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lin detective Bob Ryan has never been able to recall what happened when as a child in 1984 he and two friends went into the woods and only he returned,...
【每個人心裡都藏著一位隱士。】何謂幸福的人生?梭羅說:「失去全世界之後,我們才開始找到自己。」「世上我不想要的事物何其多!」——蘇格拉底,西元前約四二五年 ★現代隱士克里斯‧奈特小檔案── ⊙他在車諾比核災發生的同年、一九八六年,開始緬因州林子裡的獨居生活,自此沒再開過車、花過一毛錢。 ⊙他從未使用過網際網路,沒發過email,也不知道父母仍否在世。 ⊙二十七年來,他沒看過醫生,也沒吃過藥,因為他幾乎沒有跟任何人接觸。 ⊙他承認每年大概要闖空門四十次,偷的大都是食物、煤氣桶、書籍等民生用品,而且都是趁屋主不在時才會闖入。他全身上下,除了眼鏡,都是偷來的。 ⊙緬因州北塘鎮的鎮民幾十年來覺得鎮上魅影重重。有時是手電筒電池不見,有時冰箱裡的牛排消失,烤肉架上新的瓦斯罐有時會被換成舊的。鍋子、大衣等物品也無緣無故沒了蹤影。 ⊙奈特隨著季節度日,春天時採集、把自己養胖,才有辦法度過緬因州的嚴冬。他在野外生活,卻從不生火,以免透露形跡,只在夜幕低垂時離開營地。 ⊙他趁夏天趕進度補足過冬所需的物資,尤其是囤積瓦斯罐跟食物。有幾次,他幾乎過不下去,瓦斯跟食物都用盡,只得靠冥想。他甚至考慮過自殺。 ⊙二○一三年,他闖入「松樹」夏季營地時,啟動了警報器,隨後被捕入獄。距離監視器拍攝到他的身影,已經過了十一年。 ⊙隱士並非現代產物,但是奈特自成一格,他和外界全無溝通,從未拍過照,也不記日記,過著無人知曉的孤立生活。 ⊙他寧願獨自生活在野外,也不願妥協,回到一般正常的生活。除了不事生產、必須靠偷竊物資過活,他的選擇出自絕對的自由意志。若非偷竊被逮到,他需要的只是社會的漠視。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屬於「少數」的成分,為了順利適應群體生活、提高個人存活率,或壓抑,或轉化,但這不代表這部分的需求可以被忽略。克里斯‧奈特堅持離群索居的行為,代表了每個人內在無人知曉的那一面的放大版。 很多人都做過逃離現代生活的美夢,但實際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這本書是一名男子獨居緬因森林長達二十七年、實現這個夢想的真實故事。而他之所以遠走高飛,不是為了逃亡避難,純粹只是想獨自生活。 一九八六年,二十歲的克里斯多福‧奈特開車離開麻州的住家,前往緬因州,從此潛藏在緬因森林中。聰明內向的克里斯獨居林中期間,從未與人交談,直到將近三十年後行竊被捕,才開口說話。即使在零下嚴冬,他依然在帳篷裡度過,憑藉勇氣和機智存活下來,並摸索出儲存食物和用水的巧妙方法,避免自己在野外凍死。他闖進附近的小木屋偷取食物、衣服、書刊和其他日用品,雖然只拿走基本生活所需,卻嚇壞了附近的居民。多年以來,住戶深受其擾,卻都無法破解接二連三的離奇竊案。 本書根據作者與奈特本人的多次訪談寫成,對奈特與世隔絕的生活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述,也探討他為什麼離開塵世、隱居生活的所見所得,以及重返社會後面臨的挑戰。故事不但扣人心弦,也思考了孤獨、社群,以及何謂幸福人生的課題,讓一個決心按照己意過活並一一突破困境的隱士躍然紙上。
「如果你想找一片森林,來場刺激有趣的探索之旅,你的感官就是最完美的工具。那就是你的森林,它等候的,就是要被你發現。」——彼得.渥雷本★蟬聯德國亞馬遜、《明鏡週刊》銷售冠軍★享譽全球的德國森林看守人 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 邀您親身體驗一場不容錯過的發現之旅★張東君│科普作家、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專文推薦★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番紅花│作家、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 感動推薦「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鏡週刊》(Spiegel)你可曾跟隨山貓的足跡,瞧瞧牠們看過的風景?你可曾漫步森林,聆聽樹木、月光與微風合奏的交響樂?你可曾在烈日下,感受綠葉為了搶奪陽光而上演的生死存亡之戰?德國森林看守人渥雷本這次要和我們分享他獨到的森林知識與親身感觸,除了哪裡可以搭帳篷和生火烤肉,哪些野莓和樹果可以填飽肚子,什麼時機和地點最適合觀察野生動物……還會告訴我們如何傾聽樹木的聲音,如何與森林中的萬物和平共處。我們毋須牢記書中的內容,只需要起身走入森林,無論你是一個人、帶著孩子或呼朋引伴,都能盡情用我們與生俱來的感官,實際感受樹木和動物的喜怒哀樂,體驗森林裡的歲月更迭與四季變換。【各界讚譽】「渥雷本只是一名小小的林務員,卻在森林裡發現了全世界。」——《明鏡週刊》(Spiegel)「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的心之所繫,不論那個祕境是否為森林、是否真實存在。邊看這本書,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經有過一片森林、是否仍然有塊祕境可以去,然後帶著這本書再次造訪,一定會非常有收穫。」——張東君│科普作家「讀完這本書,會想要接受渥雷本的邀請吧?讓我們好好重新發現森林,有機會也要好好沐浴在森林間清新的空氣,敞開五官感受森林的各種訊息,天啟或禪意會如樹間的陽光般灑落在我們的人生裡頭。」——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即使書中完全沒有表格和圖表,只有一篇篇動人故事,我們還是可以用渥雷本的森林指南在森林裡過得很好。」——《世界報》(Die Welt)「想和德國最有名的森林看守人一起探索大自然,體驗綠色奇蹟,就要讀這本渥雷本為全家人寫的超讚森林指南。」——《科隆快報》(Express K?ln)「渥雷本用這本書讓我們對奇妙的森林興致盎然。」——《多瑙傳訊報》(DonauKurier)「資訊豐富、輕鬆有趣且經常帶點挑釁,渥雷本的最新作品使我們對生態系統的意識變敏銳了,能否維護它將決定我們的未來。」——德國《Rezens?hnchen》文學評論雜誌「讓人興致勃勃地想要揹起背包,在那鬱鬱蔥蔥的綠色天空下消磨一整天。」——德國《書蟲》書評網站(buchwurm.info)「這個森林看守人兼暢銷書作者激勵我們以全身的感官來體驗自然。」——《新的一週》(Neue Woche)「為了讓我們能享有一趟無憂無慮的森林之旅,渥雷本提供了許多提示與忠告:衣服怎麼穿才正確、一個『快樂的伐木工』需要什麼裝備、怎麼區別針葉與闊葉樹、如何面對多包絛蟲、雷電交加等等危險……當然還提到了重返歐洲的狼,這令渥雷本滿心歡喜。」——《新奧斯納布呂克日報》(Neue Osnabr?cker Zeitung)「一趟刺激有趣的發現之旅,穿越了森林這個豐富的生存空間。非常值得一讀!」——德國《Lea》生活雜誌「全書輕鬆有趣且引人入勝,提供了豐富的資訊,但絕對不是老生常談,渥雷本清楚闡明了動植物行為及森林變遷的前因後果,讓其引發的效應變得更容易理解。」——德國知名旅遊網站「travelwithoutmoving.de」「本書除了提供紮實的理論知識,也描述了渥雷本在森林中親身體驗過的趣事,草木鳥獸在他的筆下如此栩栩如生,讓人不禁也想立刻規劃一趟屬於自己的森林之旅。」——《魯爾新聞報》(Ruhr Nachrichten)?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一部百來年暢銷全球的森林詩歌紀錄 一部讓大小朋友想像力紛飛的繪圖故事集 為你生動地再現森林裡發生的任何事情 一份報紙上會寫些什麼?通常有社會中發生的事,還有政治、股票、體育、娛樂與時尚流行。如果這些都不是我們最在乎的事,如果我們真摯熱愛的是地球上所有與我們共生的動植物,那又有誰為大家帶來森林裡的消息呢?《森林報》是俄國作家比安基觀察北方森林寫下的故事,自1927年首次在聖彼得堡出版以來,一直是帶領我們貼近自然的的佼佼者。《森林報》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暢銷於全世界六十多個國家,它不僅僅吸引住孩子的目光,教會他們觀察、思考和研究自然的方法,也讓諸多大朋友為這些美麗而豐富的自然故事所傾倒。作者運用他驚人的觀察力和清新的故事技巧,在春、夏、秋、冬的時序變化裡,為我們挖掘出無數的知識與趣味。 【森林報的精神】 給孩子們欣賞畫或照片,能幫助他們體驗到創作者的思想與感受,愉快地拓展他們的想像。而走入一座森林,直接去觀察土壤、植物、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動物們,帶來的卻是更為具體的生命感悟。就像樹木在春天萌芽、夏天茂蔭、秋天繽紛、冬日枯靜。每一年都有春天,卻不曾有過一模一樣的春天。 《森林報》即要引導孩子們傾聽,在自然的循環律動中展現的真實生命。 【精美插畫:與四季共同呼吸/Dora】 本次《森林報》系列、特別邀請到知名繪者Dora為讀者繪製出極富生命力的精采插圖。用柔和豐富的色彩,以及繪本風格的想像,突破過去《森林報》插圖的框架,讓大小朋友們都能一看就愛上! 從Dora的畫中,你聽得見動物們發出的聲音,看得見動物們細微變化的表情,以至於觀察大自然時帶來的愉快情感,都栩栩如生的被表現出來。想像自己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森林中,大概就會是這樣的心情! 【森林的冬季;森林曆10-12月】 冬天,大地披上了厚厚的雪被。 白雪覆蓋了森林,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田野和森林的空地,猶如一本攤開書本潔淨的紙頁,無論是誰在上面走過,都會留下這幾個字:某某人到此經過。然而無論怎樣,首先得度過漫長的冬季……...
法北的鄉村生活×老奶奶老爺爺的料理智慧×作者的廚藝經歷 構成一幅幅用餐桌上的飲食感受季節變化的自然美景 ─《小森時光》法國版夏秋篇─ 法國的節日都吃些什麼呢?有哪些傳統的家庭料理已經日漸凋零?作者用她的方式試圖為這些珍貴的料理文化記錄下來,不論是老奶奶的私房菜譜,還是作者自己研究得來的家常料理。書中除了詳細收錄每一道菜的食譜作法,並配上四季變化的鄉村生活景致,一讀好似徜徉在北法飄著陣陣料理香氣的鄉村森林之中。 ────夏天Summer──── ◇櫛瓜煎餅:很爽口,適合炎熱夏季沒有胃口時享用,很快能解決全家人挑嘴的胃。 ◇法式的蔬菜蛋凍:巴西里、火腿與水煮蛋料理的勃根地家常小菜,光看清涼剔透的外型就是一種饗宴。 ◇蘋果酒醋漬烤豬肋排:使用自己做的蘋果發酵醋來醃漬烤肉,烤出來的肋排自然也帶著水果香氣。 ◇覆盆子塔:豪邁毫無顧忌的把花園採收的新鮮覆盆子鋪滿整個圓塔,幸福感就在入嘴那刻爆發。 ────秋天Autumn──── ◇馬鈴薯鬆餅炒菌:將馬鈴薯絲再放上熱炒過的綜合菌菇做成的鬆餅,馬上變身成搶著吃的法國小酒館料理。 ◇北法薯條:自家種植的馬鈴薯炸的薯條最美味,再配上特有的沾醬Sauce Samouraï這味道最完美。 ◇鹽味麵皮包烤利克農家雞:是一道古老的家常菜,打開時香氣四溢,雞肉因被海鹽包裹著,肉質軟嫩帶著淡淡海味。 ◇法國人愛喝濃湯,四季都愛,秋天在南瓜濃湯裡放入香草冰淇淋,口感溫度趨於完美。 *本書封面裝幀設計理念 捨棄料理照片的呈現,改以法國當地的應時食材照片為主視覺,呼應作者和本書對於食材的重視,唯有新鮮順應自然的食材才能創造出最純粹的料理,也是作者在法國鄉村生活最大的體悟,親近每一個周邊的食材,藉此詮釋出最好的料理滋味。 本書特色 1.用視覺畫面的堆疊,傳遞法國鄉村的生活方式。 2.老奶奶老爺爺的料理手法與智慧,散發最在地的溫度與溫柔的情懷。 3.鄉村料理便是家庭料理,相較於精緻的法國料理,更易上手。 4. 作者扎實的廚藝經歷,寫成詳細的食譜文字作法,便於讀者在家製作。 各界推薦 ...
Traditional Chinese edition of Messenger by Lois Lowry, book 2 of The Giver series. The Giver is Lowry's 1994 Newbery winn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notation copyright Tsai Fong Books, Inc....
「古老的傳說說道,畫眉鳥、樹木、苔蘚和人類,所有的生物曾經共享一個語言。但那個語言早已被遺忘,所以我們得透過觀看、觀察彼此的生活方式,才能夠了解彼此。」★如詩般的植物學書寫★所幸我們有了羅賓・沃爾・基默爾,她用來自印第安部落的傳承,以及學術的精準訓練,為我們尋找人類和苔蘚曾經共享的語言,也將植物學與自然書寫做了最有機且極富詩意的組合。◆◆◆王盛弘|作家 胖胖樹王瑞閔|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插畫家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植物標本館館長 崔祖錫|山岳探險與旅遊作家 楊玉鳳|台灣苔蘚學會理事 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者 黃盛璘|園藝治療師 董景生|林試所植物園組組長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共同推薦(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榮獲2005年美國自然文學最高榮譽「約翰・巴勒斯」文學獎(John Burroughs Medal)★出版17年好評不墜,亞馬遜網站五星評價★結合「民族植物學」、「科普知識」、「人文關懷」之自然書寫佳作★作者為當代最重要青苔研究權威之一,羅賓・沃爾・基默爾★搭配北美知名苔類專家霍華德·阿爾文·克洛姆(Howard Alvin Crum)9幅手繪插圖★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楊嘉棟博士審訂★以小喻大,用印第安精神書寫的科普書身為美國苔類研究權威,同時也是美國印第安波塔瓦托米族(Potawatomi)熊族後裔,加之身為人母、北美原住民作家等不同的角色經驗與獨特血統,羅賓・沃爾・基默爾既擅長精準的科學語彙,也擅長在字裡行間展現印第安人接應自然萬物的思想與深度。「我們被教導過,運用植物就是在向它身處的自然表達敬意,使用植物的方式要讓它的天賦能夠繼續滋長。」《微觀苔蘚》收錄了基默爾的十九篇散文,她以科普知識為經,生命經驗與部落傳統為緯,揉合生命故事與研究苔類多年的心得。在這系列散文中,有描寫她與女兒、鄰居的日常互動;有在野外採集的刺激冒險;還有超級富豪假借復育之名,邀請她為深山密林裡一座精美絕倫的仿古青苔花園擔任顧問——但她發現,復育是為了遮掩一場遊走灰色地帶、盜取自然的犯行,而自始至終,她都無從得知富豪的真實身分。《微觀苔蘚》有流暢優美的自然書寫,也有清晰洗鍊的科學語言,基默爾試著用不同的知識系統,讓我們突破尺度的限制,理解苔類這種微小植物帶來的啟發,和森林同樣弘大。作者筆調有時像哲學家的座右銘,有時也像生態科學家的提醒警示,但更多時候,是像部落長老或母親的教誨,悠遠綿長,溫柔纏繞出人類、苔蘚與自然三者密不可分的關係。★古老、微小,卻支撐一整座森林的植物苔蘚是最古老的植物,也是最早離開水域,征服陸地的植物。身形僅有雨林的三千分之一,苔蘚卻能蘊養樹木、保護土壤、涵養水分,為昆蟲遮風擋雨,也讓鳥類與熊取用築巢……在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細細密密地支持起了一座森林的運行。★長在城市縫隙之間的植物長在城市裡的苔蘚,和人類有許多共通點:多元、適應力強、抗壓性高,在擁擠的環境也能活得很好,而且還經常旅行!苔蘚的葉片構造和人的肺泡有很多相似點,當它們減少消失,正是向我們示警了空汙;還有苔蘚的抑菌以及吸收能力,都曾在一戰被廣泛當作棉花的替代品以及傷口敷料……★在印第安傳統裡向苔蘚禮敬傳統的印第安人採集苔蘚,好擦去鮭魚皮上的黏液毒素,也在手套與靴子裡塞進苔蘚,隔絕冬日凜冽的寒氣;在沒有幫寶適的年代,寶寶的搖籃板裡會塞滿舒適的乾苔蘚;還有,在女性的月事隔離小屋裡,會有一籃一籃精挑細選過的苔蘚,好陪伴她們度過這段印第安人認為的靈性高峰;印第安人也將灰苔做成枕頭,據說,那會讓人做上特別的夢……【內文摘錄】「一位來自夏安的長輩曾告訴我,要發現事物最好的方法不能透過尋找。身為科學家的我,覺得這個想法很不可思議。他說要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樣你所尋覓的自然會出現。」「學習觀察苔類,比較像是靠聆聽,而非觀看。匆匆一瞥不足以成事。過濾一切雜訊,才能真正聽見樂音。苔類不是背景音樂,它們是交織纏繞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觀察苔的方式,可以像是細細諦聽水流撞擊岩石,溪流有很多種聲音,令人平靜,苔也有各種綠意,使人舒心。」「在紐約州北部的奧農達加縣,一年當中有幾個向植物表達感謝的儀典,各有其時,首先是楓樹,然後是草莓、豆類、玉米。每年十月在加州的大熊湖鎮就有一場橡實的盛宴。據我所知,沒有一個特殊的儀式是獻給苔蘚的。或許禮敬這些不起眼的小小植物最好的方式,就是尋常的小小方法。溫柔盛托住小嬰兒、接住經血、為傷口止血、保暖——我們不就是這樣在世界裡安身立命的嗎?」【讀者好評】「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突然間變得栩栩如生,因我終於明白箇中一二。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帶著放大鏡出門,對著樹幹仔細端詳。羅賓・基默爾為我帶來精微細膩的風景。這不只是一本關於苔蘚的書,還是一個北美原住民女性的發聲,也是一個母親的故事,一種透過人類精神講述的科學。作為科學家,羅賓・基默爾結合了經驗論及各種認知方法,她看待世界的獨特觀點令人讚嘆,等著有心人來聆聽她真正的聲音。」──雅尼絲·瑞伊(Janisse Ray)、《餅乾童年的生態學》(Ecology of a Cracker Childhood)、《萬能棉被:回家的冒險》(Wild Card Quilt: Taking a Chance on Home)(暫譯)作者。
森林益康: 森林療癒的神奇力量
最暢銷的自然文學,最長銷的親子讀本!全國高中職閱讀推薦好書! 年年熱銷,狂銷八萬本,囊括各大暢銷榜及優良讀物殊榮! 2015 年增訂新版,獨家公開18封苦苓寫給瓦幸的珍藏信! 親愛的瓦幸: 認識妳以來,我一直覺得很慚愧的是:沒有學會妳的語言。 雖然一樣是泰雅族的泰雅語,每一個地區又都不太相同。例如新竹清泉與臺中梨山的,例如新北烏來與苗栗雪見的,有些字的發音都不太一樣——當然這不是我不會講泰雅語的藉口,而是要跟妳報告我的大發現:泰雅語沒有髒話! 親愛的瓦幸: 妳有沒有想像過一種畫面,當有人喊:「吃早餐了!」的時候,大家不是紛紛往餐廳集中,而是陸陸續續走到屋外,抬起頭對著太陽。不久之後,就有人說:「啊!我吃飽了!」、「好好吃喔!」 這不是天馬行空的科幻情節,而是我跟妳提過的,如果人也可以像植物一樣行光合作用,產生所需要的澱粉、蛋白質等,就不必為了每天找吃的而那麼辛苦,這個世界上也不再會有糧食危機,人類一定可以過著比現在好一百倍、一千倍的生活吧? 親愛的瓦幸, 讓我們回到森林,再次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讓我寫信給妳,訴說他們的祕密。 聽苦苓與泰雅女孩瓦幸暢談生命的堅韌、聆聽自然的樂章、呼吸曠野的清新,明瞭生死的無常…… 讓洗淨鉛華的自然文學家,帶我們邁入最神祕的領地,享受大地之妙,山林之美! 暢銷紀綠榜── 2011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總榜TOP52、童書TOP1 2011年金石堂年度榜文學類 NO.6 2011年臺北市立圖書館第60梯次好書大家讀知識性讀物 2012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12 2012年臺北市101年度兒童深耕閱讀好書推薦 2012年第34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2013年博客來「年度百大」童書(小學)TOP19
Let's follow the three little squirrels to experience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together in the fo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