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大歷史

數學大歷史
ISBN-10
9571373451
ISBN-13
9789571373454
Pages
36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03-16
Publisher
時報文化出版
Author
蔡天新

Description

「在我看來,數學與科學、人文的各個分支一樣,都是人類大腦進化和智力發展進程的反映。它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必然相互影響,並呈現出某種相通的特性。在按時間順序講述不同地域文明的同時,我們先後探討了數學與各式各樣文明之間的關係。例如,埃及和巴比倫的數學來源於人們生存的需要,希臘數學與哲學密切相關,中國數學的活力來自曆法改革,印度數學的源泉始於宗教,而波斯或阿拉伯的數學與天文學互不分離。」~蔡天新 數學源於人類生存的需要,觸角幾乎遍及人類歷史、社會和生命的每一個瞬間。 數學也是人類對生活和世界的觀察,以及對現實事物和問題的思考。 本書試圖跨越不同的地域和種族,依次探討數學與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除了各有側重的古文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推動了幾何學的發展,十七世紀微積分的出現解決了一系列工業革命遇到的問題;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數學涉及力學、軍事和工程技術;十九世紀前半葉,數學和詩歌幾乎同時從古典進入現代;進入二十世紀以後,抽象化又成為數學和人文學科的共同性質。 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介紹數學是如此充滿新意與樂趣,數學是毫無疑問的人類智慧結晶,瞭解數學的歷史,就能瞭解人類發展的歷史!

Similar books

  • 數學史鑒:數學歷史與數學成就
    By 李正平

    數學是中國古代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其發展源遠流長,成就輝煌。根據它本身的特點,可分為這樣幾個時期:先秦萌芽和漢唐奠基時期、古典數學理論體系建立的時期、古典數學發展的高峰時期和中西方數學的融合時期。 中國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許多傑出成就。比如勾股定理的發現和證明、十進位值制記數法、祖沖之的圓周率推算等,都是中國古代數學領域的貢獻,在世界數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古代數學領域湧現了許多學科帶頭人,是他們讓古典數學大放異彩。假如歷史上沒有人研究數學,就絕不會有《周髀算經》,周王開井田、秦始皇建陵墓等一樣也做不成。 中國古代數學與西方抽象的哲學性思考不同,定律與規則的發現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觸手可及的物品上,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充分顯示出中國人務實的農耕精神,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濃厚的人文色彩,為中國三千年的進步打下深厚的基礎,惠及今日。本書主要寫數學歷史與數學成就。包括古代數學史,記數法與計算工具,算數運算,面積與體積,勾股測望,線性方程組解法,高次方程數值解法,天元術與四元術,垛積招差,不定問題,無窮小分割思想,古代數學的特徵與意義。

  • 數學史鑒: 數學歷史與數學成就
    By 李正平

    數學史鑒: 數學歷史與數學成就

  • 數之軌跡Ⅰ:古代的數學文明
    By 洪萬生-主編, 英家銘-協編, 黃俊瑋、陳玉芬、林倉億-著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本書特色─●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古代的數學文明─土象徵著數學的起源和基石,也是最穩定的正立方體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起源和基本原理。了解「數」的誕生,計算方法的演進,以及古代文明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從古希臘認識不同學派對數學的闡釋,再跳脫框架進行中西對比,讓讀者發現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閱讀歷史,體會數學─現代電腦所遵循的二進位原理,實際上源自於古埃及數碼神奇的乘法規則。英文中「秒」和「第二」這兩個詞都是second的原因,竟是來自於古代巴比倫人的數學遺產!幾千年以來,這些古老的智慧結晶,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全數推薦─ (依首字筆劃排序)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 大陆台生:两岸大历史与日常生活
    By 程玥

    大陆台生为何冒着在台湾不被承认学历的压力来大陆高校求学?他们在大陆高校就读期间的社会适应过程与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他们毕业后在海峡两岸职场的社会实践如何?在两岸关系和政治生态中,他们的诉求与认同是怎样的?答案可以在本书中寻找。大陆台生跨越海峡两岸生活、学习的社会实践是多彩、多姿、具象、具体的,如果想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心态与认同情况,那么阅读本书,或许你会产生与此前不同的感受,迸出思想的火花。

  • 人類預測大歷史:占卜、戰局推演、演算法,人類能正確預測未來嗎?
    By 馬丁‧克里費德

    從神祕儀式到科學計算,明知未來不可測,人類卻從未放棄過! ◎當代首屈一指戰略專家、哈拉瑞受業恩師檢視古今中外人類如何趨吉避凶◎張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專文推薦☆預測未來這件事,打從人類出現就沒停過!2012馬雅大預言、孔明借東風、章魚哥預測球賽、年末的國師星座運勢,以及日常的股票、疫情、戰爭、氣象情報,想了解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恐怕已是人類的本能,那麼,從古至今人類究竟如何預測未來?☆從出神到占卜,人如何預言未來?作者馬丁·克里費德是世界知名戰略專家,擅長推估國際戰局的他,在本書中,帶領我們看見人類預測未來的方式所歷經的多次轉變,並檢視這些方式背後的脈絡,以及思考預測未來對於人類命運究竟有何作用。從遠古時代起,便有透過通靈、占卜、作夢等改變意識的方式來預測未來,乩童、薩滿和先知等皆是如此,比如穆罕默德便是透過夢境獲得阿拉的啟示。此外,也有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透過觀察與解讀其他事物來占卜,比如動物占卜的鳥卦或是從《聖經》等書籍文字中推測世界末日的預言等等。☆從預言到預測除了現今看來不夠理性的預言,為了掌握未來,人類至今發明許多預測未來的方式。為了確認每年歲收發展出「統計學」,為了掌握產業脈動採用「外推法」,為了確保國土安全與擴張,所以用「兵推」來推估戰局,而AI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更是試圖準確推測行動的下一步。☆人類從未放棄預測未來,即使未來永遠都有變數盧梭說:預測未來若非「一切智慧的來源,就是人類一切不幸的來源」。林肯也曾說過:「預測未來的最佳方式就是創造它。」過度耽溺於預知未來,也可能忽略現實層面。而且今日人類發明天氣預報、犯罪預防系統、流行病監控,使用大數據分析,掌握未來的能力看似有所提升,卻也無法預防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況且若人類有一天真能完全掌握未來,在一個沒有「不確定性」的時代,還有想像的必要,還有懷抱希望與期待的需求嗎?那該是多麼無趣的世界!能夠預先知道未來發生的事有時不見得會比較幸福。不過,預測未來的企圖,卻是推動人類向前邁進的重要動力。也許我們還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是,但至少可以肯定,「預測未來」對人類依舊至關重要,未來的人也將繼續這樣做。 ◎各方讚譽從預言、占星術到數學模型、演算法,克里費德回顧人類預測未來的歷史。除了深入探索這些預言方式在何時何地,為何及如何被發明,也討論了預言的難度:現代人是否比古代人更能準確預言,以及預知未來是否真的是件好事呢?――《今日物理》Physics Today從預兆、命理學、聖經來預言,到數學模型、人工智慧、戰局推演、演算法和德爾非法,一切嘗試無非都是人類迫切想知道未來到底是什麼模樣。――《選擇》Choice克里費德的新書檢視了歷史上預測未來的方法,包含今日使用的外推、建模等等。克里費德的歷史觀察也可以套用林肯的名言來形容: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設計它。―《科技與文化期刊》 Technology and Culture Journal本書對人類最關心的事物,兼具廣泛涉獵與深度思索的探索。不論你是在宗教、社會學、科學或是實作層面從事與未來學或預報有關的工作,都可從這本具有啟發性與洞察力的作品中有所收穫。――Nicholas Rescher, 匹茲堡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

  • 文化脈絡中的數學
    By 單維彰

      數學是一種語言,一種非常精準的語言,人們使用數學語言與自然對話、與藝術對話、與文學對話、與生活對話、與文化對話、與教育對話、與文明進展對話、與民主對話、與愛情對話。《文化脈絡中的數學》將引領我們,聆聽數學與各種領域的對話,層層疊疊、抑揚頓挫、從天上來、打心底起,讓數學融通了生命與生活,從而讓讀者有了屬於自己的數學聲音。  數學不僅是文化的產出,數學也形塑了文化。本書所涉及的文化領域,包括語言、文學、歷史、藝術、電腦、選舉、教育、宗教與信仰等,作者企圖以說故事的方式,一層一層慢慢展開論述:以文藝創作旁敲數學、用郵票來述說數學的大歷史、藉由人物傳記讓世界的數學發展史跟我們自己拉上更親近的關連,並針對切身熟悉的文化活動來闡述數學的角色,從而讓讀者體認到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及趣味。

  • 數之軌跡Ⅱ:數學的交流與轉化
    By 洪萬生-主編, 英家銘-協編, 黃俊瑋、博佳佳、林倉億、琅元-著

    臺灣數學界的《史記》,數學史大師洪萬生心血之作柏拉圖將五元素連結五種正多面體的圖形,讓古希臘宇宙論有了最自然的「數學歸宿」。以四古典元素為靈感,《數之軌跡》將深入探索數學的歷史、發展和奧祕。每本書都是一個獨特的元素,象徵不同的數學主題,並呈現數學在文化、科學和藝術中的深遠影響。無論你是一位數學愛好者、學生還是對數學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數之軌跡》都將為你打開數學的大門,啟發你對這一古老而美麗的學科有新見解。─本書特色─●數學史大師洪萬生與HPM團隊共同打造最全面的數學歷史●多元歷史題材,對比不同文明之間有關同一知識內容的研究●深入探討文化差異,參悟不同命題與證明的數學風格─數學的交流與轉化─水象徵著數學的流變和傳承,也是最多變的正二十面體這本書將引領讀者穿越古代,探索數學的演化和傳播,並深入研究古希臘、中國、印度等地區數學家的巧思,這是數學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故事。從印度與其他地區對數學的交流開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讓讀者領略不同文化的數學證明,既有相似之處也有獨特之美。─閱讀歷史,體會數學─「0123456789」誰發明了這樣的阿拉伯數字?(A)日耳曼人;(B)希臘人;(C)阿拉伯人;(D)印度人;(E)猶太人。方便的阿拉伯數字人人都會用,但你有想過這竟然是印度人發明的嗎?這樣古老的智慧結晶,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通往數學思維的大門─不僅僅是闡述數學歷史,更能幫助讀者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數學背後的邏輯推演。內容探索各種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否喜歡數學,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樂趣以及實用性,對學習數學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全數推薦─ (依首字筆劃排序)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節目主持人呂治鴻|數學愛好者、大學數學管理員 、臺灣大學數學所博士候選人李政憲|教育部師鐸獎得主、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科教師洪進益|澎湖縣石泉國小教師、教育部師鐸獎得主崔茂培|臺灣大學數學系教授、MRPC科學推展中心數學組主任張旭 (張舜為)|張旭無限教室線上課程平台創辦人、數學老師莊惟棟|明道大學助理教授、數學博物館館長彭良禎|師大附中數學科教師趙國欽|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副教授這是一套貫徹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數學大成。《數之軌跡系列》詳盡地整理過去的故事、將近代的數學用大家可以懂的方式撰寫,讓數學之美持續傳播。──數學老師張旭 (張舜為)

  • 數學歷史典故
    By 梁宗巨, 冯士钵, 于伯铭

    Ben shu ji shu le dao guang di dang huang zi de gong ting sheng huo ji qi zai wei san shi nian de zheng qing.

  • 数学的历史文化赏析
    By 张映姜

    数学的历史文化赏析

  • 玩游戏,学数学
    By 王志江

    本书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符合3-12岁儿童学习水平的数学游戏,每个游戏附有详细的游戏过程记录和数学观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