容包括:非洲现代化的虛拟起步, 非洲政治发展----曲折与前行, 非洲经济发展----波折与探索, 非洲现代民族建构----理论探讨, 非洲现代民族建构----个案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