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与玫瑰的亲密对话/: 《男生女生》纯情故事

ISBN-10
7538520902
ISBN-13
9787538520903
Pages
23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2
Publisher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Similar books

  • 百合與玫瑰: 中古至近代早期英法王權的發展
    By 林美香, 李若庸, 秦曼儀

    對王室而言,恩庇扈從體系如同兩面刃,既需藉之拉攏名門望族效忠,又使王權受這些強勢貴族的鉗制,故路易十三接受李希留提議,推動以首相為服務王權之首的官僚制度,遂行中央集權式的統治管理。 59 李希留死後,所有遭其放逐的大貴族皆在因病垂死的路易十三同意 ...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By 海伦·凯勒

    ... 因为打字机问题,凯勒写信时不能打出标点符号,译文中均一一保留,以此希望能让读者真实感觉到作者的情境。本书翻译工作由两位译者完成,其中《我生活的故事》中第 22、23章由陈珩翻译,其余部分由我翻译完成。水平、精力有限,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指正。

  • 雅歌注释
    By 黄朱伦

    雅歌注释

  • 365金句日糧
    By 亨利.嘉瑞彼

    365節聖經金句,精選自新舊約66卷書,是每日心靈智慧的泉源。本書所選錄的,包括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以及較少為人知的珠機之句。引用的每段經文雖然簡短,卻能讓人在須臾片刻間深深體會到神的同在;字裡行間所蘊含的深邃智慧,充滿改變人生命的無限力量。

  • 最新电脑上网培训教程
    By 刘文政

    本书从初次接触Internet的读者的世纪需要出发,介绍了上网前的准备工作、拨号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搜索网上资源、网上娱乐、网上购书、远程教育、网络游戏、使用BBS等知识,同时还介绍了一些上网常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 等他自己情願:雅歌的愛情故事
    By 黃天逸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拼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拼命想向外爬」。(錢鍾書:《圍城》)你認同這些說法嗎? 「墳墓」代表甚麼?「死亡」。它是一股最強大力量,沒有人可以逃離,沒有人可以從這住處返回。沒錯,我們可以斷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因為「愛情」的力量如「死亡」一樣──是一個「不可改變」的承諾,要比地上任何東西都更強大。 婚姻確實是一座圍城,是夫妻建立親密、信任、安全、彼此造就、保護、甜蜜的地方,更是雙方可以歇息的「避風港」。「圍城」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阻擋可以摧毀夫妻關係的任何勢力。 為自己的婚姻打造「天長地久的愛情」,絕對不是痴人說夢,海市蜃樓。作者黃天逸博士懷抱著「上帝賜下愛情,賜福婚姻」這個信念,以舊約的《雅歌》為基礎撰寫本書,且期盼本書能成為眾弟兄姊妹在戀愛和婚姻事上的提醒和幫助! 本書每一章的結束附加「經文問題」,既引發讀者初步觀察經文,又期望讀者在過程中能夠掌握經文的重點;此外,「思考及反省問題」幫助讀者通過掌握經文、理解其中的信息,並藉著一些整合出來的戀愛及婚姻教導,讓個人/小組分享反省。

  • 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By 宁远

    《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是一本有关生活和教育方式的书。作为一个女孩,她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像一首诗;作为妈妈,她把培养孩子当作一件好玩又有趣的事。无论面对怎样平凡的日常,她总能发现最细腻的一面。

  • 舊約詩歌智慧書導論
    By 卜洛克

    聖經舊約文學中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詩歌智慧書。其中環繞著苦罪的懸謎、污損的良心、過客的人生等主題而發展。本書就是要同您分享曠古以來,突破時空羈絆的宇宙性話題。作者提供讀者一個極具價值的詩歌智慧書解釋原則,並以經文做實際的舉例。

  • 獨居日記
    By 梅.薩藤

    唯有獨處,我才能生活 獻給為愛孤獨的喃喃自語 靈魂探索者、女性自傳體文學分水嶺之作。 這天,她談論著她的失戀,壞天氣帶來的毀滅性心情;翌日,她描述著收到友人寄來手工果醬的欣喜、窗外燦爛無比的番紅花,以及落日半照岩石的寫意;那個夜晚,她為朗讀的詩歌朗激動難眠⋯⋯ 「這裡的氛圍整齊美麗,也讓再度獨處的我感到恐懼,感到自己的不足。我開創了一片開放的空間、一處冥想的天地,如果無法在這裡找到自己,該怎麼辦?」美國著名作家、詩人梅・薩藤,一生創作了五十多部作品,晚年的日記體作品更為她贏得眾多聲譽和讀者。日記中真實描繪自己的生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被譽為「人類精神的探索者」。 《獨居日記》記載了梅•薩藤從1970年到1971年住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納爾遜的隱居生活,期間新書遲遲等不到榮譽、戀情瀕臨分袂,個人的脆弱及任性,作家反覆著對自己的過錯、憂慮、悲哀及失望檢視,卻也優美的傾訴了她對大自然和隱居生活的無比熱愛。 她── ■脾氣不好: 我一個人生活,大致沒什麼理由,只因為我這個人讓人難以忍受;我的某種氣質讓我與眾不同,我本可加以利用,卻從未學會利用。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雨天,或者貪杯都可能讓我激動慌亂。 ■獨居上癮: 無論是朋友或甚至是熱情的戀人,都不是我真正的生活,除非我有獨處的時間,探索與發現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事。如果生活少了干擾、鼓勵,或是氣惱,日子會變得枯燥無味;然而,唯有當我獨處,重溫舊日與這間房子的對話,方才徹底品嘗到生活的滋味。 ■在關係裡誠實: 在愛情關係裡(不論是同性戀或異性戀),沒有任何一方應該認為自己得放棄一些本質來維持這段關係。 ■追求成長: 我們擔心煩惱與改變,害怕揭露,恐懼談論內心的痛苦。痛苦經常給人失敗的感覺,但它其實是通往成長的大門;無論你幾歲,成長總是讓人感到痛苦。 ■熱愛大自然: 我所知道的平靜都來自於大自然,來自於感到自己屬於大自然,就算自己只是渺小的存在。 但,在她筆下,我們看到了你我共同關心的主題:愛情、友誼、家庭、自我成長以及努力獲得內心的平靜。 本書出版,被視為女性自傳文學的分水嶺,許多婦女組織團體引為自我砥礪的講義,梅•薩藤也成了享有世界聲譽的日記體作家。 

  • 沒有地圖的旅行
    By 格雷安‧葛林

    *馬奎斯最喜歡的作家格雷安‧葛林的旅遊名作一場宛如跌落地圖之外的旅程,處處驚險卻奇異無比! 非洲,被上帝遺棄的黑色大陸,墮落、殘暴、卑微、晦暗、野蠻、荒蕪,是被深深烙印的符號!幾世紀以來,多少探險家、文學名家都視她為冒險天堂,他們用雙腳行旅,用心眼去凝視,也用筆書寫著她。 在這兒,永遠有未完的故事等待著被訴說下去。 二十世紀的文學大家格雷安‧葛林筆下的經典旅遊作品《沒有地圖的旅行》,訴說的是屬於一個沒有地圖標記的國度,賴比瑞亞的故事。 一場買不到地圖當導引的奇異旅程一九三五年,格雷安‧葛林在表妹陪同下,徒步旅行賴比瑞亞。葛林對這趟旅程沒有絲毫概念,但他還是懷著忐忑恐懼的心情上路。 賴比瑞亞,位於非洲西南角,往上接鄰法屬幾內亞與獅子山,全境幾乎完全被森林所覆蓋,過去從未做過妥善的地圖測量,就連要找份資料概略了解這個國家的地理樣貌都是奢望。唯一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兩份比例尺過大的地圖,一份由英國參謀部印行,這份可謂公開招認它的無知,地圖上賴比瑞亞多數領土呈現空白,上頭的虛線顯示僅屬臆測的河流走向;另一份由美國戰爭部印行,它則似乎在召告人類的想像力可以完全地天馬行空。在這樣一個國家,旅行的唯一方式是查出下一個村莊或城鎮的名字。 下一個地方是哪裡?在這兒,所謂的「路」,是濃密森林裡寬僅一呎的小徑,更具興味的是,一個人只要延著小徑走,就可以跨越一座大陸。西方文明的時間感在此地並不存在,腳程成了距離的量尺;只有旅行到這個村落,才知道下一個旅遊地是哪裡?對於葛林而言,他們跋涉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從這個村落穿越那個村落,他發現山丘、溪流、集會堂、打鐵工坊、天黑時有人會提煤塊到各村民家供取火、在茅屋間走動的牛羊牲畜……是這些村莊共有的景象,然而,又沒有任何村莊是真的一模一樣。此地的財富與快樂無需外求,屬於大自然的棕櫚仁遍地皆是,而他們的快樂和笑聲則似乎是大自然中最勇敢的元素;這裡的人對小孩非常溫柔,大人們之間也用一種低調且不言自明的溫和方式相互對待。 隨著旅程的推進,葛林訝異於西方文明的偏執與價值觀在這地方是多麼容易被放下。 回想在殖民保護地的獅子山市集眼見原住民的勞苦景象,葛林還犀利地批判:「當西方社會在吶喊”勞工大團結”的口號的同時,獅子山的鐵路工人每天卻只能領到六便士的工錢,連糊口都難,又有誰看到這些滿口勞工大團結的人士為此罷工抗議?在這裡,文明依然是以壓榨的形式存在。我們又憑什麼假裝自己是在談整個世界?」       然而,行走在賴比瑞亞的村落間,葛林那”旅人”的焦慮與不安,也慢慢轉換成隨遇而安。如書中有一段描述卡車從凱拉渾出發以後,原以為時間和行程的進行都能如預期順利,一路到達蒙羅維亞,經過四個星期的折騰,葛林人還在賴比瑞亞境內某個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事情開始變得複雜了……那是一種缺乏經驗的旅人感受到的焦慮,它造成的無謂的壓力也使得挑夫們對葛林失去了信任感。「後來我才學會對一切不要那麼在乎,就只要一直往前走,走夠了就停下來休息……」 沿途的旅程中,葛林撿拾各種線索,那可能是某種記憶,或某種痛苦……非洲好像在告訴葛林:「你無法逃避非洲,它無處不在,它爬在牆上,從門口飛入,在草堆裡沙沙作響,你沒法回頭也沒法忘記,所以,不如就好好凝視它吧!!!」  出版社 馬可孛羅 (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