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教師A-Z教學指引

ISBN-10
9572080644
ISBN-13
9789572080641
Series
海洋
Pages
3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3
Authors
史密斯, 周明芳, Douglas B. Smith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最美的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
    By 愛曼汀.湯瑪士

    ★法國環境保護與人道組織「威力雅基金會」(Fondation VEOLIA)「青少年環境議題」獲獎書籍 ★法國海洋保護組織「海洋星球」(Planète Mer)推薦書籍 ★法國環境保護組織「歐洲衝浪者基金會」(Surfrider Foundation Europe)推薦書籍 我們的海洋充滿驚奇,有著閃閃發亮魚和蝦,也有身形奇特如外星生物的海洋生物。 海洋的世界如此的無窮無盡,我們都愛這片蔚藍的海水:色彩繽紛的珊瑚、飛越於海平面上的飛魚、閃耀著光芒的水母、悠閒躺在北極浮冰上的海豹、優游於大海的座頭鯨…… 但是,海洋正遭遇威脅,我們的微小力量,真的可以拯救這片蔚藍嗎? ????隨手關燈,你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產生、保護大堡礁的生物! ????調整冷暖氣溫度,你也可以一起抵抗溫室效應,拯救北極熊! ????選擇海洋友善產品,你也可以維持海洋生物多樣性! ????做好資源回收,一起降低塑膠產品汙染海洋的機會! 你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就算是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決定地球的未來。 《最美的海洋...{需要我們一起來保護}》有著最美的插圖與最豐富的海洋知識,從澳洲大堡礁、北極海、法國阿卡雄灣、蘇達班紅樹林、科隆群島、大洋、馬里亞納海溝、吉里巴斯群島到加州巨大海藻林。 環境保護也能從小小的行動改變,讓我們一起守護美麗而又獨一無二的地球! 本書特色 1. 10個海洋保護小訣竅,從認識海洋開始,了解海洋保護觀念 書中除了介紹各大海域的生態知識,更搭配現今最重視的海洋保育觀念。小小一個動作,就能讓我們為保護海洋盡一份心力!...

  • 海洋博物誌(北台灣):飽覽海岸與水下生態!700種魚類與無脊椎生物辨識百科
    By 李承錄、趙健舜

    ~~屬於台灣島民的海洋科普叢書~~~~最完整的北台灣海洋生物大全~~超過700種魚類與無脊椎動物,首度結合專業知識、生物插畫與全彩照片,為辨識海洋生物的實用指南!「《海洋博物誌》的出版,正是讓民眾得以更加親近海洋的第一步」──基隆市長 林右昌「本書可說是目前坊間介紹台灣本土海洋生物多樣性,以及推廣海洋保育的最佳讀物。」──邵廣昭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看到《海洋博物誌》,只有驚豔二字可形容,內容兼具專業、生態與藝術性。只能說,一書在手,妙用無窮。」──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海洋博物誌(北台灣)》介紹北部海域的環境與觀察要點,共收錄了超過700種從海岸到水下最常接觸、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書中將這些海洋生物分門別類,從藻類開始為各位一一分享。不僅可以認識這些生物的名稱和習性,照片大多為北部海域實地拍攝,將這些生物充滿生命力的樣貌躍於紙上,配合精美的手繪圖,讓您可對這些生物的特徵辨識一目了然,欣賞台灣海洋的繽紛生命。這是目前最完整的北台灣海洋生物大全,無論想在岸邊觀察、浮潛以及喜歡潛水的人,觀察台灣海洋生物非常實用的工具書!【適合對象】~~這是一本給潛水教練們的祕笈,讓您在帶導潛的時候言之有物。~~這是一本給水下攝影師的寶典,豐富您攝影作品的內涵與意義。~~這是一本給海人初心者的入門,由淺入深全面了解我們的大海。~~這也是一本親子寓教於樂的圖鑑,可愛的手繪是您與孩子們假日探海時的最佳讀物。【本書特色】‧700種以上魚類與無脊椎生物圖鑑,呈現海洋豐富的生命樣貌:藻類、海葵、海蛞蝓、蝦蟹……囊括北台灣代表生物以及深受喜愛的海裡明星!‧500張海洋生物博士親繪生物插畫,忠實還原海洋生物活生生的顏色與形態,拉線提示生物特徵,搭配彩色照片互相比對,讓入門者能簡單辨識要點,精準認識與辨認海洋生物!‧2000張以上精美實境生態照片,由多位攝影師、海人、公民科學家各路攝影高手提供多幅照片,皆於北部海域實地拍攝,讓水下生物真實的生命樣貌躍然紙上!‧生物辨識快速指南,初學者也可以快速入門海洋生態領域!發現陌生的生物,不知道從何找起,可以先依生物外形,對應本書的無脊椎類和魚類「快速辨識圖」,從大方向找出生物分類,方便查找與索引。‧探索北海岸大海的神祕!解析四大區域海洋生態。從海岸到水下,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亞潮帶擁有不同的生物族群,因此當從事海邊散步、戲水、浮潛、潛水不同的活動所遇見的小動物也大不相同!‧何處尋海?北部海岸的精華地段推薦!從安全、普及與方便的角度介紹北部沿海適合進行水域活動與生態觀察的場所。帶領各位一起走向大自然!‧穿插吉祥物──喜愛潛水玩海的「小wox」將擔當海洋導覽員的角色,穿插在書中內容,除了溫馨叮嚀觀察海洋生物的安全事項、如何更友善親近海洋住民?還會跟您閒聊海洋生物的小八卦!【各界好評與熱情推薦】─官界專家─林右昌  基隆市市長黃向文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學界專家─邵廣昭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陳麗淑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影視界愛海名人─李霈瑜 《水下三十米》節目主持人袁緒虎 《海人魚》、《東經北緯》導演黃嘉俊 《男人與他的海》黑糖導演─台灣知名水下攝影師─Marco ChangYorko Summer京太郎林音樂鄭德慶貓尾巴羅賓─台灣知名海人─林祐平 揪潛水同學會教練陳琦恩 台灣潛水課程總監黃小莫 海洋旅遊作家葉生弘 島澳七七

  • 文明的海洋史觀
    By 川勝平太

    顛覆傳統陸地史觀,打造台灣海洋史觀的最佳指南!   以「近代文明源自亞洲海洋」為核心論點,  借鑑日本的海洋經驗, 讓台灣成為海洋國家的經典必讀之作!  《文明的海洋史觀》的中心論題是:「近代文明始於亞洲海洋」。「海洋史觀」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及梅棹忠夫的生態史觀為基礎,吸收了法國歷史學家布勞岱爾「連續性對外貿易帶來的產品變化會引起社會的變化」的歷史觀。  為了回應海洋亞洲的衝擊,位居歐亞大陸兩邊的日本和歐洲,分別開啟了全新的近代文明。歐洲建立了以大西洋三角貿易為基礎的近代世界體系,並發展出工業革命,提高生產效率,最後脫離了「亞洲」(伊斯蘭文明圈);日本則透過鎖國體制,發展出生產效率極高的「勤勉革命」,達到國內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同樣也脫離了「亞洲」(中國文明圈)。在川勝平太看來,以十四世紀世界經濟危機為契機,歐洲和日本都從海洋亞洲進口了大量的物產,為此外流了很多貴金屬,引起了十五至十六世紀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變化。  ▉工業革命vs.勤勉革命  例如英國在新大陸栽培適合製作輕薄棉布的長纖維棉花,並開發以此為原料的棉紗紡織機,實現了資本集約型的生產革命,並使勞動生產率最大化。隨著從印度的棉布進口量的減少,不但消除了貿易赤字,而且開始向全世界出口機制棉織物,形成印度洋貿易圈與歐洲版的環大西洋貿易圈,構築自給體制。  至於日本則是大規模地縮小貿易,構築近代江戶社會自給自足的「鎖國」體制,通過日本著名學者速水融所命名的勞動密集型生產革命的「勤勉革命」,形成土地生產率世界第一的經濟社會,擺脫對於海洋亞洲物產的依賴;在這一點上,可以說具有和近代世界體系相同的文明史意義。  本書發展了梅棹忠夫《近代日本文明的發展與生態史觀》中所描繪的文明示意圖,將圍繞歐亞大陸成為貿易舞台的海洋納入其中,向人們展示了更加接近現實世界的文明示意圖,對於理解海洋史觀具有重要作用,對於從事(日本)海洋文化研究的人來說,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日本的海洋經驗對於台灣的啟示  川勝平太的海洋史觀試圖超越達爾文生物史觀及馬克思唯物史觀,對梅棹忠夫的生態史觀、大塚史學及今西錦司人類學進行了修正,明確地指出他們缺乏從海洋透視人類及各種生物的弊端。書中詳盡論述海洋史觀之於日本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更指出二十世紀是「太平洋的時代」,展望海洋所呈現的新的歷史鏡像,描繪了將日本建設成為「花園島」的美好藍圖。  本書能給台灣的啟示在於,如何借鑑日本,從「台灣的海洋史觀」出發,去思考台灣和海洋的關係,並且在放眼全球的寬宏視野中思索台灣未來的定位。在東協崛起、中美對峙愈趨頻繁的此刻,台灣又正好位於涵蓋東南亞海域與太平洋的亞洲海洋的中心點,使得本書顯得更為重要。

  • 罪行海洋:穿越地表最遼闊的犯罪地域,揭開海上千萬奴工的悲慘生活,普立茲獎記者橫渡五大洋、二十片海域的第一手紀實
    By 伊恩.爾比納

    英馮特說道。了解掠奪行為是很重要的事,因為日本與挪威的捕鯨船以此為他們的捕鯨產業辯護。他們聲稱,有太多鯨魚在竊取漁民們的 ... 托洛-科爾特斯表示,過去漁船船長在對付鯨魚掠奪時,會使用來福槍、魚叉與炸藥,或是「餅乾殼」(Cracker shell)與「密封 ...

  • 國家地理終極海洋百科
    By Christina Wilsdon, 威爾斯頓

    國家地理終極海洋百科

  • 減塑生活:與塑膠和平分手,為海洋生物找回無塑藍海
    By Will McCallum

    如果我們不有所作為,塑膠絕不可能從我們的日常中自行退場! 塑膠的殺傷力驚人,海洋首當其衝,愛海洋不只拒絕一根吸管,你還可以做得更多!作者邀所有愛海洋的讀者,一起行動。 「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這本書正提供最佳解答。 海洋中的塑膠垃圾有一天會比所有魚類還要多?這已不是假設,我們必須採取行動,避免這一天的加速到來。本書榮登英國亞馬遜環保暢銷書第一名,全球最實用手冊——由英國綠色和平海洋部主任收錄最新研究和建議,以實用、有趣和簡易方法教你日常生活減用塑膠! 每一年,大約都有1,270萬公噸的塑膠進入海洋系統,奪走超過一百萬隻海鳥和十萬頭海洋哺乳類動物的生命。到了2050年,海洋裡的塑膠總重,甚至會多過所有魚群。塑膠汙染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環境大患,身處這個世代的「你」又可以做些什麼,反轉這股趨勢? 《減塑生活》是本淺顯易懂的日常減塑指南,站在反塑運動最前線的作者,透過本書,告訴你如何經由生活中的小小改變,為這個世界帶來大大的不同。舉凡買個可重複使用的咖啡杯,或是自發性清掃自家附近公園或海灘環境等簡單的小動作,都可以輕易改變我們生活的整個大環境。 作者威爾.麥卡拉姆是英國綠色和平海洋部主任,他不僅收錄最新研究與實用建議,以及相關領域科學家的軼聞,還有全球各地社區的成功案例,使這本書能成為一本實用手冊,教導人們如何在自家、社區和工作場所,開始終結對塑膠製品的依賴。書中提出的建議從用環保杯買咖啡等簡單動作,到較鮮為人知的方法:例如用洗衣袋裝衣物,減少洗衣過程中衣物纖維釋出等,無所不包。此外,本書也引導讀者一同監督大型機構如企業和政府等,迫使他們擴大施行減塑措施,為生活帶來最大的改變。 我們必須動員數十億人跟我們一起行動,以聚沙成塔的力量,將這股減塑的風潮推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本書要給世界各地每天為這股塑膠汙染浪潮奮戰的每一個你! 這本書是喚醒大眾守護環境的一記警鐘——希望能藉此串連起世界各地的力量,終結人類對塑膠的依賴。 本書特色 •本書榮登英國亞馬遜環保暢銷書第一名,以實用、有趣和簡易方法教你日常生活減用塑膠!• 受國際熱烈回響與矚目,甫出版即售出15,000冊以上,版權至少售出十一種語文。• 作者說他倡導減少塑膠污染,最常被問的問題是:「那我可以做些什麼?」這本書正提出解答。• 從自己家裡和社區開始改變,人人都能保護海洋不受塑膠危害。 各方推薦 RE-THINK重新思考 創辦人 黃之揚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張卉君荒野保護協會 第九屆理事長 劉月梅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局長 劉和然 真情推薦 「面對繼氣候災難之後的海洋塑膠危機,我們該如何採取行動?這本書提供系統性的方法,讓你我一起創造改變、站在減塑最前線。」——財團法人綠色和平基金會 「從生活中減塑,無塑藍海的美景就在前方。」——荒野保護協會 第九屆理事長劉月梅 「創造與毀滅往往是一體的兩面。塑膠製品大量生產廣推尚不到百年的時間,卻可能成為遺留在自然環境裡數百年以上的餘毒;然而所有的「材質」都是中性的,如何被使用才是關鍵。本書從每個人的行為改變提出行動指南,讓生活中的減塑從消費選擇開始,從現在起就為海洋養成好習慣吧!」——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張卉君 ...

  • 守護海洋的人魚: 雅克.庫斯托
    By Jennifer Berne

    守護海洋的人魚: 雅克.庫斯托

  • 海洋100問: 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By 潘昌志

    身為島國之子,你怎麼能不瞭解海洋?第一本融合臺灣觀點、扣連新課綱與永續發展目標的海洋百科從100個有趣的海洋問題,學習基礎海洋科學、生物、科技及觀測知識!! 知名科普作家潘昌志X國立臺灣大學海洋中心專家聯手打造具有本土觀點、全球視野的海洋知識書從人們熟悉又好奇的沿海觀察出發透過提問、解惑、思辨、討論及實驗動手做,帶領讀者從親近的近海淺灘航向廣闊無垠的深海遠洋,全方位認識這個孕育地球生命之源的珍貴寶庫! ★海水可以喝嗎?★為什麼颱風都從海上來?★地圖上的陸地會畫出國界,海洋也分國界嗎?★海裡也像陸地一樣有森林嗎?★為什麼有些海岸是沙灘,有些卻遍布岩石?★為什麼海水會有漲潮和退潮的變化呢?★龜山島附近的「牛奶海」是怎麼來的呢?★造船材料這麼重,為什麼可以浮在水面上?★海洋研究船通常會進行什麼研究呢?★漂流在海上的垃圾最後都會到哪裡去呢?★海洋這麼重要,該怎麼保護海洋呢? 臺灣四面環海,不過除了美味的海鮮、海水浴場以及夏天必定來訪的颱風之外,你是不是也很好奇這片廣闊無垠的大海,究竟還藏著什麼祕密呢? 我們居住的地球,有超過七成的表面積是海洋,人們的生活與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像臺灣這樣一個海島國家,無論經濟、文化、交通、能源、飲食、休閒等都與海洋息息相關。不過很可惜,生活在四面環海的島國,多數人雖然愛吃海鮮且喜歡去海邊玩,但對海洋的認識卻極為有限,殊為可惜。事實上海洋研究包含的面向極為廣闊,舉凡海水、海岸、海象、洋流、海洋生態、觀測科技,甚至是近年來世界各國極為重視的永續海洋議題,都涉及海洋物理、化學、地科、生物、探測科技等跨域學科的多元面向,更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自然領域」與「議題教育」的重要環節。 本書彙整了一百個融入日常生活、扣合學習內容的海洋問題,由專業海洋研究團隊執筆,配合文字簡答、豐富圖照、幽默具設計感的插畫與圖表,以及趣味實驗和小故事,引導孩子學習用跨領域知識,輕鬆破解關於海洋科學、生態、觀察探測的疑難雜症。期待透過深入淺出的帶領,引導孩子學習觀察及探索大海,從親近海洋開始體認到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同時也獲得滿滿的閱讀與探究樂趣。。  ◎本系列目前共4冊1. 《天氣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氣象祕密》2. 《地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地科祕密》3.《天文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宇宙祕密》4.《海洋100問:最強圖解X超酷實驗 破解一百個不可思議的大海祕密》  ◎本書關鍵字:◎無注音,5-8歲親子共讀、9-15歲自己閱讀◎教育議題分類:海洋、環境、防災◎學習領域分類:自然、綜合活動、生活科技◎幼兒學習指標:無 本書特色 特色1 跨領域海洋專家戴昌鳳、劉家瑄、曾于恒聯手科普作家潘昌志打造最實用也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百科。特色2 深入淺出,涵括海洋科學、科技與親海教育等最有趣也最重要的六大主題。特色3 真實照片+幽默插畫+化繁為簡資訊圖表,輕鬆破解抽象難懂的海洋祕密。特色4 書中設計能重建現場的海洋小實驗與有趣小故事,讓知識應用更生活化。特色5 內容扣合十二年國教自然課綱,是課本知識之外的最佳閱讀補 名人推薦  審定推薦 戴昌鳳/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劉家瑄/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名譽教授曾于恒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教授暨臺大海洋中心主任  專家推薦 陳啟祥館長/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

  • 我們製造的垃圾(海洋環境教育繪本)
    By 蜜雪兒.洛德

    ★一本震撼人心的海洋環境教育繪本,給孩子更美好的未來!★書末附「海洋汙染和行動呼籲」單元,以及海洋垃圾帶地圖。   這是我們的海洋。  這些是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海豹,牠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漁網,它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鐵鑄的漁船,漁船撒下漁網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這是通過海灣的洋流,它讓鐵鑄的漁船搖搖晃晃。漁船撒下漁網網住了海豹,而海豹吃了在我們的海洋中游泳的魚……  《我們製造的垃圾》探索了垃圾和塑料對海洋和海洋生物的環境影響,並激發孩子為防止汙染做出自己的貢獻。重複又有韻律的文字,讓讀者閱讀起來既明快又富節奏,而充滿活力的插畫以海底光影為背景,陰鬱而美麗,凸顯出海洋生命力與垃圾共處的的窘境。  故事開始由四個孩子坐在小船上展開。他們和魚群、海龜、海豹等生物在海洋中心被塑膠垃圾所形成的漩渦包圍著,光是一句「這是我們的海洋」,就足以讓大家對畫面的混亂感到震撼並產生疑惑。特別是像你我這樣,可能聽過海洋汙染的報導與介紹,但未曾親眼證實的人們。  隨著一個塑膠瓶蓋被一條在海中優游的魚誤食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生物鏈已經被這樣的錯誤而深深影響著,才驚覺以為丟棄後就再也沒關係的垃圾,有天真的會出現在自己的餐桌上!  此外,隨著人類需求量的增加,捕魚設備和技術越來越好,捕魚作業甚至遍及更遠、更深的海域,同時也為海洋生態帶來更多破壞,尤其隨意或惡意丟棄的魚網落入海中,成為纏住鯨魚、海豚、海龜、海豹等海洋生物的致命武器,沒有辦法自行掙脫的牠們,只能等待人類的救援,但海洋之大,有多少動物能在死亡前等到這樣的機會呢?  面對這樣嚴峻的海洋汙染,人類就是最大的肇事者,但我們也是唯一能改變的人!從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到底該如何著手改變現況呢?《我們製造的垃圾》提出了許多可行的做法與建議,讓我們即刻就能為維護海洋環境動起來。  臺灣四面環海,依照季節不同大啖海鮮、天氣晴朗就想直衝海邊戲水……等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方式,都是與包圍著我們的這片海洋息息相關,因此當全球遭遇海洋汙染問題,我們也無法置身事外。這是一本認識海洋垃圾、海洋汙染,以及呼籲付諸行動的生動繪本。期盼能讓讀者藉此重新看見並重視海洋的美好!  ※書末附「海洋汙染和行動呼籲」單元,對應書中每個畫面中的海洋汙染詳細解說,以及呼籲採取哪些行動來改善環境,最後以世界地圖,圖解五大主要海洋垃圾帶的地理位置。  讀者不僅能更清楚了解人類製造出來的塑膠垃圾,因為哪些原因漂流到海上,隨著洋流漸漸聚集到海洋垃圾帶,歷經太陽曝晒分解的塑膠微粒,吃進了海洋生物的肚子裡,隨著食物鏈往上累積竟成了人類的盤中飧,危害我們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身為垃圾製造者的我們,可以怎麼透過減量、回收、再利用,以及不斷吸取環保新知,進而改變生活習慣,將垃圾減量,為改變海洋汙染現況盡己之力。  力行減量、重複使用與回收塑膠製品,  並積極的參與淨灘、護河等保育活動,  讓海洋保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的大事!本書特色  海洋占了地球面積70%左右,可以說是所有生命的起源。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活越來越便利,卻給地球和海洋帶來空前的災難。  當我們使用各種清潔劑把自己和家裡變乾淨時,是否想過弄髒了更重要的東西呢?  當我們在享受購物的快速與便利時,是否想過製造了多少不必要的塑膠垃圾呢?  當我們旅遊各地大啖美味海鮮時,是否想過吃下眼前的佳餚也吃下看不見的毒素?  我們曾經缺乏保護海洋的意識,對於汙染眼不見為淨,或是認為造成傷害的是觀光客、漁船,或是其他對海洋予取予求、有利可圖的人,最終我們發現,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無法卸責!  我們希望自己過得好,同時也期待下一代過得更好。只有從現在起大家一起重視海洋環境教育,關注地球和海洋汙染的問題,才能做出更多正確的選擇與改變。  和孩子一起閱讀《我們製造的垃圾》吧!透過它我們將認識海洋、了解汙染,並思考著手拯救海洋和改變現況的方法。期許我們都能成為對環境更友善,對海洋保育更關心與支持的人!名人推薦  ★專家審訂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黃向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海洋保育署署長)  張正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教授/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  ★為海洋發聲的單位讚譽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

  • 國家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研究發展策略原則之研究
    By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 陳錫秋主持

    國家海洋科學、技術與工程研究發展策略原則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