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
ISBN-10
9578654707
ISBN-13
9789578654709
Category
History / United States / 20th Century
Pages
46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9-08-21
Publisher
讀書共和國/八旗文化
Author
生井英考

Description

從海洋帝國到空中帝國,世界史的巨大轉變──

二十世紀不只是「戰爭世紀」,也是「美國的世紀」!


從兩次世界大戰、越戰、冷戰,到中東的反恐戰爭……

庶民培育的航空文化,最終如何形成「空中霸權」?


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經歷了「陸上帝國」――羅馬、蒙古、「海洋帝國」――大英帝國,接著在進入現代後,最終到了競相爭奪「空中帝國」寶座的階段,而現今被視為最強的「帝國」,就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自建國以來,原本只擁有輕裝常備兵力,但進入二十世紀後,便開始踏上軍事化之途;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終於成為擁有世界頭號軍事力量的國家,其中尤以空軍力量為最。


美國的航空產業史,嚴格說來是在萊特兄弟成功試飛多年後才正式展開。弔詭的是,從政府到軍方,一開始並未全力支持這樣的庶民行動,這是因為美國向來以「神選之國」自傲,在一戰時期仍舊持有厭戰心態,相信憑藉東西兩面巨大海洋便能置身事外,軍力自然無法與歐陸各強國相比;直到發生珍珠港攻擊事件,美國才被迫改變參戰態度,而總動員體制的全面展開、「大型化、高速化、遠距離化」發展的航空兵力,以及制空論等學說的支持,都是美國走向空中霸權的原因。


本書正是從軍事社會史的角度來描述這段過程,為了不讓二十一世紀成為新的「戰爭世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這段尚未遠離的歷史。


■肩負起美國「航空文化」發展的,是來自民間的庶民力量。

對天空的憧憬而誕生的航空文化,究竟如何催生軍事霸權?


如今我們所知的美國社會樣貌,是在十九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世紀轉換期」,經過一連串變化所成形。其中,引導美國成為空中帝國霸權的航空文化,便在此時萌生於庶民社會: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出身於北美中西部的自耕農家庭,屬於典型的新教徒;他們於一九○三年時,經過三年的實驗終於在偏遠的美國鄉下試飛成功,從自營工坊的工匠成為飛行英雄。一九二七年,完成紐約到巴黎不著陸飛行的移民之子林白,風靡大西洋兩岸,掀起了二戰前稱為「翼之福音」的飛行熱潮。


相較於菁英分子,美國最初的「航空文化」便是由萊特兄弟與林白代表的「庶民」所擔當的。十九世紀末,萊特兄弟的「飛行者號」首度讓人類飛上了天空;二十世紀初,飛行器快速發展,人類終於實現了「飛行之夢」。但是,庶民孕育的航空文化一旦進入軍事領域,便成為各國競相爭逐的戰場,最終更為人類帶來了名為「轟炸」的惡夢。


■總動員的另一面:鼓勵黑人與女性加入部隊。

軍方重用與消弭社會歧視,雙重難題的漫長考驗。


在二次大戰期間,最能象徵美國在總動員方面的理想性嘗試之一,就是在黑人社群有組織地推動稱為「Double V」的宣傳活動:一方面鼓吹美國黑人以公民身分為國家的勝利貢獻己力,另一方面打擊種族偏見,促使黑人積極團結,以「打倒國內與海外戰場上的敵人」為目標,在種族歧視與戰爭上贏得「雙重的勝利」。


若把嚴重遭受歧視的黑人的自願性參戰,視為是二戰期間美國總動員體制的象徵,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範例,那就是女性的動員。女性加入部隊的任務範圍,除了前線的戰鬥、包含補給在內的戰鬥支援任務,以及醫護兵的工作之外,幾乎遍及所有領域。


然而,軍隊中不只存在偏見和歧視,甚至還有嚴重的趨勢。女性隊員大多擔任文書工作,只為了讓男性從文書工作中解放、專心戰鬥,同時也能盡量避免女性隊員與男性士兵接觸,預防風紀紊亂。在這種情況下,「男」與「女」的領域被明確區分。但很有趣的一點是,當軍隊要向社會宣揚女性存在的必要時,經常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女性特質」和「男性特質」彼此交集的形象。


■思考未來的世界會走向何方時,首先應認識美國崛起的道路!

分析當代圖像的背後意涵,從獨特觀點重新審視「戰爭世紀」!

 

空中戰爭是在一戰時開啟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空兵力的質與量皆快速進步,使用方式也變得多樣化,發揮出足以控制戰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空防理論也隨之而出現,美國逐步轉化成現在的「空中軍事大國」。


「戰略轟炸」的戰術便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因應而生,使得許多人對二戰的印象,就是從空中降下的爆彈之雨將街道化為焦土。也因為航空路線的發達,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任何稱之為偏僻地區的地方。儘管航空創造出一個「大同世界」的願景,但也同時帶來一個恐怖的隱喻:「一個世界,或者全無」(One World or None)——因為透過航空,核子武器也能被搬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輕易摧毀該地。


從飛機的發明開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越戰、冷戰,九一一事件及中東反恐戰爭,軍用無人機捕殺賓拉登,作為戰爭世紀的二十世紀,也是美國作為空中帝國的世紀,並一直延伸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本書作者從文化學、社會學的角度切入歷史,回顧這個「非正式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除了引述文學、報導等文本資料,也分析許多圖像背後的文化意涵——例如:將夢想託付給飛行機械的「翼之福音」時代、圍繞「珍珠港」的巧妙宣傳、在越戰殉職的女性攝影師、「九一一事件」的社會性心理創傷等等,從獨特的視點和題材,重新凝視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世紀」。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作者生井英考在書中說道:「對日本人來說,好像很瞭解、實際上卻意外地並不瞭解的,就是美國這個國家。」事實上,這點對於台灣來說也一樣。我們對真正的美國了解太少(可參考八旗的「美國觀察」書系)。本書並非從一般常見的政治史、國際關係史的角度,而是從文化史的面向,描繪誕生此一戰爭惡夢的「美國世紀」。其中美國的庶民文化精神和空中帝國的關係,非常值得台灣人省思。


本書的啟示是:

美利堅合眾國這個「非正式帝國」和歷史上的大多數「帝國」不一樣:它在十九世紀末被評為「天真的年輕國家」,其深厚的庶民社會裡保有對空中文化的巨大熱情。然而對空中文化的熱愛和成為空中帝國是二回事。


它被動參與的「戰爭的二十世紀」幾乎都和保護這個庶民文化精神有關。吊詭的是,美國本土二次被外來的空中力量所攻擊,一次是珍珠港事件,一次是九一一事件。所以,理解美國的回應方式,也應回顧型塑其帝國樣貌的空中力量,才能深入理解:美國為何可以成為牽動世界局勢的空中帝國,為何在今天可以發展出SpaceX這種私人航太公司。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2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Similar books

  • Slavery, Race, and American History: Historical Conflict, Trends, and Method, 1866-1953
    By John David Smith

    See George D. Terry , “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the Insurrections in Saint - Domingue ... iiin , 65n , 66n ; John D. Duncan , “ Servitude and Slavery in Colonial South Carolina , 1670–1776 " ( Ph.D. diss .

  • Class Struggle and the New Deal: Industrial Labor, Industrial Capital, and the State
    By Rhonda F. Levine

    New York : Macmillan , 1940 . Sherman , Howard J. Profits in the United States : An Introduction to a Study of Economic Concentration and Business Cycles . Ithaca ,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1968 . Shively , W. Phillips .

  • The Watergate Crisis
    By Michael A. Genovese

    Recounts the events of the Watergate affair; identifies key players; and presents essays on its impact

  • The 1980s
    By Bob Batchelor, Scott F. Stoddart

    In another first , Diahann Carroll joined the cast as Dominique Devereaux , a chanteuse once involved with Blake . Carroll's became the first African American to appear as a series regular on a major serial drama .

  • 1927: A Day-by-Day Chronicle of the Jazz Age's Greatest Year
    By Thomas S. Hischak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31 of 1927, the entries in this book cover every major news event—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of this pivotal year in history.

  • The Vietnam Experience: A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ongs, and Films
    By Kevin Hillstrom, Laurie Collier Hillstrom

    Hal Ashby Screenplay : Waldo Salt and Robert C. Jones ; based on a story by Nancy Dowd Principal Cast : Jane Fonda , Jon Voight , Bruce Dern , Penelope Milford , Robert Carradine Year of Release : 1978 ( United Artists ) American ...

  • 1969: The Year Everything Changed
    By Rob Kirkpatrick

    Dennis Wilson of the Beach Boys reportedly hooked up with two of Manson's female followers, and soon Manson and his Family had moved into Wilson's mansion, uninvited. While in prison, Manson had learned how to play guitar from Alvin ...

  • The Sixties
    By Richard Avedon, Doon Arbu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ll the rhetoric and all the poetry, between the words of a Black Panther and those of a rock star or a pacifist, between the scars of a pop artist and those of a napalm victim, have haunted and informed the ...

  •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the 1984 Elections
    By David W. Rohde, Paul R. Abramson, John H. Aldrich

    ... Leslie - 11 Kleppner , Paul - 120 , 125 , 130 , 131 Kostroski , Warren Lee - 259 Kramer , Gerald H. - 205 - Ladd ... Jackman , Mary R. - 128 Jackman , Robert W. - 128 Jackson , Andrew - 73 , 292 Jackson , Brooks - 261 Jackson ...

  • Rise of Conservatism in America, 1945-2000 + Abraham Lincoln, Slavery, and the Civil War + Lyndon B. Johnson and American...
    By Booker T Washington, Bruce Laurie, Professor of History Ronald Story

    Rise of Conservatism in America, 1945-2000 + Abraham Lincoln, Slavery, and the Civil War + Lyndon B. Johnson and Amer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