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初葉出現了一代怪傑叔本華。他以卓越的語文才華和深刻的洞察力,用平易近人的筆法,條理井然的向我們道破人生的真相,揭開宇宙之謎。他的文章充滿智慧和雋語,讀來令人不忍釋手,哲學著作能如此引人入勝,當推叔本華首開其例。近代大思想家、文學家如尼采、齊克思、華格納、托瑪斯、曼等,都是受了叔本華的影響。本書收叔本華論文凡十一篇,如:論女人、性愛的形上學、關於思想、論天才、觀相論、關於瘋狂、生存空虛說、論自殺、讀書與書籍、文學的美學等,篇篇立論精闢,奇人奇語,令人拍案叫絕。
Ben shu gen ju ya se{692126}shu ben hua si xiang zhong zui ju dai biao xing de zuo pin bian yi er cheng, bing can kao le huo lin dao...
本书主要论及叔本华的主体思想,认为叔本华哲学的整个思想系所要阐明的“单一的思想”就是他关于主体的思想。对这个“单一的思想”的主体,叔本华从其作为认识能力的先验主体、作为表象和意志的主体、作为纯粹直观的认识主体和作为自由、道德与“虚无”的主体的思维进程予以揭示。本书试图指明,叔本华对主体的探索经历了包括经验、自在、审美和弃绝(包含同情)四个环节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叔本华从设定主客体对立开始,逐步演进并取消这一对立,最终确立“认识”自身为唯一永恒存在的自由主体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叔本华关于主体的思想之旅,也是叔本华关于主体思想的全部内容。
The lonely and great philosopher Schopenhauer not only studied his own philosophy, but also studied medicine, physics, botany, astronomy, meteorology, physiology, bones, law, mathematics, history, music- this is what he can discuss ...
跨世紀經典╳暢銷全球鉅作 有史以來最多人讀過的哲學書, 普立茲非小說獎得主威爾杜蘭成名代表作! ★「哲學入門必讀書單」次次上榜 ★哲學導讀最佳讀本 ★出版第一年再版22次,迅速譯成18種語言席捲全球 ▌杜威:「威爾杜蘭首先是一位歷史學家,他博學強識,能將過去與當下融會貫通,也因此,他又被譽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 威爾杜蘭以寓教於樂的文字,描述世界最偉大思想家的生平與成果,從蘇格拉底到桑塔耶那,深具無盡的啟發性。 《哲學的故事》已證明其存在的價值,它對渴求哲學整體觀點之人開啟了智識冒險與成長的前景,並在萬物最初與最終的恆久基本問題上,向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尋求最明智、最堅不可摧的答案。 作者簡介 | 威爾‧杜蘭(William James "Will" Durant,1885.11.5-1981.11.7) 曾獲頒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1968)與自由勳章(Medal of Freedom)(1977)。他花了超過五十年的時間撰寫廣受好評的《世界文明史》十一卷系列叢書﹝最後數卷是與妻子愛麗兒(Ariel)合著﹞。他的《西方哲學故事》(1926)比所有其他的書籍吸引了更多的人開始探索哲學這個主題。在杜蘭漫長的一生中,他始終熱情不減地致力於使哲學脫離學術界的象牙塔、走進常民的生活;而在宣導博愛精神與社會改革之類的人權出版品開始普及之前,他就已經是這類出版品的倡導者。杜蘭藉由他寓教於樂的作品,不斷帶給全世界的讀者啟發,激勵上百萬的人追求擁有偉大視野、理解及寬恕的生活。 譯者簡介 | 林資香 台北人,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學士,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廣告碩士。曾任職於廣告公司與航空公司,目前為文字工作者,專職編輯、寫作與翻譯,曾譯有《西藏禪修書》、《西藏心瑜伽2:合而為一雙人篇》、《與靈共存:一位靈魂療癒師讓亡者好走、生者安心的動人故事》、《希望之翼:倖存的奇蹟,以及雨林與我的故事》、《什麼樣的業力輪迴,造就現在的你》等書。
本书所选的诸篇文章, 即根据叔本华唯意志论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编译而成, 并参考了霍林道尔所选择的《叔本华论文集》的英译本, 把有关自然科学方面已过时的观念, 以及攻击黑格尔的内容删去或节选.
雲林縣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搖籃之一,2016年7月適逢台西風華藝文祭的辦理,復以財團法人台西文教基金會對於在地人文精神的推廣,明道大學應允規劃承辦「海口風雅頌──2016雲林縣現代文學研討會」,邀集台灣文學研究學者針對雲林縣作家其人及其時代之相關探討、創作文本之研究等議題展開。各篇論文多從文學作品切入而論及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與鄉土生活經驗,記錄雲林縣的風土面貌,展現各個文學家的人文關懷與鄉土情懷。
本書是作者四十年來散文寫作的階段總結,四十五篇文章,三分二是新作,匯編成五輯文字流麗、感情細膩的散文作品。作者以讀者、朋友、老師、女兒、母親、寫作人等身份,善感地向讀者展現她對社會、家庭、創作的感觸和見解,是一次「埋身」查看個人生命的歷程。
本书以王国维之性格及其所生时代为线索,探讨其治学途径的转变——由早期致力于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研究,及在后来轻生的原因,并对《人间词话》做了评价。
教育哲學辯證取向
唐君毅先生是近代中國最受人注目的一位思想家,惟大部分關於他的討論均忽視了其思想背後的問題意識:唐先生的思想實是對「唯物主義」所作的一個回應。至於唐先生回應唯物主義的方法,並非純然破斥唯物主義的不足,而是強調吾人當開拓一己的心靈,藉以從唯物主義中超拔出來。簡言之,唐先生是希望我們成為更健全的人,從而由最平凡的道理中察看出神聖的價值。本書嘗試以一嶄新的角度闡釋唐君毅先生的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系統地論述唐先生的哲學視域、文化理論與修養工夫,全書不但內容豐富,並有作者的獨特見解,其當對讀者了解唐先生思想的價值乃至當代新儒學的特色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