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美术评论与理论研究的繁荣,发现青年人才,
本书收录了作者许江的一些作品,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得体会等。
本书分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图像研究、东方文学图像研究、海外传真、学术纵横5个模块,收录了《隋唐五代诗歌的图像化修辞》《鲁迅小说插图中的误读现象》等文章。
本书尝试着描述当代媒介文化的另一面,使人们注意到媒介技术繁荣之下所潜藏的那些真正的危险。内容包括:理解文化和媒介;新媒介症候;数字时代的信息及其对思维的影响;网络时代的舆论政治:理性的困惑;从图像理论到奇观理论;奇观文化的艺术与社会效应等。
2011年,艺术学获准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中国内地艺术学学科点已经和正在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在数量上增长迅速;原来分别发展的几个学科点之间开始了新的组合,典型的如音乐学与舞蹈学的二合一,以及戏剧戏曲学与电影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的三合一,它们分别组合成了一个一级学科。本书持续追踪艺术学年度发展情况,回顾2018年度艺术学发展概况、发展脉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同时,分学科对艺术学进行全方位扫描,指出艺术学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書“反思”部分以追溯西方和中國比較神話學的發生為基點,系統總結新時期以來比較神話學研究總體情況,從而探究作為交叉學科的“比較神話學”是如何、為何在中國發展起來;“創新開拓部分”圍繞中國比較神話學從一開始就亦步亦趨地追隨西方學術範式,能否以及如何在中西對話中建立自己的理論範式這一核心問題,從七大國際前沿理論嘗試中國比較神話學的范式開拓與創新。
本书从方法论、历史、物质文化、文学、跨学科等多个维度,针对中国、南亚、东南亚、西亚北非等不同领域,对“东方”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书从时空观、宇宙精神角度对中西艺术视觉图式进行探究,切中艺术创作的文化本质.
本輯重點推出了與當代中國社會密切相關的四個議題,即:專題一“生態美學與生態批評”,從中西生態美學的異同,生態女性主義的性別政治和生態倫理,城市有機共同體的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寵物文學中的不可靠敘事與人類中心主義批判,黑人文學的生態重讀與環境種族主義的社會根源等視角,回應了在“逆全球化”語境中愈演愈烈的生態危機。專題二“景觀政治”,反思了景觀“再造”的“異托邦的觀念”,批判了景觀政治編碼的資本化邏輯。專題三“醫療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身體”,從醫學、疾病、健康等層面對身體的社會與文化屬性給予多維度地整體性考察與展示,以期更為全面地認知、理解、對待與管理身體。專題四“城市空間的再生產――文化的重塑”,以個案研究的方式,聚焦了城市工業遺產改造與文化空間再生之間的文化邏輯關係,從不同視角探討了工業遺產改造中的種種局限及其空間治理的對策。 More
本書從方法論入手研究生態思維在當代藝術中的應用:一方面從生態思維的概念、藝術發展規律入手,研究生態思維在當代藝術中的運用與轉換;另一方面從方法論入手全方位闡述生態思維在藝術教學中的應用,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研究生活如何介入藝術,藝術如何介入生活。
Ben shu tong guo yi xi lie de fang tan, Xian chang tu pian, Ping lun wen xian deng, Sheng dong er li ti di zhan xian, Jie shao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