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名篇,辜正坤译文,传记学坐标之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认知空间,宇宙的琴弦,等效天平上的"内在语法"结构等内容.
本书分为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隐喻研究;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等值隐喻研究等5章内容.
《十四行诗集》是莎士比亚重要的诗集,从18世纪末以来,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引起了人们巨大的兴趣和种种争论。按照广泛流行的解释,这些十四行诗从第1首到第126首,是写给或讲 ...
本书作为翻译学习的支持性课程,强调训练学生基于汉语律诗风格表达英语律诗以追求风格呼应,它选取十四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为原语材料,以汉语排律为目的语译文风格,要求学生既深刻理解这些十四行诗的内涵和风格,也掌握汉语排律的表达方式。
本书共分6章,结合新世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最新研究动向,立足于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环境,运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剖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爱情""友情""亲情"之下的各种伦理真相,揭示诗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诸如两性,亲子,友谊等的真实伦理关系;进而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各类人物进行身份定位,解读文艺复兴时期朋友,夫妻,恋人,君臣,父子,母子等各种伦理关系与情感.
本书以十四行体的中国化为基本线索,以诗体移植规律的探索为潜在的理论视阈,明确提出十四行体中国化过程中“早期输入”、“规范创格”、“探索变体”和“繁荣多元”四个时期,以翔实的材料、系统的梳理和精要的论析,真实呈现了中国十四行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深刻揭示了中国十四行诗的发展规律,是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脉络的重要补充。
[258]刘建军:《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第14页。[259]杨和平、熊元义:《文学伦理学批评与 ... [269]苏晖:《华裔美国文学中华人伦理身份与伦理选择的嬗变——以和为例》,《外国文学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精装典藏版
本书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又称商籁体诗,形式完整,以歌咏爱情为主,是一种典型的文人诗.
本书是关于十四行诗如何引入英国, 在英国流行, 而后达到莎士比亚创作顶峰, 并经历了后来离奇的, 传奇般的版本批评史, 且与自此以来的文学理论, 文学评论产生了有机的, 互动的关系的专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