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人间、幻象、尘世三部,包括爱情,流浪,战争,我在不觉间进入了蜃景之中,帝王之梦,洪水没世,新生等10章。
從北大到上海,再到北大,最後又回上海:這就是孫月才的文革路線圖。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一個困擾於當「院士」還是「戰士」的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孫月才,在理想、崇拜、激進的情緒下投入了北京大學5?25大字報引發的派系鬥爭中。次年,他又在上海以「新北大捍衛毛澤東思想戰鬥團」的負責人身份親歷了上海全面奪權的過程,返京後更成為「新北大公社」負責人。因為學業、串聯、家庭等一系列原因,他十年中數度往返奔波於京滬之間,兩度失去人身自由,也見證了北京的紅衛兵運動和上海的工人運動的消長。開始的自告奮勇也好,後來的身不由己也好,他都持之以恆地記錄著親歷的時代,並在八十年代開始以學術和理論思考的方式反思文革。 四十六年後,孫月才文革十年日記整理出版。這部日記以豐富的資料、忠實的態度展示了作者親歷的文革重大事件的細節,坦呈不同階段的自我心理變化:執著與茫然、迷信與反省;既是研究共和國十年文革史的參考資料,也是瞭解那一代知識青年成長史的重要個案,尤其有助於今天的讀者更深刻地理解當年的歷史現場以及文革悲劇的思想根源:如果沒有這種獨立的精神,沒有這種自由的思想,一個人就沒有了靈魂,一個民族就會沉淪。沒有這樣的堅持和擔當,即使是反對文革的人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輕易地把文革的幽靈重新召喚回來。這是孫月才寫給後人的警示。
石达开(1831—1863),小名亚达,广西贵县客家人,是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之一。在太平天国风云初起的日子里,石达开披坚执锐,夺岳阳,占武汉,下金陵,三败湘军首领曾国藩,清军闻翼王之名而胆寒,称之为“石敢当”。然而,功高震主的石达开于天京事变后威望暴涨,深受天王洪秀全的猜忌,险遭杀身之祸,被迫出走,最终陨落成都,可谓太平天国的悲剧英雄。本书从石达开的成长写起,写尽石达开的辉煌与落寞。
徐訏於上海「孤島時期」有多部小說問世,是彼時滬上最多產暢銷的作家,風靡一時。本書收錄《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一家》,是「鬼才」徐訏以深厚的心理學與哲學學養,剖析人性的經典之作。《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寫出精神、愛情、宗教、三角戀的情欲與癲狂,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一家》,則是在看似平凡、庸俗、微小的情節中,透出對人性的嘲諷。
內容簡介 中國「大躍進」的狂熱,創造出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 天上美、蘇兩國「人造衛星」太空競賽環繞地球時,地上中國「人吹衛星」的奇蹟一樣目不暇給、斑爛璀璨,在中國共產黨官員、幹部們口中及各級報刊、電臺競相放送,不讓美蘇專美於前…… 中國的「假大空」你以為現在才有? 當年毛澤東早已讓「說假話、大話、空話」,成為中國官民言行的最高準則:把胡說當成真理,把想像當成現實……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西瓜;蠶長貓兒樣,生豬似大象;一顆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個胖娃娃;撒下魚苗千千萬,條條長得像扁擔…….
这是《蒋子龙文集》中的中篇小说卷。该卷主要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这一卷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变化较大,题材多种多样,主人公也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对现代生活的大展示,更是对各种人性特征的揭示。
拚命吧! 至死方休! 最終 過勞而死 全國寧為玉碎。 據說「日本人是勤勞民族」 盡量努力吧 到輕易賠掉自己生命為止。 ★日本詩人多喜百合子首本中譯詩集。 ...
世人眼中的德国除了“严谨、沉稳、坚毅”之类的标签外,往往还总被冠以“悲剧英雄”的光环。的确无论是欧陆之上的列强纷争还是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曾以一己之力对抗环伺与围攻。而那些“背后一刀”的传说与“猪一般的队友”更令换来世界对其*终力竭而败的同情和唏嘘。本书以德国历史上,从史前到普法战争这段时期中,那些著名的战争为线索,将从大视野的角度为您解读德意志民族那些兴衰成败背后的故事。
歷史悲歌: 胡風集團寃案始末
無論多麼努力,我們都是別人用來創造盈餘的工具。 人人忙著爭取利益,看不見自己被剝削,「階級複製」便成為我們甩不掉的命運。 面對薪資停滯、福利減少、健康與教育成本上升、金融危機、稅賦不公, 中產階級該何去何從? 我們認為只要努力就能往上爬,於是投資自己的學位與專業證照、買車買房、存養老金、買保險單、管理儲蓄帳戶與金融資產。 在各種定義堆疊之下,中產階級似乎代表著「如果我們成功,必然是用盡全力;如果失敗,一定是不夠努力,要怪就怪自己」。 有報導指出臺灣正邁入「M型化社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資源被重新分配,中產階級因而失去競爭力,淪落到中下階層,更有人說「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 然而,真是如此嗎? ◎中產階級從來就不存在 「中產階級」的定義模糊不清,因為它實際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大眾普遍認為中產階級代表了「對自身財富負責,努力工作以換取回報」,但這其實也能解讀成「薪資不高、生活品質不佳,是因為你不懂得善用時間、精力和資源」。本書將釐清「中產階級」的真正意義,讓你開始反思那些先入為主的知識。 ◎資本主義逼人爭權奪利 中產階級說穿了就是資本主義的產物,人人都忙著爭取利益,以至於看不到自己被剝削,便不會抵制。人們奉獻心力生產的商品和服務,其真正價值高於他們的薪資,而多出來的利潤,便回到了最高層的手中。金融化則是幫兇,讓資本主義大行其道。 ◎追求累積財富是個陷阱 中產階級是被製造出來的,目的是讓人養成勤奮態度、為積累財產做出貢獻。在充滿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我們認為投資是改善生活的最終途徑,因而造成「社會階級流動操之在我」的概念,導致人人競相爭取稀少的資源。 ◎連自己都被「資本化」 中產階級的父母會想方設法栽培孩子,讓他們跳得越高越好。現今不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造成此現象的罪魁禍首就是人力資本的累積,即所謂的「階級複製」,這種功利概念甚至滲入了家庭親密關係之中。 ◎只要夠努力,就能成功? 中產階級的概念將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想法上,掩蓋了有些工作會導致身心受創的事實。最可嘆的是,那些不得不為生活而工作的人,是最相信這個意識形態的,因為他們將財富視為自己選擇的結果。 .薪資愈低,掌權者愈能從我們身上榨取更多好處。 人類學家哈達絲進行了大量文獻研究,並歸納出結論:「中產階級是一種意識形態」。這個概念揭露了一個謬論:人們相信,由於我們對自身財產和教育進行了投資,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向上爬,也可能往下掉;我們以為,如果我們貧窮、失業或是掙扎求活,那是因為在教育和技能方面的投資不足。 來自德國、以色列、美國等地的研究證據說明,這種信念如何使我們在生活中朝向累積資產的目標發展,但最終帶來的結果卻是自我毀滅。 一致推薦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國際讚譽 「這是對新興的社會階級人類學的精湛貢獻。哈達絲.維斯做出了廣泛且深思熟慮的貢獻,展現了投資、資本積累和財產的概念,如何激發了全球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吸引力。」 ──邁可.薩維奇(Michael Savag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不平等研究所所長 「或許我們都已經知道中產階級是個神話,就像小孩可能大略知道聖誕老人不是真的。但是,當房間裡的大人們不斷告訴你『乖小孩才能一直收到禮物』,就很難放棄信仰。這是本無與倫比的書,帶來了不懈的智慧與驚人的感動。哈達絲.維斯不僅告訴我們,是誰把禮物放在聖誕樹下,還告訴我們,那些人為什麼要這麼做。她擁有非凡的優雅和敏銳度,可以同時聯想並解構當今金融化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這些教訓令人不安,但它們既不憂鬱也不懷舊。僅僅因為現在情況變得更糟,並不意謂著以前的情況比較好。」 ──伊萬.阿舍(Ivan...
天国悲歌: 太平天国兴亡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