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

日本流行文化與香港
ISBN-10
9620771303
ISBN-13
9789620771309
Category
Political science (General)
Pages
233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5-07-06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Author
吳偉明

Description

首本談論日本與香港兩地流行文化互動的專書。本書以日本流行文化在香港的在地消費及文化想像為兩大切入點,梳理近半世紀日本流行文化包括漫畫、動畫、遊戲、電影、電視劇及小說等,傳入香港的歷史及其與本土文化的互動。同時闡述日本人眼中的香港文化特色和城市形象。

Other editions

Similar books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I):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and Asia

    42' I 布乙>姒工) ]uly 1996, P. 42' 43」日本流行文化在亞洲的流通,很弔詭地伴隨著— —九九 0 年代這個區域對「日本」情感的 ... 她也對近來台灣青年對日本流行文化的著迷'提出類似的評論:「越多台灣年輕人追逐最新的日本時尚'我就越有一種混雜的心情。

  • 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 Japanese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and Asia
    By 李天鐸╱主編

    泰納同時也指出,透過如《星際大戰》等強檔片的推波'那些在《恐龍戰隊》中的想像令日本及美國觀眾都感到相當熟悉=「難道《星際大戰》三部曲中的傑第武士以及風暴部隊'和長久以來日本漫畫書及動畫卡通中主流武士及幕府時代的戰士'及一九六 0 年代末至一九七 ...

  • 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
    By 李展鵬

    幕前,梅艷芳是叛逆的壞女孩,也是苦命的如花。幕後,她是草根傳奇,從荔園唱到世界各地;她是獨立女性,熱愛行善、力撐民主;她是傳統女人,有相夫教子之夢;她被稱為「香港的女兒」,代表香港精神。梅艷芳形塑流行文化,開拓女性形象,訴說香港故事。過去數十年,再沒有另一個香港女星比她更複雜。 本書討論梅艷芳的歌、形象、電影、娛樂新聞、粉絲故事,重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盛況。但回看過去並非為了懷舊,更重要的是思考當下香港。這本書的主角除了梅艷芳,還有香港這城市。

  • 由樂聲牌電飯煲而起: 蒙民偉和信興集團走過的道路
    By 利琦珍, 中野嘉子, 王向華

    日本松下公司的樂聲牌家庭電器在香港行銷已有五十年光景,在這短短五十年間樂聲牌的產品在香港已是街知巷聞,其香港的市場佔有率更高於六分之一。而把樂聲牌帶來香港並加以推廣的是信興集團的主席蒙民偉博士。本書是第一部通過深入的人物訪問,大量的資料搜集詳細探索蒙民偉博士在過去五十年間如何把樂聲牌產品成功地推廣給香港消費者,使之成為家傳戶曉的品牌,從而促進了香港人生活的「電器化」的專書。透過追蹤蒙民偉博士及其信興集團的歷史,本書嘗試展示日本家庭電器產品在香港普及化的過程及其與戰後香港社會變化千絲萬縷的複雜關係。因此,本書也是一部揭示日本文化如何影響戰後香港社會發展的著作。

  •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By 邱誌勇╱主編

    二十世紀的九○年代,人類藉由數位媒體超乎想像的成長速度,見證了一場所謂的「數位革命」(digital revolution)。而各種數位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全面地滲透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的感官刺激、思維與經驗。儘管對科技文化(techno-culture)概念的提陳,到了近年才成為顯學,但是Bruce Mazlish早在機械文明最興盛的二十世紀六、七○年代便重新思考「人」與「機械」的互動關係。Mazlish站在大轉折的脈絡中認為人類與機械的互動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將之放置在主客體的關係中。一方面,因為人們已經慢慢地將自己社會的演進過程與機械工具的發展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人類將同樣的科學概念用來協助解釋他們自己的工作、他擁有機械的工作以及物質的演進,以致我們已經無法思考沒有機械協助的人類文明是怎樣的情景。Mazlish認為人類形上自覺的轉變便是所謂的「第四轉折」(the fourth discontinuity),亦是生存在工業化世界中和諧地接受機械的必然本質。換言之,不僅人與機械的關係已經不能單純地被切割,許多文化象徵形式的再現也漸漸地與機械緊密地結合。有鑑於此,《媒介擬想》便以「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作為本期(第四期)的主題,從多元的角度探析當代數位媒體高度發展的過程中,人類與數位科技互動而形成的科技文化之種種面向。在收錄的九篇文章中,關注的議題涵蓋了科技形式轉變的現象與產業的變化、新科技文化對傳統影視觀念與人際關係的影響、科技文化的哲學論述,以及使用者╱消費者在科技文化中的角色轉換。

  • 東亞電影驚奇: 中港日韓
    By 戴樂為, 葉月瑜著, 黃慧敏譯

    本書是第一本將東亞地區視為國際電影製作、貿易與商業新興中心的專書,並提供一系列深入且詳盡的個案研究與觀察,例如《臥虎藏龍》、《無間道》系列、《英雄》、《無極》、《夜宴》等。在兩岸三地的電影之外,本書也分析了在東亞電影業界佔重要地位的南韓電影,如《魚》與《太極旗生死兄弟》;並以日本做為典型的範例,探討對電影產業影響甚大的兩項因素:電視與錄影帶。 透過這些個案研究,兩位作者觸及了相當廣泛的議題,包括:電影政策、類型、明星、共同製作以及行銷。進而展示日本、南韓、台灣、香港以及中國等地的影視產業如何克服90年代的金融危機,重新成為重要的產業與文化力量,並在面臨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的艱難挑戰時,做出有力的回應。期望能藉由全面性的觀察與探討,呈現出東亞影視產業的樣貌,並由此找到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本書特色 1.第一本將東亞電影及電視產業進行全面性整體分析的中文專書。 2.列舉各國影視產業的個案研究之外,並將東亞視為一個整體區域,進行觀察與討論;分析及資料均相當完整、全面。 3.議題除包括電影、導演、明星外,更涵蓋政策、製作及行銷等實際操作層面,極具參考價值。

  • 媒介與性╱別
    By 洛楓╱主編

    在資訊與媒介超越時間、地域空間、每日如影隨形的世代裡,我們生活於重重的影像之間,並且不能避免受到它的衝擊和影響,而「媒介與性╱別」(Media, Gender and Sexuality)的討論,牽連更多的是權力的關係:從生產、市場規劃、流通,到消費和大眾接收,媒介如何再現或呈示性別的形構,而受眾又如何接收或抗衡這些形構,是策劃這個專輯的起步點和重要關注。專輯中的研究者都是從自身的地域經驗出發,觀察處身的社會環境及國際氣候,通過跨科際的學術探索,無論是從媒介論述、文化研究,還是從性別理論或社會科學的方法入手,共同探討大眾媒介中有關性別的論題,這裡涉及的媒介有電視、電影、廣告、報紙、雜誌、流行音樂、電子網絡、流行商品、文學書寫與社會論述等,而所謂「性╱性別」的範疇,則涵蓋了有關女性特質、男性特質、同性愛、雙性戀、性別變換和性別易裝等呈示;一方面透過媒介的研究,突現性別議題的重要性及立足點,另一方面,也藉著性別角度的切入,深化和拓大媒介論述的界面。

  • Japanese Idols Go to China: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Nationalism
    By Tu Xiaofei, Wendy Xie, Xie Wei

    ... Japan in Taiwan,” in Imagining Japan in Post-war East Asia, ed. Paul Morris and Naoko Shimazu (Routledge 2014, Kindle Edition). 38. Xianggang liuxing wenhua de riben yingxiang 香港流行文化的日本影响[Japanese Influence on Hong Kong ...

  • 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 Worlding Film, Television, and Pop Music
    By Klavier J. Wang

    Yu, MW 1997a, History of Hong Kong Film (vol. three) – The ninety-forties (香港電影史話-卷三–四十年代), Sub-culture Publisher, Hong Kong. Yu, MW 1997b, History of Hong Kong Film (vol. four I) – The ninety-fifties (香港電影史話-卷五–五十 ...

  • 日本文化60詞
    By 李文華、李百煉、呂永龍等

    日本,不少人都喜歡到那裡旅遊購物,吃喝玩樂﹔其流行文化,如電視劇、動畫、漫畫和電子遊戲,也吸引很多人,甚至令人著迷。不過,除此以外,大家對日本社會和文化又有多少認識呢? 本書作者以其專業的知識及多年的教研心得和經驗,精心挑選了60個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化關鍵詞,並通過這些詞彙,深入剖析日本社會的現況、傳統文化,以至其價值觀和文化內涵。 讀一讀本書,相信有助您更全面瞭解日本這個獨特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