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草部落

ISBN-10
7801459075
ISBN-13
9787801459077
Pages
17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5
Author
刘霞

Description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作品,包括《忘怀》、《与黄玫瑰的相逢》、《梦之路》、《英勇的鱼》、《游走的夜晚因为有红酒》、《遭遇》、《红衣的女人》等。

Similar books

  • Voices in Revolution: Poetry and the Auditory Imagination in Modern China
    By John A. Crespi

    Voices in Revolution alters the way we read by moving poems off the page and into the real time and space of literary activity.

  • 新诗评论: 2007年第2辑(总第六辑)

    本书包括:观察与言论、林庚纪念专辑、朱英诞专辑、诗人研究、问题与事件、文本细读、诗人谈诗几个部分.

  • 客家與周邊族群關係
    By 謝世忠, 張維安, 簡美玲

    客家,是變化中的族群 與周邊族群不斷互動、編織,且持續動態地交互影響中…… 在當代客家文化形成的過程,絕對不能忽略客家和周邊族群的互動,今日各地客家族群之所以各具特色,某個程度來說便是長時期和周邊其他人群互動的結果。 本書收錄12篇客家與周邊族群關係的論文,述及地區跨越臺灣平地與山地,遠至中國廣東、閩西南山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牙買加,當中有個人親身體驗的族群接觸,談與原住民、外省人及其他族群的相識與交遊過往,對於我們理解跨族群互動關係很有參考價值;也探討Nokan泰雅傳說及其所引申的社會實踐,帶來泰雅原住民與客家交往與互動的反思。 此外,從祭祀公業及客家語言的保留談親屬關係如何模糊了族群、地區、血統的界線。透過信仰文化,則牽動了客家與周邊族群的關係,如霞涌客家與當地?民之間的族群互動、馬來西亞的伯公信仰與幫群關係。至於語言作為凸顯或鬆動客家族群的符號,我們藉由田野觀察,探究到閩西南山區族群及方言群關係具有流動與揉雜的特性。 客籍族群資本與周邊族群關係亦是本書關注重點,包括討論印尼地方政治史上首位客家華人女性市長蔡翠媚,成功地搭建起跨族群的選舉資源網絡;客家資本在馬來西亞辦報發揮的影響力,以及牙買加雜貨店經營本身所體現的華人與周邊族群關係。

  • 中朝疆界與民族: 以十四世紀中葉至十五世紀末為中心
    By 刁書仁

    本书以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五世纪末,这一百五十年间中朝疆界的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将中朝疆界的变迁与居住在中朝疆界地区的民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而阐明鸭绿江,图们江为当代中朝边界形成的历史过程.

  • qmul rhzyal Tayal ?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形成史
    By 羅烈師, 陳龍田, 梁廷毓

    ... 草部落等方法來遏制獵首行為)的時期,獵場生態從物種豐富到潼山濯濯;從以物易物到貨幣交易;從共享觀念到財產私有制度等。因為各種新的價值和現代觀念的介入,導致族人對傳統獵首觀念的揚棄或喪失。五、結語本文從原住民族研究的文獻、原住民鄉鎮的地方志 ...

  • 水果部落
    By 原草

    本书把孩子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几十种水果写成儿歌,便于孩子认识,品尝,观察和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吃"出知识,"吃"出情趣.

  • 長光部落:社會文化變遷與發展
    By 林素珍, 陳耀芳, 林春治

      藉由對長光部落之研究,從部落遷移、社會發展、文化變遷、宗教信仰,族群關係、經濟生活及近代國家政策對原住民族的影響,探究分析阿美族歷史。研究團隊透過部落歷史的整理與描述,對原住民族群的歷史與文化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瞭解,以期助於建立多元文化學習的環境,進而相互包容與尊重。

  • 蔬菜部落
    By 原草

    本书把孩子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几十种蔬菜写成儿歌,便于孩子认识,品尝,观察和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吃"出知识,"吃"出情趣.

  • 悲剧遭遇:美国原住民史
    By 佩吉·史密斯

    这是一本介绍美洲原住民历史的专题式著作,作者从欧洲入侵者进入美洲大陆开始,一直写到1890年美国印第安战争结束。全面介绍了印第安人在美国建立、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 ...

  • 司馬庫斯的呼喚:重返黑色的部落
    By 古蒙仁

    以拓荒精神尋找臺灣人文美麗風景 紀錄地景滄桑身世與榮華興衰 報導文學資深掌旗手古蒙仁,經典作品再現 今日的新聞,明日的歷史 重返臺灣七○、八○年代的山間海濱、大城小鎮,看時代的變遷 孫大川、須文蔚專文推薦 原住民雖然弱小,卻是台灣主體性和民主化實踐過程中,最具指標性的判準之一。四百年來以漢人為主流的臺灣社會,第一次學著要以平視的眼光面對原住民。古蒙仁兄當年以年輕人的熱情,完成的一系列報導文學作品,反映的就是那個大時代臺灣歷史精神的躍動。聲稱這是「文學」貢獻給台灣原住民族的禮物,應該不會是太離譜的?法吧。──孫大川 高信疆所掀起的報導文學風潮,最具體的標竿莫過於第一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的系列作品,讓臺灣讀者眼睛一亮。其中最著稱的莫過於古蒙仁獲得推薦獎〈黑色的部落〉一文,樹立了報導文學的文體要素:作家以見證者身分調查、訪問與報導,背景歷史資料經過考據,敘事中夾述夾議,在感嘆與抒情中感動讀者關心弱小者。 本書的出版,見證了古蒙仁在風雨如晦的時代,以文字照亮人間陰暗的角落,以書寫激起社會改革的動力,從而揭顯了報導文學的影響力,具有碰撞現實與改變社會的能量。他以實踐的精神,充分的田調,多元的筆法,書寫黑暗,接引光明,成就了臺灣報導文學史上意義非凡的篇章,也是一本值得再三閱讀的經典。──須文蔚 此次司馬庫斯的邀訪,來得正是時候,可以一圓我重返部落的美夢。那是來自四十多年前的記憶和歲月的呼喚。一個當年人跡罕至的深山部落,一段千里迢迢的尋夢旅程,牽引著我離開尚未畢業的大學校園,毅然地朝它走去。 那是我年輕生命中迸發出的最灼烈的一股熱情,也是我初嘗人生挫敗時內心最深刻的一道傷痕,更是我畢生最難忘的一段記憶,都曾和這個位於窮山僻壤的部落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和纏綿。一旦被喚醒了,就像一座沉睡千年的火山再度爆發,再也不可收拾。──古蒙仁 一九七○年代,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高信疆的推動下,各家媒體推波助瀾,臺灣掀起一股報導文學創作熱潮,當時尚為大學生的古蒙仁,以〈黑色的部落〉奪得第一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推薦獎」,之後在報社工作,就此開展他的報導文學寫作之路,在臺灣山間海濱、大城小鎮中走踏,至今已四十餘年,仍創作不輟,為臺灣報導文學的掌旗作家。 他對臺灣土地的自然生態、社會風貌、市井人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擁有豐富的情感投射,讓報導文學作品不再只是理性的景致描摹、歷史爬梳及冷靜敘事,而是從文學創作者敏銳善感的觀察著手,使得報導更具個人特色與靈魂。白先勇曾讚譽古蒙仁「擅長描寫臺灣社會的變遷,變遷中人世間一些無可挽回的無奈與人生的悲歡。」 本書精選古蒙仁報導文學經典作品,包括曾在文壇捲起旋風的〈黑色的部落〉等二十四則名篇,加上近年新作一篇,分為三卷。「上卷:現實的邊緣」,遠離塵囂,走踏鼻頭角、金瓜石、司馬庫斯、草嶺潭等北中南秀美壯麗兼俱的奇景,以及具魔幻風格的王船祭傳統祭典;「中卷:產業興衰」,從高山到海濱,以充滿人文關懷慈悲之眼,看臺灣各地產業的演變興衰史;「下卷:城鄉舊事」深入各地鄉里,尋找具傳承歷史價值的人、事、物,傳統技藝、風土民情、特殊景致,紛然羅列,為當地的歷史留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