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入门
心理治疗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书中通过1000问这个新颖简明的编辑方法,让读者更方便、快捷的认识心理治疗的方式和方法,在每一个问答中,让读者充分了解心理治疗的所有细节。
本书向初学者介绍心理治疗的基础知识,包括基础性的理论概念和技术概念。
本书对心理治疗发展史上理论思想各异、实践方法各具特色的心理治疗取向逐一介绍,包括: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个体心理学、分析心理学、自我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日本心理治疗等。作者以精湛的写作,向读者展示了心理治疗背后跨文化与时代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影响,是一本了解咨询与心理治疗经典理论及其发展历史的理想入门书。心理治疗的学习者和从业者可由本书理解,各疗法如何通过使来访者清晰认识自身、认识世界助其走出心理困扰。
在這同時,像是杜斯安也夫斯基、卡繆,及卡夫卡這些作家也在他們的劇本、小說和其他著作中處理與存在有關的題材。如果你對這些作家、神學家 ... 他被稱為是存在主義之父( Lowrie , 1938/1962 ) ,部分原因是出於他反對黑格爾對人類理性的強調。生於 1813 年, ...
本書為曾文星教授先後所編著「心理治療叢書」裡的其中一冊。主要重點在於說明會談的要領,並討論心理治療的實際操作。是針對初學的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學家及心理輔導者而撰寫,以幫助讀者如何有把握且實際去進行心理治療上的會談與操作。 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是關於心理治療的會談與操作上的基本原則和要領。包括:如何選擇適當的病人做心理治療,如何開始治療上的會談,如何建立適合而有用的醫患關係,如何進行病情解析,做心理診斷,以進行所需的治療工作。 第二部分別闡述心理治療操作上的各個問題,包括:如何根據病情解析而選擇治療上的策略,選擇輔導的模式,按階段進行治療工作,處理治療上可能發生的各種特別問題,品審治療的效果,以及如何結束輔導過程。 第三部列舉整體性的各種案例,就各種病情與輔導的物件而做有關心理治療操作上的綜合性說明與討論。這些案例都是實際治療時所經驗的個案,用來做操作與會談上的講解。透過這些案例,前呼後應說明會談與操作的各種要點。 書中針對會談的操作與輔導的進行做系統性的介紹與說明,相信對於想學習心理治療的操作與會談的同道們會有所幫助。
本書為「曾文星教授心理治療叢書」的其中一冊。主要焦點放在說明對病情如何做解析,了解病人的病情來龍去脈後,建立輔導的策略,以便進行治療的工作。這可說是心理治療的操作裡最重要的課題,是施予心理輔導的核心工作。 全書按照人生發展的程序共分為五部,包括:孩童與少年、青少年、年輕人、成人,以及老人各部,運用華人治療者所經驗的實際個案而構成各章。每章均就三個層次詳加討論:˙個案報告與治療操作:包括會談的細節、輔導進行的過程與治療上的操作評論。˙病情解析與治療策略:根據治療上所得的觀察結果、關係上的表現,及透過會談所獲得的臨床資料建立整體性的病情了解,可建立治療上的策略及進行輔導的依據。˙理論探討與學理說明:就個案中所牽涉到而需要知曉的學理做適當的解釋與說明,可幫助病情的了解及治療要領與輔導方向的指標。 本書的目的,不僅是包括人生階段裡可能遭遇的心理問題及其治療的要領,並且就這些案例來闡明各種學說,企圖透過各章而盡量含括關於人的心理、病理,以及與治療有關的學理,可說是學說理論與實際運用並重的書籍。
文化與心理治療
中医心理学是传统中医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跨学科的探索。中医心理学跟西方心理学是不同的。现代心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发现它始终没有把情绪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把情绪和器官之间的关系搞得很清晰,很完整。而中医心理学注重躯体症状和心理的联结,注重情绪和脏器之间的关系。
本書重點在於心理治療的督導與訓練,主要目的在配合目前所需的督導方面之知識與經驗,促進心理治療的訓練工作。第一部為心理治療督導的概論,說明各種督導的目的、不同的督導模式,以及督導上需考慮的各種問題。第二部利用華人治療者所經驗的實際個案而做督導,依不同要點而分章,闡述與討論心理治療上需要督導的各種問題,包括治療者與病人關係上的督導。第三部說明如何由治療者本身進行有關心理治療的自我學習與運用,以提升治療上的水準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