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使用手冊

心靈使用手冊
ISBN-10
9570521570
ISBN-13
9789570521573
Pages
269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7
Publisher
臺灣商務印書館
Author
成和平

Similar books

  • 吸引力法则: 心灵使用手册

    吸引力法则: 心灵使用手册

  • 吸引力法则: 心灵使用手册
    By 劳塞尔

    本书是教你如何实践的书将会引导你使用吸引力法则,帮助你放弃你所不希望得到的东西,给你的身心带来能量,激情与快乐。其主要内容包括;吸引力法则的魅力、理解你话语的意义;主动的吸引力等。

  • 心理學使用說明書
    By 橫田正夫

    本書是「心理學使用說明書」,這個令人費解的書名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不妨試想一下,我們通常會在什麼時候需要說明書呢?   .購入一台新的遊戲主機,為了確認相關操作,挑最關鍵的幾頁加減看一下 .想在電腦上安裝軟體,得照著手冊一一完成指令,以便成功啟動 .DIY組裝家具時,若是沒跟著圖面做,萬一失手組錯部件,就得重頭再來過了   那麼,複雜度遠勝電腦的人類心靈,如果手邊缺乏一本操作手冊,我們又該如何在適應不良的第一時間發現早期症狀,運用奧妙的心靈機能排除問題呢?   本書正是一本教導各位如何「使用」心理學的說明書,也可以視為廣大心理學領域的索引手冊。只要按圖索驥,便能輕易找到線索,深入理解專門術語與心靈的運作機制,進而適應社會,更能作為心理機能異常時的參考指南。   ■第1章 包羅萬象的心理學 心理學直到19世紀才自成一門學問,在此之前,人們是如何思考「心」事? 第一章將會從先哲充滿智慧的語錄作為開端,進而談到現今主要的心理學概論及其衍生領域,幫助大家了解心理學的範疇究竟包含哪些。   ■第2章 心理、身體與大腦的關係 當你思考「心在何方?」這個大哉問時,肯定需要先了解心靈與身體、大腦的關聯吧!第二章將接續解說人產生感覺和知覺的機制,以及大腦如何使人更富人性。當你察覺人對於外界資訊並非全知全能後,肯定更能體會人心的奧妙之處。   ■第3章 認識自己的線索 想要適應社會,第一步該學習窺心術洞悉別人的想法嗎?非也,你該做的是從認識「自己」開始!了解自己的情緒來源、屬於哪一種性格,甚至挖掘出潛藏的情結,肯定能夠以更輕鬆自在的一面應對周遭外物。   ■第4章 認識一個人的線索 人無法獨自生存,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是芸芸眾生煩惱的根源。第四章將會深入人際關係,掌握言語之外的訊息、基於潛意識做出的行為,以及成長環境造成的性格特質,從中獲得更多與人順利交流的啟示。   ■第5章 職場實用心理學...

  • 欲望的美學:心靈世界的陷阱與門徑
    By 彭明輝

    《欲望的美學》──前所未有的「心靈使用手冊」!是作者彭明輝的心靈追尋傳記、暢銷書《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進階版續集!獻給「尋找心靈入口的人」!心靈的捷徑不在洞窟裡,不在良知裡,而在文學、藝術、哲學鋪成的文化史中!請跟著彭明輝老師,跨越哲學、文學與藝術,探索內心的情感、欲望與靈性,認識自欺欺人的陷阱與幻覺,瞭解古今哲人精神昇華的管道!【YouTube 影片】「心靈使用手冊」欲望的美學:心靈世界的陷阱與門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bkQ-5DgIVk藉由梭羅、陶淵明和華茲華斯作品中的精華,刻劃心靈與精神世界的實況;透過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和卡繆的小說,以及塞尚、梵谷和貝多芬的書信與作品,呈現人類內心世界的淵深、遼闊與崇高;引述科學、哲學界的重要發現與歷史事實,深入淺出地勾勒人性的關鍵事實。彭明輝帶領你一路探索屬於自己的「欲望的美學」!這本精簡版的「心靈使用手冊」從更深刻、寬廣的視野進一步詮釋「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勾勒出值得嚮往、追求的生命願景,以及值得我們花一輩子去累積的能力。據說神跟我們分享祂的靈,然而卻沒有附贈心靈使用手冊,以至於我們在自由意志與亞當、夏娃的原罪裡折騰,走不出靈肉衝突的煎熬。這本心靈使用手冊可以讓我們瞭解如何與自己的各種可欲相處,以及如何善待身邊親人的可欲和軟弱──在必要的時候,給予自己和他們關鍵的支持和鼓勵,而不是誤導他們去飛蛾撲火;在自己和他們軟弱時,給予諒解和安慰,而不是苛責或縱容。在人文與藝術領域摸索了將近五十年之後,彭明輝在前賢的生命裡感受到深刻、莊嚴、崇高的情懷,因而篤信唯有兼融文學、藝術與哲思的薰陶,才能培養出洞視內心活動的敏銳自我覺察,促成心靈的成長和精神、情感的昇華,從而獲得內在的滿足並提升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唯有在培養出這些能力之後,才能自主地調節生理與心理的本能欲望,使它們獲得適切的滿足而避免對人性產生不必要的壓迫,同時又不會耽溺於本能欲望而辜負個人更高的生命意義與價值。《欲望的美學》就是這些心得的精華,扼要爬梳哲學、文學與繪畫世界裡最具啟發性的作品和線索,力求將它們呈現得自成體系、由淺入深、思緒流暢,而且清晰好讀。▍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美學我到樹林裡去,因為我想要完全清醒而自覺地活,徹底專注於生命中絕不可或缺的本質,看看我能不能從中獲得教誨,而不是在臨終時才發現我根本未曾活過。──梭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陶淵明根據「自我並非外在賦予的」這個想法,我認為只有一個務實的推論:我們必須創造出自我,就像在創造一件藝術品。──傅柯有兩件事,我們越是頻繁而冷靜地凝想,心靈越是充滿歷久彌新且與日俱增的敬畏和崇拜:在我們頭上星光閃耀的天空,以及在我們心裡的道德律。雖然它們隱蔽在暗處或我難以企及的超越性領域裡,我不需要去尋找或者臆測它們;它們出現在我眼前,跟我的存在的覺醒直接連結在一起。──康德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是,把語言從它們在形上學裡的應用帶回到它們在日常生裡活的應用。──維根斯坦重要的是瞭解我自己。重要的是去尋找對我而言是真實的真理,去尋找我可以為之生、為之死的信念。這就是我目前認為最重要的事。──齊克果一個人活著的目的,無非就是迂迴地透過藝術或愛或充滿熱情的作品,去重新發現那開啟他心靈的一個或兩個影像。──卡繆偉大小說的時代裡所散發出來的光芒永遠不會黯淡,因為人們一再忘記人類的存在,所以小說家的發現再怎麼古老都能持續地讓人感到震驚。──米蘭.昆德拉藝術並非複製我們所看見的,它讓我們看見原本看不見的。──保羅.克利我們只能用短暫的每一天去證實自己成長的目標及其理由。我們只能靠著自己去回答自己的存在,因此我們都想要為自己的存在掌舵,而不容許自己的存在變成未經深思的意外。──尼采

  • 心靈療癒自助手冊: 心理學家教你看穿情緒,找回幸福人生
    By 克里斯多夫‧柯特曼博士(Dr. Christopher Cortman), 哈洛‧辛尼斯基博士Dr. Harold Shinitzky

    ★ Amazon 5顆星評價‧讀者一致好評自我療癒手冊你也可以解讀自己的心理狀態、自助解決人生大小難題!你是否經常開導朋友,卻不知怎麼開導自己?一個人的內在情緒並不神祕,每個外在言行背後都有意義,這本書將帶領你一一解開心靈謎團,從內到外輕鬆駕馭你自己!如果你一時情緒過不去,這會是助你迎向美麗心情的自我療癒練習本。如果你是身心患者,又不想只在治療過程當個被動角色,這可以是你在家中輔助練習的自助工具。如果你是心理治療師、社工、諮商輔導相關人員,這會是你輔導個案的絕佳助手。​資深心理學家真誠分享,療癒自己一點也不難!

  • 獻給心靈的生命之書: 十個富足步驟,打開內在智慧與恆久快樂
    By 喬.鮑比

    給自己一堂人生必修課:心修練!   作者融合世界靈性智慧傳統,理論與實修經驗及練習法, 化為十大核心步驟,供現代人啟動高靈商,打開通往內在智慧的旅程! 這本書足以為你「改變生命的每一個層面」!   本書特色 .活在當下,自我蛻變的必備指引 .連結大自然與身心靈平衡之道,字字珠璣 .理論與實作結合,深刻又簡易 .融合古老靈性練習智慧和現代心理學,廣博獨特   「有人曾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寫下『快樂』, 他們說我沒聽懂問題, 我說他們不懂人生。」──約翰.藍儂(John Lennon)   每個現代人都渴望幸福,卻不重視靈魂的飽滿度,本書以十步驟獲得清晰思緒及恆常幸福感,培養現代人才必備的高「靈商」! 靈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簡寫為SQ)是二十世紀末被提出的新概念,是心靈智力,關乎頓悟能力、直覺思維、感受及理解能力,屬潛意識範疇,更被稱為是「21世紀人才所需具備的七種新特質」之一。 這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首先對「靈商」加以說明,作者主張它是持續感到幸福、快樂的關鍵,無論我們身處何處,生活環境如何,心靈狀態將決定我們幸福與否。此外,作者介紹薩滿教、佛、禪、契經和氣功等各式遠古聖人智慧,各種理論與實踐,包括提升靈商的練習法,並深入闡述。 這些實作技巧被人類履行且驗證已有數千年之久,作者將它們去蕪存菁,整理成十大核心步驟。不只涵蓋古老的靈性練習智慧和現代心理學,更提供方法引導讀者思考,以面對焦慮、壓力、心理耗損、沮喪、空乏及孤獨等無可避免的人生轉折,最終回歸平衡,尋得內在快樂。   ...

  •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
    By 彭明輝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 一本給所有人的書暢銷十週年.特別增訂版!「要幸福喔!」大家常常這麼說。但是,幸福是什麼?有了自己最想要的一切就能幸福嗎?《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將引領你瞭解你的情感能力、智慧、人品、堅持與勇氣,以及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一切,都在別人看不見、也無從衡量的內心裡!它們都是外在的際遇所無法奪去的,也是巧取豪奪或汲汲營營所無法增益的。所以,一切外在的際遇與得失都不足掛齒「彭老師的文字總讓人心裡寧靜。」網路上的各種評語裡,彭明輝最喜歡這一則。在疫情、經濟與國際關係都讓人心亂如麻的世局裡,希望本書能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生命的重心和寧靜的力量。一篇文章,三十年來一再被人重複在網路上廣泛地轉貼、流傳。很多人轉貼時沒有篇名,其實彭明輝原來給它的篇名是〈困境與抉擇〉。如果你曾經喜歡過這篇文章,那麼這一本書就是為你寫的。《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原於2012年初出版,旋即成為「誠品選書」,登上博客來年度暢銷書排行榜,以及金石堂「十大最具影響力好書」;緊接著又在次年入選為香港《信報》40週年慶之「40歲前必讀的40本好書」。《信報》刊登的誠品推薦文寫道:「文中的人生智慧猶如一盞明燈,點醒讀者面對生命抉擇的勇氣。」彭明輝原來想寫一本書留給孫女兒,讓她在高中到研究所階段時可以對人生未來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有所期待、憧憬,以及值得奮鬥的目標,協助她走出自己年輕時的困惑。後來他發現身邊許多參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都有「三十歲以前要搞定的十件事」這樣的困擾;也發現有許多年輕人因為對未來茫然而開始流行出國「壯遊」,結果卻只不過是去澳洲當廉價勞工,不見得真的有闊寬自己的人生視野。還有一些年輕人知道他要寫書,就跟他談他們的困擾。包括:「可不可以只要孩子不要爸」、「好男孩那麼難找,可不可以先結婚再來改變他」等,每個問題他都覺得值得寫。於是,這本書,他也想寫給所有認真地想要把握青春與人生的年輕人,協助他們打開人生的視野,看見二十五到三十五歲最值得做的事,以及年輕時關於人生意義與自我成長的盲點,也協助他們克服三十歲的焦慮。在眾多年輕人詢問的各種問題中,作者彙整了「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學業、志業與職業」、「婚禮的祝福」,以及「人生的智慧與陷阱」四大主題,挑選了二十幾個比較重要的議題,針對比較常有的盲點,撰寫了令人深省的文章,希望藉此引導年輕人走出當下社會常見的迷思。十年來,這本書銷售了近六萬冊。然而自2013年後,「悶經濟」成為臺灣的流行語;緊接著,「佛系青年」、「內卷」、「躺平」也相繼成為大陸的流行語。面對年輕世代「看不見未來」的那種焦慮與鬱悶,彭明輝仔細閱讀了許多歐美對未來產業、經濟與就業市場的前景分析,據以思索年輕世代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社會與未來。近年來,新趨勢如人工智慧的發展,及難以抵擋的科技性失業、收入M型化等現象,都讓想要立足職場的年輕人難免焦慮,必須修練新技能以迎頭趕上。緩解焦慮的辦法是先看清楚現實,然後謀思對策。為此,他增加了〈青貧世代的職場趨勢〉。大學生就業,只靠一張畢業證書已經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必須持續累積個人的職場特色。因此新增了〈職場新鮮人的挫折與徬徨〉,並且大幅改寫了〈因應產業變遷的碩士教育〉。理想與現實陷入衝突、矛盾時,這種對立的二元思考會誤導人落入思考的僵局,而較難察覺出路。緣此,又加入了〈愛情與麵包──虛構的矛盾〉,同時大幅改寫了〈大學教育的視野與格局〉。此時此刻,《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十週年特別增訂版正好說明了:書一如人,有它自己的生命,也需要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與不斷的更新。好評推薦▍專業齊推周妤(高子壹) 補教老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黃國珍 品學堂創辦人黃偉立 臺中市立清水高中校長黃貞祥(Gene Ng) 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蔡佳芬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生命教育教師劉桂光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謝宇程 「真識」知識內容服務創辦人、「富足完整研討會」社群創辦人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名家贊聲彭明輝老師說:「『經營一個家』其實是需要學習的。」學業、志業、與職業何嘗不是如此?成績可以計算,財富可以計算,「愛」卻無法計算。在生命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中,我們需要智慧。──周妤(高子壹) 補教老師、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欲望的美學》這兩本姊妹作,有如人生的燈塔,無論你年少輕狂,或遭遇中年危機,都能為你在茫茫人生大海中撥雲見日、指引捷徑!──黃禎祥 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眾聲喧囂,人世浮華,在變動快速的世界裡暈頭轉向、無來由心浮氣躁時,這本書可以撫慰你,讓你靜下心,相信自己的累積,不再焦慮。在我從事教職的歲月裡,我常閱讀這本書也推介學生、同事,一同重新尋回了心的力量。──蔡佳芬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生命教育教師光陰似「箭」,短暫的人生看似過得快速,但其中的變化卻是逐漸累積、慢慢形成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是光陰似「漸」啊!所以在我們的孩子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反思生命的核心價值?如何幫助孩子擴大生命的視野與格局?做為一名高中學校的校長,我強烈的建議高中的老師與家長們來讀這一本書,做為引導孩子思考人生、探究未來方向的重要參考書。──劉桂光 臺北市立復興高中校長依法治而言,今日我們似乎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但又清楚感到,外在社會定義了「成功」是一條狹窄的走道,而且緊盯著我們前行的進度。偏了、慢了,似乎會被視為錯了、廢了。這是現今人們焦慮與挫敗感的主要來源。謝謝彭明輝老師此書,溫和提醒我們,成功不是窄路,生命毋須爭趕。──謝宇程 「真識」知識內容服務創辦人、「富足完整研討會」社群創辦人【本書特色】▍針對所有人可能遭遇到的困境與兩難的抉擇,引領他們看到脫出困境的關鍵,以及抉擇的要領。更希望年輕人可以走出考試定終生的淺短視野,以長程的視野去看待人生中的困境與抉擇,走出絕望與焦慮。▍申述網路文章〈困境與抉擇〉的主題「生命是持續而不曾間斷的累積過程,不會因一時的際遇而毀了一個人的一生」。希望讀者在面對人生時,要能既積極又從容:一邊累積各種能力,讓生命的力量得以滋長;一邊不時放空自己,讓生命得到呼吸與喘息的空間。

  • THE HANDBOOK OF SOUL POSTHUMOUS WORKS
    By JINGFEI LONG

    心灵使用手册 250 意识运行时末那识只能做传送信息的工作,而无法进行其它活动,所以现世的记忆送入阿赖耶识后, ... 信息进入阿赖耶识后总是在死亡(即关机重启)过程中进行编译,因为此时意识丧失,知觉也停止,末那识被完全释放,而驱使灵魂进行编译工作。

  • 兩種心靈: 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
    By 譚亞‧魯爾曼

    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科醫師、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以及精神醫學的田野觀察和思考。「兩種心靈」指的是美國80、90年代精神科醫師面對患者時兩種不同的治療模式,也可以說是思考方式:一種是基於生物醫學,以藥物治療為主;一種是基於精神分析,以談話治療為主。這兩種模式形塑了醫師如何看待病人、病人如何看待自己與自己的病、醫師如何解決病人的痛苦的方式,也涉及了社會上一般人如何看待精神疾病跟精神疾病患者。這兩種模式相輔相成,有各自的訓練方式,卻因為管理式照護(managed care)的介入而失去了平衡。   身為醫療/心理人類學家,魯爾曼決定進入精神科醫生的養成場域和工作現場進行田野研究;她觀察精神科醫師,也觀察精神科醫師如何面對他們的病人。她帶我們理解這兩種模式如何影響精神科醫師感覺和思考的方式。宗教人類學出身的魯爾曼借用基督神學的「受苦」概念,她認為生物醫學模式和談話治療模式兩者缺一不可,但若精神醫學只剩下生物醫學模式,而社會上多數人也把精神疾病只視為身體疾病,那麼病人會陷入怎樣的處境呢?人們會想成為醫者,是因為想要幫助受苦之人。但精神醫學對苦難的解釋是複雜的。當醫(學)生們開始逐步成為有能力醫治他人的人,他們所受的訓練改變了他們對苦難的看法,他們如何在此過程中面對自己?而影響醫病關係的,除了醫療實作的不同模式,是不是也與醫療系統與政策有關?   魯爾曼透過對患者和醫師的深入訪談、公私立精神醫院的實地踏查,她用人類學的洞察力,帶我們重新審視了精神醫學的世界、精神科醫師的不安和困惑,以及此一領域的變遷是如何影響了廣大的醫師和患者。人類學家用參與觀察的方式,解析那個時代精神醫學的文化現象,也記錄了一段精神醫學變革的歷史過程。她在觀察精神科醫師的過程中自言,她「開始用不同的方式觀看人」,而她也「確實看到不同的人」了。魯爾曼試圖理解精神科醫師如何觀看,因為「如何觀看」關乎我們會「看到什麼」。   我們無法知道精神上的苦痛是否確實存在著「疾病」,也沒有辦法一勞永逸地斷定一個人是否患有憂鬱症。但我們理解、看待這些疾病的方式,將會影響我們的作為,以及我們面對受苦者的方式。而最終我們會發現,精神醫學不可避免地觸及我們最深切的道德叩問:是什麼使一個人(person)得以成為人(human)?而醫療要怎樣的條件,才能維持它理想的道德實踐?   ++++   「沒有人是簡單的。我們穿越自己閉塞的過往,穿越過往的眾聲嘈雜來聆聽他們的悲痛。我們能聽見的,往往只有能和我們共振的聲音。精神科醫師被教導用特殊的方式聆聽:他們會聽到我們大部分的人聽不見的訊號,他們會尋找我們大部分的人看不見的模式。⋯⋯一個年輕精神科醫師如何學習成為他的病人的醫師?這就是本書所要描述的故事。」   精神醫學具有無法遏止的吸引力,因為它一直在改變你理解人類經驗的方式。它讓你躲進常規行為後的密室,得以一窺日常生活有禮接觸背後,那些真實而古怪的人類情感。──譚亞・魯爾曼   吳易澄,杜倫大學人類學博士、新竹馬偕精神科醫師   —————————————————審訂 作者簡介...

  • 第二心灵:一位人类语言学博士的随笔
    By 何勇著

    本书是一本人类语言学的文化随笔,主要介绍了语言大家族的概况,世界的主要语言,联合国机构的语言,英语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中国文在联合国及美国的教学状况,涉及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视野,特别适合语言学专业的学生阅读,也适合了解语言文化的一般读者。本书图文并茂,叙述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学理,是一部雅俗共赏的语言文化随笔,涉及社会学、人类学等个人文、社会学科,尤其是作者长期关注世界范围的语言学的发展,视野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