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姑姊妹」,此節正義宋本在「先守某公之遺女桓子對曰:「先王之禮辭有之。天子求若而人下。本、纂圖本、監、毛本無「世」字,是也。」據删。靈王求后于齊,齊侯問對於县桓子。「也」上原有「世」字,按院校:「宋本、淳熙本、岳睢陽縣東有地名楊梁。
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先人有奪人之一及亡,荀伯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於秦心,奪敵之戰心也。 O 復,扶又反。先,悉薦反。「善謀也;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莓食,潜師夜起。薛食,早食「楊」,按阮校:「監、毛本『楊』作『揚』。於寢薛也。
裁云:「羊舌胖食采於楊,故亦稱楊胖,其子食我亦稱楊石。漢書地理志河東郡楊縣,應仲遠謂即『楊侯國』。」阮校:「案宋本、淳熙本作『揚』,非「一二字原重,按院校:「兩「 11 字重。據删。「楊」,石經此處剂缺,宋本、淳熙本作「揚」。段玉也。
會王東蒐,則為從王巡守,助祭泰山,為湯沐之邑,若鄭之杨田,蓋近泰山也。王巡守者,諸侯為王守土,天子以時出巡行之。今言「蒐」,則王之巡守,亦因田獵以教習兵士。聃季授土,脾季,周公弟,司空。 O 聘,乃甘反。【疏】注「聃季」至「司空」。
春秋左傳正義(莊公~僖公)
「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為周公、杨故也。魯不宜聽鄭祀周公,又不宜易取枋田。犯二不宜以動,故隱其實。不言,稱璧假,言若進璧以假田,非久易也。 O 為,于偽反。【疏】注「魯不」至「易也」。 O 正義曰:枋薄於許,加之以壁,易取許田,非假借之也。
在先秦時期的思想觀念中,“義”是一個再普通再常見不過的德目了,任何關於它的話題似乎都已經是老生常談。不過,在這個司空見慣的“義”字身上,卻隱藏著中國古代政治觀念起源的關鍵資訊,蘊含著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形成的最高準則。在先秦時期的諸多社會領域內,“義”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華夏文化認同產生了深遠影響,構成了中華民族最為典型的文化基因。
本书讨论中古文体问题,第一章论述中古时期的文体命名、文体扩张、文体三分;第二章论述与“言笔之辨”“文笔之辨”相关的文体问题;第三章论述史学、玄学与文体的关系,讨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史学文献编纂与文章总集生成的关系,史书书、志体例的生成及其文体学意义;后三章论述中古时期的小说文体、乐府文体、诗歌文体、辞赋文体。
本书是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共分“二十五史编”“杂录编”以及“图录编”三卷,首次全面、完整地整理收录了从中国古代至民国时期有关乐舞的史料,同时搜集近两千幅文物、壁画等实物图片,图文并茂地呈现出不同时期的乐舞原貌,为中国舞蹈学科发展提供了精确、翔实的文献基础。
春秋公羊傳注疏(襄公~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