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理學: 密宗瑜伽科學觀

ISBN-10
9579382182
ISBN-13
9789579382182
Pages
248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1999
Author
辛格

Similar books

  • 生物心理学: 英文版
    By James W. Kalat

    本书分别论述了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突触,神经系统的解剖构造,脑的发育和可塑性,感觉系统,觉醒与睡眠,生殖行为,情绪行为,心理障碍等问题.

  • 發展心理學: 以生物, 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
    By Robert V. Kail

    發展心理學: 以生物, 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人類的發展

  • 生命科學觀: 瑜伽心理學
    By 雪莉.普羅巴.阮將.沙卡

    人來到這世上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從靈性修持,一個人應從事社會服務、學習、博覽群書並幫助他人,人所做的每一件事,目的就是為了鼓勵並加速靈性修持的過程。靈性修持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在世上不論你做了什麼,都應著眼於提升自己的靈性修持及幫助他人的靈性修持。人類來到世上是為了要靈性修持,是為了要更加接近至上的控制者,更接近至上的目標,更接近至上意識。因此人類的行為不應像動物一般,不論做什麼,他們都會以能加速其靈性修持進步的方式來做。一、食物‧細胞‧身體與心理的發展二、大腦記憶和超腦記憶三、夢、心靈感應的洞察力與千里眼四、鬼與邪靈五、超腦記憶六、人類的兩種探求七、神祕學與瑜伽八、知識的能力(一)九、知識的能力(二)十、知識的能力(三)十一、知識的能力(四)十二、知識的能力(五)十三、鬼是幻覺嗎?十四、本能與虔誠十五、心理學問答錄十六、個體小宇宙心理渴望的四個範疇十七、生物心理學十八、生物上的變化導致心理的變化—反之 亦然十九、脈叢結與微生命二十、靜坐問答錄二十一、腺體與次腺體二十二、心量的擴展二十三、靈性的修持是達到極致的修持法門二十四、理念作用與靜坐二十五、在古魯的庇護下二十六、人的身體是一部生物機器詞彙表

  • 我,為什麼會這樣?:喜歡這些,討厭那些,從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解釋我們的喜好、情緒、行為與想法,重啟一趟人類的認識之旅
    By 比爾.蘇利文

    你的思考不是你的思考,你的喜好也不是你的喜好因為操控行為的,是你體內的科學。 從基因、微生物、激素和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解釋人類行為與思考背後的科學影響力。 2019年BookBub夏季最佳書單 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大衛.伊葛門、《我們只有10%是人類》作者艾蘭納.柯琳 推薦 怪奇事物所 所長張東君   科普作家黃俊儒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謝伯讓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推薦 一直以來,人類總相信自己對自身有完全掌控權,但其實我們可能連喜歡吃什麼都無法控制。小從對食物的喜好、選擇什麼樣的伴侶、容不容易物質上癮、是憂鬱還是樂天,大到對社會體制的觀點,其實可能都由不得我們決定,我們的意志能夠自主操控的範圍,其實比你所想的還要少。 那究竟是誰凌駕在我們的意志之上,控制著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呢?答案是基因、微生物以及各種生物化學分子。印第安那大學醫學院教授、《科學人》等媒體的專欄作家比爾.蘇利文將藉由本書帶你到各地的科學實驗室,探究近年在科學上的新進展。他以輕鬆的筆調與生活化的比喻帶你從表觀遺傳學、生物學、腦科學與心理學等面向,打破我們對自身的迷思,並注入新見解。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當沙發馬鈴薯?原來可能不是因為好吃懶做,而是基因搞的鬼。為什麼有些老人脾氣特別暴躁?原來可能是因為長年吞下的抗生素,殺死了腸道細菌而導致。為什麼原本活潑溫和的人會突然性情大變?原來不是因為著魔,而是得了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為什麼父母經歷的恐懼會對小孩甚至孫子造成影響?原來恐懼也能代代相傳。為什麼有些人崇尚自由,有些人比較保守?原來可能不是因為環境或教育,而是腦部結構不同。…… 讀完本書後,你可能會問,既然如此,真實的自我存在嗎?我們可以脫離被這些自然力量控制的命運,反過來掌握自身嗎?今日蓬勃發展的醫學工程或許能為人類討回一點掌控權,但究竟科學家致力研究的基因編輯、表觀遺傳藥物以及腦機結合等尖端科技,能夠如何幫助人類在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呢? ▎國內外推薦一場百年一遇的冠狀病毒瘟疫,讓我們見識到在醫學昌明的今天,人類仍輕易受制於微生物而被搞得七葷八素。然而,讀了這本有趣的書,會更瞭解到即使沒有哀鴻遍野的疫情,我們的行為和心理也早就飽受微生物的影響。除此之外,作者也幽默風趣地以自身經驗和故事,述說現代生命科學的諸多新發現,讓我們多方地認識自己,並且看見微生物、基因、環境等複雜交互作用帶給人類的全新可能性。──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蘇利文用淺顯易懂和讓人為之驚嘆的筆法,讓我們重新認識「真實的我到底是什麼樣子?」雖然我們很容易就相信是自己掌握了命運,但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在外在其實受到了不可見力量的影響,會讓你大開眼界。──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博士、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作家、美國公共電視PBS《大腦》(The Brain)節目主持人 引人入勝。《我,為什麼會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是結合了哲學的科普書。它融合了作者的親切和智慧,讓我們瞭解自己這臺生物機器。它使我對於身處的大自然感到驚奇,並對那些被和怪癖聯想在一起的人感到同情。──艾蘭納.柯琳(Alanna Collen),《我們只有10%是人類》作者  出版社 臉譜 (城邦)

  • 音樂認知心理學
    By 蔡振家

     「音樂是聽覺的提拉米蘇」,《另類閱聽》作者蔡振家教授在本書藉由此一巧妙比喻,說明音樂如何觸動腦中層層交疊、各有作用,卻又彼此配合、協調運作的神經網路。音樂為何能夠影響情緒,讓我們的身體蠢蠢欲動?音樂活動在人類演化與文明發展中,占有什麼一席之地?這些謎題令許多人一直感到好奇。拜科技進步之賜,科學家如今可以觀測人腦在處理音樂訊息時的活化型態;另一方面,音樂活動的跨物種比較,也隨著生物學家對於靈長類、鯨豚、鳥類……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裡面的主要議題,包括:聽覺系統、音感、音樂的意義與形式、演奏與運動系統、情緒與醫療、跨物種比較,讓我們對於音樂與聽覺有更深層的理解與認識。

  • 音樂認知心理學(二版)
    By 蔡振家

    人們為何需要音樂?音樂有哪些功能?音樂為何會引起情緒?聽音樂時為何會想要律動身體?……拜科技進步之賜,科學家如今可以觀測人腦在處理音樂訊息時的活化型態;另一方面,音樂活動的跨物種比較,也隨著生物學家對於靈長類、鯨豚、鳥類……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與演化生物學的觀點,探討音樂認知心理學的主要議題,本書二版增加了一些有關大腦中輔助運動區(supplementary motor area)、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顯著網路(salience network)的文獻,以反映科學家對於音樂腦的研究進展。關於音樂應用的議題,在二版中特別凸顯了三項音樂功能:第一,聆聽音樂可以緩解某些病人的疼痛感,其原理涉及預設模式網路;第二,兒童藉由音樂遊戲促進了大腦的發展,可以強化動作協調、感覺統合、認知控制,以及聽語能力;第三,在音樂中展現個人創意,能促進預設模式網路跟認知控制(cognitive control)腦區之間的互動與平衡。

  • 圖解變態心理學
    By 游恒山

      當前,精神病理的醫學模式,正從生物醫學模式朝著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指出,健康概念應該包括以下內容:生物有機體是完整的,心理是健全的,與社會是協調的。這表示變態心理的形成與生物、心理及社會三者均有關係,它們是互相依存、互有影響及互相制約的。  本書中,精神疾病的認定是依據DSM-5(2013)的診斷準則。DSM-5是在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盛行的一本「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每隔幾年,根據最新演進的精神病理觀念,它會推出新的版本,以供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從事實際的診斷。因為版權問題,本書無法一一加以援引,建議讀者不妨在閱讀本書之際,也在案頭放一本DSM-5(「台灣精神醫學會」已發行中文版)作為參考。

  • 老年心理學
    By 張志杰、王銘維

    當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全球面臨的社會現象。根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的標準,一個國家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於7%,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型國家或老齡型社會。 隨著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我們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並由此引發了大量有關老年群體的科學研究。其中,老年心理學作為探討老年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的學科,日趨受到社會的關注。 本書旨在以通俗易懂和科學的方式來介紹老年心理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增強我們對老年群體的心理和行為特徵的科學理解,促進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和關愛。 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概述老年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歷史及相關的老化理論;第二章簡要介紹老年心理學的研究設計和方法;第三章至第六章介紹老年期的感知覺能力以及記憶、智力、人格和社會性特點;第七章著重介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標準、常見心理疾病及其心理健康的維護;第八章從社會環境的角度,介紹老年人工作、退休及休閒生活的心理意義;第九章闡述了老年人面對死亡以及臨終關懷的相關內容。

  • 奧客心理學:對付顧客這種生物,請灌他一碗行銷迷湯
    By 溫亞凡

    「我再考慮看看」、「你先把資料留下」、「我今天沒空」…… 這些推銷員的血淚名句,連作夢都會夢見!難搞顧客真的無解嗎? 信不信由你,終結0業績的時候到了── ◎愧疚感心理學:交易中的「互惠原理」 商店讓路人免費試吃,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路人購買商品。假如你試吃了兩塊餅乾,儘管覺得味道不怎麼樣,但你一定會想: 「我是不是該買一包?吃都吃了。」 這就是互惠原則的巨大殺傷力!就像你給了我一顆糖,我給你一張卡牌一樣。即使你不給我卡牌,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補償;即使你什麼都不還我,你多少會對我有一種愧疚感! ◎如何對付沉默型顧客:「勾引」他,吊他胃口 沉默型客戶大約可分為三種:拙於交談者、不願交談者、冷如冰山者。 他們的心理共同點在:不想說話、怕說錯話、喜歡用「話語」之外的動作表達心意,並急於把你「攆走」。 【注意】不要被客戶願意仔細傾聽產品介紹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儘管他們也會偶爾提一兩個小問題,但只是想多了解產品的相關資訊,而不是產生購買興趣! 【方法】面對這類客戶,要耐心觀察他的肢體語言,不要「胡扯」,把話題集中在產品的優點上和售後服務上,他們越是三緘其口,你就必須反其道而行之,問他們更多問題,讓他們不知不覺走入精心營造的銷售圈套! ◎低飛球技巧:先給顆糖吃,再來一巴掌 「低飛球技巧」大致的步驟是這樣: (1)顧客對銷售員所提的價錢不滿意,殺價後銷售員認輸,接受了顧客的價格。 (2)顧客非常高興,決定購買。 (3)銷售員向公司報告這項買賣契約。 (4)銷售員打完電話,突然向顧客道歉:「真是非常抱歉,我們經理說,那個價格真的不能賣……」 (5)顧客當然不願意,因為他腦海中已經決定「購買」,這個價位已經成為優先的選項,所以不想遭受挫折,最後還是會以銷售員的價格購買這個產品! 在交談一開始,就給顧客一個始料未及的好條件,目的就是為了讓顧客產生購買意願,只要顧客「上鉤」,即使你之後變價,顧客也會買你的東西!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與拒絕推銷的客戶 本書透過顧客的心理需求、消費弱點、身體語言、說服與聆聽等方面,對顧客在消費上面的心理做了全方位的剖析。只要認真閱讀與分析,必定能夠有所受益! 在這個商機遍布的時代, 不看這本書,身為業務或想當業務的你,還在等什麼!

  • 心理学: 国际视野. 上

    本书共六部分, 包括: 生物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个体差异,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