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樓手記

香水樓手記
ISBN-10
9572833111
ISBN-13
9789572833117
Pages
319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6-11-01
Publisher
秀威出版
Author
胡品?

Description

「唯美、唯情,再加上一點哲理。」正是胡教授以其一貫的藝術觀寫下對人、事、情、景、物的感覺。在她的散文中,你永遠可以在字理行間中發現清新脫俗的韻味以及意像獨特的風格,種種靈性之美皆可在本書中尋找到。 名評論家史紫忱教授說:胡品清的散文有淡泊的悒鬱美,有哲學的玄理美,有具啟發力的誘引美,有外柔型的內剛美,還有詩神在字裡行間翩然起舞的韻影,她的文字用東方精神作骨幹,以西方色彩作枝葉,風格清新,意象獨特,籠罩萬古長空的「無」和一朝風月的「有」,像一杯葡萄酒,既醉人又醒人。【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Similar books

  • 思想散步
    By 師範

    思想,需要散步。 專心一致的去想、去做一件事,是工作時不可缺少的要件。但是不要忘了,之所以能專心一致,是因為你的思想已有適當的養分,而這些養分則來自它經常不斷,任所由之的遨遊,當然包括最寶貴的、實際的體驗在內。 你的智慧是這樣賦有的,只要讓你的思想去散步。 《思想散步》中第一輯〈抒情小品〉,包括〈罪狀〉等共十五篇小品。第二輯〈藝文評介〉,則是作者當時看過的一些好書佳片的感想,一共十篇。第三輯〈內心身外〉則是作者對面臨人生實際問題的常識,包括如何認識自己的身體,以及對身外之物諸如欣賞鑽石與如何品嚐美酒提供心【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苦旱.燃燒的小鎮
    By 師範

    作者當年因為工作的關係,調派到南部鄉間某個偏僻的小鎮上,在當地生活了二年。這二年期間,作者以一個外地人的身份,與小鎮居民共同生活,並被做為解釋與訴苦的對象。 從當地居民的純樸、善良中,他發現了他們的共同點──「那共同點就是,爬高的願望。那些人們的內心都在燃燒著他們的願望,但戰事之後,道德觀念的改變與時代潮流的沖激,卻偏給他們燃燒的願望以長期的苦旱。那旱象也許有一天會解除,但不是現在。」 本書中的十一個短篇小說,都是在那兩、三年裡寫成的,就一個已經經過探索試煉小說寫作方向以後的人來說,對擷取這樣的小說題材與【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沒有走完的路
    By 師範

    本書的故事從羅維的降生(1925年)開始,一直到1950年止,中間約二十五年的歲月。 這二十五年的中國,由昇平的安樂,轉入堅苦的抗戰,由抗戰的結束,直至台灣。這是一大段不平凡的日子,這一時期的青年的命運,更是悲慘的。作者用最精巧的手法,把二十五年的中國縮影,用羅維的一家──父親、母親、羅敏、羅彤,以及羅維自己,都收入讀者的眼底。 《沒有走完的路》在1952年8月初版時,就背負著一個這樣的十字架在堅毅中默默前行,但是立刻引起了文壇的震撼,而在三個月內三版發行萬冊,成為當時智識青年群「你的路還沒走完」、「你的【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實用想像學
    By 師範

    世界上沒有所謂天才,如果有,那是多年努力用心的結果。世界上也沒有所謂靈感,如果有,那是長時間思考的豁通。 但是,這些創造性思考與想像,如果經過有系統的訓練,不但可以取得,並會提早到來,而且可以使這種能力倍增。這本書就是在介紹、並且告訴你如何達到這個目的的方法。 本書自1953年初版,由麻省理工學院首先採用以為教本以後,到1960年短短的七年間,已發行十二版而普及到美國各主要的大學均予採用,對促進各行各業,包括文學創作在內的加速發展,產生了重大而顯著的效果。 思想能力,是語文學習的樞紐,創造能力,是語文學習【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夜讀雜記
    By 師範

    夜讀,讀什麼好? 現代人忙完白天,晚上需要放鬆。那麼,在睡覺以前,給自己一些輕鬆的,兼具知性的,而且有用的閱讀,是最好的放鬆。 夜讀雜記是從無數的閱讀中,篩選出合乎這些前提的,作成摘記,讓你花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多的收獲,以及,最好的放鬆。 《夜讀雜記》一書共分四輯 第一輯是〈史筆探微〉。這一輯中的多篇,都是就史料中未普遍為讀者所知、或易被讀者忽略、或是史料解讀易令人誤解者,提出討論,或是提供引子,以利讀者研判與勾稽。 第二輯〈勝跡側讀〉,是從自己去過的許多地方中,篩選出一些很有趣味,或是令人深思的小節,以【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 2000年5月至2003年5月
    By 洪儒明

    西元2000年三月十八日,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水扁、呂秀蓮以四百九十七萬七千六百九十七票,39.3%的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開啟台灣政黨輪替新頁,民進黨成為台灣執政黨,並開始主導台灣政局發展,兩岸關係亦隨之產生前所未有的結構性變化。 長久以來,民進黨與中國共產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上便存在極大歧見。自1991年將「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列入黨綱之後,民進黨便是中共眼中的「台獨黨」。 民進黨為擴大選民基礎,在競選期間提出「台灣前途決議文」與「新中間路線」試圖淡化台獨色彩,但仍然無法與中共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產生交集。中共當局曾於2000年二月二十一日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全文一萬一千餘字,重申中共對於「一個中國」原則與堅持兩岸主權的立場,並提及對台動武的「三個如果」。2000年總統選舉投票日前三天,中共總理朱鎔基對台灣人民提出嚴厲警告,以強硬語氣表示:「誰搞台獨,誰就沒好下場」。即便如此,民進黨籍的陳呂配仍然當選,面臨台灣政黨輪替的驟變情勢,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在民進黨候選人當選總統後立刻發表聲明,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書針對「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進行研究,自2000年五月陳水扁總統「五二○就職典禮」起,至2003年五月民進黨執政滿三週年迄,共計六章,十一萬餘字。除「緒論」與「結論」外,書中分別探討「中共對台政策之環境因素」、「民進黨執政後的大陸政策」、「中共決策機制」與「中共對台政策之調整與效果評估」。 在2004年民進黨繼續執政後,中共對台政策將會有什麼樣的調整與轉變?謹以本書與後續研究者共勉之,並祝願兩岸當局能夠「以和為貴、以民為本」。【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鄭振鐸戲劇論著與活動述評
    By 余蕙静, 余蕙靜

    作者因適逢閱讀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福康的著作《鄭振鐸年譜》(上)、(下)兩冊,深深見識到一位學者嶔崎磊落的人格,而決定研究鄭振鐸在戲劇方面的成就。 鄭振鐸在文學方面涉獵範圍極廣,他是我國近代集俗文學、文學史、戲劇、小說及藝術等方面之研究學者,雖然它們彼此之間的確有些部份息息相關,很多的出發點是導源於同一的思想體系,但因著文體本身的差異,以及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各自有其發展的脈絡線索,要細究鄭先生對各項文體的成就,仍以分門別類的探討比較來的詳盡與深刻。 鄭先生正式的學歷只有北京鐵路管理學校而已,他不是中文系畢業的學生,卻編寫出一本本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學史、俗文學史,考證出一篇篇詩經、中國傳統小說、以及古典戲曲的文章;他的家境十分貧寒,所以從未到國外接受過教育,但是卻在那個時代翻譯出許多英譯本的小說及劇本,還在當時一流的報章雜誌上,與一些留學國外的學者如郭沫若等,打出一場場精彩的討論譯書原則的筆仗;他甚至後來在大學中文系講授中國戲曲史的課程,後來更擔任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長,對於一個非「科班」出身,沒有師承淵源,不是來自學院研究體系的人,可以如此一生走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無怨無悔,並且完成許多了不起的成就,令人尊敬。 基於一九四九年之後,鄭先生出任中國大陸官方文化方面的高階職務,國內對其介紹幾乎均近於負面評價,學位論文更是乏人研究。是以本書即是作者在《鄭振鐸全集》、《西諦書跋》、《鄭振鐸論》、《西諦書目》、《鄭振鐸年譜》等基礎之上,再加自行專研鄭振鐸的單篇論文,從鄭氏所處的時代、生平經歷、參與戲劇活動、撰寫之戲劇論文、搜集的曲藏、以及翻譯的劇作等方向,探討他在戲曲方面的研究成果。【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四庫全書》收錄台灣文史資料之硏究
    By 吳麗珠

    本書採文獻資料分析的方式,蒐集、整理並概述《四庫全書》中收錄臺灣文史資料內容之詳情。並參考其他文獻、論著,進行《四庫全書》有關臺灣文史資料之探討,分析其收錄臺灣文史資料的意義、特徵及價值。 期藉由《四庫全書》探索納入清版圖前的臺灣,了解清初臺灣文史發展狀況、風土民情,以反映清初臺灣政治、社會、經濟之概況,及臺灣文史發展脈絡。 《四庫全書》囊括了從先秦到清代乾隆以前的主要典籍,卷帙浩繁。本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全文檢索協助蒐集,經輸入「臺灣」二字對整個資料庫進行全文查詢,嗣據以彙整文淵閣《四庫全書》中臺灣文史相關資料,將其中具有研究價值之史料,摘錄並編輯成「《四庫全書》收錄臺灣文史資料一覽表」,附錄於本文之末。 本書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所著錄或存目書的臺灣文史資料為研究範圍。 此外,本書以臺灣本島為探討對象,並不及於今日臺灣行政區附屬之其他島嶼。至於禁燬書部分,約有三千多種,其中不乏與臺灣文史相關者,如「關於鄭成功史實者」,清室因其歌頌鄭氏或涉及鄭氏史事,皆加以燬禁,以致資料難覓,是等文獻都不在本論文研究範圍內。【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史略
    By 李曉虹

    本書對1949年以來中國大陸散文的發展做了縱向考察,同時對一些重點的或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做了深入分析。力圖通過縱橫交錯的歷史描述,探究半個世紀以來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文化蘊含,以期從散文創作曲折的發展歷程中探究更多的精神內容。 中國大陸散文半個世紀以來,走過一條曲曲折折的道路,其中有繁榮、有沈寂、甚至也有完全失聲的時候。筆者從當下生活的立足點出發,展開對於幾十年散文發展歷程的回顧。 從對當代散文發展史的描述中,我們看到一個事實:在心靈不自由的時代,在話語成為一種權力、一種號令,被規範、被限定的時候,散文家儘管在藝術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終,還是因為頌歌體的範式、以「時代精神」為準則的選材原則而限制了其發展。致使1949至1966的十七年中,散文留下許多遺憾。本書對十七年散文的反思,對於那個扼制自由、規範創作的時代的關注是基於對自由精神的強調,更是一種站在當下,對散文中的新的更高的自由精神的呼喚。因此,在對新時期散文進行描述時,突出強調了「多元複調時代與藝術共生局面的形成」。強調代表世俗化傾向的閒適散文與代表深度思考和理性力量的學者文化散文同時共存的意義,強調自由的散文應當表現人們日趨自由的心靈,並對這種自由加以藝術的提升。 作者在對散文進行縱向考察時,清晰地感到,五、六十年代散文在形式上的一個大缺憾,是將「形散神不散」作為一種規範化的構架。這「形」即是作品所用的材料,「神」即是那根思想的「紅線」。無論任何作者寫什麼,都要用思想的線串起來,而這根思想的線即是著眼於國家大事,寫當時的時代主題,為時代唱頌歌。這樣,許多題材被排斥在外,形式上也日趨格式化。當考察新時期以來的散文時,作者看到在散文形式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尤其肯定了一批學者在反對散文的格式化,提倡自由的創作形式方面所做出的認真探討。更展示了多元的時代自由的形式給散文帶來的新的生機。【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2003 海峽兩岸華文文學學術硏討會論文集

    2003 海峽兩岸華文文學學術硏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