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小加隨筆

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小加隨筆
ISBN-10
9620772954
ISBN-13
9789620772955
Category
Business & Economics / Money & Monetary Policy
Pages
529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18-09-07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Author
李小加 Charles Li

Description

現今世界瞬息萬變,過去幾十年,香港憑藉大膽實幹、靈活應變的精神,成功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迅速轉型,從一個區域性證券市場,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國際金融中心。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日漸富裕,未來香港應如何找到新的定位?

在這個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香港交易所引領和推動市場發展,旨在幫助內地國民財富實現全球配置、幫助中外投資者在離岸管理在岸金融風險,並幫助中國實現商品與貨幣的國際定價,為內地的資金定價海外資產提供舞台。

本書輯錄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先生近幾年在網誌發表的真知灼見。全書分為六個部分,探討港交所的戰略發展、股票市場與市場監管、互聯互通與共同市場、定息及貨幣產品市場與人民幣國際化、大宗商品市場等,闡述各項措施對國際、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意義,希望幫助讀者了解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及香港未來的角色。

Similar books

  • 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 小加隨筆
    By 李小加

    互聯互通的金融大時代: 小加隨筆

  • 地方志: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
    By 香港地方志中心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是香港地方志中心編修《香港志》計劃的第二卷,凡120萬字,分上下兩冊,將於 2021 年年底出版。這卷志書以專志體例,記述1978年至 2017年7月止,於國家實行開放改革政策後,香港在這個歷史重要轉折階段的「反應與行動」。從港商把生產線北移,形成香港和珠江三角地區之間的「前店後廠」產業分工結構;從CEPA合作,到參與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在此期間,香港發展成為服務型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中國則「變身」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四十年間的變化,專志將分門別類進行記述。

  • 現金的詛咒: 為什麼行動支付時代,央行鈔票還是越印越多?
    By 肯尼斯‧羅格夫

    IMF前經濟學家、暢銷書《這次不一樣:800年金融危機史》作者 ————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S. Rogoff———— 最新力作! 是該淘汰現金的時候了嗎? 沒錯,是時候了! 但比起鈔票很髒、行動支付落後中國、響應政府政策 減少現金使用其實有更迫切的理由…… ● 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克,與全球重要經濟學者、書評、媒體一致力推! ★《彭博社》2016年最佳圖書 ★《金融時報》2016年最佳經濟學圖書 ★入圍2016年FT╱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 ★榮獲2017年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 ▌一本重要的好書。肯尼斯.羅格夫提出多方論證,主張我們的經濟可以戒除紙幣,十分令人信服。————班‧柏南克Ben S. Bernanke|前美國聯準會主席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各國政府打擊犯罪、減少非法移民、促進賦稅公平,同時又能為金融危機預作準備?肯尼斯‧羅格夫提供了一個看似荒謬卻又極度合理的答案,其實只要做一件事──淘汰現金紙鈔。 隨著信用卡與電子支付技術的盛行,我們可能直覺以為,現金應該早被逐步取代,需求越來越少。然而近二十年來的數據證明,多數先進國家包含台灣,對現金的需求卻是越來越多。各國央行供應的現金幾百億、幾千億地流入市面,且多以大額鈔票為主,但除了少部分用在日常購物或躺在銀行金庫裡,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流向不明。 這麼多的鈔票到底流向何處?本書提供了有力的論證,說明這些紙鈔大部分被用在非法活動,包括逃稅、貪污賄賂、恐怖活動、毒品交易和人口買賣,以及遍佈全球的海量地下經濟等;且更令人擔憂的是,除了助長犯罪,這些紙鈔還成了各國央行推行貨幣政策對抗經濟衰退的嚴重障礙……。 從回顧貨幣發展演變史,作為預言紙鈔死亡的悼文,到針對大鈔造成諸多弊端的嚴謹討論,加上一套淘汰多數紙幣的務實計畫……書中淘汰現金的論點貌似挑釁,實際上極具魅力且充滿了原創性,只要讀過本書,即使你是現金的忠實擁護者,一定也很難不被作者所說服。 ▍好評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雨田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陳旭昇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黃朝熙 《失控的銀行》共同作者│艾娜特.阿迪瑪特Anat R. Admati 前美國聯準會主席│班‧柏南克Ben...

  • 選堂雅聚: 饒宗頤書畫藝術
    By 饒宗頤

    選堂雅聚: 饒宗頤書畫藝術

  • 界線與戒線:傳媒工作者眼中的新聞創意
    By 郭中實  , 陳頴琳, 張少威

    傳媒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傳媒報道的角度、選題、文字與創意,都影響著市民接收的信息。作為傳媒工作者,必須力求創新;同時,一些意識形態、原則立埸、價值觀念、外部壓力等則影響著傳媒工作者傳遞信息的內容及方式,形成無形的「界線」與「戒線」。在創意與界線、戒線互相角力拉扯下,不同崗位的傳媒從業員會如何平衡? 本書深入地訪問了多位香港及外地資深的傳媒工作者,當中包括美國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及亞洲出版商協會的年度最佳新聞獎(SOPA Awards)獲獎者,他們以親身經歷及代表作品,分享其對新聞教育、傳媒工作環境、媒體創意發展、個人成敗經驗、傳媒公信力、新媒體科技等的見解及體會,從而聚焦於新聞創意的突破,以及界線和戒線的平衡。

  • 王丹回憶錄: 從六四到流亡
    By 王丹

    ★王丹第二段獄中回憶錄 ★從北大到哈佛,暢談美國政治流亡生活的全景式記錄 ★剖析自己與台灣的關係,及個人政治主張 在過去四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我經歷過中國七○年代末的巨大轉折、八○年代理想主義的高昂;我參與過八九民運這樣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我也在二十幾歲就承受了黑牢的煎熬;我見識過人生的險惡,我也體會過生活的溫暖;我在中國成長,在美國完成學業,在台灣工作;我是政治反對派,我也是一個文學愛好者和創作者,我更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我將要講述的這所有經歷,都見證了一個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 ──王丹 本書為六四民運領袖王丹的第一本個人完整回憶錄。由王丹親自執筆,藉由回顧他從小到大的日記,爬梳他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本書開頭即從王丹的童年成長經驗談起,以及中學時加入共青團,享受中國八○年代改革開放時期的美好時光;而他在高中時因為受到一本書的影響,使得他對共產黨忠貞的信仰產生強烈質疑,以至於之後思想轉向,成為北大校園中民主思潮的宣傳者,後來更成為八九學運的帶頭者之一,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巨大的變化。 王丹在本書中除了批露自身成長與心路歷程外,也試圖以呈現其個人記憶全像來完成其身為「六四」重要成員所應負的歷史責任──還原他個人所知所為的部分歷史面貌;他並以此審視角度來書寫「六四」及因「六四」入獄獲釋後,他為了民主運動再度入獄,及之後流亡美國十年的完整歷程。透過本書,王丹想傳達的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中,所見證經歷的一個時代。

  • 如何撰寫畢業論文——給人文學科研究生的建議
    By 安伯托.艾可

    海姆斯,戴爾,〈人類學與社會學〉,西比奧克,湯瑪斯.A.,主編,《語言學的當前趨勢》,共十二冊,《語言學及相關之藝術與科學》,第三冊,海牙,木桐出版社,1974年,頁1445-1475。這個寫法是因為我引用的是戴爾.海姆斯的文章。但是如果我要引用的是合集, ...

  • 世紀之交: 觀念動向與文化變遷 : 第二屆中瑞漢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世紀之交: 觀念動向與文化變遷 : 第二屆中瑞漢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 法國文學賞析
    By 胡品清

    法國文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