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揆(中信金控總經理):今天全球是一個複雜經濟體的組合,這個全球文明必須面對金融創新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基本問題:如何平衡當下與未來的需求?如何避另一次金融災難的發生?以及如何讓金融創新的利益讓社會每一個人受益?這些問題或許透過威廉‧戈茲曼這本書,可以在金融創新的歷史發展軌跡上找到許多有用的指引。 金融是一部時光機,金錢可以穿越時間;它不只是關於錢的歷史,也是時間的科學!金融的創新發展,改變了歷史發展的方向,牽動人類文明的進程! 商業史大會(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2017年勞夫‧戈默里大獎(Ralph Gomory Prize)佳作 羅伯‧席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戈茲曼運用廣泛的歷史範例,解釋為何金融與文明的演進密不可分! 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臺灣中小企業銀行董事長黃博怡(姓名排列依筆畫順序) 羅伯‧席勒、威廉‧伯恩斯坦、埃羅伊‧迪姆遜等國際知名學者專家一致強力推薦 橫跨5000年歷史長河,從美索不達米亞到古代中國金融遺產,從貨幣和債券的發明到人類的演變和未來,再現人類社會價值起源,力證金融才是文明的最大推手 歷經金融危機之後,我們很容易將金融想成一顆專門搞破壞的大錘球:毀了財富與工作,損了政府與銀行,但,在《金融創造文明》一書中,一流的金融史學家威廉.戈茲曼提出相反的主張:正因為有了金融的發展,文明才可能成長茁壯。 戈茲曼解釋,金融是一部時光機,一種讓我們能在不同時點來回轉移價值的技術,這種創新改變了我們對未來的想法與計畫。他讓我們看見金融在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的身影:在古美索不達米亞時代,金融帶動書寫的發明;金融刺激了希臘羅馬古典文明,促成了偉大的帝國;金融決定中國各王朝的興起與殞落;金融也負擔了貿易探險的費用,將歐洲人帶往美洲新世界(New World)。他也證明,通常和現代經濟聯想在一起的機構制度(股市、信貸、複雜的金融產品、國際貿易),其實在人類史上早已出現,不斷發展、被人遺忘,然後再度現身。 戈茲曼探索千年來金融在全世界扮演的角色,詳細說明令人驚嘆的金融技術與制度(貨幣、債券、銀行、公司等等)如何促成城市中心不斷向外拓展,帶動文化興盛。而且,正如戈茲曼在思考我們未來面臨的挑戰(比方說如何以金融的力量照顧不斷老化與不斷成長的人口)時指出的,金融仍繼續重新塑造人類的生活。 《金融創造文明》是讓人驚豔的一瞥,讓我們看到金融如何改變歷史的方向。 國際媒體、專家學者一致推薦 唯有兼考古學家、藝術史學家與備受尊崇的金融學者於一身的威廉‧戈茲曼,才可能寫出這本跨越時代、探索貨幣與投資的偉大之作。《金融創造文明》深入、廣泛且無所不包,還有華美的插圖,全部一次到位。這是一本會讓讀者細細品嘗且不斷回頭參考的好書。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A Splendid Exchange: How Trade Shaped the World) 貨幣是自輪子之後最偉大的發明。在《金融創造文明》這部大作中,威廉‧戈茲曼追蹤貨幣的角色,上至史前時代,下及現代,說明文明如何在金融交易的基石上發展。這本書寫得好,極為動人。 ——埃羅伊‧迪姆遜(Elroy Dimson),劍橋大學兼倫敦商學院 在《金融創造文明》裡,讀者可以了解大量的金融核心概念。威廉‧戈茲曼運用廣泛的歷史範例,解釋為何金融與文明的演進密不可分。 ——羅伯‧席勒(Robert J. Shiller),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裡,身為現代文藝復興者的威廉‧戈茲曼證明,金融貫穿了整部有紀錄可考的歷史,其力量改善了人類的處境。一如其他技術,金融創新有時極具顛覆性,但,戈茲曼指出,大部分時候這些創新都促動了經濟進步,也為個人開拓了機會。 ——理查‧希拉(Richard Sylla),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New York University) 若有人告訴我某人能一貫且巧妙地把卡爾‧馬克思、楔形文字板、南海泡沫、鴉片貿易與大衛的畫作《馬拉之死》放在同一本書裡,我會懷疑地搖搖頭。這本書卻做到了。《金融創造文明》縝密周詳地思考了金融對於現代文明的貢獻,是一本讓人驚豔之作。 ——漢斯—喬亞吉姆‧沃斯(Hans-Joachim Voth),蘇黎世大學(University of Zurich) 一部出色的貨幣與金融史。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書評 提出讓人信服的理據,證明金融是各種改變局面因素當中最重要的改變局面因素。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金融創造文明》這本書是一部跨越三千年的金融史,書中有為人樂見的解方,用來化解近年來我們看到銀行家們連續不斷造成的衝擊。說到底,少了金融,文明生活幾乎無法存在。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全方位的歷史,充滿了有趣的小故事……全部內容都讓人樂在其中,我認為,對於任何有興趣了解金融史的人來說,這是一本很重要的書。 ——開明經濟學家(Enlightened Economist)部落格 威廉‧戈茲曼的《金融創造文明》全面檢視金融與世界史,這趟長達五千年的旅程,說明了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建立國家與為人類謀幸福等面向上扮演的關鍵角色。 ——《華盛頓自由燈塔網路報》(Washington Free Beacon) 這是一份易讀的研究,但妥適地重新配置了過去、現在與未來。 ——《科克斯書評》(Kirkus)雜誌 《金融創造文明》是一座寶庫,泛範疇之廣無人可及,洞見之深刻亦無可匹敵…‥任何身處金融界或是想要了解何謂金融的人,都要一讀本書。 ——《金融郵報》(Financial Post) 是任何有對於金融史有興趣的人必讀的書。 ——《市場觀察新聞網》(MarketWatch) 我就直說了吧,每一個對於金融是感到好奇的人,都會因為讀了本書而大有收穫。 ——琳達‧茱賓(Linda Jubin),「調查網」(Investing.com) 本書是兼具綜合性與學術性的出色之作,提供深入的觀點,供每一位想要理解文明社會裡金融與金融規範所扮演角色造成的現有問題的人參考。 ——伊利‧卡內提(Elie Canetti),《金融與發展期刊》(Finance & Development) 單一本書無法掌握和金融史相關的一切,但《金融創造文明》已經非常接近全面綜觀金融基礎架構……戰爭、建國、金融、數學甚至藝術彼此的綜橫交錯,本書都有詳細的分析……威廉‧戈茲曼寫的這本書就像是一趟讓人入迷的導覽,帶領讀者暢遊貨幣、金融、概率與風險。 ——大衛‧亨德森(David R. Henderson),《規範季刊》(Regulation) 戈茲曼將他在金融、建築、考古、漢學與藝術史方面的專業細細編織成極為豐富的織錦。戈茲曼對這個主題的熱情,深具感染力……戈茲曼以讓廣泛讀者都能讀懂的方式寫出一本博學多聞的書,本書應該是所有金融專業人士與對於經濟學、金融或歷史有性取者的必讀書。如果想了解貨幣如何改變一切,那麼,絕對必讀戈茲曼的鉅著。 ——約翰‧透納(John D Turner),《經濟史評論期刊》(Economic History Review) 這是講述金融技術與機構長期發展與重要性的歷史,是一本結合了原始素材的有用綜合性書籍,主張金融體系提供了推進文明的方法。 ——葛拉罕‧奧利佛(Graham Oliver),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從早期的文明講到現代,從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土講到目前的全球社會,這本書包含了對於金融史的豐富有趣觀察。親切的語調以及許多和個人發現有關的小故事,必能引人入勝。 ——彼得‧特明(Peter Temin),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作家 為什麼我們會有錢?為什麼我們需要錢? 從貝殼到比特幣,從以物易物到累積財富 華爾街金童帶你探索金錢的生命 從生到死,金錢以各式各樣方式記錄我們一生重要時刻。在印度,大家送錢給新生嬰兒及其雙親。在日本,則送錢給新婚夫妻。在奈及利亞,金錢是陪葬品,跟著死者入土。金錢不僅影響我們的情緒、需求,甚至讓我們甘願為了金錢冒風險。我們對金錢習以為常,把擁有金錢多寡視為成功與否的標準,但卻很少探索為什麼金錢會在我們生命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 《錢的歷史》作者賽加爾是人人稱羨的華爾街金童,他目睹二○○八年金融風暴造成的傷害,立志要搞懂金融危機和個中原因。他花七年時間旅行超過七十萬英里,走訪超過二十五個國家,從荷蘭的鬱金香狂熱,到雷曼兄弟金融海嘯,探索金錢有什麼特色,讓全世界繞著它奔忙?金錢究竟有哪部分是我們無法掌握的?金錢又有哪些是讓我們產生怪異、不理性的行為? 本書討論金錢的生命,分為頭腦、身體和靈魂三部分。頭腦部分:為什麼我們使用金錢?作者以生物學、心理學和人類學回答這個問題;身體部分:錢是什麼?藉由研究有史以來金錢的實體形式,以及未來可能的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靈魂部分: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金錢?作者轉向宗教和藝術,說明金錢不只是價值的象徵,也是我們價值觀的象徵。 作者帶領讀者走遍全球,深入探索金錢和人之間的關係。對金錢有深入、豐富的討論,也對人性本質和大腦思想的運作,提出妙趣橫生的介紹。他從生物學、心理學、人類學,和神學等不同學科的角度,探討金錢概念的原型與演化過程。本書寓教於樂的故事,將改變你對錢的定義。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專文推薦 劉奕成 中國信託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作序推薦 劉瑞華 清大經濟系系主任 柯林頓(Bill Clinton) 美國前總統 卡特(Jimmy Carter) 美國前總統 尤努斯(Muhammad Yunus)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作序推薦...
國寶漫畫大師 敖幼祥創作40週年,典藏版四格漫畫 強勢回歸! 最熟悉的角色、最懷念的幽默逗趣、最值得收藏的烏龍院漫畫! 漫畫大師敖幼祥是臺灣重要的漫畫家之一。 從小喜愛畫圖的他,17歲到中華卡通當學徒,當完兵後做動畫代工七年左右,之後改走原創。1980年開始於《民生報》連載《超級狗皮皮》,從此敲開創作大門;1983年於《中國時報》連載搞笑武俠漫畫《烏龍院》,風靡華人世界。 《烏龍院》全球發行量高達1.2億冊,曾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真人電影,帶動臺灣漫畫產業,自此奠定敖幼祥在華人漫畫圈大師兄的地位。 2020年.敖幼祥老師踏入漫畫創作屆滿40年,他是現役漫畫家中創作歷程最長、創作作品最多、且仍在持續創作的漫畫家。讀者更橫跨五、六、七、八年級四個世代。 這套典藏版四格漫畫,曾在2004年至2006年分次出版,出版後旋即引起讀者好評。如今,重新包裝更換新封面,並以更親近讀者的32開本重現在讀者面前,期盼能找回所有熱愛烏龍院讀者最深層的記憶! 【故事介紹】 小師弟會試少年狀元,大師父砸棺材本付學費! 為了考取功名,小師弟報名了超貴的修羅補習班苦讀。 補習班老師雖然嚴厲,但同學一個比一個頑劣,在有教無類的學風下,蟑螂、老鼠、小蜘蛛竟然統統都是同學?! 結果小師弟書沒念好,調皮搗蛋的功夫卻更上一層樓,眼看著考試時間就要到了,該如何是好?
在假新聞 & 另類事實蔓延的後真相時代,哲學家出手的時刻到了! 瑞典當代哲學家、瑞典科學院院士艾莎.威克福斯, 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觀點指出當代知識所遭遇的威脅, 並為讀者提供反擊所需的思想工具。 ☆★ 授出包括德國、挪威、芬蘭、韓國、丹麥等十國以上版權 ☆★ ☆★ 2019年自然與文化科普獎( Natur & Kultur Popular Science Award)、艾福克斯知識獎(The ?Forsk Knowledge Prize)得獎作品 ☆★ //尖銳的衝突意見很容易使人不知所措,想要放棄對理性的信念以及找到真相的機會——這無疑正是後真相鼓吹者所樂見的發展。本書試圖抵消這種挫敗感,灌輸人們勇氣與信心。對抗偏頗和毫無根據,揭穿虛假並撥雲見日,最終找到有憑有據且清晰明確的真相是可能的。可信的來源和運作良好的知識機構確實存在——我們必須共同努力捍衛和支持它們。知識在歷史上曾多次面臨挑戰,不過它向來都是最終勝利的一方。畢竟,誠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所言,人類是理性的動物。// ——艾莎.威克福斯,本書作者 知識是「建構」出來的嗎? 有些事情對我來說是真的,就你看來卻是假的? 真理是否具有客觀性? ========================== 另類事實,Alternativa fakta /Alternative...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閩西山坳小鎮,鎮內平淡無奇的宗祠,祠內一抹若有似無的灰黑焦痕,如膠囊似的被凝聚、精煉為紅色聖地與革命星火印記。在共產革命洪流裡,連串政治運動背景中,小鎮、宗祠,種種看似零碎、不足以載入史冊的事件、人物,呈現出馬賽克般,拼貼、鑲嵌又彼此攀附纏繞的星火與香火、革命與傳統的流動屏幕。《星火與香火》以國家/文化、跨學科的研究視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國家形構,以及國家觀念賴以延續,充滿真實感的記憶地景,革命建國與英雄烈士事蹟,如何不斷被建構、被展演──在壯盛華麗的儀式場景,在幽微陰暗的灰色角落。《星火與香火》以貌似微不足道,1960年代福建省革命文物調查現場為起點,透過細膩的田野、檔案、地方文獻,剖析閩西山野宗祠逐步紅色聖地化的歷史,精彩呈現革命星火與傳統香火彼此纏繞的複雜面貌,為當代跨學科國家研究指出一條最佳路徑。──陳永發中央研究院李亦園、陳永發院士聯合推薦
★金鼎獎、卓越新聞獎、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大獎、吳舜文新聞獎得主,近年來最受矚目的國際新聞記者。 ★卞中佩(政大創新學院助理教授)、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張潔平(Matters創辦人 )專文推薦(以上按姓氏筆畫排列)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五年、橫跨八國,一個臺灣灣記者來自前線的第一手採訪與關鍵實錄 近年來網路與社群媒體的興盛,人們的連結、互動與訊息共享變得更容易,然而,這也使得民主國家面臨前所未見的考驗。極端主義以網路為工具點火,使穆斯林青年成為恐攻分子;境外勢力可以跨海介入另個國家的總統大選,使社會分裂;當網路行銷與政治利益結合,傳遞的是人民的聲音,還是產業的聲音;日漸極端化的立場,又如何在每一個國家樹立新的「柏林圍牆」?寄生於網路的「真相產業」,從政治、商業到社會心理層次,如何在全球演變,成為亟需理解的新課題。 記者劉致昕二○一六年以布魯塞爾為第一站,從訪問傷心卻不絕望的聖戰士媽媽開始,帶著我們深入真相製造在不同國家造成的致命效應,橫跨比利時、法國、印尼、德國、中國與臺灣,不僅有第一手的採訪,透過這些國家呈現真相產業不同面向的威脅,最珍貴的,是採訪到的每一個人物。劉致昕的報導當中沒有絕對善良的好人與邪惡的壞人,被這些處境所傷害吞噬的人們,起身對抗挽救頹勢的人們,在其中牟取套利空間的人們,這本書寫的是他們的故事。故事的基調是鋪展他們所在的社會結構,為何如此行動,以及提出時代趨勢往何處去的警示。 這個時代我們就置身其中,共同經歷、見證過一些事件,但總是很難說得清楚,在假新聞讓一切真假難辨
本书收录2001年5月4日至5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为余英时教授荣退举办的“中国的过去与将来”国际学术讨论会所发表的论文。论文包括宋明元清至民国的思想史中英文专题研究.
從歷史、社會、文化、文學的角度,深度介紹常見各類日式料理,再搭配由日本博物館提供的名家浮世繪,包括葛飾北齋、月岡芳年、歌川廣重、歌川國芳、勝川春亭、歌川豊國等人作品,透過畫作深入探索日本飲食今昔演變的歷史。 ◎豬排飯 看日本人從不吃肉到全面接受肉食的歷史過程 「洋食」不等於「西洋料理」 豬排飯的誕生地 ◎和牛與鐵板燒 神戶牛的嚴格定義 鋤燒(壽喜燒)與鐵板燒的誕生 青木洛磯與紅花鐵板燒的傳奇故事 ◎拉麵的文化史 初期稱為中國蕎麥麵、南京蕎麥麵 拉麵博物館 中下階層的食物 拉麵與泡麵的關係 ◎日本的威士忌 NHK日劇《阿政》的竹鶴政孝與竹鶴莉塔 三得利創辦人鳥井信治郎 堅持蘇格蘭原味還是日本人口味? ◎日本的咖啡 日本第一家咖啡館「可否茶館」與中國有關 全球第一家咖啡連鎖店「老聖保羅咖啡館」 咖啡之神:關口一郎 ◎日式醬油 傳統釀造的山六醬油 龜甲萬醬油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關係 龜甲萬如何成為世界級的醬油品牌 ◎豆腐 由中國東傳日本的豆腐 從寺廟往民間流傳 京都的湯豆腐...
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中央銀行脫不了關係? 全面解析神祕面紗底下的中央銀行,瞭解央行政策究竟對臺灣經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推薦序── 陳南光|中央銀行副總裁 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 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二十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本書也說明我國央行為何擁有「致富的特權」。因為央行獨占了發行法償貨幣的權力,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發行貨幣來購買生息的外匯資產,並保有資產孳息累積財富,即使需要將部分盈餘上繳國庫,卻不必出售外匯資產,只需再透過發行貨幣就可融通政府支出。這就是央行「無本生意」的煉金術。 本書作者包括央行前任與現任理事,不但對貨幣政策有深入研究,對於央行的運作也有獨到看法;除了提供解釋之外,他們也進一步提出對央行長期政策傾向以及決策模式的批評與建議做法。所有關心自身經濟福祉的臺灣民眾,都適合閱讀這本書。
文明的進步,來自於吃喝嫖「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亞馬遜書店4.5顆星推薦,一部讓你笑到捨不得把書闔上的文明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帳篷裡燒大麻+ + ...
新賣桔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