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琳的日記

愛琳的日記
ISBN-10
9571472050
ISBN-13
9789571472058
Category
Literary Collections / Essays
Pages
23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21-07-07
Publisher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Author
張秀亞

Description

自一顆素樸真摰的心靈,你可以尋到最動人的瑰麗的故事。


本書記錄張秀亞在中部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對文藝創作的看法。作者以優美細膩的文字,在筆端燃燒內心的熱情,並擁抱生活和大自然的愛與純真、追求人生深邃的真理、領略不平凡的感情與崇高的意念,發現人性的真、善、美,漫溢在這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感動你我的心。


|美好推薦|

攝影作家|蔡傑曦

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系列緣起|

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

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之下的摩登新女性,在老文青的少年時代,人人持卷,愛不釋手。

但傳奇女子轉過身來,是生離丈夫、獨自攜幼來臺的顛簸動盪。主外兼主內,揀選柴米油鹽,安頓撕裂的心肺並非從容簡單;她推著自己往前、專注生活的細節,將那些細瑣幽微的美好投入筆端,奠定自己的美文書寫風格。她成為自己的光照、成就整個美好年代。

一個甲子過去,適逢張秀亞女士逝世二十周年,編輯部輯選其經典著作,以饗讀者。看她專注於那些曾經斷裂的日常,在生活的細微處滌塵去垢,她亦或是他;妳亦或是你,在我們的年代,都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年代。


|系列特色|

★五本書的初版日期橫跨1958-1978年,見證張秀亞女士20年的創作生涯。

★展讀張秀亞女士善感的靈魂與極致的微物書寫,發現平凡日常的美麗輪廓。

★邀請于德蘭女士記敘母親的寫作情思,讓讀者更貼近一代美文大師。

Similar books

  • 北窗下
    By 張秀亞

    文學脈絡中一代美文大師她以純淨的詩筆,吟詠朦朧空靈的美學之歌一扇向北的小窗,為心靈繫上想像的翅翼,一泓曲澗、一枚小石、一片綠影,醞釀成一篇篇的飄逸情思。張秀亞女士在窗內捕捉璀璨的意象,於窗外尋繹人生的啟示。她的文字,有掇拾記憶與自然的喟嘆、洞徹人性及真理的光輝,洋溢著動人的芬芳。她用深富哲思的文筆,樹立抒情美文的典範。

  • 琦君小品
    By 琦君

    一個感動世代的名字、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以平常之事,寫至誠之情藉柔和樸質的文字,一睹琦君溫暖秀雅的心琦君的作品向以溫暖敦厚著稱,這本小品文集,內容包含了她各式各樣的創作形式:清新流暢的散文,記錄了對生活的回憶與雜感;精緻細膩的「小小說」,是作者最鍾愛的短篇作品;情韻兼備的填詞創作,充分展現了她深厚的國學涵養;讀書與寫作經驗談,則可一窺其內斂成熟的寫作技巧。就像品嘗一碟爽口的小菜,帶給您清淡恬雅的心靈享受。

  • 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
    By 封德屛

    台灣現當代作家評論資料目錄

  • 都市打工妹日记
    By 叶仲录

    本选题由69个独立的有关女工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有趣而经典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体现了以主人公叶丽满为代表的中国女工为自己的理想而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作者在每一个故事后面,从法律的层面,具体地给女工以准确的法律指导,希望给于女工以法律武器来维护她们自己的权益。

  • 筆記與對話:臺灣百年雙源匯流文學的淒美絢麗
    By 陳添壽

    本書從【筆記胡適自由文學】、【筆記張道藩文藝政策】,到【筆記陳奇祿文化建設】的三個階段,記述了百年來臺灣文學,從日本殖民政府階段到國府戒嚴體制階段的統治,其雙源匯流文學所呈現出來的結果;同時透過與文藝獎得主的【對話周伯乃文學風華】,描畫出臺灣百年文學面貌的淒美絢麗。

  • 文學風華: 戰後初期13著名女作家
    By 應鳳凰

    五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風起雲湧的第一個十年,大陸來台作家辛勤筆耕,不僅造就了反共文學高潮,也催生了標榜西化的現代主義文學。這兩股潮流之外,五0年代女性作家接受五四洗禮,憑她們特有的才情與細膩的筆觸,開發出女性文學史寬闊的天空。作品不但講究藝術性,更與眼下這塊土地關係深厚。後代讀者對於這群作家的生平與作品,理應給予更多的關注。【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桑塔格
    By 本傑明‧莫瑟

    ★二○二○年普立茲傳記文學獎 得獎鉅著★☆蘇珊.桑塔格生平最完整重要傳記☆她的著述,犀利而挑釁,引領思辨,永遠地改變了我們「看見」事物的方式。然而在這背後,卻是桑塔格為「看見」事物、「看見」自我真貌而掙扎的一生。   「從一生深刻而漫長地接觸美學所獲得的智慧,  是不能被任何其他種類的嚴肅性所複製的。」  ——蘇珊.桑塔格  「……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桑塔格〕,  而這本傳記讓她繼續挑釁地活著……」  ——《衛報》書評  蘇珊.桑塔格出生在一九三三年的紐約。父母是立陶宛與波蘭猶太人的後裔,兩人婚後曾經短暫居住在中國,但父親在中國時死於肺結核病,使得母親因而必須孤身踏上漫長的旅途回到美國。桑塔格的母親美麗優雅,但一生深受不安全感所苦。  桑塔格非常早就展現出不凡的聰穎天賦。生活在如她母親這般受困的大人當中,她憑藉超齡早熟的閱讀,讓自己進入到文學、藝術、哲學的世界。十八歲就從芝加哥大學畢業,並被選為學術菁英團體Phi Beta Kappa的一員。大學畢業後,桑塔格首先在學院從事教學,但很快地,她便重新定義了二十世紀「作家」所能發揮的巨大文化影響力。  一九六○年代起,桑塔格陸續發表小說、評論。她以一種全新的語言、全新的光芒照亮了當時文化界的天空。對於美國高雅文化圈的圈內人而言,桑塔格是一股嶄新的源頭活水。經她介紹的歐洲作者、小眾藝術家的名字,與經她描述的作品與現象,幾乎一定會引起關注與討論,成為下一波潮流。  彷彿她總能看見醞釀中的、尚未成形的風暴,指認那還未有名字的事物。她的目光超越高雅文化的圈內與圈外,看見事物的價值,將旁人未能理解的人物或作品帶入文化圈內。很長時間她就是高雅文化的象徵,她的評論代表著支撐起高雅文化的嚴格標準。不僅如此,從《反詮釋》、《論攝影》、《疾病的隱喻》,到《旁觀他人之痛苦》,桑塔格一本又一本觀點精闢的評論集,擴大了人們「看見」的範疇,改變人們「看見」事物的方式。  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外人眼中聰明絕頂的桑塔格,私下深受焦慮所苦。她經常感到自己身心分離,羨慕更加憑藉身體與直覺行動的人。經常恐懼自己「看不見」真正重要的事物。  ★    她的一生中有過許多情人,同性和異性都有,當中不乏政治、藝術、文學、電影各界的名人,當中有些人與她維繫了終其一生獨特的關係。然而,也有不少失戀令她陷入痛苦深淵。  ★    她對「看不見」真相的恐懼,也包括對被冷戰意識形態、被國家宣傳所遮蔽的事物。這使得她走到歷史現場。親自拜訪越戰剛結束的越南,革命後的中國、古巴,贖罪日戰爭時的以色列,走入柏林圍牆倒塌的現場,與內戰中的塞拉耶佛。即使,到了現場,她體驗到另一種遮蔽。  ★    中年之後,她罹患癌症,在病榻上以親身經歷對疾病進行了省思。她無法停止意識到自己、意識到世界,於是便不斷去理解那意識,意識背後的機制。  ★    她是他人眼中菁英文化圈的局內人,卻時時感到自己是無法獲得安慰的局外人。  這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性,對自己在世間的存在有無盡的焦慮。她的文字總能如一根劃亮的火柴般照亮夜空,令人們看見原本看不見的。但是她自身無法安住在被照亮的範圍。  然而她的一生,也讓我們看見一個長久浸淫在藝術與美學中的人生。她反抗想像力的貧瘠。擁抱思辨與審美,拒絕平庸,毫無保留地欣賞她喜愛的藝術家與作家,將他們不為大眾所知的獨特向讀者揭露。在人生的最後,她曾說:「從一生深刻而漫長地接觸美學所獲得的智慧,是不能被任何其他種類的嚴肅性所複製的。」  本傑明.莫瑟的《桑塔格》,是截至目前,關於蘇珊.桑塔格這位二十世紀文化界巨擘最為全面、整體的傳記。莫瑟進行了大量驚人的研究,不但深入檔案資料,更追索桑塔格的腳步,在世界各地採訪了曾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曾談論過或未曾公開談論過她的人,從而描繪出了桑塔格精彩豐富的一生,與她複雜的性格與面貌。也因此,本書榮獲二○二○年普立茲獎殊榮。本書特色  1. 蘇珊‧桑塔格大概是最能代表二十世紀美國知識分子的人物,甚至是探訪現代文化不可或缺的鑰匙。閱讀她的一生,我們也是在閱讀這個時代何以成為如此的樣貌。也一如法國的西蒙‧德‧波娃,以及德國的漢娜‧鄂蘭,美國的蘇珊‧桑塔格,同樣替女性與所有少數族群樹立了一個前行者的典範、想像,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聲音與視角,以及可能性。她的生命經驗,值得我們細細品嘗。  2....

  • 你愿意陪我喝杯茶吗
    By (西)弗朗西斯·米亚莱斯, (西)安赫莱斯·多尼亚特著, 陈诗雨译

    托尼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悬崖边不慎将哥哥的骨灰遗失,偶然结识了独居在小木屋的光正先生。原来,这里是一片“自杀圣地”。只要看到有人没带相机、神色匆忙,老人便会前去关心,与其交谈,抑或在有人一只脚已经踏出那一步时,及时地拉他一把。数十年如一日,通过这种方式,光正先生挽救了许许多多生命,听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也帮助了无数的人重燃生命的希望,与自己达成和解,重新回归积极的生活。他是迷失灵魂的守护者,是帮助心灵找到归途的领路人。而托尼的出现,也揭开了光正先生深藏心底多年的秘密……本书改编自日本东寻坊悬崖的真实故事,现实中的老人已劝阻超过六百名寻短者,传为佳话。

  • 散文卷三
    By 張秀亞

    散文卷三

  • 寫作是藝術
    By 張秀亞

    全才作家張秀亞寫作課──曾經激盪過無數文藝青年心扉的張秀亞教授,以其全才之筆,將她對寫作技巧的分析、我國文學優美傳統的闡釋,化作篇篇斐然文章。不僅在文學藝術上有著深刻的見解,抒情寫景更是詞情清美、意境高遠,體現出對人世細節異常敏銳的洞察,堪是創作者提燈引路之絕佳讀本。|美好推薦|攝影作家|蔡傑曦作家|Kaoru阿嚕 阿飛 知日謙 彼岸的鹿 黃繭 游知牧 溫如生  |系列緣起|當代臺灣女性創作者在文壇一片璀燦,往前推至戰後的五O年代,顛沛來臺的外省移民第一代婦女,在臺灣女性書寫未臻成熟的時期,墾闢前路。而張秀亞女士便是在數點繁星當中閃耀的一位。家國的動盪讓許多生命出現凹折,宏大敘事不足以關照個人生命,張秀亞女士用小敘事突圍,在「自己的房間」創造臺灣女性書寫早期範式,《北窗下》在臺灣出版獲得廣大迴響,直到八O年代再版次數衝破二十三次,締造傳奇。她是西潮之下的摩登新女性,在老文青的少年時代,人人持卷,愛不釋手。但傳奇女子轉過身來,是生離丈夫、獨自攜幼來臺的顛簸動盪。主外兼主內,揀選柴米油鹽,安頓撕裂的心肺並非從容簡單;她推著自己往前、專注生活的細節,將那些細瑣幽微的美好投入筆端,奠定自己的美文書寫風格。她成為自己的光照、成就整個美好年代。一個甲子過去,適逢張秀亞女士逝世二十周年,編輯部輯選其經典著作,以饗讀者。看她專注於那些曾經斷裂的日常,在生活的細微處滌塵去垢,她亦或是他;妳亦或是你,在我們的年代,都能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美好年代。|系列特色|★五本書的初版日期橫跨1958-1978年,見證張秀亞女士20年的創作生涯。★展讀張秀亞女士善感的靈魂與極致的微物書寫,發現平凡日常的美麗輪廓。★邀請于德蘭女士記敘母親的寫作情思,讓讀者更貼近一代美文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