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聖戰》
縱橫歐洲三百年,攻無不克的海狼傳奇
★《紐約時報》暢榜圖書
★長駐Amazon北歐歷史榜圖書前十名
★書評網站Goodreads 千人以上4顆星評價
一群橫掃歐洲大陸、攻無不克的海上戰狼
一段由長船與戰斧、欲望與貪婪主宰的血腥歷史
歐洲歷時三百年,人民惶惶不可終日的「維京時代」即將拉開序幕
西元七世紀的不列顛,在羅馬帝國崩解後的兩百年,
西元七九三年的六月八日,
自此開始的三百年,維京人將縱橫歐洲大陸、不列顛、冰島、
【中古歐洲三部曲簡介】
《諾曼風雲:從蠻族到王族的三百年》
他們是維京人的後裔,現代英國、法國、義大利人的先祖。
《十字軍聖戰:基督教與伊斯蘭的二百年征戰史》(
這場由教宗烏爾班二世號召,長達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運動,
出版社??馬可孛羅 (城邦)
本书讲述了维京人在公元8世纪到13世纪的兴衰史, 呈现中世纪欧洲最为野性的一面.维京人是著名的北欧海盗, 从公元9世纪开始大约300年中, 他们在欧陆各处大肆抢劫, 破坏, 很少失手.维京人用这种方式摧垮了强大的查理曼帝国, 使得人们组织成更能有效组织防御的封建小国.这样, 一群不信基督的海盗用一种残酷的方式永远改变了欧洲.
本书讲述了维京人在公元8世纪到13世纪的兴衰史,呈现中世纪欧洲最为野性的一面.
“香港的主流敘事要麼從西方看香港,要麼從香港看香港,或者從香港看中國,很少從中國看香港。如果有,也往往從歷史上的中國,而非從當下的中國或未來的中國看香港。殖民统治不僅意味著領土的割佔,也意味著由此造成心靈的割佔,而心靈的割佔導致自我認同的變化慢慢地將領土的割佔正當化了。在這個過程中,文化與政治交織在一起,牽動了香港故事中的悲歡離合。” 正是圍繞殘留至今的“心靈割佔”問題,在香港回歸25週年之際,強世功教授對其名著《中國香港》進行了全新增訂,用超過原版一倍的篇幅,從大航海以來全球“帝國—文明”秩序的互動視角出發,以史帶論,講述九七之前香港問題的來龍去脈,展示香港在港英統治者與華人精英的互動之中、香港內部不同勢力的較量之中、中英兩國的博弈之中,以及全球大國競爭、道路選擇和秩序重建之中的顛簸沉浮;更提出“以香港為方法”,充分利用這塊文明融合的“新邊疆”,不僅解決香港人心回歸的緊迫現實問題,更思考中國崛起和文明復興的長遠戰略問題。
★中古歐洲三部曲:《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十字軍東征》首度在台面世 ★英語世界公認,最會說歷史故事的作家歐洲中古史專家.布朗沃思2017年最新著作 ★Amazon 4 ...
一戰過後,帶給歐洲的不是和平, 而是一連串悲慘的戰亂, 並宣告「歐洲內戰延長」的時代到來! ★ 20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戰百年必讀佳作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好書 ★ 獲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協會(WW1HA)頒發湯姆林森獎(Tomlinson Book Prize) ★ 市面上唯一一本探討歐洲所有戰敗國之作 ★ 民主為何沒有帶來和平?本書解釋為何帝國滅亡後反而內戰四起 ★ 特邀臺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伍碧雯作序推薦、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周惠民背景導讀 一戰可說是歐洲秩序混亂的開端: 極端主義出現、大型帝國瓦解、民族革命四起, 讓歐洲人民落入比一戰更悲慘的暴力循環中,永無寧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大部分的歐洲人以為一戰僅是將原本巴爾幹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的混亂情勢導正,迎向更穩定的局面,可讓人民回歸和平無爭的生活,沒想到戰事不僅讓全歐洲淪陷戰場,還持續了四年之久,而一九一七年以降,戰爭本質轉變,以消滅異己為目標,視暴力為唯一手段,也為往後的歐洲革命戰亂埋下伏筆。 因此,一戰的終結並未帶來和平,對戰敗國的人民而言,反倒陷入更殘暴、更恐怖的戰亂之中。從戰敗國所處的東歐、中歐到東南歐連接形成「弧形暴力地帶」,在這些國家及地區,因大帝國的瓦解而分裂成小型民族國家,當中極端主義崛起、內戰頻傳、民族革命四起,甚至發生跨國武裝衝突,導致歐洲內戰延長。進而醞釀未來二戰發生的種子。 這是一部還原戰敗國人民再度身陷戰火的悲慘故事。作者葛沃斯將焦點放在戰敗帝國,他蒐集這段時期各種資料、文獻,重現史實,試圖完整探討當時歐洲各戰敗國的狀況:各國是如何結束一戰,又是如何開啟戰後的內戰與革命。若能釐清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三年間的戰亂真相,就能了解歐洲二十世紀的暴力循環的運作,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原由的背後祕辛。 ◆專文推薦 伍碧雯│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背景導讀 周惠民│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人文中心主任 ◆好評推薦 杜子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周雪舫│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神話學研究的曠世巨作傳誦百年不衰,首度引進中文世界翻開書,眾神、惡狼、巨人兀自爭亂不休,北日耳曼神話的瑰麗世界躍然紙上。.《魔戒》中的戒指、中土世界設定與北歐神話息息相關。.「神魔之塔」中的費雷、赫拉、毒龍尼德霍格、女武神等人物皆出自北歐神話。.渾丁、沃坦、布倫希爾德等神話人物亦現身華格納著名歌劇《女武神》之中。.焦孟不離、亦敵亦友的索爾與洛基經漫威重新詮釋,造就電影《雷神索爾》。由冰與火碰撞而成的北歐神話蘊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靈感與想像,可謂西方文學與藝術的根源,戲劇、童話、歌劇、文學,無處不見其神話原型。德國著名古典學者保羅.賀爾曼(Paul Herrmann, 1866-1930)以其博大宏深的研究,採擷冰島、挪威、瑞典的民間傳說習俗,深入探討《埃達詩歌》、《因林格傳奇》、冰島的《古代傳說》等傳統文獻,加上考古學和字源學的佐證和推敲,構築成一部詳實完備的北歐神話總論:斯堪地那維亞傳奇裡的諸神一一躍然紙上,愛瑟神族、女武神、沃坦和奧丁、芙蕾葉和芙麗格、天空之神提烏斯和提爾、巴德爾、索爾和洛基;北歐神話屬於泛靈論信仰,除了諸神之外,大自然森羅萬象當中也莫不充滿神靈:山川水澤裡的精靈、妖精、侏儒、巨人;北歐民族也盛行祖先崇拜以及靈魂不滅的信仰,於是也有種種守護神和家神、亡魂和夢魔的傳說。關於他們的種種民間傳說和故事,是童話、戲劇、奇幻文學、歌劇源泉不竭的靈感原型。本書不僅是一部北歐神話研究的傳世經典、更是探索西方文學和藝術的奠基著作,整體而言,堪稱神話學研究的曠世巨作。自1903年問世以來,其第一手報導的可信度,涵蓋內容之權威、完整,無人能出其右。全書概分五大部:一、靈魂信仰二、從靈魂信仰到自然崇拜的自然轉向三、自然崇拜:諸神信仰四、獻祭儀式五、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像?出版社 商周出版 (城邦)
1921-2021蒙古國獨立百週年 臺灣首見呈現20世紀以來現代蒙古國史的權威之作 蒙古國——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 在龐大野心威脅下,從自我覺醒到認清現實, 一路顛簸但也逐步走出對自己最有利的獨立之路。 在僅僅一百年多一點的時間裡,蒙古國經歷了1911和1921年的革命;還經歷了作為蘇聯附屬國的70年;以及作為一個完全獨立國家的將近30年時間。這段百年史因其夾在中俄之間特殊的地緣政治而足以成為許多邊緣小國該關注的借鏡。 傲然於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巨人 現代蒙古國被夾在兩大強國——中國和俄羅斯的中間。當西方提及蒙古時,總是把它輕視為一個被強大的鄰國主導的又小又不重要的國家。蒙古國目前的人口也許很少,但它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面積僅比伊朗略小,但比土耳其和法國都大得多。而且,決定蒙古國在現代世界中角色地位的主要是這個國家的戰略位置,而不是它的國土面積。 作為最重要的蒙古國研究的專家之一,邁克.迪倫帶來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 邁克.迪倫在本書中講述這個迷人國度的現代歷史。他審視了這個國家曾經發生的鎮壓歷史、對該國佛教徒的屠殺、在蘇聯統治和獨裁統治下的痛苦經歷和腐敗的歷史。但如今,它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它現在有一個運作良好的議會民主制度,廣泛地代表了蒙古國各民族的混合。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雖是另一個問題,但當這個國家開始對世界事務產生自己的影響,這本短小精悍、尖銳而權威的《蒙古國》將會成為關於該地區歷史的一本經典之作。 蒙古國的經驗很重要,它作為夾在俄羅斯熊和中國龍之間的小國,在和兩個強大鄰國的交手過程中,為了國家和獨立所作出的奮鬥凸顯出了許多地緣政治帶來的壓力和妥協,非常值得許多國家借鏡。 邁克.迪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第一本』,這本書是第一本對現代蒙古國從西元二十世紀初一直到當今時代的研究。他審視了那些重大歷史事件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了蒙古國的國內政治、全球和區域關係影響,以及它的經濟政策等主題,並通過一些著名的、有影響力的個人來審視這個國家的發展。他針對一些英語著作所進行的批判分析,挑戰了一些長期以來的看法,這其中就包括對喬巴山在1930年代政治暴力中參與程度的論述。本書適合大學生和各領域的學者作為非本專業領域的課外閱讀讀物。對於那些從事蒙古相關工作或是身在蒙古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是一本實用書,迄今為止,他們仍然缺少一本能涵蓋現代國家發展的專著。──英國利茲大學蒙古研究名譽研究員朱迪斯·諾德比博士(Dr Judith Nordby)。 ★專文推薦 蔡偉傑/深圳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專文導讀 藍美華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孔令偉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暨歷史學系博士 王信賢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朱振宏 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喝茶好時代,就在大宋 【宋朝點茶】磨茶粉,注熱水,拌出綿密泡沫,就是好茶 【茶沫作畫】轉動茶碗,茶沫散開,茶湯表面盡顯其妙圖案 【文人鬥茶】文人雅士,三五成群,比茶具、拚茶藝、鬥茶香 茶聖陸羽無緣趕赴的宋朝茶宴,等您親自上席就座,品嘗絕妙滋味! 宋朝喝茶,超講究! ‧茶葉採收期僅驚蟄前後十天半月 ‧只能用指甲掐下「一心」嫩芽,旁邊「一葉」都不要 ‧宋朝茶具竟被加官晉爵,個個以官位命名 ‧極品宋茶比黃金還貴,有錢也喝不到 ‧惠山泉、竹瀝水,好水才能配好茶 透過作者詼諧輕鬆的口吻,本書深入淺出地解說宋代採茶、製茶到喝茶的過程,讀者能夠一步步認識並掌握宋代茶文化。 自唐朝起,喝茶在中國變得興盛,甚至影響當時的日本開始學習、仿效。到了宋朝,泡茶方式由煎茶轉為點茶,手法比唐代更講究,喝起來不苦不澀,甘甜而清香。宋、元之時,更是流行以點茶方式進行鬥茶。而明代興起以炒茶方式製茶,點茶便逐漸沒落。目前與此法相似的便是日本的茶道,不過滋味可說是大異其趣。 書中引用大量茶類古籍等歷史資料,並提供全原文及白話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參考、對照。
然而達爾文和他那個時代的種族主義以及「達爾文主義」天差地遠,這點不可不提。 ... 更進一步把非洲婦女和娼妓拉上關係,原因是當時的人認為妓女的生理構造比較原始。1893年義大利犯罪學家暨醫師龍布羅梭(Cesare Lombroso)發現許多證據,可證明「返祖現象在 ...
傳統的大廟,除了興建起源多有傳說, 廟中的祀神,也不乏有離奇又富故事性的傳奇。 與神同行,跟著廟宇達人來個拜拜開運之旅, 神明加持,包管財運亨通、運勢暢旺! ★兼具廟宇介紹、美食推薦與好遊景點的旅遊書 ◎如果「拜拜」歷經上千年而未式微,給予「凡人」心靈依靠。無疑是穩定台灣社會的力量。而普遍也流傳著求財、求姻緣、求子的名廟,除了「保佑」的功能之外,還有哪些值得參訪。其實,傳統的大廟,除了興建起源多有傳說,廟中的祀神,也不乏有離奇又富故事性的傳奇。而這些祀神,也各有專職「神通」,精彩的故事也值得閱讀。如果,「拜拜」不僅是祈福,而帶有歷史與文化的閱讀,不也是文化傳承,讓「信仰」更有見聖賢而思齊的意義。 ◎本書從廟宇的分類、常見的祀神、拜拜的規矩及台灣祈福好廟等依序介紹,讓「拜拜」這件事,不再只是「拿香跟著拜」,而讓每一次的「拜拜」都像是走訪一座小型博物館,閱讀豐富的民俗文化。而且,不同的廟宇,也各求財祈福之道,在每座靈驗好廟的內文中,也將一一介紹,讓「拜拜」更得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