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道釋經手冊

ISBN-10
9624572674
ISBN-13
9789624572674
Category
Religion / Christian Church / General
Pages
702
Language
Chinese
Published
2004
Authors
威廉.克萊因(William W. Klein), 克雷格.布魯姆伯格(Craig L. Blomberg), 羅伯特.哈伯特(Robert L. Hubba)

Similar books

  • 神學方法論
    By 陳俊偉

    方法論對學術研究十分重要。以方法論來闡述神學/聖經研究,就好像給了讀者一把以簡馭繁的鑰匙,讓你不用詳究每個思潮的歷史淵源、人物主張、學術理念,也可明白不同類別神學研究的進路,以至歷代神學家的不同定位,對神學生或一般信徒,都極有幫助。 本書除講述不同神學部門及傳統的神學方法論外,更針對當代學術思潮對神學的衝擊,深入淺出地介紹近數十年興起的研究方法。例如:◆神學方面:巴特的基督中心神學、田立克的關聯法、拉納的超驗神學、特雷西的神學詮釋學,以至解放神學、敘事神學、戲劇神學等;◆聖經研究方面:結構主義、解構主義、讀者反應法、對話主義、意識形態評鑑、敍事倫理等; 讓神學研究者懂得如何與時代對話。就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有詳盡介紹,好讓讀者能掌握實踐神學研究的竅門。

  • 釋經實用手冊
    By 陳壽穗

    本書是為剛開始接觸「解釋聖經」的神學生或有心學習的基督徒提供一套簡單易懂的釋經模式與範例。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分別介紹釋經學的一般概念、釋經步驟、不同文體的研究,一步步帶領讀者進入釋經學的領域。書中也列出了許多易於取得、有用的參考資料與相關資源。

  • 深知所信[增訂版]──基督徒基要真理
    By 吳道宗

    今天諸多教會的亂象不斷產生正是反映它背後的危機,而根治之法就是講論正確的「真理之道」。本書按照傳統基督信理的次序來架構本書的主題,清楚扼要地陳明基督徒必須了解的信仰知識,深入淺出地帶領基督徒明白自己的信仰,藉此鞏固其信仰的根基。

  • 聖靈的洗:路加與五旬宗的聖靈神學
    By 葉先秦

    五旬節-靈恩運動在今日已成為基督宗教界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本書為首本出自五旬宗平信徒、以漢語書寫的五旬宗學術著作,藉著對靈洗教義的探討,引介若干今日國外五旬宗學者的理論,並期盼未來華人五旬宗學術的發展。

  • 聖經不雅嗎?: 用反面教材簡介釋經學
    By 陳國偉

    今年五月,《中大學生報》被評為不雅,有一個筆名「奧賣葛」的人士隨即製作了「令人戰慄的聖經」網站,發起「投訴聖經大行動」。事後有不少社會人士狠批奧賣葛,指他轉移視線,企圖衝擊政府的投訴機制。政府高官、專家學者更評該行動為惡作劇,浪費社會資源,製造國際笑話。非理性、幼稚、無聊、無知……怒轟奧賣葛的聲音,不絕於耳。奧賣葛的確犯錯了,但本書旨不在口誅筆伐。本書嘗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可否把具破壞性的行動,轉化成有益而有建設性的行動呢?正如聖經說︰「萬事都互相效力」(羅八28),許多人以前雖然知道世上有聖經存在,但不知道它的內容,如今因著奧賣葛發起的行動,對聖經的認識就加深了。他製作網站,原意是「推翻聖經」,但結果是「推介聖經」,「投訴聖經大行動」也變成「查考聖經大行動」。不過,由於奧賣葛錯讀聖經,誤導了許多人。為免有人被誤導,本書利用奧賣葛作為反面教材,簡介基督教釋經學,讓讀者認識解釋聖經的正確方法。陳國偉二○○七年六月

  • 以五旬宗實用神學建構五旬宗講道
    By 陳國恩

    五旬宗是一個聖經與聖靈並重的宗派,講道與教會的牧養事工息息相關,五旬宗講道是建基於五旬宗實用神學,有著其特色:經歷、聖經、社群、敘事策略和實踐思維。本書為香港五旬宗教會設計一個五旬宗講道的一年藍圖,使五旬宗牧者有一個參考,以五旬宗實用神學建構五旬宗講道於教會內。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探討範疇的設定         何謂五旬宗    何謂實用神學    何謂講道   研究對象:香港五旬宗教會      研究場景:五旬宗崇拜聚會   研究進路   第三章:五旬宗實用神學的特色    (聖經)強調聖經的權威和詮釋   (聖靈)系統式思考:嶄新思維   (社群)五旬宗的牧養進路   (敘事)敘事策略   (實踐)實踐思維   第四章:應用五旬宗實用神學為講道的基礎   (聖經)強化聖經和釋經在講道的角色  (聖靈)建立聖靈在講道中的辯證   (社群)以講道為牧養社群的方式   (敘事)讓講道提供生活的典範場景   (實踐)推動「行動-恩典-成長」的實踐  第五章:建構五旬宗講道的策略    (聖經)建構講員的講道訓練    (聖靈)建立準備講章的步驟      (社群)建構五旬宗崇拜的模式  (敘事)建構五旬宗敘事的參與   (實踐)建立講台下回應的事奉渠道   第六章:設計五旬宗教會講道的一年藍圖   (聖經)計劃全年的講壇編排   (聖靈)建立講壇服事   ...

  • 明曉爾道: 釋經講道手冊
    By 黃天逸(Tin-Yat Wong)

    【內容簡介】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相信難以套用於今日的講道者身上。自印刷術發明到互聯網出現,確實給講道者預備講章的時候,提供豐富浩瀚如海的資源。但即使「萬事俱備」,是否仍感到「只欠東風」? 作者採用手冊形式與傳道同工分享如何撰寫釋經講章,並按本書列舉的原則和步驟(「六何法」、「勞瑞環」)套用於九段經文上,供參考之用。 要撰寫釋經講章,如同〈荀子.勸學〉所言,「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作者自言,「身為牧師,宣講上帝聖言,使人明白、能夠遵行上帝的話語,並且活出上帝喜悅的生活,仍然是筆者,也是所有蒙召者的本業」。 「道」是為誰而「講」?曾否想過,當你預備講章的時候,你才是第一個「聽眾」,上帝是「講員」?上帝的話有沒有先撼動你心,好讓你成為流通的管子,撼動會眾的心弦,彼此的生命得以改變? 【作者簡介】◆      香港建道神學院教牧系主任、助理教授、學生事務長◆    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督導 先後畢業於:◆      美國中北大學哲學博士研究(婚姻及家庭治療)◆      美國哥頓康韋爾神學院教牧學博士(婚姻及家庭輔導)◆      香港伯特利神學院基督教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      香港建道神學院道學碩士(聖經研究) 其他著作包括:◆      《為成長說故事》(香港:天道書樓)◆      《相伴一生:婚前輔導實務手冊》(香港:天道書樓)◆      《相伴一生:婚前輔導伴侶手冊》(香港:天道書樓)◆      《「等他自己情願」:雅歌的愛情故事》(香港:天道書樓)Facebook 專頁:「為家庭說故事」

  • 分比問想: 讀釋創世記之旅
    By 張穎新

    穎新選擇了用一個別具創意的方式讀經,為讀經生活添加不少趣味,值得參考。 謝慧兒博士 (建道神學院聖經研究系主任) 作者以「分比問想」的讀經進路,整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而遨遊〈創世記〉之間。這不單是他個人創新的嘗試,還將「分比問想」推進至第二里路。可見「分比問想」還沒有完成的事實,仍有很大發展的空間。惟有自己動手讀經,另類的可能性才顯在自己的面前。 何翰庭先生 (以馬內利使徒會教牧同工) 「分比問想」以歸納和演繹經文並重,本書嘗試拋磚引玉,借助閱讀每一章的創世記,展現對經文深而廣的認識。雖然「分比問想」有法可依,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發揮,而不需要故步自封,墨守成規。 正如當年張三豐把太極劍傳授給張無忌之時,要他將所見到和學到的劍招忘得半點不剩,才能得其神髓。因為張三豐所要傳授的乃是『劍意』,而非『劍招』。臨敵時若能夠以意馭劍,就可以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分比問想」就好比劍意,當讀者掌握了「分比問想」的基本技巧之後,就應該設法把經文融會貫通,體會讀經新天地的廣闊想像空間。 「分比問想」是快樂讀經旅程中,不可或缺的詮釋進路,我們若能好好掌握當中的步驟和細節,必定能夠更深地體會讀經和讀人的屬靈頓悟。在這種對經文相同和相異的經驗中,更可以多作對話,分享和聆聽,以致重新塑造團契的相交平台,並以上帝的話語彼此服事和互相建立。這樣,信徒群體對經文就有更深的反省和體驗,並且能夠進一步發揮想像空間,以達到遨遊聖言、揮灑自如的讀經生活。

  •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By 法蘭西斯.福山

    沒有優質國家國家, 就沒有優質民主! 2020年讓全球措手不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導致的肺炎疫情意外爆發,不僅考驗各國政府如何保護國民健康、維繫經濟活動,更加速國際政治情勢的變化,疫情能否獲得控制仍在未定之天,世界秩序已然大洗牌。如今重讀政治思想家法蘭西斯.福山於2014年寫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彷彿置身於政治預言之中。 法蘭西斯.福山師承杭亭頓(Samual P. Huntington),希望能藉由這套《政治秩序的起源》,補足其政治思想因時代衍生的落差。但他的做法並非接續杭亭頓的著作從一九七?年代開始分析,而選擇從人類史前開始,自人類的靈長目祖先黑猩猩談起。 法蘭西斯.福山認為現代國家要實施民主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建立有能力為人民服務,並且保障人民安全的合法現代國家。《政治秩序的起源》分成上下兩卷,其理論基礎在於,現代成功的自由民主,來自三大政治體制:國家、政治、可問責的政府。 第一、國家必須能合法、有效地使用權力。 第二、法治是用來限制國家、統治者的權力。 第三、一個可問責的政府,會藉由公平自由的多黨選舉等民主程序,迫使統治者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而非謀一己之私。 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中,福山旁徵博引、縱貫古今,展開一場探討政治建制的起源、演變與衰敗的歷史之旅。上卷共分五部,前半以國家建造為主題,闡述從黑猩猩的生活習性乃至人類部落社會的出現;他視中國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現代政治體系的國家,並比較同樣位於東方的印度,宗教如何讓兩者的政治發展截然不同;一路延伸至中東如何藉由奇特的奴隸制度建立短暫的強勢國家。後半則立論於法治,談宗教如何在西方發展出法治獨立的運作模式;以及直到法國大革命前夕,可問責政府在歐洲的發展。 對照2014年書中提到的質疑與推測,如中國能否在專制制度下維持經濟成長,如今讀來分外值得深思。縱然自由市場、有活力的公民社會、自發性的群眾智慧,都是民主重要的成分,但都無法取代一個強健、階層分明的政府。民主建制的存在,並不是評斷某國治理好壞的有力依據,未能兌現承諾,才是政治制度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如何「向丹麥看齊」,建立民主、安全、繁榮又不腐敗的國家,是本書追求的理想國度。

  • TJC - 教會的先存與神安排的救贖
    By 陳勝全

    ... 神對於人類最重要的規劃,這項規劃的終結,就是先存教會的落實與成全,也是永在的教會之實現。「教會的先存」,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讓世人對於神的永恆,取得一個超越而屬靈的觀念,也看到救贖的規劃與成全。它在時空之上似乎是未來的成全,但在超驗的時空中, ...