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戈涅的诉求: 生与死之间的亲缘关系

ISBN-10
7564927208
ISBN-13
9787564927202
Pages
16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7
Authors
巴特勒, Judith Butler

Description

本书是美国批判型知识分子朱迪斯·巴特勒对黑格尔,拉康,伊利格瑞等人关于安提戈涅解读的再解读.书中,巴特勒针对黑格尔之后的伦理意识,血亲关系和欲望主体三个概念进行了改造和发挥.巴特勒并非简单地提出某种诉求,而是借助于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阐明人与家庭复杂且相互依存的文化政治理论.

Similar books

  • 美国性别批评理论研究
    By 王楠著

    本书考察妇女运动第二波以来美国性别批评的历史缘起、文学诉求和政治使命,整理性别理论的思想资源、观念形态和文化主张,尝试用性别视角反思文学理论生成的外部条件和内在陈述方式。全书论述把伊莲·肖沃尔特的女性批评学和朱迪斯·巴特勒对性别的文化批判思想作为问题本身,探讨美国性别批评思想的历程及政治相关性。

  • 在灵泊深处:西洋文史发微
    By 林国华著

    此书为著名中青年学者林国华对西方文、史、哲、法律、政治、神学诸领域的经典著作所作的深入、细致、活泼的解读和阐发,思考深湛,论域宽广,文笔高雅华贵,对国内文化界和学术界深入认识西方诸文明和文教制度有极大的启示,对中国的通识教育以及学术水准将有大幅度提升和推进作用。此书分别由其导师乐黛云和刘小枫作序并倾力推介。

  • 英语文学教研与译介
    By 高艳丽, 李方木著

    本书在文本解读与理论阐发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文学教学、科研与译介的一条龙模式,主张从课堂教学中发掘科研兴趣和灵感,从文化视角介入文学世界,强调文本的细读、重读与比读,强调文本的叙事形式、语言风格与外部的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应相互贯通、相辅相成。

  • 反抗者
    By 加缪

    《反抗者》是法国荒诞存在哲学的文学大师加缪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旁征博引的散文中,加缪秉承坦率、正直的态度,重新审视了人类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反抗精神:历史层面的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思想家层面有萨德侯爵、圣茹斯特、尼采、马克思;思潮流派从虚无主义到超现实主义,从无政府主义到自由主义。加缪在《反抗者》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最终奠定了本书的经典地位。

  • 無用的神學:班雅明、海德格與莊子
    By 夏可君

    上帝不是被我們殺死了,上帝不是自身獻祭虛己了,上帝不是被銷蝕了,上帝不是自身回撤了,而是,上帝變得無用了。當卡夫卡寫出「只有彌賽亞變得無用時才會到來」的弔詭語句時,其實中國道家的思想已經潛入了喀巴拉神秘主義的彌賽亞精神之中。無用的神學如何?一個無用的上帝如何構成救贖的機會與條件?這是在後現代神學之後,中國莊子思想以道「無用之大用」的雙重逆覺與弔詭邏輯,面對現代性危機,在轉化自身自然性的同時,也轉化西方唯一神的彌賽亞性,讓無用的自然與無用的彌賽亞重新相遇,並且相互轉化。以莊子的無用之思重構一個在班雅明、海德格爾、德里達等人之間的跨文化對話:蕭勒姆的喀巴拉主義Zimzum回縮與剩餘種子,柏拉圖與德里達的虛位Chora,老莊道家的生命自然化靈府胚胎,當代幹細胞技術的可再生性,通過「第五維度」的虛托邦來施行世界時間政治的深度綜合,以「餘讓」和「集讓」的原初倫理姿態,讓虛無破碎的世界得以整體性復原,「無用的神學」才得以可能。

  • 旅塗時光:邊走邊畫的繪話本
    By 莊祖欣

    旅行,是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到別人住膩的地方轉一轉。 「你畫過的東西,一定要留下你的氣息、你的印記。」 Cindyㄧ個人邊走邊畫,享受孤獨卻不寂寞的生活。異國的文化差異、真實的人間百態、旅行中的所見所聞,在她充滿豐沛情感和奇想的畫筆下,凝結成ㄧ段無與倫比的旅塗時光......

  • 國家的倫理:從馬克思回到黑格爾
    By 喬戈

    本書理清了馬克思與黑格爾在國家學說上的根本差異,揭示出黑格爾如何通過吸納古希臘“倫理”觀念、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政治有機論來調和古今政治哲學對“自由”的不同觀念,并且為近代工商業市民社會和家庭關系在國家制度下的正當性和目的作了“辯護”,明確論述了黑格爾基于“倫理”概念的法權觀念和國家學說。

  • 学术思想评论

    学术思想评论

  • 文学理论前沿: 第三辑

    本书开设了前沿理论探讨、纪念赛义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反思、二十世纪文论大师研究四个专栏,共收入文章13篇。

  • 永夜微光: 拉岡與未竟之精神分析革命
    By 沈志中

    佛洛伊德留給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遺產,是對於精神的提問方式能夠不斷翻新的知識力量。拉岡重新閱讀佛洛伊德的原因,在於他肯定精神分析是具有前瞻視野的理論,但這個應當對人類知識與實踐帶來革命的理論,本身卻建立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因此,拉岡的理論工作可喻為是對佛洛伊德這棟百年建築的二次施工。只是原本應是美化、修補的二次施工,卻變成了地基的全面翻新。本書的目的不僅是闡釋拉岡的理論觀點,更希望洞察拉岡如何重新賦予精神分析這棟百年建築新的生命。本書為「拉岡學」研究的重要學術基礎,提取拉岡從1950年代起,橫跨二十多年系列講座(Séminaires)的核心概念,試圖以拉岡橫跨時代的講座論述,提出拉岡研究的主體性。作者以永夜微光的比喻,顯示拉岡的未竟革命大業,嘗試點出拉岡是在思考時代的暗影。閱讀拉岡,不是去追逐真理,而是如何在搜尋暗影中,生成人文思想和臨床實踐。只有透過此種策略,以一個綜觀式方法來閱讀拉岡,儘管可能只是微光,都可帶來深切的學術價值與影響力。 The most important legacy Freud leaves for us is the power of knowledge which renovates constantly the way in which the psyche is put into question. Lacan’s rereading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