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的文章,是在作者已经发表的两百多篇论文中选出的,
古文字與古史新論
崇雅堂文鈔
... 尚朴”的社会,是个崇拜女性的“母系社会”。社会制度和经济问题方面的原因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原因正在于──那是一个依附心理占了上风的社会,那是一个听天由命、不思进取、企图不劳而获的等级社会。因为,它在精神上崇尚“阴”,在行为上表现出十足的“惰性”(这 ...
本书由我国著名书画家陈巨锁先生所著,陈先生雅好旅游,并将游历山川与书画实践相结合,故书中记有名山大川、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方面的丰富记忆,更有于山川旅游中关于书画的深入体会,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切实践。
本书旨在从历代纪念屈原的地面建筑及史料记载入手,厘清屈原文化的生成与传播脉络。作者从史籍、方志和后人的记载以及亲自调查中找出了五十县市历时二千三百多年各类纪念屈原的建筑或遗址,绘制了“全国屈原庙(祠)、纪念遗址一览表”、“全国屈原纪念建筑分布图”、“咏屈诗人籍贯分布图·唐代”,思路宏阔,资料翔实,客观地呈现了两千年屈原文化传承的主要区域、脉络和走向,详细地展示了屈原文化时空分布的演变及其现状。
本书收入了中国20世纪前期的重要史学家朱希祖先生的著述,分为政论、文学、史学、历史学科建设、序跋书信等部分,基本上反映了朱希祖的学术思想、学术特点及其治学规模和旨趣.
以《增广百家姓》为解读对象,对近500个汉姓的源流做出详尽疏理,以目前人口调查中相关姓氏使用人数多寡为序,对姓氏的分布、堂号、字形变化、源流、代表人物一一进行了介绍。是对中国汉姓常见姓氏的详尽介绍,具有针对性和可读性,拟配相关分布图及字形变化图,方便读者理解,增加阅读趣味性。出版后应成为一个有关常见姓氏的普及版本,是对本版已出《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的必要配套出版物。
历代湖湘人士创作的诗歌,自清以来,热心于地方文献的人士编过好几种总集,其中最具文献价值的要数邓显鹤(湘皋)历时二十余年编成的《沅湘耆旧集》。共收录作者两千余人,诗近18000首。但邓氏完成此书在道光二十三年,不收生人之作,故尔后又有若干人士着手编纂该书的续集。醴陵张翰仪的《湘雅摭残》(以下简称《摭残》),即是其中的一种。
《古今》創刊於1942年3月,止於1944年10月,共57期。初為月刊,每期40頁左右。第九期起改為半月刊每期32頁左右。是上海淪陷後出版的第一種文學期刊。 由朱樸創辦,周黎庵、陶亢德先後任編輯。作家群為一時之選,橫跨南北、京海兩派,有散文大家、有掌故大家、有汪偽文人。重要者如北方的周作人、沈啟?、徐凌霄、徐一士、瞿兌之、大小二謝(謝國楨、謝興堯),南方的周越然、龍沐勛、文載道、柳雨生、陳乃乾、紀果庵、潘予且、張愛玲、蘇青(馮和儀)、陶亢德等。還有用了許多筆名,後來成為散文名家的黃裳。當然還有一批汪偽文人,如:汪精衛、周佛海、陳公博、梁鴻志、趙叔雍、樊仲雲、金雄白等等,可謂名家雲集。 《古今》的內容多為人物掌故、風土人情、文獻考據、史實記錄之類的隨筆及小品文,其風格皆為雋永沖淡,側重知識性、趣味性與學術性,是名副其實的「言志」散文。在四十年代上海淪陷區是一種獨異的存在,也難怪當時一紙風行。【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