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惑亂: 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

ISBN-10
9577305857
ISBN-13
9789577305855
Pages
297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8
Authors
巴特勒, Judith Butler

Similar books

  • 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

    本書為第三屆性教育, 性學, 性別研究暨同性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其中呈現的主題不但回應臺灣當下對性的社會焦慮, 也從歷史, 社會, 文化的角度檢視了性.別政治的佈局面貌.

  • 愛情必修學分
    By 蔡孟哲, 陳維平, 徐婕

    6堂結合理論與實例的愛情必修課×30個教學範例 大學愛情學分教學手冊 本書針對臺灣Z世代大學生情感和性別教育,以及其感情觀的考察,開展出六堂課,梳理戀愛關係或親密實踐中的性別迷思、溝通互動和交換、媒體文化與科技、自我概念與身體形象、伴侶衝突與關係暴力、多元性/別等重要議題和概念。 ●為什麼我的親密關係總是不長久?為什麼感覺我愛對方總是多一些? ●對方要我分享手機定位,否則就覺得我有做對不起他/她的事!這合理嗎? ●用交友軟體「暈船」,怎麼辦? ●我只是愛美愛打扮,為什麼他們要說我是迎合男性、物化自己? ●我不想拍親密影像,該怎麼與另一半溝通? ●我想裝扮成與自己不同生理性別的樣子,就代表我是同性戀或跨性別嗎? 每堂課都提供了完整的知識背景,彙整年輕世代容易感到徬徨的愛情/性別問題,並加上實用的教學範例與教學叮嚀,提供大學生的陪伴者(包含教師、家長、輔導與諮商老師、助教、研究生等)一套可供自學或於教學現場操作的教材,以回應當代社會及校園生活中普遍的性別及情感挑戰。 ※專文推薦 感謝有一群年輕的大學教育者看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與需求,用心地書寫出這一本教材,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循序漸進、娓娓道來,既有學理根據,又有實踐策略;既爬梳歷史沿革,也提醒自我反思。反覆貫串其間的,則是女性主義的思潮辯證,與性別多元平等概念的提醒。——蘇芊玲/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退休副教授 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我很心疼年輕人因為愛情而坑坑疤疤、跌跌撞撞的艱辛成長。因此,我們以兩年的時間慢火燉煲這本情感專書,希望可以陪伴著所有曾經受困於愛情蛹繭的人們,破繭而出、解放束縛,重新細細品味親密關係的甜蜜與溫暖。——張玉佩/本書策劃,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學務長 本書是推動大學性平教育、關心大學生愛情者的極佳學習指南,但書裡所探討與關心的,不只限於身處大學階段的青年朋友,也是每個在乎親密關係的人,必須認真思考、不斷學習的人生重要課題。——林奇宏/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各界推薦 李佩雯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暨社群媒體學系教授、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 吳翠松 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兼學務長、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師資人才庫師資 Lori 《體液週報》製作人暨主持人 Pei...

  • 當代廣電研究: 科技、產業與文化
    By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當今傳媒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多媒體、多元文化與多元族群跨界融合的時代。媒體之間的界線早已消融,甚至衍生出新的表達形式;不僅媒體自身跨界融合,傳媒所面對的閱聽眾,也在全球化與本土化兩股勢力的拉扯下,面臨多元文化與族群傳播的挑戰。 媒介創意產業人員,面對多媒體與多族裔文化的傳播環境,如何能夠將跨界媒體之媒材與功能發揮到極限,產生具有創意的影音內容?而傳媒在面對多重文化與多元族群的社會環境時,又該如何發揮大眾傳媒的社會功能,促進跨文化與跨族群之間的相互理解?這些議題,將是本書主要探討之議題,希望可以在媒體匯流與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使媒介內容與產業都能有新的想像與創新。【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 臺灣當代菁英女同志小說研究
    By 林佩苓

    從菁英而壓抑的八○年代,到充滿悲情氛圍的九○年代,臺灣當代女同志文學如何在新世紀走向多元而大眾化的轉向與質變?臺灣的同志運動或是學院裡的同志論述,具有高學歷的菁英族群向來是主要的引導力量;而相較於男同志,女同志顯然更流連徘迴於菁英校園之中。然而,菁英女同志角色雖居於較為優越的文化位階,卻似有其無法跨越的邊緣異境,乃至菁英女同志文本長年以來充滿無所不在的憂鬱氣質與死亡陰影。本書探討臺灣當代女同志因性別認同與文化階層的差異,所形成的菁英/邊緣位置游移現象。以九○年代劇烈變動的氛圍中,十分具有「典型」菁英女同志意義的已故作家邱妙津的小說為主,並以其他同時期的女同志文本,例如林黛嫚、張亦絢、杜修蘭、曹麗娟等其他作家的作品為輔,論述女同志小說中的菁英氣質,及菁英女同志不同於社會學研究中所關注的T吧階級女同志的既中心又邊緣的性/別位置與文化位階,並思索這種依違於邊緣與中心的文化位階所呈顯出來的菁英認同與邊緣想像,如何延續並深化性/別位階與愛慾身體的複雜糾結。

  • 打開性/別
    By 黃結梅, 陳桂連, KIRIKO

    主流文化及社會道德規範往往以二元對立角度界定男女特質,影響著每個人的性和性別(簡稱性/別)實踐,也大大限制了人們的性/別想像和實踐空間。例如中性打扮的女人、愛上男人的男人、閱讀色情物品的女人、性工作者……常常被誤解、嘲笑。雖然愈來愈見有更多的同性戀、跨性別等性/別小眾現身,性/別平權運動的發展也讓社會有更多途徑聆聽到不同的聲音,但大眾傳媒對非主流性/別行為的報道仍普遍只停留於獵奇,所塑造的形象較為刻板,或偏向負面。隨著我們可以接觸有關小眾的資訊增多,誤解和偏見是否就能減少?如果我們只是用置身事外、事不關己的心態閱讀小眾的故事,那麼大眾vs小眾的二元對立似乎依然牢固。 可是,「大眾」與「小眾」其實皆生活於同一個社會性/別文化下,「他者」的生命故事未必與「我」無關。因此,本書試以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多元性/別的存在和空間,通過呈現一些不為主流關注的性/別經驗,讓讀者對「她/他者」和「自我」、對「我們」共同所處的社會文化都有新的認識。書中作者以嶄新的題材作研究,親身與不同人群接觸及交流,大膽真切地剖析敍述性/別研究中的父權文化下的異性戀實踐、矛盾下的身份協商、性小眾與酷兒,研究包括:三陪小姐的真實生活、夜蒲女性的性解放、女性使用色情物品的經驗、基督同志的困境與身份協商、新一代中國農村女性的性禁忌、男中學生的性主體、女性的BL性情文化、男嫖客的嫖妓文化、中性打扮女性的性別角色和身份、男女同志的多元性別特質、Cosplayers的性別操演等。

  • 罔兩問景 II:中間物
    By Nicholas de Villiers, 張馨文, 劉人鵬

    ... 《龍紋身的女孩》,台北:寂寞。( 2009 )《玩火的女孩》,台北:寂寞。( 2010 )《直搗蜂窩的女孩》,台北:寂寞。外文書目 Bahng , Aimee . 2018. Migrant Futures : Decolonizing Speculation in Financial Times . Durham : Duke University Press . Berlant ...

  • 文學中的性別
    By 曾友俞

    生活中的性別議題無所不在, 本書從精選的文學書籍與電影出發, 帶領讀者認識何謂女性主義、何謂性別平權。 ☆讀《愛的自由式》,破除對T跟婆的誤解 ☆讀《惡女書》,明白真愛超越性別 ☆讀《82年生的金智英》,體會現代女性的生活困境 ☆從北一女擺攤事件中,看見房間中的大象 ☆從性侵犯鈕承澤登上身心靈雜誌,看見社會的多重面貌 社會建構了許多我們認知為現實的概念,上個世紀中葉之後我們知道性別(gender)是社會所建構的,女性的樣子是被社會期待著的,但男性也同受其迫,社會中的個體無論任何身分都不會是局外人,因為男性的樣子也是被期待著的,就如同先前所述:所有人都被這個社會所壓迫著。就如同張娟芬關於這個社會壓迫型態所說的,我們若要獲取自由──無論男性或是女性,就必須要破毀掉壓迫與支配,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是自由的,而不是身處在枷鎖之中。 本書從市面上出版有關性別文化的書籍中解讀社會對於性別意識的理解與應用,試著讓對於女性主義哲學研究專書望而卻步的讀者,從較輕鬆、較軟閱讀的道路,正確認知女性主義之所以在現代社會被提出的重大意義。

  • 性屬關係: 性別與社會, 建構
    By 王雅各

    性屬關係: 性別與社會, 建構

  • 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 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
    By 辛金順

    本書以「身體的國族敘事」探討梁啟超、魯迅、郁達夫、洪靈菲、老舍、巴金、路翎等人的小說文本,揭開晚清到民初,中國現代小說中隱藏的國族想像。從魯迅觀看砍頭和喊出「吃人」的第一聲開始,中國現代小說家便懷有一種知識份子內在的巨大焦慮感,不斷通過各種擬實的書寫(國民性批判、鄉土、革命等等),曲折的指認出前方一個更大的主體──國族,將身體置之於感時憂國、血與淚的幻思之中,去想像、甚至隱性的去建構一個現代化的烏托邦:一個富強的「中國」。【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製作】

  • 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
    By 上野千鶴子

    Girls, be ambitious!  從家庭、校園、感情、職場到社會, 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性別議題,妳意識到了嗎?   性別的刻板印象是怎麼形成的? 想當全職主婦難道不行嗎? 所謂的「女子力」其實是一種詛咒!? 錯的明明是色狼,為何受害的女性還會被譴責? 女性專用車廂算是一種逆向歧視嗎? 身為女兒就應該負責照護年老的父母? 女性求職路上陷阱一籮筐!? 性別歧視是不是沒有終止的一天?     •東大名譽教授、《厭女》作者上野千鶴子最新力作   •完整收錄2019年度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詞     書中內容大大突破性別分野,我認為不分性別的青少年都該閱讀,若有父母因為沒有養育女兒就錯過這本書,那就太可惜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擁有「覺得不對勁」的權利,而且不分性別,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自由選擇,過得自由自在。──諶淑婷(文字工作者╱性平教育講師)     這是一本為女孩而寫的書,家長、老師也應該看一看,沒有集合全宇宙的力量,要達成性別平權的目標,仍會走得跌跌撞撞。……上野教授以女性主義者及教育者的角度,為女孩寫下此書,社會不動,女孩自己動,一代一代地接力打造一個「任何人都不拘泥性別的社會」。──謝美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