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工作得越拚命,代表我越有價值。」 真的是如此嗎? ‧《如何用大數據強化人才力?》共同作者 拉哈芙.哈弗斯 時代趨勢新作 ‧「努力做到死」的工作文化下,你我都該閱讀的書 古希臘時代,有能力「不工作」的人才是菁英,才是成功的終極指標; 中古世紀時,工作被視為上帝對人類原罪的懲罰,因此也是種懺悔行為。 那麼,今日的我們為什麼要工作?還如此拚命? 處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被要求不停地創新、不斷地努力,像生產線上的工人一樣,持續以高效率產出創意。 工作成了生活的核心,長工時、過勞、缺乏睡眠和個人時間,是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引以為傲的榮譽勛章。 這種無止盡的忙碌破壞了我們的身心健康,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創造力,但我們似乎無法阻止自己。 難道你從未質疑過箇中原因?我們的工作價值觀,到底是如何形塑而成? 從工業時代來到知識經濟時代, 世人對生產力的依賴始終沒有消退。 但「效率」和「創新」是不兼容的, 我們被困在兩者之間,就像磁鐵的兩極,把我們撕裂了。 效率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創新則是知識經濟時代人人必備的能力。 目前多數企業組織的管理方式,正是追求創新,要求效率。 然而從根本來看,效率與創意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兩種特質。 效率=固定時間內做了多少事,個人的工作表現是可量化的。 創新=產出的過程是雜亂、隨性的空間與地點,無法用效率的方式量化。 當成功還停留在生產力、效率的多寡, 我們任效率綁架創意,產生過勞、耗竭,導致個人失敗, 企業、國家沒有培養長期的競爭力,難以跟上科技的變化。 對效率的追求、對生產力的集體偏執,反而成了危害創意的兇手。 ★工業經濟的起源是軍隊、政府對大量勞力的管理。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創新,處理大量非標準化工作。 ★當效率遇見創新,不能當作兩個單獨的議題。 ★目前仍崇拜效率為主的工作文化,已經成為一種警訊。 ★當知識成為主要經濟體,用效率思維追求創新,只是降低競爭力。 ★社會、媒體、企業仍吹捧、崇拜大量時間工作,產能為成功的象徵。 ★政府、企業要為了職業倦怠付出更大的代價。 ★面對AI/零工/共享經濟等趨勢下,創新能力低落將面對工作的危機。 ★後工作社會,你為自己找到出路了嗎? 本書從歷史、文化和生物學的角度,追溯人類與工作之間複雜、迷人和混亂的關係,帶領讀者理解從古至今有關工作的現象與發展。最後,我們如何在AI人工智慧、共享經濟與零工經濟蓬勃發展的當前,認知未來的趨勢及危機,做出正確的改變。
扛住當下壓力、突破中期停滯、長期維持無敵的最強自我管理策略MVP球星柯瑞、杜蘭特個人教練這樣締造傳奇 ★中職生涯最多勝、最多冠總教練洪一中盛情推薦:這本書告訴你無力感找上門的時候,該如何調整自己。 ★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績效教練全新力作 ★亞馬遜暢銷自我壓力管理暢銷書籍 為什麼有些優秀人士能一戰成名,卻陷入贏家詛咒, 有些卻能持續締造成功,成就傳奇? 關鍵不在於天賦,也不在更努力, 而是熱情耗盡後,你拿什麼驅動自己── 建立奪標心態,反向利用壓力、停滯、倦怠,啟動新成長循環,幫助你在每個決戰時刻集中注意力,隨時維持高績效表現。 本書作者小亞倫.史坦曾訓練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凱文.杜蘭特(Kevin Durant)、柯比.布萊恩(Kobe Bryant)等NBA傳奇球星,他是績效教練、籃球教練更是激勵人心的演說家,他長期與企業、體壇優秀人才合作,發現多數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但若想要持續奪標、維持高績效表現,則需要懂得讓壓力為自己效力的本事──也就是奪標心態:用紀律與習慣,擊退壓力、停滯、倦怠並反向利用這些感覺啟動新成長正循環。 ╲╲╲工作壓力、發展停滯、職業倦怠三階段調適重點╱╱╱ 持續優化表現的全方位的突圍指南—— ● 短期:幫助你最佳配置精力與時間並找回專注力,讓每個當下表現都能達到最高水準。 ● 中期:轉化停滯的焦慮,透過五大策略幫助你成功躍進。 ● 長期:在熱情耗竭後,如何自我調節,用紀律與習慣擊退倦怠。 本書除了透過三階段分享持續提升表現的自我調節策略,並在每一章節最後列出「建立奪標心態的行動步驟」讓讀者可以一步一步練習,轉化壓力、停滯、倦怠為正向動能,啟動新一波成長循環。 《奪標心態》適合追求高績效的讀者群,無論在日常任務上,或是面對大型專案、轉換跑道的新挑戰,都能透過實用的策略與行動步驟,讓自己在競賽中持續累積成功經驗,寫下自己的傳奇。 處理不完的工作,職場家庭兩頭燒,壓力堆積如山…… 好不容易努力振作卻又陷入不同困局,停滯感讓人喘不過氣 對工作失去熱情,對未來失去期待,揮之不去濃濃的倦怠感…… ...
知識經濟之路
自1996年以來,因經濟結構改變,台灣的失業率就一直居高不下。我們政府的就業政策符合時代的變遷?切合人民的需求嗎? 本書作者長期關注國內的失業問題、勞資關係,以及經濟發展,是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知名的學者。他在書中從「知識經濟時代的勞動市場」、「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與國家競爭力」,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三大面向,探討台灣在知識經濟時代,面對就業問題時,政府及人民應有的作為及應變之道。 就業問題牽涉的層面很廣,我們必須釐清政府與個人如何重新分配各自對失業與就業問題的責任,然後使用新的政策工具,負起各方該負的責任。想知道當政府已沒有保證全民充分就業的能力時,該尋找何種工具與政策來解決就業問題;想了解在「後終身雇用」的世紀,自己如何保有永續就業的能力,您就不可錯過作者的精闢觀點。
登陆未来: 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战略
你可以沒有心機,但是,你必須懂得人性的伎倆; 你可以不隨波逐流,但是,你要學會如何不踩雷; 你可以勇敢堅強,但是,別忘了認真面對悲傷。 凡殺不死你的,都會使你更強大。──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堅持每日不間斷發文的FB粉專「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版主,繼廣受讀者好評的《每道人生的坎,都是一道加分題》後,更深入書寫職場與人生。 在職場受了傷,錯把忍辱負重當善良的你,已不知該如何戰鬥? 認真工作,主管卻處處針對,身處不公平的環境,只能黯然求去? 被打壓、失業、轉職不順,該委屈求全,還是堅持到底? 陷入憂鬱和暗黑的人生谷底時,該怎麼自處? 那些職場走跳,無人傳授的生存潛規則,就讓莎莉夫人來告訴你,當你覺得退無可退的時候,依然可以轉換思考,繼續昂然前進! Part 1 職場篇:權力遊戲 .面對職場霸凌、搶功陷害、資遣逼退、不公平對待、被名人欺壓、言語暴力…… 第一時間思考如何保護自己,不衝動做決定,先判斷利害得失。穩立上風時,衝突不可怕;看清現實後,也要學會向現實低頭。 Part 2 職場篇:向上管理 .上司是推王、與主管不對盤、老闆做出錯誤決策 遇到推事大王,可漸次接收他的版圖;搞清楚上司心中主最在意的排序與他同步,才能不踩雷;沒有老闆喜歡員工當他的老師,別在無意間限縮老闆的權力。 Part 3人生篇:向死而生 .失業、憂鬱、痛失親人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失敗,因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成為我自己!卸下偽裝的堅強,誠實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與軟弱,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 面對暗箭與構陷,要學會保護自己、看透小人手段,即便受傷也能重新站穩腳步;在職場中要做稱職的演員,塑造獨一無二、令人難忘的個人形象,學會向上管理,自能無往不利;遇上生命低潮,如何處理情緒風暴、讓自己活得有底氣,為未來的十年預做準備。
越是活在嘈雜的時代,越需要一場靜謐好讀—— 建中老師邀你——!起!來!讀!書!凌性傑精選書單,親身傳授寫作祕笈。一場最全面、最耀人的紙上讀書會,42則暖心筆記與你為伴,解放生活桎梏,換取書冊間的璀亮輝芒!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張愛玲〈愛〉 潛入蕭紅的黃金時代,遙望呼蘭河江水悠悠,或自張愛玲《小團圓》、胡蘭成《今生今世》,拼湊絞纏大半輩子的傾城絕戀。當所有情感、真相任時間湮滅,一切破落壞朽之際,文字是最明澈的軌跡。於是蔡素芬的《燭光盛宴》,亂針刺繡般縫補舊時代女性欲望,王盛弘《大風吹:台灣童年》則溯回彰化八斗子老家,一路撿拾記憶,也尋回自我。到了二○一四年三月,立法院前人手一枝太陽花,羅毓嘉以詩留下證據,他說:「我只能死一次而已,像那天。」…… 當時光編結成書,被淘洗過的那些將永恆留下,讓人銘記,也讓人心安。 身處噪囂現世,請用一本書,為自己拉開一個寧謐宇宙。凌性傑憑其多年文學經驗,對生活、對人情悉心敏銳的洞察力,既是說書人,亦為領航者,帶著人們划向冊頁深處,經由廣袤文字填滿內裡孤獨。有書作伴,更能直視生命,平添過去不曾領會的意念和美學;蟄伏字裡行間的燁燁繁星,遂成現實中最溫暖的光照。 本書分三輯:「黃金時代」主要介紹各個文學名家及其重要作品,在動盪年歲如何冶煉文字?經過離合悲歡,如何以書寫療癒自身?透過深入淺出的導讀,完整俱現蕭紅、林語堂、張愛玲、魯迅等作者的生平事蹟與創作圖像;時代流過,至今仍飄散郁郁清香。輯二「陪你讀的書」為現代中文創作書評,從書寫內容、時代背景、技法文風細細品嚐,沒有艱澀難懂的論述,而透過簡潔筆觸深度剖析,切開華文創作層次分明的肌理。輯三「生活的重量」為引介國外貼近生活的文學譯作,探究性別、文化與社會諸多面向,知識與各種思辯隨之傾洩而出,體現文學落實於生活的實用性質。 【本書特色】◎ 42則精選書單,自經典文學言及現代生活的深情脈脈,全面關照青年與成人,適合親子共讀,更適合老師帶著學生,一同進入文學殿堂,分享閱讀樂趣。 ◎ 身兼詩人、作家與高中國文老師,凌性傑以深入淺出的語彙,縮短人與文字的距離;無論陷入生命囹圄或正逢青春迷途,閱讀皆是最好的陪伴。 ◎ 自重要經典叩問作者生平,爬梳為文間條條思路,溯游至創作源頭,作者本身也是一部巨大歷史,與作品兩相輝映,關於書寫的全貌也逐漸明晰。 ◎ 現代中文創作精采書評。含括散文、小說、新詩,更擴及飲食雜文和心理勵志,篇篇觀點獨具,以現代思維在閱讀中闢鑿寬廣視野。 【同聲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王盛弘(作家)王聰威(小說家)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 林良(兒童文學作家) 林明進(作家、建中老師) 范宜如(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陳美桂(北一女中老師)廖玉蕙(作家)羅毓嘉(詩人) 出版社 麥田 (城邦)
從操縱心智到壟斷市場、從散播仇恨到影響投票, 科技巨頭正逐步掌控人類生活和破壞民主自由, 如何監管這些演算法惡霸?抵抗這股數位暗黑力量? 「我們非常幸運,福洛荷以狠準的眼光和有力的財經分析探討科技巨頭……對於如何限制科技公司的暗黑力量,各界的辯論越來越熱烈,本書為此提供關鍵的貢獻,挑明科技公司應該對人們與社會真正的需求負起責任。──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作者,哈佛商學院榮譽退休教授 2019年廊燈商業書獎(Porchlight Business Book Award)年度商業書(Book of the Year) 2019年倫敦《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年度科技書(The Best Tech Books of 2019) 「切莫為惡」(Don’t be Evil)是谷歌創立初期的座右銘,當時的谷歌認為科技將帶來更美好的世界,但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谷歌、臉書或其他科技巨頭,都已將他們的創業初衷拋諸腦後。他們當年曾經努力創造的烏托邦,如今看來更像反烏托邦的寫照:運用數位監控技術在使用者不知情時喪失隱私,對散播假消息與仇恨言論消極作為,並以掠奪性演算法瞄準脆弱的使用者,操縱我們的欲望。 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谷歌合稱「FAANG」,已成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五大企業,他們藉由落差極大的資訊不對稱優勢,恣意運用我們的資料、操縱我們的心智、改變社會結構、破壞民主,只為無限制地提高獲利。到底這些已經快到不能倒的科技巨頭到底是怎麼淪落到這個地步的?這些曾經懷抱「數位烏托邦」理想的創業家們是如何成為窮凶惡極的壟斷企業,以不透明的演算法奪走個人隱私、富可敵國,用勢不可擋的力量操縱民主選舉時,還能逃避監管與稅負?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全球財經專欄作家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在她的新書《切莫為惡:科技巨頭如何背叛創建初衷和人民》(Don't...
絕世武功,招術不必多,38招說話技巧,教你迅速贏得人心,生活工作愛情交友無往不利!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一句話的力量,可以讓人離苦得樂,也可以讓人憤恨難消。可以讓你心花怒放,也可以讓你怒?衝冠!為什麼有人口若懸河,但是,你還是很難喜歡他?為什麼有人笨口拙舌,但是,你就是喜歡他?30秒打動人心作者,最新力著,教你如何一開口就讓人喜歡你。經營人際關係,最重要者首在溝通。溝通有各種目的,但是,創造人際魅力,讓身邊接觸到你的人,個個如沐春風,印象加分,讓你走到哪裡都受人歡迎,絕對是人人希求的。而且,這種「人際桃花」可不限於兩性相互追求的場域,無論是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在工作職場、在商業談判、在行銷業務、在婚姻關係、甚至在新的社群時代,如何一開口就切中人性,受人喜愛,以順利達陣,這可是門值得修習的妙學問!知名講師、暢銷書作者黃正昌從生活周遭所觀察、最貼切生動的實際案例、故事著手,逐一說明我們可以如何從基本功開始,例如肢體語言、表情、聲音……等等打造個人魅力;接著分別自職場、業務行銷、愛情、及社群新媒體等各個領域,一一打破溝通迷思。不是教你逢迎拍馬,不是要你虛偽、拋棄原則,也不是教你做職場「阿信」,只要領悟善用這38個說話技巧,不必舌燦蓮花,你也可以成為人際間的當紅炸子雞,處處受人愛戴!◎世上最迷人的聲音是——「不管這世界多大,有幾億幾千萬重要的事件發生,但此時此刻,在我心中,只有正在和我講話的你最重要。」◎什麼時候該說實話,什麼時候又該說禮貌正面的話?——關鍵在於「時機點」,而且說出的話要有共通目的,一定都是「為了對方好」。◎怎樣討老闆喜歡?——就是把事情做好啊,但這個「做好」是要依照「老闆的觀點」,不是你自以為是的……。◎怎樣才能做出有效的讚美?——準確的評語、別開生面、打到人心的讚美、以及適當時機的發言,缺一不可!◎業務成交的關鍵——善用「心機」與「時機」,在時機未到的時候,要培養感情;等時機到了,生意就自然會來。◎理虧者如何在談判中扭轉劣勢?——先讓自己被對方接受,靠著誠意的道歉,把對方的怒氣集中到自己身上;然後,不知不覺中將其它有利於己方的條件奉送給對方。◎討好老婆,總不能天天送花吧?——學學八點檔連續劇,試試「出其不意」,創造戲劇性的反差效果吧!幸福的婚姻要如何維持?——婚前要展現自己,但婚後要「捨己」。結婚不是「追求任務」以及「任務達成」,而是從「一個人追求任務」變成「兩個人共同追求任務」。出版社 布克文化(城邦)
★王丹第二段獄中回憶錄 ★從北大到哈佛,暢談美國政治流亡生活的全景式記錄 ★剖析自己與台灣的關係,及個人政治主張 在過去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我經歷過中國七○年代末的巨大轉折、八○年代理想主義的高昂;我參與過八九民運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我也在二十幾歲就承受了黑牢的煎熬;我見識過人生的險惡,我也體會過生活的溫暖;我在中國成長,在美國完成學業,在台灣工作;我是政治反對派,我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我更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我將要講述的這所有經歷,都見證了一個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 ──王丹 本書為六四民運領袖王丹的第一本個人完整回憶錄。由王丹親自執筆,藉由回顧他從小到大的日記,爬梳他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本書開頭即從王丹的童年成長經驗談起,以及中學時加入共青團,享受中國八○年代改革開放時期的美好時光;而他在高中時因為受到一本書的影響,使得他對共產黨忠貞的信仰產生強烈質疑,以至於之後思想轉向,成為北大校園中民主思潮的宣傳者,後來更成為八九學運的帶頭者之一,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變化。 王丹在本書中除了批露自身成長與心路歷程外,也試圖以呈現其個人記憶全像來完成其身為「六四」重要成員所應負的歷史責任──還原他個人所知所為的部分歷史面貌;他並以此審視角度來書寫「六四」及因「六四」入獄獲釋後,他為了民主運動再度入獄,及之後流亡美國十年的完整歷程。透過本書,王丹想傳達的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中,所見證經歷的一個時代。
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 宗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