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詮釋的經文有不少都是令信徒深刻並耳熟能詳的,計有:
四卷福音書的作者,各以獨特的方式記述耶穌基督的事蹟與言行,可謂「一個耶穌,各自表述」。我們可否單單以歷史或傳記的角度來認識耶穌基督?路加筆下的耶穌給予我們一幅怎麼樣的圖畫?這些既沉默又活生生的文字想我們明白甚麼?
本書所詮釋的經文有不少都是令信徒深刻並耳熟能詳的,計有:好撒瑪利亞人,無知財主的比喻,失羊、失錢、失子的比喻,不義的管家,財主與拉撒路,耶穌與撒該,以馬仵斯的路上,這都是同屬符類福音的馬太及馬可所沒有的。 如愛麗斯夢遊仙境一般,讓作者帶領我們走進經文,尋索路加福音的耶穌基督事蹟。
「天道聖經註釋叢書」具有以下特點:(1)解經 (exegesis)與釋經(exposition)並重。一方面詳細研究原文字詞、時代背景及有關資料,另一方面也對經文各節作仔細分析。(2)全由華人學者撰寫,不論用詞或思想方法都較翻譯作品易於了解。(3)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學養和專長,其著述可給讀者多方面的啟發和參考。(4)重要的聖經原文盡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譯,然後在內文或腳註詳細講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聖經。
耶穌基督的人生來到尾聲了,即使快要面對死亡,祂繼續服事、宣講、訓練門徒。祂完成了父神交付給祂的使命,並向我們示範了何謂順服。作主的門徒是要付代價的,我們準備好嗎?
馬可福音開宗明義指出本書是「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神的兒子」。究竟甚麼是「福音」?作者如何運用他的寫作技巧指出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上帝如何藉著祂的兒子耶穌讓世人得福?《馬可福音》(卷上)主要是介紹這位神子獨特的身分和超凡的權能,以及祂初期在地上人間的謙卑事奉。
董橋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曾這樣說:「文學教你怎樣說『我愛你』;政治教你怎樣解釋『我愛你』;歷史則教你從別人對另一個別人說的『我愛你』之中學會甚麼時候不說『我愛你』。」那麼,聖經又怎樣講解「愛」呢? 原文「愛」字的動詞在新約出現 143 次,倘若我們接受使徒約翰是約翰福音和約翰壹貳叁書的作者,它們就合共出現了 68 次 (約:37;約壹:28;約貳:2;約叁:1)。我們不期然會問:約翰為何強調「愛」?約翰更強調這是上帝的「命令」。在「命令」之下去「愛」,會否讓「愛」變得太沉重? 作者吳道宗博士主修新約,於1998年獲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頒授哲學博士。
董橋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曾這樣說:「文學教你怎樣說『我愛你』;政治教你怎樣解釋『我愛你』;歷史則教你從別人對另一個別人說的『我愛你』之中學會甚麼時候不說『我愛你』。」那麼,聖經又怎樣講解「愛」呢? 原文「愛」字的動詞在新約出現 143 次,倘若我們接受使徒約翰是約翰福音和約翰壹貳叁書的作者,它們就合共出現了 68 次 (約:37;約壹:28;約貳:2;約叁:1)。我們不期然會問:約翰為何強調「愛」?約翰更強調這是上帝的「命令」。在「命令」之下去「愛」,會否讓「愛」變得太沉重? 作者吳道宗博士主修新約,於1998年獲美國南方浸信會神學院頒授哲學博士。
本書是張牧師的使徒行傳註釋的最後一卷,內容覆蓋了十八章二十三節至二十八章末,即是由保羅的第三次宣教旅程開始至到達羅馬。在以上的篇幅中,記載了保羅將福音由亞洲傳至歐洲。保羅在所到的每一個地方,都經歷了很多不同的事情,有時性命甚至危在旦夕,但在聖靈的帶領下,仍然得保平安。最後福音傳至羅馬,實現了主耶穌在使徒行傳一章的應許,福音將從耶路撒冷開始,傳到地極。 張牧師仍以其一貫的寫作方法,在嚴謹的釋經之後,總有一些反省,令讀者參閱此註釋書時不會感到枯燥。
「天道聖經註釋叢書」具有以下特點:(1)解經 (exegesis)與釋經(exposition)並重。一方面詳細研究原文字詞、時代背景及有關資料,另一方面也對經文各節作仔細分析。(2)全由華人學者撰寫,不論用詞或思想方法都較翻譯作品易於了解。(3)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學養和專長,其著述可給讀者多方面的啟發和參考。(4)重要的聖經原文盡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譯,然後在內文或腳註詳細講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聖經。
「天道聖經註釋叢書」具有以下特點:(1)解經(exegesis)與釋經(exposition)並重。一方面詳細研究原文詞、時代背景及有關資料,另一方面也對經文各節作仔細分析。(2)全由華人學者撰寫,不論用詞或思想方法都較翻譯作品易於了解。(3)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學養和專長,其著述可給讀者多方面的啟發和參考。(4)重要的聖經原文盡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譯,然後在內文或註腳詳細講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