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卫生条例(2005)》: 缔约国自评年度报告工具
201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三方)共同制定的人畜共患病指南:《采取“多个部门,同一健康”方针:解决各国应对人畜共患病三方合作指南》(下文简称“2019年《指南》”),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同一健康”方针的实用指南来建立多部门协调、沟通和协作的国家机制,共同应对动物-人-环境界面的人畜共患病威胁。本指南更新并扩展了之前的一份全球针对人畜共患病的指导文件:2008年三方编写的《人畜共患病:国家层面上动物卫生与人类健康部门的协作的指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东南亚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使用。 2019年《指南》支持各国增强抵抗灾难以及恢复能力,共同应对诸如禽流感、狂犬病、埃博拉和裂谷热等新发和地方流行的人畜共患病以及食源性疾病和抗菌素耐药性,并将其对国民健康、生计和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本指南还支持各国实施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2005)》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国际标准,通过外部和内部卫生系统评估发现差距,弥补短板,最终到达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2019年《指南》为相关国家部委和机构提供了从国家层面的经验中汲取的教训和良好做法,这些经验教训是采取同一健康的方针来准备,预防,发现和响应人畜共患病威胁;提供多部门沟通,协调与合作的指导建议。本指南介绍了区域和国家层面的同一健康的活动,以及可供各国相关单个部门和多部门使用的工具。
世卫组织总干事于2020年召集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在COVID-19应对期间的运作情况审查委员会1建议:“世卫组织应继续就如何整合《国际卫生条例》核心能力评估以及随后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计划向各国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努力加强基本 ...
图5.1 构成突发卫生事件保护指数的三个追踪指标“突发卫生事件保护十亿”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3.d和3.d1以及《国际卫生条例(2005)》在埃博拉疫情和应对方面的作用审查委员会的建议(世卫组织,2015年)相一致。 5.1 突发事件防范指标突发事件防范指标用以 ...
《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是对194个会员国卫生统计的最新年度汇编 。报告概述了预期寿命和死亡原因 的趋势,并报告了在实现卫生和与卫生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相关具体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
本書主要聚焦於因全球化衝擊而催生或放大的一些發展領域的機遇與挑戰,其中涵括公共衛生、人口老齡化、社會性別平等與賦權婦女、遏制對婦女的暴力、愛滋病、人工流產及青少年與青年人的性與生殖健康等國際前沿議題。書中側重於探討國際上公認的“基石”性問題和發展“短板”,尤其關注全球化進程中遭受多重剝奪的青少年、青年、婦女和老人等弱勢群體,並力圖探尋能夠及時有效地彌補“短板”的方法與途徑。
《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的声明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21 年4月19日(https://www.who.int/news/ item/19-04-2021-statement-on-the-seventh- meeting-of-the-international-health- ...
本書從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制度困境」入手,分析了通過強化國際制度的有效性尋求解決全球治理失靈的途徑。通過對世界貿易、國際金融、核不擴散、地區性武裝沖突、氣候變化、網絡空間、外太空、全球公共衛生等具體案例的考察,深入分析不同議題領域中全球治理的困境與改革,並探討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責任和任務。盧靜,女,1971年11月出生,山東人。法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1994年於湖南師范大學取得歷史學學士學位,1997年取得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取得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專業法學博士學位。自1997年至今一直執教於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在此期間,2000年至2002年曾在中國駐新西蘭使館工作。2008年10月起任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中國家研究、全球治理和國際安全。
工具或标准发布机构年份链接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突发卫生事件一览表世卫组织 2020 年早期预警和反应系统世卫组织 2019 年缔约国自评年度报告工具-《国际卫生条例(2005)》世卫组织 2018 年联合外部评价工具监测和评价框架的一部分:《国际卫生条例》 ...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新冠肺炎)是一场特殊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迫切需要加强全球合作。这份三边研究报告的特别插页描绘了疫情带来的关于卫生、贸易和知识产权政策综合框架的无数挑战。它交叉引用了最新三边研究报告中的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