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shu quan wen shou lu lehuo zhong guo de zi tai, Bing shou lu le ji wei dang shi ren de hui yi he yi xie zhong yao ping...
本书作者在介绍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同时, 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国民性和民族心理.内容包括:内山完造的活中国的姿态, 渡边秀方的中国国民性论, 原惣兵卫的中国民族性论三篇文章.
本书以时间为经,重要的人生场景、事件为纬,通过对鲁迅先生行迹的考辨、交往的记录,以及时代风气、文学和文化思潮的综述,深入而立体地活化出鲁迅的“本相”“本色”,尤其凸显了真的勇士——鲁迅先生一生与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类灵魂的黑暗面坚忍搏战、从不妥协的精神。
本书内容包括:史料与史学、近代史料的鉴别、查阅史料的工具、历史档案类史料、官员文书类史料、人物传记类史料、书信与日记类史料、结集与专著类史料等。
本书以金庸小说、孔子思想、中国精神三个关键词为核心,强调对金庸作品的准确评价,关系到对中国精神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考量,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学史写作。
本书厘清了鲁迅与左翼文学思潮、社会文化思潮与学院文化思潮的关系,全书内容包括:“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鲁迅、胡风与茅盾193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之比较”、“鲁迅杂文及其文体考辨”三部分。
本書收錄了張琢先生在發展社會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方面的13篇論文。這些論文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四個維度,回顧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和中國發展研究的學術進路,反映了學者對國家、社會的關切和理性思考,體現了作者從歷史演進、世界格局看待中國的具體問題的視角,和以學理研究及實際數據為基礎的分析方法。
本书围绕鲁迅早期思想与他的新文学创作的关系展开,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考察鲁迅在绍兴时期和南京时期中西文化的奠基,最后在文化接受的逻辑过程中阐明鲁迅在留日时期形成的早期思想,对其早期思想的知识谱系及核心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下篇以鲁迅早期思想为轴心,追索了早期思想中的文化批评视角、“个”思想、纯白人及乌托邦观念在鲁迅新文学创作中的继承与变异。
许广平陪伴鲁迅多年,对鲁迅的各个方面都知之甚详。许广平在本书中事无巨细地描绘了她所知道的鲁迅,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研究鲁迅生平的一手资料。
如果从恽铁樵点评《怀旧》开始算起,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到现在刚好百年。在这一百年中,一度作为显学的鲁迅研究,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本书广泛收录了2000~2010年,这十年间各个方面关于鲁迅研究的重要论文,以方便广大鲁迅著作爱好者和鲁迅研究工作者学习和参考,并利于鲁迅研究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